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不经意的到来,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影响世界几十年的大事。凡尔赛条约将会在今年签署,作为战后瓜分世界的一种约束,英法又一次赢得了胜利。同时也为20年后的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夏威夷淡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淡淡海腥味的威风,热情的波西尼亚土著,构成了一副世外桃源。一家人自打来到这里,时刻都洋溢着欢声笑语。两个小家伙固然是喜爱之际,就连老亨利心情也好了些,可能是天气较为暖和,胸闷气喘也缓和了许多。
看着孩子们这么喜欢大海、沙滩,这里也确实是一个度假的好地方,离着秘密基地又近。威廉就动了买地的念头。看着凯蒂领着两个小家伙在沙滩上快乐的玩沙子,他心里的念头也坚定下来。不就是几百万的事嘛。!!
为了勘察岛屿,他特地租了一条小游艇,整天围着瓦胡岛和欧胡岛附近的无人小岛转悠。至于更远些的岛屿一概不考虑。全家人也兴致盎然的时常跟着兜风。
就在威廉全家悠闲的享受生活时,1月18日,战后谈判在法国的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法国人的报复心不是一般的强啊,这点威廉很是喜欢,就和他的秉性一样。睚眦必报。在欧洲执行任务的特战队携带了先进的监听设备。凡尔赛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主席台上。由左至右,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意大利的维托里奥奥兰多、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以及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依次就坐。
台下各国的代表分成小组,努力为本国争取利益,将可能的削弱敌人。场面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看得人眼花缭乱。
几位大国的总统不动声色,只是用眼角观察着其他大佬的神色表情。其实这次的谈判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两个月的准备不是白费的。台下的人只是在一些小细节上寸土必争。大的利益也只能见招拆招,尽量争取了。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凡尔赛条约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法国的目的: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总理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这位“老虎”主张: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军国主义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德国皇帝。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
法国过于苛刻的条件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欧洲大陆就这么大,英国皇室在欧洲广撒血脉,哪个国家的皇室高层没有点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法国人想搞死德国,也得看其他国家愿不愿意,尤其是一些实力羸弱的小国家,都有种兔死狐悲的的感觉。就连乔治和威尔逊也不赞同。一旦这样,法国在欧洲大陆就会一家独大,对他们的战后布局不利。
英国的目的: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乔治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德国海岸线。
乔治竭力主张提高英国在战争赔款以及德国殖民地的份额。他和克莱蒙梭因英法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赞同“民族自决”政策。
同时乔治清醒的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损,而他和克莱蒙梭都认识到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所以“民族自决”主张在和会召开时被二者有意的忽略。
因此乔治主张: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
在这次和谈中,英法两国有意无意的把美国甩开,力争实现欧洲的事物欧洲人说了算的目的。
美国人此时的处境很尬尴。其实早在18年初,威尔逊总统就在国会提出了所谓的“十四条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更宽松,更易被德国民众接受。
威尔逊的十四条建议都是基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作出的妥协。其内容包括:公开的和平条约应该以公开的方式缔结而成;在各国领海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绝对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时或战时都一样;尽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障碍,并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协同维持和平的国家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互相充分的保证各国的军备减少到符合保卫国家内部安全的最低程度;各国对各殖民地的权利的主张,应该做自由,开明和大公无私的调整;撤退现在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所有军队;在比利时的占领军应该撤退,其领土应该恢复,并不得企图限制她与其他自由的国家同样地享有主权;法国全部的领土应该获得自由。被侵占的法国地区应该归还;意大利和原奥匈帝国的疆界必须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确定;东欧人民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建立独立国家;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蒙地内哥罗独立。同时巴尔干半岛诸国的政治及经济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应透过国际条约予以保障;奥斯曼帝国各民族自决前途;波兰独立,并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国际联盟以保证国际秩序。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英法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这些建议的核心还是围绕着“民族自决”。这是要重新瓜分殖民地,重建世界新秩序的节奏啊。自然不会受到英法意的同意。这三个欧洲国家占据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殖民地,国家兴衰、民族存亡都要靠这些殖民地输血供养,岂是威尔逊几条建议所能动摇的。
还有一点,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国军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务。
美国在这次的战后分赃大会上一无所获,威尔逊有些理想主义的对外政策也受到了美国国内的抨击。1918年中期选举后,以亨利加博洛吉为首的共和党控制了参议院。但威尔逊拒绝共和党的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对洛吉提议的修改也一并否决。而且他越来越不相信媒体。导致国内孤立主义和党派利益交织在一起,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和不信任,最终导致“十四条建议”失败。也让美国重新回到了经济巨人、政治矮子的原点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