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千字文

  第二二三章千字文

  始皇帝三十四年的冬天,很冷!

  就在隆冬到来的前夕,一场三十年未有的大雨,使得泗洪地区提前进入了冬季。

  十月七日,往年这个时候,泗洪还很温暖。可是今年,陡降的气温,让泗洪居民措手不及。

  沛县、丰邑、留县、啮桑等地,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冻死人的事情。

  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也让泗水郡郡守嬴壮焦头烂额。原本手里的人员就不够充足,出现了这种事情,更让他有些无奈。紧急从各县抽调大批官吏,商议如何解决这种棘手的难题。

  而诸多问题之中,最主要的还是粮食问题。

  由于早先一场大雨,让许多农户的家中都出现了短缺。相县周遭还好,可是泗水沿岸,包括下邳彭城两地,都开始有流民出没。自古以来,流民都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演变成巨大的灾难。嬴壮无奈之下,最终上报咸阳,请求开放楼仓储备,以缓解危机。

  楼仓,如今有大仓百余座,粮窖近千。

  按照大秦的规定,一口粮窖,可存放三千石粮食。近千口粮窖,那可就是差不多三百万石粮食。

  当然了,这些粮食是作为战略储备粮。

  更承担着东海、泗水、九江三郡的粮道枢纽。

  开仓放粮,绝对是一件大事。即便是嬴壮,堂堂两千石俸禄的一方大员,也不敢擅自决定。

  好在这个时候,楼仓令,泗水都尉刘阚率部返回楼仓。

  由于楼仓在兴建之初,就考虑到了各种自然因素。密布的沟渠,成功的保护了楼仓的安全。同时,一场大雨,还让新兴的睢水堤坝经受了考验。即便是地处低洼,却没有受到影响。

  听说了下邳等地的灾情之后,刘阚召集部曲,开放私仓,以缓解下邳的灾情。

  同时,居住在楼仓的吕文、陈义等人,通过各自的渠道,从外地购买粮草。刘阚更派人紧急入蜀,向江阳求援。十月二十日,西南典属巴棘,筹粮草十万石,自江阳出发,驶向邾县。

  不管是刘阚的私仓,还是吕文陈义的捐粮。

  包括还未到达的巴蜀粮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泗水地区的灾患。

  至十一月十七日,沛、啮桑、胡陵、下邳四县灾民,共八万余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各自返回家乡。当咸阳同意开放楼仓储粮的诏令抵达相县时,灾患已经得到了全面控制,无需再开仓放粮了……

  在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害之中,楼仓镇成为泗洪地区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嬴壮再次奏疏咸阳,要为刘阚等人请功。

  许多人纷纷登门向刘阚道喜。一时间,楼仓镇人来人往,在寒冷得冬季里,却显得格外热闹。

  刘阚很不高兴!

  他坐在府衙大厅里,听着吕释之的报告。

  黑黝的面皮,阴沉似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威压。

  “姐夫,我在下邳已经查出,张良的确曾住在那里……他化名韩良,平日里并不是引人注目。

  据街坊邻居说,这个张良在下邳几年中,大部分时间也不与人交往,只是埋头读书。但是,去年八月,张良就离开了下邳,之后再也没有回去。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去了何处。”

  “那就是说,找不到他了?”

  刘阚轻轻的敲击着书案,声音有些低沉。

  吕释之说:“从目前来看,的确是失踪了……不过,姐夫请放心。我已秘密安排人手,在下邳暗中监视。一旦有蛛丝马迹出现,我可以立刻得到消息。只是,我有些不明白,您为何对这个张良如此看重?他在平阳的布局,并不是非常高明……根本不足以让你对他如此关注啊。”

  你又怎知道,这张良日后好大的名声?

