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不甘平庸】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有着这种那样的无奈。

  并不是这些人想要安于现状,而是无法选择。就比如说杜月笙,他如果有的选,只能是选择江湖,而在江湖之中,他已经达到了问鼎的地位,民国的江湖也好,或者是更早一些年间江湖,都不会允许武林盟主这样的特殊身份存在的。

  就连在华夏历史上给统治者造成很大麻烦的白莲教的圣女,也无法要求各省的分舵都要听她的。反倒是过于松散的组织结构,让白莲教专注造反一千多年,从来没有成功过。

  因为绝对权威,是对江湖整个环境的破坏。说通俗一点,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的大侠,谁也不会愿意给自己找一个爹来管着自己。

  杜月笙是上海的青帮大佬,去北方,他的身份就可能不好使了。江湖就是这样,江湖很大,有时候大的如同海洋一样,无边无际;可江湖又很小,小到池塘一样成为蛙虫的聚集地,想要跳出来都只能仰头长叹。要不是王学谦的重用,杜月笙这辈子基本上就只能在上海称王称霸,还是在街头码头上,想要从政,就不要指望了。最多就是做做生意,在租界获得一个安慰性质的华人董事的身份而已。

  相比杜月笙,老蒋的人生就更加的灰暗了。

  连养家的钱都时常拿不出来的他,除了感慨命运的不济之外,已经别无可叹了。

  以前跟着张静江混,至少张老板有钱,还能接济一二。可张静江也不是无利不起早的主,他用自己的钱去接济老蒋,跟多的是看在老蒋可以弥补他的不足之上。张静江在‘国党’有自己的圈子,可这个圈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闲散人,这些人能在孙大先生面前说上话,这是不假。可因为手中没有兵权,做文官的人多半没有多少底气。大部分只有一个委员的虚衔,要是张静江不培养一个能够给他造势的小弟,他也就是‘国党’可有可无的一个人而已。

  而且张静江和孙大先生的交情,说深也深,说浅也浅,而且这么多年了,用一点,少一点,能不用最好。说起来,这份交情要从同盟会时期开始好了。就是当年‘国党’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张静江资助的那五万银元。这笔钱等于是救了‘国党’中枢机构免于没有资金不得不停止活动。可这都已经是十几年,快二十年前的事了。

  孙大先生念着张静江的好,是他想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当然‘国党’糟糕的财政,一直要靠着外部的接济和捐款过日子。供着张静江不过是一种策略,让捐助‘国党’的人知道,‘国党’是不会忘记老朋友的。至于,孙大先生会对张静江重视到什么程度,就很难说了。至少,孙大先生是不会提名张静江进入‘国党’执委会的常委的。这一点,连张静江都很清楚。而老蒋,就成了张静江手里的一张底牌。

  尤其是在老蒋受到孙大先生赏识之后,张静江更是将大部分争夺权力的希望寄托在了老蒋的身上。认为老蒋是他这一个派系崛起的希望。因为张静江的身体原因,他已经双脚无力走路,等于是瘫痪的病人。他可以让出派系的所有资源给老蒋。因为身体残疾了,他无法成为整个派系的领袖人物。

  可惜,老蒋自身的原因,在‘国党’内缺乏竞争力,加上脾气乖张,受不得气,让张静江几次谋划都失去了意义。

  可实际上,这些都怪不得老蒋。老蒋家境普通,算不上贫寒,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老蒋是寡母带大的,从小自尊心就很强。读书不算差,可是在青春期叛逆的时候无可救药地迷上了革命。脑袋一热,双眼被蒙地以为日本是革命圣地,因为同盟会在日本。于是萌生了去日本留学念头。按理说,他的人生起步阶段不算太差。

  保定军校速成炮兵科毕业。

  日本振武学校毕业。

  差点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上过中学,有文化,而且还有留学经历。按理说,他的人生不该是在上海滩混吃等死,应该是眺望星辰大海的。可问题是,保定军校毕业之后,他没有进入北洋军队,就失去了在北洋发展的机会,跟别说自己看家护院的嫡系军队了。而日本的振武学校,等于新兵连一样的性质,教一些军队的操典,用军事化管理,但对学员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当好一个兵就可以了,而非军官。所以,振武学校根本就不能算是军校。这是日本政府为了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的民国学生适应军队生活,而专门建立的学校,压根就没有炫耀的资本。

  好了,这样算下来。老蒋身上可以炫耀的资本基本上为零。

  他没有机会进入北方的军阀体系之中,当然进去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保定军校毕业的,要是没有什么关系,在军队中一开始当个排长,运气好一点能当连长。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里,排长和连长是什么……炮灰。

  得亏没有进入北洋军队的体系之内,要不然说不定老蒋家的香火都要断根了。

  像老蒋这样的,也不是没人要。在北洋军队体系中,大部分高级军官青睐不识字的农民,吃苦耐劳,认死理。可也有羡慕读书人的军队高层,比如说冯玉祥。这位没有读过什么书,可就是羡慕读书人。如果老蒋投靠冯玉祥,估计能捞个团座当一当。可老蒋是什么人,自己觉得已经够委屈了,还要投靠一个目不识丁的将军?

