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公主号终于靠岸了。
俞国振抬眼望去,这艘集新襄最先进技术的蒸汽轮船,不仅吨位大,而且上面设施极为集全,乘这艘轮船的舒适度,已经不逊于一般的旅店了。
这艘轮船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它是在上海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这几年俞国振在上海的建设可谓不遗余力,他知道上海今后在华夏的经济版图中会有什么位置,因此将新襄造船厂一分为二,在这里建设了江南造船厂,为了替江南造船厂配套,同时又建了宝山铁厂与江南机器制造局,为了便于这些,同时还要建一座大的港口。
一共是四个大项一百五十六个小项,这些工程安排在上海之后,上海顿时从一座单纯的中转商镇,变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俞国振的计划,是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商贸繁荣起来,而这需要彻底扫荡农村中的士绅和宗族势力,让普通百姓在这次扫荡中获利,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俞国振很清醒地认识到,凭借如今全球的购买力,是不可能将产能释放出来的华夏所有产品消耗掉的,他想避免经济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控制主要工业品特别是钢铁、水泥这类重工业产业的同时,尽可能增加华夏内部的购买力。这可不是什么做大蛋糕或者分蛋糕的敷衍说法,而是需要以他手中的军队力量来保障的制度!
所以前段时间的那场风浪,别人以为随着主犯们纷纷落网便已经告一段落。唯有俞国振自己明白,这还不够,更大的风浪还在后头,他如今已经在为此做准备了。
“等不急要见中华公主了?”这个时候,旁边的方子仪见儿子有意走得远些了,又小声调侃道。
俞国振回头来,略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伸手握住她的手。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眼光最好的一次,便是挑了方子仪为自己的正妻。方家的家教确实是没得说,三从四德之类的自不必说了。方子仪最敬佩的大姑,因为自己没有子嗣,便为张秉文挑了才色兼备的两个小妾。并待两个小妾的儿子视若己出。
方子仪虽然做不到方孟式这个程度,但是这么多年来,对于俞国振风流好色的一面,她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并不是不知情,相反,当柳如是与俞莲吃醋心酸的时候,她还得安抚好这俩人。
或许这是这个时代女子的特点,俞国振心中有些惭愧,同时也有些窃喜:随着女子经济权力的增加,渐渐的其政治权力必然也要增加。只怕到自己儿子这一代时,就不会再有这等好事了。
“唯有我们的女儿才能称为中华公主。”俞国振握着方子仪的手,轻轻地摇了一下。
方子仪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却没有松开手。
一来两人老夫老妻,都成婚十几年近二十年了。二来她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宣示一下主权。无论俞国振如何风流成性,但他的正妻,未来华夏帝国的皇后,却唯有她一个。
就如当初朱元璋的皇后只有马大脚一个一样。
不一会儿,一个人出现在船舷之上,这人穿着黄色的冕袍。正是崇祯。
按时间算,这已经是崇祯二十五年,四十余岁的崇祯正达人生的壮年。羿城的十年生涯,却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痕迹,比起十年前来,他仿佛更年轻更有活力了。
一看到他,方孔炤等领着一群大明旧臣,快步上前,长揖及地。
“方卿,张卿,还有你们!”
崇祯非常兴奋,他几乎是小跑着奔下来,俞国振看得微微摇了一下头,看来这十年还是将崇祯憋坏了。
旁边忠于他的华夏军将士们看着崇祯时多少还有几分警惕,虽然崇祯是在答应了一系列条件之后,才被俞国振邀来金陵城观礼,但是谁知道在这种旧臣环伺之下,他会不会又突发奇想而亦卦呢。
崇祯也看到了俞国振,俞国振笑着抱拳拱手,崇祯却走了几步,来到他面前,向他伸出手,与他行了一个握手礼。
这是崇祯的自尊:握手礼表明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他虽然是失国之君,却终究是大皇的天子。同时这也是崇祯对俞国振地位的一种尊重:俞国振暂时还没有皇帝之号,但已经有皇帝之实了。
“陛下怕是第一次来南京吧?”俞国振笑道:“金陵也是古都,有些古迹可以看看,这一次陛下在南京多呆些时日?”
“若不是你邀我来,我才不愿意来这里,这边带着一股酸臭味儿。”崇祯的话可谓一语惊人:“此次我乘船去了倭国与琉球,去了吕宋与基隆,还去了新襄和上海——济民,金陵城能和这些地方相比么?”