  刘阚在心里默默念叨了一句,暗中思量:这一次,张良的谋划,的确是不甚完美。可智谋并非天生,也不是读几部书就能大成。历史上的张良,真正声名鹊起的时候,是在楚汉争霸时。

  时间,只有时间才是培养一个策士的关键。

  当这个人有了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经历之后,一定会展现出惊人的能量。

  现在不高明,却不代表着日后也不高明。刘阚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在书案上轻轻一擂。

  不管距离那楚汉争霸还有多少时间,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以前,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

  而现在,刘阚已经坐稳了泗水都尉的职位,手中也有了自己的班底,是时候该主动出击了。

  “小猪,去找一下蒯先生,就说我晚上有要事,要和他商议……恩,你也过来!”

  “喏!”

  吕释之拱手应命,退出了房间。

  刘阚从书案上,拿起纸笔,沉吟片刻之后,伏案奋笔疾书。

  信,是写给巴曼的。

  巴蜀的情况,已日趋明朗化。

  始皇帝在成功收回了对巴蜀的控制权之后,大度的给予了巴曼许多特权。当然,这诸多特权和当年给秦清的特权不能同日而语。可是对于巴曼而言,足以建立起一支和秦枳对抗的力量。

  蜀中巴人,随之分为两派。

  秦枳虽然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但是却掌握着大笔财富。加上秦枳与许多土著巴人关系密切,所以隐隐形成了一股势力。而巴曼,凭借巴人商行的力量,加之始皇帝给予的特权,事业也蒸蒸日上。不过巴曼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蜀郡。毕竟,巴棘在蜀郡,能给予她很多支持。

  于是,昔日巴蜀,以江阳为界,划分为两个部分。

  巴曼在唐厉的帮助下,并不急于扩张势力,而是一步步的发展。

  如今,巴曼的主要精力,是向沫水和青衣水流域发展。沫水和青衣水,都是江水上游的支流,流域之中也是以巴人为主。按照唐厉的规划,当巴曼在两水流域站稳脚跟之后,就向江水上游渗透。如此一来,巴曼就可以在蜀郡彻底站稳,然后徐徐,向东南邛都夜郎国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先巴蜀,后云贵!

  唐厉的这个谋划,倒也颇符合刘阚的意思。巴曼不可能向巴郡发展,也不能向巴郡发展。

  始皇帝需要的是一个分裂,相互争斗的巴蜀,而不是一个一人独大的巴蜀。

  不过,巴曼要发展,手里的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人才,更是巴曼的一个大缺陷。掰着指头算,审食其曹无伤,由于背着官府的身份,不可能出面帮忙。张苍年纪大了,又背着一个通缉犯的身份,也不适合出面。至于唐厉可在幕后运筹帷幄,可是实际操办的人员,并不算多。

  江阳佐史李兴,倒是向巴曼推荐了几个人。只是,李兴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此人是当年蜀郡太守李冰的后代,他所推荐的人,也大都出自成都李家。如果全部任用的话,势必会造成尾大不去的局面。必须要有另一派力量出面给予制约,才能更好的发展。

  唐厉建议,由刘阚从楼仓抽调几个人,入蜀郡协助。

  经过一番商议,刘阚决定派出周昌苦行者两人前往蜀郡。再加上已经动身启程,前往蜀郡协助造纸的程邈,在短时间内,巴曼不需要为人手方面的事情而操心。至于以后?到时再说吧!

  “父亲!”

  门外传来了一个童稚的声音。

  一个五岁大小的童子,走进了书房。

  “平安,有事吗?”

  看见这童子,刘阚的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

  童子,正是刘阚的儿子刘秦。平安是刘秦的小名,年方五岁的他,非常聪慧,已经能读书识字。

  吕嬃不止一次的和刘阚提起,想要给刘秦找个老师。

  只是刘阚回到楼仓之后,就赶上了那场灾祸。之后一直忙着处理各种事情,没有时间考虑。

  要说起来,楼仓镇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可不少。

  不论是陈平也好,曹参也罢,还有蒯彻安期贾绍,包括刘阚在内,都可以教导刘秦。

  但吕嬃却都不满意。

  “道子长于阴谋,所学阴鸷;蒯彻贾绍精于诡辩,也非良师。曹大哥倒是正常一些,可前些日子,我发现他居然在教平安老庄之术……我不是说老庄之术不好,可平安才不过五岁啊。

  我觉得,应该教给他一些正常的东西,适合于他这个年纪的东西。

  太深奥的学识,实在不适合平安现在的年龄……阿阚,你还是想想办法,看能否再找个人?”