  他可是书生从军哎……

  就算混不成班超那样的封土列侯的功名,但至少要跟一个体面人吧?

  冯玉祥,我……呸!

  并不是所有人对冯玉祥会有好感的,老蒋就是很看不起这个人。面子工程做的比什么都好,可心里比谁都黑。这样的人倒是在山寨的土匪群中很多件。可在官场和军界,冯玉祥的名声已经被他败坏的差不多了,没多大的成就。

  至于王学谦?

  老蒋看这个人就心虚。

  说起来,老蒋认识王学谦有五六年了,那时候应该是王学谦刚刚到上海。年轻人的朝气让这个人有点看上去不安分。至于认识的原因,老蒋那时候犯病,寡人之疾,说出来丢人的很。所以他只能是蒙着头往药店里闯,当时王学谦可能也是在抓药,而郎中走开了。奇怪的是,老蒋认准了王学谦是郎中。

  接下来的一幕,让老蒋后悔不已。

  一个要抓药。

  一个说大夫不在,还有……王学谦对老蒋的病根很好奇……

  这是要脱裤子的病啊!老蒋能抹得开脸吗?

  最后,王学谦磨不过老蒋,给他胡乱开了一张方子,差点了要了老蒋的命根子。不过这是他自找的,怨不得别人。后来老蒋才知道王学谦身份不一般,至少西摩路上的那栋大花园洋房不是普通人能够置办得起来的。他知道王学谦和他是两个世界的人。尤其对方还有留美博士。虽说在‘国党’里,也有一个博士。但是冒牌的,很多民国的名流和孙大先生的往来通信中,都称呼孙先生为孙博士。

  可孙大先生可不是博士,他是医生。

  也算是一种抬举的称呼而已。老蒋也想不出来,美国的博士和医生有什么区别。可见到了宋子文的能力之后,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美国博士这么吃香。

  老蒋觉得自己忍气吞声在王学谦手下混,也没有什么不好。

  毕竟对方的能力比他强了一丢丢,不算辱没了他的才学。奉化县县长的身份对老蒋来说也挺有吸引力,至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体会到了母亲王采玉拉扯大他真的很不容易。要是在外没有出头之日,不如守着老娘过安稳日子吧!

  他已经三十多了,人生已经快走完了一半的道路。

  能够扑腾一下搏一回的机会,恐怕在今后也不会有了。好不如在老家做一份事业,再说如今的浙江今非昔比。他能感受到那种隐藏在表面平静下暗潮,已经开始不安分了起来。老蒋不相信王学谦心甘情愿当一个地方官。王学谦是留洋博士,眼界甚至要比孙大先生都要开阔不少。浙江、福建、上海、如果再多两个省份,比如江苏和江西。王学谦绝对有资本在几年之内统一民国。

  这种实力上的差距碾压,是任何计谋都无法改变的。

  老蒋觉得要不了几年,他就可能攀上王学谦这棵大树,建立一番功绩起来。其实,在‘国党’内部,老蒋也没有多少信心,或者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成为‘国党’的领袖。就算是能够混到核心地位,也能让他乐开花了。

  如果‘国党’和浙军民国南方的霸主,就算老蒋在‘国党’阵营之内,也觉得成功的希望暗淡,双方实力差距天壤之别,国党根本就没有突出重围,击败浙军的希望。仅仅浙军的海军,就能让‘国党’腹背受敌。这仗还怎么打?

  陆军,恐怕也打不过。

  既然‘国党’这艘破船注定要沉,还不如良禽折木而栖,选一个好下家来的妥当。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蒋给自己暗暗鼓舞一番之后,又犯愁了。他在王学谦的面前夸下海口,说自己要将奉化建设成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模范县。可这个模范两个字从何而来?

  总不能靠着财政的补助,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吧?

  浙江农民以粮食的方式交税,另外粮食买卖已经被政府控制。想要从农业上拉开周围县的差距,恐怕不现实。奉化是一个山地比较多的区县,农业和宁波北部的几个县无法相比,大块的土地比较少,反而山地多,可问题是人口似乎一点也不比平原地区少。

  老蒋又想到王学谦要搞工业,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工厂。

  奉化压根就不需要那么多男人好不好?

