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庄主给群雄分析起两军的优劣。
谢天虎款款而谈:“蒙古大军南下襄阳,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不然。我方的优势还是有很多的,比如:
第一:襄阳太守吕文德虽贪婪成性,但其在民族大义前却没有丝毫动摇。
第二:襄阳城本是军事重镇,经过数十年反复扩建,已今非昔比。
第三:蒙古属于马背上的民族,强在马上,襄阳攻坚战中难以发挥其优势。
第四:宋廷也深知,一旦襄阳沦陷,江山势必不保,所以肯定会全力支持。
第五:蒙古内部诸王不合,尤其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水火不容,即使是蒙古大汗蒙哥也很难调和。”
在场群雄听得频频点头。
“盟主,你就说吧,我等应当如何应对?大家伙定当遵循号令”一位虬髯大汉说道,引起旁边众人附和。
谢天虎看着台下群情激奋的英雄好汉们,继续说道:“我等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将其发挥到最大程度,以己之长击彼之短,方为上策。本座以为,我等武林中人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武功高强,来去自如”这八个大字,只要运用得当,定能重创蒙古大军。本座的办法有几点,还请诸位英雄多多指正。
首先:当有一员大将之才协助吕太守坐镇襄阳城中,本座以为郭靖智勇双全,有大将之风,足以胜任此职。
其次:丐帮弟子当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舆论战,让大宋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知道襄阳危局,以及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第三:本座把襄阳城外及周边城镇划分为大小不一的三十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当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武林人士负责指挥调度,要在所辖区域内,协助老百姓躲进深山老林,并在所有的水井中下毒,烧毁带不走的粮食。让围城的蒙古大军得不到粮食补充,也抓不到老百姓来填土攻城。
第四:三十多个区域都要组织精干武林人士专门袭击蒙古大军的探马或粮草运输队,要让蒙古大军在这片土地上变成瞎子、聋子。不求多,每个区域要是每天能杀掉一个蒙古探马,一个月下来蒙古大军就要失去九百探马,几个月下来,只怕蒙古人就再无探马可派!总结起来就是绝对不和蒙古人硬碰硬,他人来少了,就叫他有来无回。人来得多了,我们就跑。等他找不到我们只能回去的时候,又主动去骚扰他,让其疲惫不堪。这就叫“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第五:组织精通蒙古语言的人士(江南七怪为主),大肆在敌后方宣传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矛盾,使其互相猜疑,互不相助,甚至火并。
第六:有道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对于杀敌立功的武林人士应当记录在册,奖励其增加功力的灵蛇丹或是武学秘籍,并在大宋各地宣传其事迹,以鼓励更多的人杀敌报国。”
第七:对于投降蒙古大军的宋奸要予以坚决打击,让投降派知道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
“乖乖!这盟主就是不一样,说起谋略来头头是道,杀敌既然不与之硬碰硬(风险小),还能得灵蛇丹!得武功秘籍!更能扬名立万(回报高)!这得刺激多少武林同道前仆后继……”这是众多在场英雄共同的想法
又是一番功夫,众人七嘴八舌的推荐完几十位区域头领,眼见天色已晚,谢庄主宣布英雄大会就此结束,大家各自回去,准备杀敌立功,保家卫国。
在小会议厅内,几位问道山庄的元老齐聚一堂
谢庄主:“蒙古大军南下,问道山庄势必难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看来只能一把火烧掉问道山庄了,决计不能留给蒙古大军去遮风避雨。”
梁子翁不甘心的说:“只是多年心血化为一旦!”此翁这些年在山庄快活如神仙,他经常和欧阳锋讨论养蛇方法,同黄药师分享炼丹心得,与洪七公斗酒,加上其鹤发童颜,庄上之人多称其为老神仙--!
黄药师叹道:“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啊!”
