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被守备部队检查完身份文书,走进了扬州府城。此刻已经是中午时分,城中十分热闹,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袁合论原先就到过扬州府城,城中还算熟悉。不过现在看来,原先狭窄和杂乱的街道没有了,变成了宽敞平坦的石头地面。袁合论暗中咂舌,这扬州附近可没有什么山石,要想铺就石头路面,最近的也只能从淮安路北部运来,再看看一眼望不到边的石头路面,还真是奢侈。
其余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现在学乖了,不会立刻就断言华夏社穷奢极欲,用这么好的山磨石来铺地。苏石山摆手向街道边的一卖文房用品的商户问道:“这位掌柜,请问扬州城中是否都是用这般的石头铺就地面,耗费几何?城中百姓是否需要出钱?”
“呵呵,是啊,城中无论大街小巷都是这种地面,不过可不是用山石所建。用的是一种咱们华夏社的特殊石粉,价格嘛,倒是不清楚。想来应该不会太贵,听说将来还要用这种石粉建造官道。这可真是个好东西,雨天没泥,晴天无灰,而且平整异常。至于钱,我们是一分钱没出。这城中道路,学舍,医馆叫什么公共设施,都是华夏社用税赋来建造的。
我看诸位是来扬州府赶考的吧,正好,我店中有华夏社此次科考的应试书籍,考试内容,范围书中均有。乃是华夏社为了让应试的的仕子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科举内容,特意印刷的,价格十分便宜,几位公子何不买上几本,也好科举蟾宫折桂。”文房用品店的老板解释完,见缝插针的推销去书本来。袁合论几人早就听说了,当然是要买了。
不过因为华夏社不承认蒙元的纸钞,只承认金银或者宋钱,还得看含铜量。所以几人还得去找一家钱庄,将带来的银子或者宋钱兑换成华夏币。还好,穷家富路,不管哪个人,出门前都准备了碎银子和宋钱。毕竟,傻子也知道,华夏社不可能承认蒙元的纸钞。等兑换完,几人立刻买了科举书籍,寻找脚店。可转了一圈,城中旅店竟然已经都满了。当然,这都是被前来赶考的仕子所租用了。袁合论几人急的满头大汗,可还是一无所获。
袁合论想了想,觉得不如租上一间房子。首先他们这里人数可不少,要是找脚店,恐怕一般小的脚店都不够住。如果去租房,一人只要负担上一点房租,就可以租上一间不小的屋子。至于吃饭清扫等,请牙人寻找几个小厮仆人之类的也就可以了。再说了,备考可是需要安静的环境的,脚店显然不够安静。
唯一不好的就是,租房显然需要长时间,恐怕最少都得一年。袁合论想了想,觉得自己几人都是应试的仕子,身份清白。如果有房子到如今都没租出去,显然也不可能这几天就租出去了。大不了,多给些房租,临时租上一段时间,应该没问题。越想越觉得这办法不错,他赶紧说了出来。不管是苏石山几人还是白禹锡几人都拍手叫好。
事不宜迟,几人赶紧找了一家牙行,告诉牙人,他们需要一间足够十个人的住的屋子,最好离科举地点近一些的,另外还有一个做饭的厨子,一个打扫的小厮,一个洗衣的浣娘。本来牙人是不想接这门生意的,按照袁合论所说的,租用房屋不过十天半个月的,恐怕房主是不大愿意的。袁合论几人好说歹说,牙人没法,只好去合适的几处房子的屋主那问了问。
果然,因为都是应试的仕子,加上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能够租出去,多少也能赚一点钱,房主痛快的答应了。但是也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如果期间有人长租或者买了这座院子,到时候袁合论他们就得立刻搬家,或者与卖家租家商议。袁合论几人答应了,屋主说的也是人之常情,不可能为了他们租十天半个月,就影响人家长租和买卖。第二,那就是不要损坏院中的家具和房屋,袁合论他们更是没意见了,都是读书人,自然不能破坏别人物产。
等跟着牙人到了院子,他们就更加满意了。这处房子很符合他们的要求,安静,干净。距离科举地点,也就是前朝的文院不过几百步。院中还有一处后花园,环境十分漂亮。最重要的是,主房加上客房,这座小院子有客房七八间,完全够他们用了。众人各自交了房屋的租金和雇人的钱银,这才发现,只不过花了普通脚店一半的钱。当下,对袁合论的建议更加钦佩,隐隐的,虽然年纪不是最大,但众人都以他为首了。袁合论也很开心,他家中经商,虽然有些银钱,也算是走南闯北,可还是第一次这么受人重视。