  这念头要是被奉化老百姓知道,老蒋根本就别指望在老家光宗耀祖了,反倒是老蒋家的祖坟有从上头松动的迹象。一群家里男人常年不再,得不到滋润的怨妇,指不定哪天去老蒋的死鬼老爹的坟头上,用手里的铁铲找老头理论一番。

  不过,还真别说,老蒋还真的从奉化的经济特点中找出了不少机会。

  奉化路不好走,建立工业的基础不太可能。但是女人在家可以做手工业啊!他去过日本,日本的工厂都不大,很多都是家庭式的作坊,工业化在日本根本就没有欧洲和美国那样,烟囱林立,超级工厂一家接着一家的宏大。日本的工厂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型工业化的装配工厂规模很大,可零部件可能是街头的一家作坊生产的。有一台小机器,就能解决几个人的剩余劳动力。

  老蒋觉得这是一个思路,奉化的土地用这么多人劳作,简直就是糟蹋了那么多力气。

  干脆,将劳动力集中起来,一个男人明明可以耕种六亩水田的,凭什么让他只种二亩。剩下的时间,这不糟蹋了吗?

  要是都按照这个算,老蒋估摸着奉化能够多出来几万的劳动力。

  一半人种地,就足够了。

  另外一半人就去做工挣钱,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多了,会感激他吧!

  还有就是生产的农业品并不会减少,反而会补充宁波工厂工人不足的现状。

  老蒋还将他的这个计划,想了一个自以为简洁易懂的名字‘村民互助会’。这个想法是他去俄国考察的时候想到的,俄国的国营农场规模很大,民国不可能这么大规模的农场。但是几户人家,十几户人家合作,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这个设想在民国绝对是独一份的,老蒋咬着铅笔,一宿没睡,终于整出了一份看似好像很可行,但老百姓多半会坚决抵抗的计划。加上自然村和中心村的建设,可以在资源上大大节省政府在税收征收、管理、甚至教育上的投入。

  翌日,老蒋盯着一双红眼珠子,吓住了陈洁如。

  “你怎么了?病了?”

  陈洁如紧张不已,家里根本就没有看病的的钱。可老蒋自信地呵呵傻乐起来,扬了扬手中的几张破纸,胸有成竹道:“以后吃香的喝辣的,就靠它了!”

  “说什么胡话呢?就这几张破纸,难不成是神仙的符咒?”陈洁如剜了一眼老蒋,后者还嘿嘿傻笑不已。

  老蒋笑停之后,开口道:“你别看小看这几张纸,老爷我这辈子辉煌腾达就全靠它了。这次奉化县长,蒋某是志在必得,不容有失。”

  “回老家吗?那不是要和母亲住在一起……”陈洁如有点害怕,她还没有见过蒋母。属于丑媳妇终于逃不了要见婆婆,内心没来由的紧张起来。

  陈洁如性子比较温和,可是已经嫁为人妇,和老蒋至少也能说笑一二。这一点老蒋很满意。不像是他的大老婆,也就是童养媳,比他大五岁的毛福梅。手大,脚大,两膀子的力气比他这个当兵的都要强一点。在地里耕地的时候,像头牛,看着这个女人,连老蒋都会忍不住发抖。

  当年自己还是小鲜肉一枚,朝着信仰的召唤,准备去日本留学。

  一向惯着他的母亲王采玉也表示让他无奈的强硬态度,不和毛福梅圆房,不给蒋家留下个种,他休想去日本。之后的半个月里,老蒋和原配夫人被他老娘关在了小旅馆的房间里,承受着传宗接代的重任。不过,老蒋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自己被摧残了半个月,心灵和身体都倍受打击……

  陈洁如一说到母亲,他就会想起来家里的原配夫人,冷不丁地打了个哆嗦,老蒋顿时萎靡不振起来,蔫了吧唧地埋怨道:“好好的气氛,让你一句话给破坏了。”

  陈洁如才十七八岁,中学辍学后嫁给老蒋,性子还有点可爱的少女情怀,调皮的吐了一下粉舌,抱歉道:“哎呀,我又不知道。今天要见大人物,晚上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老蒋刚正经了几分钟,想到娇妻水汪汪的眼睛,邪邪地一笑:“晚上想吃你!”

  “刚说两句,又不正经了!”

  老蒋穿戴整齐之后,被娇羞不已的陈洁如推出家门。赶往王学谦的府邸,这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不容有失。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世争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