  哈,这可真的难坏了刘阚。

  他如今公务也很繁忙,哪有时间考虑这些?

  再说了,他认识的读书人,除了楼仓这些个擅长于阴谋诡计的家伙之外,大都是朝中官吏。

  刘秦走到刘阚身边,“父亲,奶奶让您过去一趟。”

  “现在吗?”

  刘秦点点头,“还有,娘让孩儿问您,什么时候给孩儿找个先生?”

  “哦……”

  刘阚放下笔,把公文折起收好,然后一把抱起刘秦。

  一边走,一边笑呵呵的说:“平安喜欢读书识字?”

  “是!”

  刘秦挠挠头,却羞涩一笑,“不过我不喜欢道子叔叔他们教给我的东西,好闷啊!”

  想想也是,曹参教的是道德经,陈平蒯彻他们教的,是阴符经,商君书……安期还好一些,传授的是黄帝内经。这些东西,连刘阚都看着头疼,更不要说一个年纪只有五岁的孩子。

  “等爹爹闲下来,一定专门编一本平安喜欢的书!”

  话说出来了,可就一定要去做。

  可是教给刘秦什么呢?

  英语之类的肯定不太可能……而刘阚前世所学的东西,大都与时代不符。刘阚抱着刘秦,一边走一边想。绞尽了脑汁,当刘阚快走到后宅院门口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主意。

  陈平他们教给刘秦的东西,不能说坏!

  这世上,阴谋诡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刘秦学那些东西,也不是没有好处。但在学那些东西之前,必须要先学会如何做人……

  有一篇文章,倒是颇符合刘秦的年纪。

  刘阚想到这里,就拿定了主意。

  这时候,他已经走进了后宅,就见阚老夫人正坐在堂上,笑呵呵的和吕嬃低声交谈着什么。

  这两年,儿子的确是出息了。

  可是陪伴老夫人的时间,相对也减少了。

  所以,老夫人心里也不甚痛快,故而刘阚走进来之后,她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孩儿见过母亲!”

  刘阚放下刘秦,上前向阚老夫人行礼,“只不知道,母亲找孩儿来,有什么要事吩咐?”

  刘秦跑到了吕嬃的旁边,依偎在吕嬃的怀中。

  老夫人说:“阿阚,你大哥的身子骨,已经见好了……可是他的婚事,却不能总这么拖着。

  本来,年初我就想给他们操办。可是王姬说,你是当家的,你不在家,总归是不好。

  如今你回来了,我就想着,早早把你哥哥的事情办了吧。咱家也没什么人,索性挑选个好日子,让你哥和王姬先把婚事操办起来。还有,王姬的意思,想要让信也转到你哥的膝下。

  就叫刘信,你觉得如何?”

  刘巨身上的锁奴印记,已经成功的取下。手术很成功,经过一年的调养,刘巨的身子骨也都痊愈了。不过,他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在家里陪着老夫人,有时候也会去军营里,和钟离昧、灌婴等人角力一番。而他和王姬的婚事,却因为刘阚不在家,一直拖着。

  刘阚想了想,觉得这些年来,自己奔波在外,对亏了刘巨的照顾,母亲才不至于孤单。

  虽说对刘巨的身份,还有一些疑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刘巨没有对他不利的举动。甚至在一些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出手襄助。几年生活下来,刘巨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这个家庭。

  想到这里,刘阚点点头。

  “母亲说的极是,是孩儿疏忽了……这样吧,我这就让襄老挑选一个好日子,让大哥和王姬成亲。

  信改姓的事情,我也没有意见。

  刘家人丁不旺,多个人也多些热闹。再说了,我也挺喜欢信的……呵呵,这家伙颇有大哥的风范,如今军营之中,都称呼他做小罴。前两天,钟离还和我商量着,让信加入老罴营呢。”

  阚夫人闻听,也笑了。

  “阿阚,刚才阿嬃和我说,要你给平安找个先生,可有眉目了?”

