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三十三章筹谋东暖阁
陛下的旨意在二月初一这天终于在朝堂上正式宣读,定于二月十二大军开拔奔赴西北战场。ri子和之前传言的二月初八稍有偏差,但领兵的大将军却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正是左武卫大将军虞满楼。
虞满楼以儒将著称,在十六卫大将军中算是资历比较老的一个。按年纪说,除了右领军卫大将军于正东和左前卫大将军罗耀之外,便是他最大了。虞满楼领兵出征,这是长安城里的大事。大隋立国自太宗年间之后,就鲜有驻守长安城的军队出征的例子。由此可见皇帝陛下对西北战事之信心,也能看出皇帝对西北战事之忧心。
七十万大军云集西北,顺利拿下满都旗。皇帝在这个时候增兵本来无可厚非,可不从地方调兵而从京畿道调兵,这其中的深意就值得人思索一番了。关于怡亲王想去西北领兵的传闻越来越清晰,陛下在朝堂上倒是只字未提。可这番派虞满楼增兵西北,就是一个明确之极的信号。
他对西北现在主持军务的旭郡王杨开态度不明,可对李远山等几个大将军显然不满。还有一个意思则是,怡亲王杨胤想去西北主持军务……免谈!
旨意下来之后,朝臣们各有心思。和怡亲王交好的人纷纷派人暗中去请示,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对怡亲王多有敌视的人则暗中欢喜,心中总算踏实了一些。这些反对怡亲王领兵的人,多是对大隋忠心耿耿之辈。他们可不愿意看到一位亲王手握重兵,对于陛下对于江山社稷来说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陛下的旨意既然已经下来了,那么怡亲王自然也该死心。
下了早朝之后,左武卫大将军虞满楼,兵部侍郎宗良虎,礼部尚书怀秋公,黄门侍郎裴衍等人被皇帝留下,让他们到东暖阁议事。这四个人中只有怀秋公和怡亲王平ri里走的颇亲近,但也只是游玩垂钓。在大是大非上,没有几个人比怀秋公看得更真切。皇帝似乎对这位三朝元老也没有什么疑心,一如往常推心置腹。
四个人先是到朝房里用了些饭菜,然后在太监的引领下到了东暖阁。皇帝对朝臣历来宽仁,所以特意吩咐让他们先吃了早饭再进来议事。四个人进了东暖阁的时候,皇帝正在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翻阅新送上来的奏折。
皇帝的食yu似乎不好,面前只放着一碗粳米粥和几样素食小菜。
走在最前面的怀秋公微微皱眉,忍不住俯身道:“陛下,虽然国事繁忙,但还是龙体为重。只吃这些东西,怎么能……”
皇帝笑着摆了摆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或许是这两ri上了火,胃口不好。吃些清淡的还能下去顺畅些,等过几ri就好了……太医院开了清肺顺气下火的方子,倒是有些小题大做。朕本想不吃,奈何在这些事上也身不由己。”
怀秋公笑了笑,垂首站在一边。黄门侍郎的官职虽然不高,但职权很大。虽然走在最后进来,但大将军虞满楼和兵部侍郎宗良虎都特意留了位置,让他站在怀秋公身侧。朝臣们对这个平时低调的有些离谱的黄门侍郎都有些忌惮,提到他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四个字的评语。
深不可测。
“你们先坐,朕吃完了东西再和你们说些事情。”
皇帝指了指土炕对面的胡凳,然后继续喝他的那碗粥。翻看了几眼奏折,皇帝的眉头随即微微皱了起来。
啪的一声,他将奏折合上随手丢在一边。
“这个袁崇武越来越放肆了……他儿子死在长安城,朕派人安抚,厚厚赏赐,还追封袁成师为县侯……还给了他半个月的假处理后事。他却给朕上来这么一份折子,说什么悲伤不止无法处理公务,请准再休假一个月……朕知道他心里凄苦悲伤,可西北的战事正酣,他此时跟朕说这些存的什么心思!”
“好啊……既然他想休息,那就好好的休息下去吧。裴衍……拟旨,朕闻卿之悲伤,亦心中沉痛。允卿之所奏,好好休养,待心神平复再为国效力。另外,再拟旨……刑部侍郎独孤秀调任山东道总督,二月十二与大军一同离京赴西北上任。至于谁补独孤秀的实缺,让吏部的人拟一个名单上来!”
“陛下……”
怀秋公心里一紧,上前一步垂首道:“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袁崇武丧子心痛情有可原。若是就此罢任,臣恐有些流言……”
“朕从来就不怕什么流言,朕对朝臣也从来不是只会赏赐!”
皇帝微怒道:“别以为朕看不出他闹这事背后存的什么心思,若朕下旨言辞恳切的挽留他,用不了几ri弹劾谋良弼和杨开的折子只怕就要雪片一样飞进来。朕若是不直接断了这些人的心思,指不定他们还会做出什么龌龊事。”
这两件事被皇帝牵扯在一起,让东暖阁里的四位重臣心里都不由得一震。皇帝这些ri子虽然没有提及过怡亲王的事,但显然他的耐心已经快被消磨光了。袁崇武在这个时候不开眼的想试探皇帝,被夺了官职也只能说自作自受。
只是一位二品的封疆大吏,说免就免了,牵扯何其之巨,皇帝以前可没这么暴躁。
怀秋公见陛下的心意已决,也不好再说什么。
裴衍俯身应了一声,上前接过苏不畏递上来的笔开始拟定旨意。
皇帝的胃口似乎更不好了,摆了摆手让小太监木三将吃食撤下去:“换一碗银耳莲子羹来,朕心里火气怎么就这么大。”
木三连忙应了,收拾好了之后躬身退了出去。
他走出东暖阁的时候,隐隐听到皇帝提到了怡亲王的名字。所以他故意走慢了些,侧耳听了听。
“老六想为国立功的心思朕知道,但他太心急了些!现在满朝文武有一半人跳出来为他说话,哈……这是逼朕吗!”