牙人走了之后,很快又来了三个人。一个年纪稍大的男人是厨师,虽然不是什么大师傅,可手艺也算不错。一个年纪更大的女人是浣娘,以后几人的衣服和床褥就交给她洗刷。一个十几岁的小仆人,将来就是专门给几人收拾房屋的。众人看了看,这三人都是面相忠厚老实的样子,再加上牙人替他们雇人,找的肯定也是有当地人作保的。所以也就放心的让他们去准备打扫,袁合论他们自己则出去,准备在扬州府内转一转,至少熟悉一下,文院的位置。
众人住的地方有了,而且条件不错,价格还便宜,备考的书本也买了,心中的放松,自然是有说有笑。问了问人,很快就到了文院。到了文院门口,袁合论他们发现,文院中正有工匠走进走出,似乎正在整修,一根根木头和瓦片正在被人运进去。也能理解,这些年,大战连连,在加上蒙元罢了科举,官府哪有功夫修缮文院。如今华夏社要开办科举,肯定要修一修,不然肯定是没法进行考试的。
几人看了一会,然后买了新鲜瓜果,走到书院旁的至圣先师孔子像处,进行了祭拜,保佑几人这次科举顺利。祭拜完,几人又走到文院的布告栏处,看看有什么新的消息。让几人惊喜的是,布告栏中正有这次科举的考试时间和具体安排。当下,袁合论他们就跑回租住的院子,取回笔墨,仔细的记录起来。不光是他们,也有其他的仕子,也是这么做的。事关一生的功名,不得不让人慎重。
这次华夏社科举,共举行三天。卯时,也就是现代时间早上五点到七点之间开始入场。辰时一开始就进行考试,辰时也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申时结束,也就是晚上五点前收卷。五个时辰,十个小时。
第一天的考试内容出自儒家典籍,题型分三类:
第一类是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大概有30至50道。第二类是帖经,跟现代试卷的填空与默写差不多。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第三类是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
华夏社这次科举,没有学南宋的科举,考经义。经义,就是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如果说策问还有考生发挥的余地,经义便已经无所谓个人的思想,考生惟宋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自宋朝开始,经义取代帖经、墨义。这样显然极大的束缚了考生的思想,但是对于宋廷的统治自然是极大好处的。
华夏社自然不用这么做,只要粗浅的了解一下考生的文化水平也就够了。
第二天,考的是算学。当然了,不会考的太难。
第二天也就是最后一天,分两场,一场为地理,一场为历史。所考内容均在华夏社的备考书本之内。要求仕子能够了解现在的世界形势,以及已知世界的地理状况罢了。而且这次科考录取人数没有限定,第一天所考内容分数为350分,第二天分数为350分,地理150分,历史150分。总分1000,分数达到750分的,即算考中。
看到布告上所写,袁合论几人惊喜的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没想到这次科考如此简单,而且就连人数都没有限定。看来,是华夏社的统治区域变大,严重缺少各种官员。这么一来,录取率定然很高。终于有望进入仕途,苏石山兴奋的满脸通红,开始哆嗦起来。
不过袁合论想了想,觉得还是需要提醒一下大家伙:“诸位,布告上面的内容应该不会有假。可各位有没有想过,这地理和历史两门,以往咱们都没有接触过,就算是备考的书本,但时间上离开考不过几天,如果不能收记熟,只怕考上高分,也不容易。另外,这第一天的策问,更是重点中的重点。但若是策问所包含的,乃是这两门新学地理和历史中的呢?”
几人听完,立刻把之前的骄傲轻视抛到了脑后。是阿,国之重计,怎么会如此简单。如果不是袁合论提醒,只怕是入了考场,得后悔死。话不多说,既然已经记录完毕,也有了备考书本,几人匆匆忙忙的回到小院,开始专心备考。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