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的篇章—柯立芝繁荣

  时间的脚步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的流过,转眼间来到了1927年。7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期间发生了很多的事件。

  首先是战后的股灾在1921年的年末结束,美国乃至世界都迎来了一个较长的黄金期。在新科技的引领下,美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出口一反战后的颓势,以几何级数增加。以汽车、石油、航空,电力电气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爆发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股灾中,威廉的一系列布局也初见成效,在1年的股市低谷中,不仅用白菜价购买了20多亿美元的优质股票,还回购了财团所属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牢牢掌握着控股权。结局是完美的,仅仅美国钢铁这个美国最大的企业,就掌握了27%的股份,仅次于摩根33%的股权,两家势力加起来的,牢牢地掌控了这家巨无霸公司,就连摩根都忌惮不已。其他的大公司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实力的膨胀让美国政府和经济界感到不安。但威廉始终处于隐居状态,财团也固守地盘,不再搞扩张,让这些人也不敢轻举妄动。怕惹急了这个愣头青,把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给破坏了。

  其次是安德鲁.梅隆顺利的当选为“哈定“总统的财政部长,在他和华尔街的不懈努力下,在经济高速发展,个税收入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一会连续减税,税率大大降低。最高税率降到30%以下,最低边际税也降到了1.5%左右。减税后。中产阶级的数量大增。富人们的战争利润也被释放出来。手里的钱多了,自然需要投资,消费,又反过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

  黄金十年,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大量移民的涌入,充裕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促使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量的民众对住房的迫切需求,工厂林立的厂房需要修建。公用设施需要更新,交通更是重中之重,修桥,修路,都极大的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兜里有钱了,自然也要享受一些富人们才能享受的东西。此时收音机已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对电力的需要大大增加,电动机快捷方便的功用迅速在工厂里大力应用,更是将电力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解决了吃穿住,一家老小工作、生活都需要一辆小轿车。没钱的买福特。有钱的买通用。总之别家有的,咱家也不能落后。汽车工业在旺盛的需求下。突飞猛进,形成了以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分天下的局面。1926年美国的汽车产量达到430万辆,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拉近了距离,方便了生产生活。

  这些新兴的支柱产业反过来又促进了钢铁、石油、造船。建筑等行业的繁荣。而芝加哥财团在这方面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芝加哥财团在固守战后红利的同时,也在追随时代的步伐,全力发展。至1926年,美国的粗钢产量已高达5000万吨,仅芝加哥钢铁公司就贡献了1000万吨,仅次于美国钢铁的2600万吨,成为第二大钢铁企业。前世里辉煌一世的伯利恒钢铁却在芝加哥的压制下,只有500万吨的产能,缩水了近一倍。

  通用汽车和纳威司达的卡车占据了美国汽车产量的1/4,超过了百万辆的突破。尽管远远比不上福特T型车250万辆的规模,但利润率却是福特汽车的两倍,几乎占据了中高档轿车和重型卡车市场。

  BP石油更是成为财团的支柱之一,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炼油厂的规模一扩再扩,还是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拿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公司果断的打开了马拉开波湖的闸门,在东岸边连续启用了几个大型油田,握在手里的石油储量已高达10亿桶之多,每年5000万桶的产量足以应对各种需求。尽管又在休斯顿兴建了3个大型炼油厂,年加工石油高达2400万桶,但石油的闸门一旦打开,合是合不住的。标准和海湾都找上门来,言明威廉先后欠的数亿美元借款就用石油偿还,人家现在看中的是市场份额,而不是这些借款。

  造船业也蓬勃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巨大增长,不光战后封存的船只被航运业消化一空,雪片般的订单也淹没了船厂的总经理室。财团的两大造船厂开足马力,废旧的船坞重新启用,新建的船台密密麻麻的竖立在码头,这种兴旺的局面,仿佛又回到了战争时期。

  银行集团更是一枝独秀,大量的借款被散出去,又带着散发油墨的钞票归还回来。芝加哥国民银行作为芝加哥的一霸,将势力逐渐扩展到芝加哥联邦储备区所属的5个州,极大的增强了实力。

  其他产业也方兴未艾,高速发展。但威廉却知道,经济泡沫已经开始发酵,在失去理性的透支消费下,这个泡泡会越吹越大,直到“砰”的爆炸。

  对于美国乃至世界的黄金十年,以及后来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6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是、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

  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就拿建筑业来说,“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7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荣耀美利坚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