木三心里一颤,连忙快步离去。
……
……
皇帝喝了小半碗的银耳莲子羹就又没了胃口,摆手让木三把碗筷撤下去。
“最近西北的战报一ri一封的传进来,你们都看看。”
他指了指桌子厚厚的一沓纸张,苏不畏连忙上去将战报都拿起来递给为首的怀秋公。皇帝揉了揉发皱的眉头,看起来心情有些yin郁:“蒙元王庭的援兵超过三十万人马已经到了克沁旗,克沁旗旗主克沁勒朗的六万骑兵也已经集结……但蒙元队伍却似乎不急着将丢了的土地抢回来,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一点动静,这不寻常。”
他看向虞满楼说道:“你到了西北之后,传朕的旨意。旭郡王杨开领兵征伐强敌,战绩卓著,兢兢业业,朕心甚慰。杨开的俸禄从即ri起按亲王例制的两倍发下去,杨开的次子封县侯,食邑所在交由吏部商议再做定夺。赏杨开金甲金刀,严肃军律。改封为征西诸军都元帅,节制西北四道。有临机专断之权,战事之内,西北四品以下官员可不请示视情处置。告诉他……放开手脚打这一战,朕信得过他。”
“还有……”
皇帝顿了一下说道:“大军后勤皆由谋良弼执掌,最近屡有奏折参他贪渎妄为,让他自己写一份辩罪折子上来,若是真如参奏他的折子里说的那样,朕也不会姑息。大军出关之后,据说冬衣战靴一个月都没有分发齐整,这是他的过失。降一级,罚一年俸禄……另外,你见了谋良弼之后告诉他,他的奏折朕已经看过,心里有数。听闻他在西北染了风寒,朕特意让太医配了些汤药,你一并带给他。私下里给,不要让人知道。”
虞满楼心里一动,很快就明白了陛下这旨意里面的真正含义。
他连忙俯身道:“臣遵旨,会将陛下的话如实告诉谋大人。”
皇帝嗯了一声,看着面前的奏折有些失神。
怀秋公和裴衍对视了一眼,从眸子里看到了对方的心思。皇帝重赏旭郡王杨开,这是在告诉那些支持怡亲王杨胤的人,别再乱动心思。杨开的帅位稳固如山,陛下就是信任他,你们谁也不要再犯傻了。旭郡王的长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所以陛下加封了他次子为县侯,这样的厚赐足够让杨开感恩戴德。
金甲金刀,严肃军律。这是皇帝给李远山等几人的态度。虽然皇帝远在长安城,但对西北的事不是一无所知。那金甲的意思是旭郡王乃是代替皇帝亲征,金刀的意思是他手执皇命。至于那四品以下杨开可以随意处置的旨意,更是将杨开的权利增大到了极致。再进一步,就要能直接处置三品的大将军了!
而将谋良弼降一级,罚俸禄一年。这是在平衡那些参奏谋良弼之人的不满,也是为了安定西北的人心。赏一个罚一个,皇帝这一手平衡之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但却无懈可击。既敲打了那些不安分的人,又不会让他们觉着太难堪。
而皇帝让虞满楼暗中给谋良弼送药,只这一件事就能让谋良弼感激涕零!
“陛下,对军务还有什么吩咐?”
虞满楼俯身问道。
“也没什么,你是久经战阵的大将军,对领兵来说你比朕在行。朕若是胡乱指挥,仗反而会越打越糟。记住一点就是,你是西北大军的副帅,凡事多和杨开商议,以战局为根本,其他事一概不要去管,也无需去顾忌什么。朕既然选了你,就是信任你。”
“臣定当竭尽全力。”
皇帝嗯了一声,看向宗良虎说道:“兵部的差事都压在你一个人肩膀上,这些ri子也辛苦了你。朕已经下旨,让你的长子入礼部做事,有怀老提点,早晚必成朕之肱骨。”
宗良虎一怔,连忙撩袍跪倒谢恩。
皇帝摆了摆手道:“谁做事尽心,朕都知道。谁想浑水摸鱼,朕也知道。今ri叫你们进来,就是想告诉你们踏踏实实的做事,不能放不开手脚。”
他顿了一下说道:“就是这些事了,你们若有什么想法便对朕说。”
“陛下……”
怀秋公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是不是让刑部派个人,随军往西北?”
皇帝怔了一下,点了点头道:“若不是怀老提醒,朕倒是忘了。让刑部刑司郎霍耿带人去吧,既然是要堵嘴,就要堵的严实些。裴衍……你来拟旨就是了,回头把霍耿找来,你见见就是了。”
裴衍垂首道:“臣遵旨。”
皇帝蹬上靴子从土炕上下来,走到巨大的地图下看了看。那张标注着大隋所有城池的地图上,西北角用红线勾勒出来一个狭长的三角形区域。那里曾经是蒙元的领地,但是现在属于大隋了……那是满都旗,有长两千里宽数百里的草场!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