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精耕细作

  再生稻,不对,这可不是从收割后的稻茬中长出来的,稀疏儿独立的稻秧苗向我们提示,这是上一轮收割以后,散落在泥泽中的谷粒出的新秧苗。

  这就意味着,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一年就可以收割两季稻!

  这在后世的江南应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现象,我怎么就没有想到!

  这个世纪的温度比我后世所经历过的那个世纪明显高出一截,雨水更加丰沛,完全可以保证让稻子丰收两季!只要我们能够不误农时,这东西的收成可就比粟高得太多了!

  我抓紧搬家的进程,两天之内,我们在小湖边的所有家当就搬迁一空,暂时住到了欧且村的一角。通过上次与摧夫族战士的擦肩而过,我们和欧且战士成为了没有共同战斗过的战友,关系在无形中又进了一步。

  抵达欧且后,我把战士们分为两队,一队抓紧建造土坯房,以摆脱目前住在茅草棚中的窘境,另一队则随我造田!

  这次可是真的在造用于种稻的“田”了。

  从摧夫人那边收割过来的稻子经过仔细筛选,最后得到勉强合格的十来斤种子,加上我们原来存下的一些,总共有了17斤种子,这些种子应该可以播种8亩稻田了,所以我们的初期计划就是开出8亩田来。

  没有牛,也没有大量的铜质农具,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工作量不可小视。

  幸好欧且族人看出了我们的困难,狩猎之余,积极地协助我们建设房子,才让更多的太昊战士得以加入到造田工程中来。

  块田址我选择放在村内靠近围栏处的一块平地上,那里有十来亩大小的一块比较完整的平地。更重要地是旁边有一个斜坡,有一条小溪,让我得以轻松解决排水和引水问题。

  我们先将这块地上的草锄光,笨重的石锄让已经习惯了青铜锄的战士们有些抱怨,但我实在舍不得将手里有限的铜匕融成铜锄,只好劝战士们忍一下了。

  然后是将地里所有的大块石头捡出来扔掉,并把地面大致平整了一下。最后是用一道土坎将这块地围了起来。并在坎上留了一个溢口,确保田中的水位不致过高,为了耐冲刷,这个溢口用石块进行了加固。为了方便管理,我还在这块弯月亮形地土地中间拦腰筑了一道土坎。宽度可以让两人并排通过,坎上留了一道缺口,方便水中其中一块田流向另一块。

  到这一步,我们就花了十二天。

  欧且人在帮助我们建房方面很是积极,但在造田上就显得很有保留,几乎每天在田地边上都有数十位老弱妇孺蹲着旁观,却没有人肯下来帮一下手。

  6月23日。终于到了放水进田的时候,我们从旁边坡地上的小溪引了一条小型沟渠到田里,很快,近8亩地里就被溪水灌满,并按我们的设计,多余的水从另一边地溢口流了出去。

  这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我们砌的“田坎”多次出现渗漏,我带着所有的太昊“农民”站在田边,紧张观察着这道还不甚牢固的水利工程,不停地加固出现渗水的地方。用湿土修补一个个裂口。

  到下午3时许,终于。眼前出现了“8亩烂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人工湖景象。

  欧且人这下子开始有点明白了:太昊人在造湖!

  看到湖中地水位基本稳定,坎边也不再渗漏,我让战士们截断进水口,水位在溢流位上略降了一点点,终于没再下降,现在我可以用心提高田内的质量了。

  田内的土高低起伏不平,有的地方露出水面很多。有的地方则形成了较深的水洼,这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我就有所预料。却没有想到灌满水以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让田里继续泡满水,没有进一步去管理,而是全力以赴创制最新农具:耙!

  这东西并不复杂,在铜匕地帮助下,我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基本成形。一段烧剩的木桩经过修整,其中地一面被修平,背对的一面上我挖出三个通孔,用于系绳。

  麻绳在湘楚号上多的是,我只是让战士去拿几根过来就成了。

  “这是什么东西?”两族的战士尽管语言不通,却在眼中同时流露出这个问题。

  这就是在一块木头上拴了三根麻绳,能做什么?

  接下来还有改进,就是在木桩上挖一竖孔,插入一根一米五长的木棍,这是用来掌握方向和维持平衡的。

  这应该是最原始的耙了。

  25日,到了田里,战士们才知道这东西的用途。

  把耙放到田里,我站在这块宽度也就2o厘米左右地木“板”上,手扶那根木棍。

  “来6个人,拉!”

  没有牛,我们只能采用人力耕种了。

  战士嘻嘻哈哈地拉起三根麻绳子,拖着我在田里奔走,脚步下的耙将高出水平地地方削平,并在水下形成一块块平整的土层。

  很快我就现,这人太多了也是问题,不仅将刚耙平的地方又踩得一蹋糊涂,而且跑的度过快,让我连维持平衡都很困难,几次从木桩上跳下来,以免被拉跌。

  几次调整下来,其实三个人拉就够了。

  而且我开始指导战士们在田内起垄,拉耙的战士则在垄沟内走动,不致于把刚耙平的垄面踩坏。

  这项工作竟然花了我们两天时间。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耙太少,这项技术并不很复杂,到第二天我就不用再下地了,战士们为了谁来踩耙的问题争得差点打起来,但每次都是四个人到五个人在劳动,其他人则在田边喧哗,或者在我的驱赶下参加建房。

  6月28日是个大日子,终于到了播谷种的时候。

  按后世的方法,我决定次播种就直接采用集中育秧移栽的技术。

  在“一号田”里,我精心耙平了大约五分地大小的一块,略高出水面一点点,将17斤谷种全部小心地均匀地洒在这块田里。

  “小心看好了!我们这两天的主要任务是:打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