俞国振哑然一笑,崇祯这句话,就是在变相夸他。但这也是事实,论及古迹,金陵虽多,但是燕京、未淹之前的开封还有西安洛阳,都不逊于它,论及风景,崇祯这小半年转了一圈,看了富山之雪,看了东海之波,看了南洋的沙滩,也看了大海上的日升日落。眼界开阔了,金陵城在他心中,不免就有些小了。
而且论及城建,此时的金陵城确实比不得那些建得有如花园一般的新兴城市。
俞国振对于新兴城市,包括上海在内,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因此道路两旁都留有宽阔的绿化带,每个街区都要求有开放式的公园。这个要求让他多花费了不少钱,但俞国振很清楚,花出去的钱是用在了各种工匠的薪水上,而这些薪水又会通过购买工厂里的工业产品回到他的手中。只要他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激发百姓购买的愿望,那么他就不愁这些钱不能回笼。
不过,现在百姓们投资的渠道还算窄,还有大量的资金沉积于银行或者各种钱庄之中,如何将这些资金变活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则是俞国振下一步要动脑筋的了。
“这一圈转下来比较辛苦吧?”俞国振略有些关心地问道。
“还好,船上稍有些巅,不过习惯就好了。济民,你现在应该很忙,怎么有时间来接我,相关礼仪都理清了么,莫要被那些文臣欺瞒了,他们最惯于做的,就是欺下瞒上。”
崇祯现在是真心觉得,那些儒生文人乃是误了他江山天下的罪魁祸首,无论他们分属东林清流,还是属于阉党,本质上都是一路货色。太监只是皇帝的家奴,就算是崇祯打掉的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也不能去当阁老去督抚一方,负责替他在各地立生祠争权夺利的,大多数仍然是儒生文人。特别是那些只会清谈实无一策的儒生文人,更会不择手段,他们根本没有耐心从基层做起从点滴改变做起,为了尽可能夺取权力实现自己的野心,于是便会选择投靠魏忠贤,更有甚者会投靠异族为奴为婢,然后再到华夏百姓面前去耀武扬威。
“陛下寓所我已经安排好了。”俞国振笑着道:“陛下现在是去寓所,还是去见见一些故人?”
“想来愿意见我的自然会寻来,不愿意见的,我也不去勉强他们。”对于那些故人,崇祯很是冷淡,他更关注的是别的事情:“朱由崧呢,我倒是想见他。”
旁边的几人都是一片哑然,俞国振道:“那好吧,我让人安排他来见陛下。”
他二人在码头上说话,远处望着这边的黄宗羲则是目瞪口呆。
即使黄宗羲再蠢,也知道来的人是谁了。
竟然是崇祯!
黄宗羲心目中,俞国振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俞国振不仅善待了崇祯,而且从两人现在的情形来看,倒象是长辈与晚辈之间在对话!
这怎么可能,黄宗羲是知道崇祯的脾气的,崇祯性子刚烈,怎么可能和要夺取他朱明江山的俞国振谈笑风生?
他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便向着这边走近了些,走了几步,便被华夏军拦住,黄宗羲心中一片混乱,行事便有些忘了收敛,竟然推搡起士兵来,当即被士兵摁倒在地,眼见要被带走,他急中生智,大叫道:“俞济民,俞济民!”
俞国振听得有人叫自己,向着这边望了过来。
他一向行踪简易,这次调数百华夏军来码头,已经是怕有人借着崇祯想要闹事而如此,若是他自己出外,身边跟着几十个警卫就了不得。当见着被摁倒在地的人有些眼熟,他便示意了一下,黄宗羲起身之后,他才认出来:“咦,黄太冲,你如何会在这里?”
黄宗羲昂起脖子:“我就来不得么?”
“此人是谁?”崇祯有些惊讶地问俞国振。
“黄尊素公之子,黄宗羲,字太冲,性子也确实有些偏激,只以为东林清流就是好人,东林清林执政天下就能富足太平。”
“东林就天下富足太平?太年轻,太幼稚!”
严格来说,黄宗羲如今也是四十岁的人了,他被崇祯一句“太年轻太幼稚”的评论弄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这位大明天子的评论,象是一记耳光,狠狠抽在他的脸上,让他此前的自以为是,都变成了无尽的耻辱。
“若不是东林的诸位先生阻止,朕原是要迁都金陵的,若不是东林的诸位先生阻止,朕原是要开放海禁以富国足兵的,若不是东林的诸位先生阻止……呵呵,诸位先生的良苦用心,朕在离京之日便体察到了。”崇祯看着黄宗羲,很平静地说到这里,然后再也不理睬他:“济民,先去寓所,你让朱由崧来见我吧。”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