  刘阚一听,忍不住瞪了吕嬃一眼。

  却见吕嬃朝他一笑,丁香轻吐,做了一个鬼脸。虽然已为人母,可吕嬃在大多数时候,依旧如同一个顽皮的少女。这一笑,却是百媚丛生。刘阚虽然生气她添乱,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等刘阚开口,刘秦抢先说话:“奶奶,父亲刚才说,要给我编一本书?”

  “他?编书?”

  阚夫人不禁哑然失笑,“与其让他教你识字,还不如奶奶教你呢……阿阚,你可不要乱来。”

  刘阚笑道:“母亲,您放心,孩儿不会乱来的。

  只是给平安找个合适的先生,的确不容易。孩儿所认识的人,都是有大学问。让他们跑来教授平安,有点大材小用了……孩儿以为,先请人以小篆和隶书分别书写等文章样本。这些文章都浅显易懂,不甚太难。待孩儿有了时间,再请人为平安写一副。”

  仓颉篇是秦时字书,由廷尉李斯编著。

  在后世,李斯的,赵高的和太史令胡毋敬的,被称作是秦小篆的定型文字。与后来,这三篇文章统称为,成为少儿启蒙读物。只不过,后世流传的仓颉篇,大都是已隶书为主,秦小篆的仓颉篇,已经失传。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并不多。所以知道这三篇文章的人,也非常稀少。刘阚打算,请李斯赵高亲自书写字书。

  胡毋敬已经死了,不过可以请叔孙通代笔。

  李斯嘛,刘阚能通过李由拜请笔墨。只是赵高……刘阚对这死太监着实没有什么好感,但考虑到这爰历篇的真迹,刘阚还是决定,请嬴壮出面,代为拜请笔墨。不过,这三篇文字,收藏的价值远远大过本身的价值。

  吕嬃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开口问道:“阿阚,你不是说真的吧……不行,你今天必须说明白,你打算教平安什么?可别教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要是那样,我宁可请母亲来教导平安。”

  看起来,如果不说出个子丑寅卯,阚夫人和吕嬃,都不会答应。

  刘阚叹了口气,坐下来,伸出手示意刘秦上前。

  他轻轻抚摸着刘秦那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闭上眼睛,努力得回忆一篇前世所学过的文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刘阚轻吟低唱,一曲南朝梁武帝时期,散骑侍郎周兴嗣所做的,从他口中徐徐流出。

  这千字文,无一字相同,却又句句含有深意。

  那周兴嗣为做,而一夜白头,可见其中艰辛。其文华美,蕴意深邃,又简单易学,琅琅上口。刘阚觉得,这千字文远比后世流行的那种所谓的白话文启蒙读物,强出百倍。

  而且又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刘秦学习起来,最为合适。

  阚夫人和吕嬃两人,呆呆的看着刘阚。

  许久之后,阚夫人突然笑道:“如此文章,竟出自我儿之口?阿阚,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娘真不敢相信,这文章竟是出自于你……也罢,如此华美之文,的确也适合平安这等年纪。

  阿阚,此文何名?”

  刘阚说:“这文章共有千字,就叫千字文吧。母亲若觉得合适,我这就请人拓写字本,如何?”

  “甚好,甚好!”

  阚夫人和吕嬃连连称赞。

  刘阚则轻轻揉着刘秦的脑袋,心里苦笑一声:我的儿,你老子为了你,可是不要脸的当了一次文学大盗。只愿能对你有所裨益,莫要辜负了我这一番苦心才是……千字文,真绝唱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刑徒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