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清楚他们手中礼物的价值之前,种伯的这一番话无异于对他们最有诱惑力,谁也没有打开礼盒,谁也没有多拿一个,以至于本来说好的其中一车礼物归“种家村”百姓,到头来只拿了一半,还剩半车。
临了柴宗训想叫种伯拿走剩下的东西的,种伯再三推脱不掉,最后只好拿三样,比别人多拿了两样。最后柴宗训叫护卫将士一起帮着,将剩下的礼品皆抬进了种放家中,此一行倒也说得上圆满解决种放之事。
最让柴宗训满意的,是还遇上了种世衡这个小屁孩,虽然呼延瓒跟种世衡一样名垂青史。而呼延瓒最多的还是靠作战勇猛出名,至于种世衡不仅仅是会打战,而且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在西夏强攻之下,尚能从容经营清涧一城,而且安抚羌人,出巧计离间西夏君臣,的确可能称得上不多得的智将。
至于变卖礼品和为种父种母寻觅店址之事,柴宗训全将此事拜托给了统军主将和副将两人。一是他不方便出面,二则是统军主将似乎对种放和种家甚有好感。若是柴宗训自己出面,也许在他太子的偌大的名头之下,谁也会畏惧三分,但现官不如现管,即使自己助种放一家将野味饭馆开了起来,帮得了他们一次,又岂能帮得了他们一世?
而统军主将和副将出面则又不一样,有他们帮忙张罗,至少会让一些有心之人知道这家野味饭馆背后有军方的背景。
别看统军主将和副将的官都不是很大,如果真像统军主将和副将所言,他们经常带着自己的人出入种放家所开野味饭馆。不论是地痞流氓,还是竞争对手,都不得不掂量他们是否得罪得起军中之人。
种家饭馆开起之后,柴宗训也曾带着种放和呼延瓒光顾过一次,自然不是以太子的身份而去,而是乔装打扮。
才一开张,种父和种母都忙得不可开交,甚至都没有时间招呼他这个太子和种放这个亲儿子。看着种父、种母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柴宗训和种放彼此对望一眼,苦笑着回到了皇宫之中,算是真正的放心了。
其实种家饭馆的生意如此之好,乃是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这样的一家野味饭馆,放眼整个开封城中也是独一份。开封城中有钱之人不少,加之种母的手艺的的确不错,而统军主将和副将帮种父、种母挑选的地段也还可以。虽然不是紧靠着皇宫,但也是在通过皇城的要道之上,不得不说统军主将和副将都是有心了。
开张那日,种伯和“种家村”百姓也曾来道贺,却是因为人满为贺,最后种父不得不掏钱为他们在别的饭店定了数桌。
按理说自家也是开饭店的,岂有将来贺之客赶往别处的?可事情就是这么古怪,种父、种母即使多加了桌子和凳子,但嘴馋想吃野味之人更多如过江之鲫。本来种父、种母还担心种伯会不快,不想种伯看到这般情形,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指着现场情形在场的每一个“种家村”百姓道:“夯货们!都睁大眼睛看清楚了,早着这种情形发展下去,你们的以后所打的猎物不愁没销处了。”
闻过此言,不论“种家村”百姓,还是种父、种母皆是笑将了起来,这般笑自然是出自内心,想到若不是柴宗训的建议,岂能有今日?
接下来一个多月柴宗训过得还算比较充实,白日里与呼延瓒切磋练武,或与呼延瓒切磋兵法,到了晚上则是他和种放都在柴荣的“御书房”里乖乖看书。
有柴荣这么一个严厉的老师在,说严厉是有些过了,很多时候柴荣都是在处理公务,并没有管他们,只是事了之后看他们看的是什么书,并针对提一些问题罢了。也许是正如柴荣所说,有种放这么一个天才在侧,柴宗训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也不敢偷懒,而且不敢像上次一般只偷看柴荣所注之解的捷径了。
说来也奇,几乎头半个月还是种放向柴宗训和柴荣请教,可是半月之后,柴宗训却是不得不向种放请教了。
甚至连柴荣也不得不感叹种放在读书上的天赋,常常中稍一指点,便能一点即通,甚至很多时候还能举一反三,柴宗训自问没有这样的本领。正是由于如此,柴宗训才不得不下更多的功夫,从而使得自己与种放的差距不至于一日千里。
有时候连小符后也觉得柴宗训转性了,以前种放没到皇宫之前,若是叫柴宗训温习功课,他又是会磨皮擦痒的给你磨水磨功夫。可种放来了之后,两人皆是饭碗一放,便争着往柴荣的“御书房”跑。
这倒使得小符后对于种放越发喜爱起来,她甚至觉得要不是有种放在,柴宗训也不会变得如此之乖。
一个多月后,终于传来了让柴宗训意外又在意料之中消息,那便冯道的死讯。冯道临死之前也再没有叫柴宗训前去看望过他。
柴宗训知道消息还是冯吉带来的,他同时带来还有冯道的一封信,据冯吉言这是他父亲过世之前写的最后一封信。打开信发现信中不过聊聊数语字而已,上面写着:龙潜于渊,明见万里,韬光养晦,可聚民心。但教德在大周,他朝一日当重现周天。
柴宗训明白冯道信中之意,他希望自己能够沉得住气,也许大周江山的一时得失并不是那么重要。只好自己能潜心集蓄实力,同时争取民心,只要等时机成熟,自己依然有机会能夺回柴家江山。
冯道这聊聊数语虽然不多,但对于柴宗训来讲却不能不说十分重要。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工农红军的发展一般,给柴宗训未来的道理指明了方向。
当晚!柴宗训将自己关在了房中,连“御书房”也未曾去,种放也叫过他,柴宗训推说他身体有些不舒服,今天想休息一晚。种放到了柴荣“御书房”中信将柴宗训之言如实禀明,柴荣也没有多说什么,似乎他早就料到会是这般情况,只是叮嘱种放用里读书。
柴荣也曾想专心处理政务,可是才提起笔,便想到王朴和冯道都先后而去,不禁悲从中来。想了想,柴荣叫下人将这些年来的冯道和王朴所书奏折都一一找将了出来,然后一份一份重新审阅。
有时候拍案叫绝,有时候大哭不止,一边看书的种放看得吃惊不已,他从来没有见到荣会有这般失态的时候。种放只是隐约知道和柴宗训十分亲近的一个长辈死了,想不到如今柴荣和柴宗训这对父子两都是如此失态。
柴荣似乎读到某一高兴处,竟大声念了出来。“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念到此处想到此奏折虽还在,但王朴已然先走了一步,不禁有些意兴阑珊。
“种放你可知这是何人所写?其意义又何在?”柴荣突然问种放道。
“这应该是王枢密王朴所书《平边策》。”种放虽怔了一下,但博闻强识的他迅速反应了过来,“他希望陛下能扫清寰宇,一统天下,分析敌我之势,为陛下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方略。大周这些年来的军略几乎都是以此为指导来进行,若非如此,想来大周也不会有今天,王枢密《平边策》对大周来说,的确是居功至伟。”
柴荣深吸过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叹道:“你说得不错,《平边策》的确是大周意义非凡。”“不过……”种放突然起犹豫起来,柴荣让他说下去,“先南后北亦是先易后难的方略,虽然一般情况下这么做是没错,只是种放抖胆以为,但北方有变,此略变可变为先北后南。”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