谢庄主:“药师兄和欧阳兄先行一步,各自带上一千条灵蛇去桃花岛与白驼山安置,我与古墓派掌门人林小月商量好了,由她带着剩下的灵蛇去绝情谷安置。郭靖、黄蓉、一灯大师及丐帮部分弟子坐镇襄阳,其他人与本座一起在城外相机行事,机动杀敌。”
有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此间已安排妥当,只等蒙古大军前来。数日后,谢庄主带领山庄众人亲自点燃了问道山庄……
蒙古大军与南宋开战以来,胜多负少。用谢天虎的话说,两条腿的到底是干不过四条腿的。南宋强于步兵,蒙古强于骑兵。以步对骑,打赢了你追不上,打输了你跑不掉,结局可想而知。是以蒙古大军愈发骄纵,数十骑便敢追着数百宋兵打。
襄阳城外,蒙古军先锋大将兀良哈阿术最近很不开心,首先是大军自从进入襄阳境内,中毒生病者不计其数,刚开始阿术还不以为意,心道是将士们水土不服罢了,后来成批成批的兵马倒下。阿术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派副将史天泽去查看,一经查探,结果竟然是襄阳城外的所有水井之中都被人投了毒药,吓得阿术赶忙找来军医先替自己把把脉--!
其次,探马损失得有点严重,自蒙宋开战以来,宋军往往是坚守城内不出,凭借城高墙厚来抵御蒙军,蒙军探马一般三五骑便能探查偌大一块区域。但到了这里,第一天派出去的上百骑探马,回来者寥寥可数。引得阿术大怒,派遣一员蒙将领着数千精骑来回扫荡,但鬼影都没发现一个,只能草草砍了附近一些百姓的头颅回去冒充宋军交差。其后一个月间,又是大把大把的探马失踪,阿术毫无办法,只能让探马集体行动,往日三五骑便能完成的任务,现在需要二百余骑集体出动才能完成,所探查的区域却越来越小了。
最后,襄阳城中有往日蒙古的金刀驸马郭靖坐镇,其对蒙古军的战法了然于胸,蒙古军数次攻城都被一一化解,损失惨重,是故阿术等人只能暂停攻城,等待大汗蒙哥所带领的大队到来,才能与之再战。
这一日,蒙军探马像是吃错了药一般,二十余骑便来某处查看,刚进林间小道,便迎来一阵暗器,瞬间倒下五六骑。其他蒙军探马一改往常搭弓射箭,与之对射的情况,而是下马围成圈,竖起身后的圆盾进行防御。
呜~~~~
一声号角响起,远处的大地传来轻微的震动,偷袭之人仿佛感到大事不妙,三三两两的往林后山谷退去。这时,蒙古探马才第一次发现,这群穿得花花绿绿之人,便是让蒙古探马损失严重的罪魁祸首。
“禀告将军,敌军已全部退入林中山谷,人数大约四十来个,看起来像是武林中人。”蒙古军探马的百户长向前来增援的蒙古将领禀告
“很好,此番本将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歼灭这些跳蚤”蒙古将领一挥手,身后千余骑精兵以百人为一队,冲进山谷。
一进山谷,蒙古将领不禁大喜,这显然是贼人的营地,只见三百余穿着宋人服饰的人聚集在一起,手持大盾,背靠山谷峭壁列阵,准备做困兽之斗。
“全军突击!”蒙将大吼一声,带头冲在前面,对于全歼对方,他很有信心,敌军无马,就算人数再多两倍,三倍乃至五倍,自己也能轻松获胜。
千马奔腾,甚为壮观。七十步、五十步、马上就要到了,蒙将正在心喜,对方居然都没用弓箭来骚扰一下自己,想来宋人也真是愚钝!
