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郡的诉苦奏章送出之后,刘存便沉寂下来,表面看来还和以前一样,上午处理公务,下午给武学院学生上课,每隔五到十天去一趟步骑军训练基地,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暗地里,整个琅琊军已经悄然进入备战状态,长年为商队护航专门负责冀州和幽州航线的水军渤海舰队,开始在青岛至成山角海岸偏僻处,展开大规模运送步骑军的登陆训练,珠山武库里的两万八千套盔甲、九千副新式强弩、五千张新式骑弓和大量横刀长枪,以分期分批的方式,秘密运抵步骑军训练基地,黄岛水军大本营的三艘大型运输船不停往来于济州岛与黄岛之间,为骑军运回一船船的驯服战马。
令刘存意外的是,进入五月份仍然没等到朝廷的任何谕令,刺史黄琬留在洛阳没有回来,天下局势却越来越乱。
其中,幽州张举的十万叛军两次击败冀州刺史王芳和骑都尉公孙瓒的进攻,打得王芳和公孙瓒损兵折将,败退百里,双方的战场已经移到冀州腹地。
五月初九深夜,刘存忽然接到灵山营都尉鲁佩送来的密报,看过之后连夜与公孙沛、管宁等人紧急协商,然后派出亲卫营传令官分赴开城、蒙阴、东安和东莞,紧急召回四地文武主官。
驻守琅琊王国的王杞和颜慎接到刘存的急令,深知事体重大,立刻以定购盔甲为由征得国君的同意,双双赶赴东武城。
风尘仆仆的王杞和颜慎进入太守府议事堂,一眼便看到熟悉的蒙阴县令王脩王叔治和都尉翟越,顿时明白今天这个紧急会议指向何处。
年仅二十七岁的王脩是青州北海人,前年春天结束长达八年的游学生涯,进入琅琊书院拜在郑玄门下,很快成为郑玄极为喜爱并寄予厚望的亲传弟子。
刘存收复蒙阴后,立即想起出身寒门为人正直的王脩,与琅琊书院众多名士俊杰相比,刘存更喜欢王脩对百姓悲悯情怀和对无良豪门贵族诸多罪恶的深恶痛绝,于是分别给郑玄和王脩送去长信,直言蒙阴百姓的悲苦现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恳请王脩担任蒙阴县令。
郑玄考虑了足足十天,始终无法割舍这位天资聪颖纳言敏行的爱徒,但又觉得知人善用眼光精准的刘存给予的蒙阴县令一职,确实很适合王脩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郑玄郑重征求王脩的意见,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
仪表堂堂的王脩比刘存小两岁,对刘存的品德和能力非常崇敬,看完刘存的来信,对刘存的坦诚实在和殷殷期待更是感激,于是毫不犹豫接受了刘存的征辟。
刘存的动作很快,接到郑玄和王脩的回函,立即派人拿上自己的拜帖和信函赶赴青州刺史府,联名举荐王脩担任蒙阴县令。刺史黄琬对郑玄的爱徒王脩也很欣赏,欣然和刘存一起向朝廷举荐王脩。
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朝廷任命下达,王脩走马上任。
一年来,王脩在蒙阴县令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与年轻的县都尉翟越相处融洽,配合默契,很快就以勤恳踏实、公正威严的良好风范,赢得蒙阴百姓的敬服与拥戴,也因此获得刘存智囊团的赞扬和接纳。
此时王脩看到王杞和颜慎到来,立刻迎上谦逊致礼,相互交谈不到半杯茶的功夫,给武学院学员的军事理论考试成绩做完评判的刘存便匆匆到来。
刘存先向王杞、王脩和心腹文武们表示歉意,从容坐下直奔主题:“诸位,五月初九,也就是前天,盘踞兖州汶阳(今山东肥城、岱岳、宁阳三县交界)、巨平(汶阳东北)、邹县及蕃县(今山东滕州)以北的六路黄巾头领齐聚泰山,定于六月初六同时举事。”
“根据获得的情报显示,这六路黄巾的总兵力多达十八万人!诸位,这个十八万是真真切切的十八万,里面没有被裹挟的各地百姓和老弱病残,十七岁至四十岁之间的青壮人数至少达七成,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两路黄巾竟然配备了五千人的工匠营!”
王脩大为惊讶,其他众人也是神色凝重,不管之前是否知道这个惊人的消息,此刻都被黄巾军十八万人这个巨大数字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刘存稍作停顿,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打算:“经过参军部的反复分析,以及灵山营、珠山营上呈情报的印证,得出初步推断:六路黄巾的主攻方向,分别为东平国的寿张、山阳郡的东缗(今山东金乡)和徐州沛县,咱们青州济南国也在其兵锋之下。”
“由于我军步骑两军兵力仅四万余人,还需驻守面临黄巾残部威胁的西部四县,根本无力西进或北上平乱,哪怕紧急招募青壮从军,最低也要三个月训练,才能成为勉强一战的士卒。”
略作停顿,刘存提高声调:“我已经将此情报上呈刺史府,由于刺史大人正在返回的路上,不知是否获得府衙那些大老爷们应有的重视,估计未来半年之内,将会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惨遭战火涂炭无家可归的灾民,源源不断涌进我城阳郡和南面琅琊国,咱们省吃俭用大半年,好不容易刚装满黔陬、东武、费县三大官仓的粮食,恐怕很快又要见底了,巨额的钱财米粮消耗倒是其次,最要命的是,大量灾民的涌入需要大量兵力维持秩序,否则咱们殚心竭力建立起来的稳定局面将会崩溃,这一点,相信诸位都有过切身体会。”
众人禁不住一阵叹息,纷纷就此展开议论,原以为自己拥有水陆五万将士已经够强大了,谁知危机来临忽然发现,区区五万官兵远不够用,可要是大规模扩军,必将花费巨额钱财置办盔甲武器,承担长期的粮饷消耗,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刚步入高速发展的农工商百业,要是再涌来十万数十万灾民,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此刻,再也没人怀疑刘存拥兵自重、借此国难之际与朝廷讨价还价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