第七章 桩基又见桩基

  李华勇居住的工棚,一片愁云惨淡。

  当李明达转达过高启功的意思后,根叔低着头抽着旱烟,李华柱不知所措的东张西望。还有其他闻讯赶过来的同村人,个个阴沉着脸不说话,整个工棚里的气氛显得相当压抑。

  李华勇在心里叹一口气,说实话,他最开始还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不知所措。不就是这个工地没活干吗?重新找个干活的地方就是。如果是其他城市也就算了,这里可是鹏城,1984年的鹏城,标标准准的“热土”,作为一群农民工,而且是一群有手艺的农民工,难道还找不到干活的地方?

  李华勇后来才醒悟过来,自己的思维走进一个误区,有点想当然了。现在这年代可不比后世啊,到了后世,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群体流动性极大,今天在这个工地做工,明天跑那个项目干活,打一枪换个地方,这在后世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在这个年代就不一样,这个年代的农民工群体没有那么大的流动性。比如说李家坳这些人,假如不是李明达的关系,不是李明达牵线搭桥,大家平时最多也就在附近乡里干点零活,根本不可能跑到这鹏城来。

  更重要的是,当大家来到这个工地以后,大家都是和“华夏建总”签过协议的,包括李华勇在内,他手中也有一份和“华夏建总”签订的用工协议。

  简单的说,虽然都是农民工,但这个年代的农民工和后世不同。如果后世那是标准“农民工”的话,那么在这个年代,这个群体被称作是“农民合同工”。

  想到这里李华勇有点哭笑不得,时代在前进,但不是什么东西都跟着进步的。比如拿“农民工”和“农民合同工”相比,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那显然是后者显得更规范一点。

  到了后世,绝大多数项目最多也就和带工的工头有份协议,像这种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情况,可能除了海外项目外,国内工地少之又少。

  不过话说回来,“农民合同工”也并非全是好事,比如在现在,这个问题给李华勇等人带来很现实的困惑:

  第一:因为一纸协议,这让大家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没有主动出去找活干的觉悟,因此当大家听说要停工几个月后,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第二:除了“华夏建总”,国内其他施工企业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大家都有自己的“农民合同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大家主动出击,也未必能找到合适干活的地方。最最起码,在这个年代自己找活干,要比后世的难度大上许多。

  “高书记说了,大家在这干了50多天不到2个月时间,为了向大家表示歉意,大家的工资都按2个月结算,另外大家想返乡的话,回去的路费也由项目上出。。。”

  听到李明达这话,李华勇再次面露苦笑,他注意观察其他人的表情,发现其他人同样也是一脸麻木。

  干了50多天,就算拿2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呢?在李家坳来的这群人中,工资最高的是李华勇的舅舅根叔,他的工资是2块4一天。李华柱的工资是1块8一天。而作为一名最底层的“力工”,李华勇的工资。。。是干一天活拿1块2。

  做了这么长时间,李华勇能拿到手的也就70多块钱,这如果放在后世的话,还不够李华勇2天的烟钱。

  “。。。高书记还说了,如果大家想留在鹏城的话,他可以帮忙问问其他工地会不会缺人手,不过高书记也跟我明说,他能问的也只是本系统项目,目前在整个鹏城,华夏建总在建的项目并不多,能不能让大家重新上岗,他也并没有什么把握。到底是归是留?他让大伙自各商量着办。。。”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大家只有商量着办,这年代可不像后世,大家既没有多少维权意识,更没有什么反抗意识。

  大家商量的结果,绝对多数人都不愿就此离开鹏城,都还想试试能不能在其他地方重新上岗。少数犹豫不决的人,这时候也发扬咱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少数服从多数,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过既然是主动出门找工作,那也不可能一窝蜂全体出动,于是就这样,“李家坳找工作4人组”就此成立。

  这个工作组的核心人员,那毫无疑问就是李明达同志。这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手中拿着一个法宝----他从高启功那里开出来的介绍信。在这年头,介绍信是个好东西啊,没这玩意的话,很多地方可能连门都进不了。

  根叔,作为李家坳德高望重的存在,大伙实际上的领头人,工作组第2位成员。

  所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华柱,工作组第3位成员。

  而工作组的第4位成员,就是刚刚穿越不久的李华勇“李副总工”。别看在工地上李华勇只是一个“力工”,是最底层的存在。但出门的话他就有另外一个身份啊,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李华勇是所有人中学历最高的一位,因此他的入选并不意外。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理由让李华勇入选。用李明达的话来说:

  “这年头大家都提防坏人,而墩子的长相,一看就是憨厚老实的那种,因此由他跟我们去的话,没准还更容易找到工作。”

  听了李明达这话,李副总工只能在心里感慨:所谓“看脸”的年代,原来不是后世才有啊,任何年代概莫如此。

  一个短命的工作组就这样成立了,之所以说这个工作组“短命”,这是因为大家在最开始就约定:一星期。这个工作组的寿命最多只有一星期。假如在一星期之内依然无法找到工作的话,那么所有人打道回府。

  肩负光荣使命的工作组就这样开始行动了。趁这个机会,来自后世的李副总工也有机会徒步巡视一遍这个年代的鹏城。

  是真真正正的“徒步”,为了节省经费,工作组在行动的时候,大家没有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在不到一个星期时间,李副总工完全是用双脚丈量整个鹏城。

  作为华夏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这个年代的鹏城并没有留给李华勇多好感观。

  这样说吧,30年后内地随便一个中下水平的县城,大家对那种地方是什么感观,就和李华勇现在的感观差不多。

  当然,李华勇的感观如此之差,可能也和工作组的进展不顺有关。5天了,大家整整在鹏城跑了5天,把高启功介绍的相关工地几乎都跑了个遍,但工作的事情依然没有着落。

  “根叔不好意思,现在看来,大家只能先返乡了,我看看2个月以后。。。”

  根叔在沉默,李华柱也在沉默。李华勇却盯着一张纸条在研究,这张纸条,就是高启功介绍的“相关单位”,也就是“华夏建总”在鹏城在建的所有项目。

  “达哥你看,这个“林氏集装箱厂”项目是怎么回事?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好像还没跑过这个地方吧?”

  李明达接过那张纸条摇摇头:

  “这个项目我知道,这个项目虽然也是我们另外一个分公司在建,不过别的工地都没希望的话,这个项目就更别指望了。这也是我一直没带大家去跑的原因。”

  “哦?怎么说?”

  “这个林氏集装箱厂,是一个香江人投资的呀,那是一个中港合资企业,根据同事反馈,据说那边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别的地方都进不去,这个项目可能更进不去,这也是我没带大家去跑的原因。。。”

  “这样啊。”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如果仅仅管理严格的话,我想咱们李家坳的人也不会怕。更主要的原因是那个项目刚开工不久啊,目前还在进行桩基施工,我想我们这些人过去了,也没什么事做。”

  听到“桩基”两字李华勇心中一动。桩基又闻桩基啊,想到自己就是因为桩基才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年代,李华勇心中生出一番别样的感慨。

  “反正这是最后一个工地了,死马当活马医吧,要不我们明天就去这个工地看看?”

  “好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之建筑大师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