突然间蒙将坐下宝马悲鸣一声便摔倒在地,同时把他也惯性的甩向空中。
“怎么会这样?”这是蒙将最后一个念头,在空中一刻他看见身后战马大片摔到。前队摔倒,必遭后队践踏,后队没跑几步也无故摔倒,又把再后面的骑兵挡住……山谷中顿时乱成一堆。有摔倒侥幸活下来的蒙古骑兵豁然发现,脚下尽是碗口粗,几尺深的小洞,这些小洞人踩上去安然无事,但疾驰中的军马踩进去则会折了前踢,当真是歹毒无比。
三百余名武林高手见识了一番颇为壮观的马失前蹄--!此时蒙古军还在马上者十不足三,一声号响,武林高手一齐冲上前来,刀剑棍棒尽往倒地的蒙军身上招呼,简直如同割草芥般容易。几息间,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千余骑蒙军就只剩二、三百人了,他们个个惊慌失措,调转马头,向着来路夺命狂奔。
又见来时谷口处的大树上,落下十多个武林高手,其中一人手持一把巨刀连挥两下。
“咔嚓、咔嚓”
身旁两棵大树应声而倒,堵住山谷出路,其他人站在倒落的树木后方结阵,显然是要全歼这股蒙军。
此时蒙军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只能从这里突围,好在倒下的两颗树木不太高大,跃马跳过难度不大,而且山谷口处十多人结阵也显得有些单薄。打定主意,蒙军将士奋力打马狂奔,当先数骑高高跃起,跳过横木,只是还未落地便迎来一阵刀光,连人带马俱被斩为两段,场面血腥至极。
又是数骑跃起,又是这一阵刀光,无论是人是马立时分为两段,如此反复,不多时,谷口处尽是残肢断臂。蒙古骑兵这时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谷口出路,分明是地狱入口处--!再无一人一骑敢逾越横木一步,两边武林人士一汇合,早已吓破胆的数十骑蒙古士兵乖乖丢下武器做了俘虏。
有人建议杀了蒙古俘虏,带着也是累赘,再说蒙古人手上哪个没有宋人的献血。谢庄主琢磨片刻,摇了摇头,他心中另有打算,只叫人砍了所有蒙古俘虏拉弓执刀之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让其无法披坚执锐,先关押起来再说。
当下一场胜利振奋人心,消息传到襄阳城中,全城军民士气大震。
宋境各地说书人一起发力,把这场开战以来,第一次全歼有编制的蒙古大军说得淋漓尽致。宋朝各处自发掀起了一股捐款捐物,投军报国的热潮。凡事参加了此役的武林高手都被江湖中新发行的英雄榜广为宣传,其身后所属门派、帮派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一切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某处茶楼,说书人正讲到精彩处“霹雳谷中直杀得那天摇地动,好男儿拼一死绝不苟且偷生。只见那武林盟主谢天虎,手持玄蛇宝刀立于山谷谷口处,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咣”一声锣响,说书人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旁边的小女童乖巧的端着个铜盘,沿着食客走了一圈,食客们正听得精彩,纷纷慷慨解囊,多少丢下几枚大子,更有热血青年往铜盘中丢下几钱银子,催促道:“然后呐?别光顾着喝茶,快往下说啊。”
说书人见把众人胃口吊得差不多了,继续说道:“只见那刀光闪闪,凡是过来的蒙古鞑子俱被武林盟主斩为几段,犹如血海地狱,修罗战场,杀到后来,剩下的蒙古鞑子经受不住这般地狱场景,尽皆跪地投降……”众人听到此处不由心生向往。
一书生模样的听书人对旁边人说:“李兄,小弟准备弃笔从戎,去武林至尊挥下效力”
李姓书生答说:“彭兄想法甚好,我亦有所愿,当同往。不过这武林至尊来去无踪,襄阳城又被围困多时,怕是难以进去,为之奈何?”
“那我们就先去终南山的全真教拜师如何,那里是道门之首,底蕴丰厚。你看这英雄榜中,参与此次袭击蒙古鞑子的英雄中,就有全真七子中的四子,当真是忠勇之辈!”
“好,如此说定,我二人即刻回家安顿好家中事物,去全真教拜师……”
这种场景不时出现在大宋各地,对于抗蒙大业有着深远影响。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