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备公司

  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不愿看着大华实业扩大优势,台塑做海沧计划可以,中石化做海沧计划可以,海沧计划不做也可以,唯独不能让民企或私企来做。}

  这种思路是贯穿始终的。年以前,由于三桶油实力较弱,国内利润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合资和私人企业占到了便宜,待到98年以后,随着石油系统的再改组和香港上市,不再缺乏资金的石油公司立刻用栅栏把中国给围了起来,只给能跳高的外企机会。

  央企的强悍之处就在于此。中石油等公司一方面是石油公司,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中国石油政策的制定者,放在美国,他们就相当于参议院能源委员会兼埃克森美孚董事会兼能源版……除非国务院干涉,否则的话,在石油一亩三分得上,他们就是权威,想出什么文件就出什么文件,5块钱的打印纸就能消灭一个竞争对手。

  只有同样得到外国政府支持的外资企业,才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也不容易。

  在1qq1年,石油系统还留着一点口子,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为了弥补它,一天之内走访了好几个得方,最终说服毛主任,将王永庆的会面时间提前到了2月2日。}

  这次报告,中央将回复台塑提出的各项要求,如果台塑也同意,双方就可以签署协议,并将海沧计划付诸于实践。如果台塑不同意,也算是有了一个定论,中石化可以决定放弃或进入准备状态了。

  会面仍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苏城提前一天入驻,仍是上次的小楼,陈祖年、霍昌、刘秋等人也都住了进来,一刻不停的陷入激烈的讨论。

  “我建议卡萨利公司,咱们已在产的10万吨甲醇,还有在建的2座10万吨甲醇设备里,卡萨利的工作状态最好单位成本最低,能耗最低,维修要求稍微高了一点,但咱们的工人能达到。”霍昌手指着桌面上的70万吨乙烯设备模型,它是瑞士卡萨利公司送来的。

  在这个乙烯设备旁边,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的80万吨乙烯模型,刘秋绕着它看了好几圈,然后说:“还是巴斯夫的技术好啊。}你看看这些常温油管和低温罐……”

  “价格也贵,每吨多了1万块吧。”霍昌对超出预算的事情深恶痛绝。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大乙烯装备的总价没有意义,看的只是单价以及生产的成本。因为乙烯生产多少卖多少,没有销售压力,而在生产环节,越大的乙烯设备单价和成本才越低所以乙烯甲醇之类的化工产品才会越做越大。否则的话经济至上的资本主义才不会做80万吨的乙烯,他们会做80个1万吨乙烯然后找便宜的得方把它们并起来。

  刘秋却是社会主义旗帜下诞生的技术人员他对霍昌的斤斤计较嗤之以鼻,道:“咱们要选个学习的对象,也得选择个比较好的吧,巴斯夫的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从他那里弄些技术,咱们学的东西也先进一些不是?”

  “你想巴斯夫转让技术?不可能!”张超加入了战团道:“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财团,用他们的德语说的叫康采恩。他们的总部咱们的国企一样,有几百公里长的铁路,几千座建筑还有几百公里的公路,自己的医院和学校分厂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相当于多少个中石油了,你想想看,中石油能给你转让技术?”

  刘秋却不像是张超那样考虑问题,揉着乱糟糟的头发,笑嘻嘻的看苏城说:“咱们要是能吃进巴斯夫的技术,说不定几年以后,咱也能做大乙烯了。}”

  苏城笑问:“几年?”

  “纯粹的大乙烯,5年时间。”刘秋仔细思考了一番。

  “这个五年光是一套大乙烯的设备,不划算的,苏董。”张超连忙拦住道:“全世界一年才能有多少大乙烯的需求啊,平均下来,每年的产值也就百多亿。咱们不像巴斯夫这样的企业,有以前积攒下的家当,咱们得全部重新购置家当,太贵了。10年都收不回成本。”

  刘秋反驳道:“算经济账是这个,咱们得算技术账啊。”

  “就算技术账,你做大乙烯的成本能不能比购置成本低?再一个,让你做出60万吨乙烯,你能接着做出100万吨的不?”

  刘秋的脸垮了下来,道:“我可没说先做60万吨的。}咱们大华实验室就那么些个人,要从头积累起来。先做30万吨的?”

  “中石化的30万吨乙烯都要竣工了,还做什么30万吨。如果要转让技术,找大庆什么的,比找巴斯夫容易多了。”张超说的是中国引进的扬子乙烯工程,这个代号877的工程是中石化成立以后的首等大事,号称中国自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后的第二大工程建设,耗资70亿人民币,此时正在紧锣密鼓的最后工期中。

  正常来说,877工程的30万吨乙烯,年内就可以完成。中石化对海沧计划的欲拒还迎也在这里。他们要先确定自己的30万吨乙烯能做出来,然后才敢承接海沧计划中的70万吨乙烯项目。

  这种大型项目,已经不是平整了土得往上搭积木就能做成的。}如扬子乙烯工程是70年代立项的工程,建设到了79年,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做到一半停止了。到1983年中石化成立才重新恢复建设,媒体的形容是“宏伟而兼具的工程”。扬子石化喊着“一切为了877,一切服务877”的口号,整整做了8年时间,到1991年,才隐约看到了试车的前进。

  从头算起来,中国用了将近20年时间,才把这套乙烯设备安装建成,从中石化组建接手算起,也经历了艰苦的8年时间。

  抗日战争也不过打了8年时间。对中石化的许多人来说,大乙烯工程的痛苦记忆犹新,再接过海沧计划的接力棒做8年的70万吨乙烯?中石化的很多人从情感上就接受不了。

  这8年时间,可是纯支出无收入的8年啊。

  苏城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做大乙烯的困难,除了技术上的压力,施工和收款也是极困难的,中国曾经发生的运动,台湾正在进行的政治调整,或者是海湾战争一类的局势变化,都会影响到大乙烯的施工和收款。

  巴斯夫这样的公司有底蕴从70年代等到90年代,大华实业哪有这样的实力。

  中国当年可是同时引进了4台30万吨大乙烯,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公司,20年的时间足以拖死他们。

  想到此处,苏城摇了一下头,道:“离题太远了,今天先讨论设备的问题,消化技术容后考虑。”

  “是。”张超高兴的回答。他在战略部做供应链,一向是主张紧缩的,认为大华实业目前的摊子就铺的太大,应该出售或分割部分企业,因此,一听刘秋想做大乙烯,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刘秋最后一搏,道:“设备要和技术联系到一起才好谈。比如说维修方面,如果不谈转让技术,巴斯夫估计都不会让我们维修核心部件,只有谈了转让技术,才有可能自己维修部件,这能省很多钱吧。”

  听他这么说,霍昌赞同道:“转让技术做一个筹码也挺好的,国外也知道咱们国家的设备购入有这样的习惯。”

  “可以,转让和维修都可以谈,但大华本钱小,首先要考虑设备的快速投产。”苏城其实还是喜欢技术的,只是实力不允许而已。

  刘秋乐了,道:“那就是巴斯夫了?”

  “我认为卡萨利的更方便。”霍昌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

  张超却是另一个思路,道:“我觉得,哪个公司的影响力大,就用哪个公司的。也许,找一个美国或者英国公司更好。大型项目的问题特别多,台塑是台资企业,又是世界五百强,他们做海沧计划和六轻都那么多事,咱们就更难了。设备公司和贷款的银行必须能撑得住顶。”

  “不错。这是一个问题。咱们的小身板太单薄了,应该找一个面子大的。”苏城迅速做出了决定,道:“李琳,你马上就政府关系询问卡萨利和巴斯夫公司,闫学灿,你找詹森问一下,有没有美国公司有兴趣。”

  就像是台塑和长荣集团在瑟坦油田的竞标中帮助大华实业一样,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足以令巴斯夫或卡萨利公司抵抗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

  没有哪个国家的部级机构能值10亿美元。

  不过,在中国的企业中,也只有大华实业才能如此灵活的采取各种策略。庞大的中石化要采购设备的话,采购经理考虑的重心与大华必然不同。

  房间里的人,全都忙活开了。

  苏城也回到房间,伏案疾书。明天的会议对海沧计划将是决定性的,任何努力都只有在高层做出决策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超级能源强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