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正义与良知

  扬州城里流行的这些新词儿是从一份类似邸报被命名为《扬州半月刊》的报纸上最先出现的。⊙,

  以前的邸报只有官员才能看到,而《半月刊》却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只要你花上几文钱就能买到。

  柳兰准备办报纸已经很长时间了,前面因为战事吃紧,多次被拖了下来,这次柳兰觉得无论如何必须要弄出来了。

  大都督府最近已经成了舆论漩涡的中心,罗剑也成了众人谈论的焦点,起因还是官员的财产公示。

  尽管她觉得有些操之过急,没有从舆论上作好充分的宣传就开始准备实行,阻力之大可想而之。

  但柳兰理解罗剑的想法,现在阻力虽大,但扬州军几场连续大胜让罗剑在扬州的声望已经达到顶峰,倘若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能施行,那么以后再要施行基本就没有可能性了。

  让罗剑和史可法都没想到的是,袁继咸和路振飞对这个约束官员的措施都是极为赞成,老袁甚至在谈话的过程中,起身向罗剑躬身施礼,说此法一出,虽不至断绝贪腐,起码可以让贪腐行为减少八成。

  减少八成的说法罗剑觉得有些夸张,这只是防止官员贪腐的举措之一,在目前各种登记统计制度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官员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路振飞建议在扬州也成立一个都察院,对官员进行监督,倘若都察院觉得官员的日常开销超出了他的收入,就可对其进行审查。

  罗剑觉得都察院与京城的都察院名称重复,且职能划分并不明确,倘若都察院的这些官员又变成了大明时的言官,反倒让人头疼不已。

  柳兰提议说就叫“廉政公署”,专门负责纠察官员的经济问题,这样一来,职能就十分明确了。

  扬州的几个高层把调子确定以后,这官员财产公示的事情就算确定下来了,接下来如何实行倒让几人头疼起来。

  仍是柳兰提议,必须先从思想和舆论上把大家的认识基本统一起来,只要广大百姓支持这个事,这事就好办。

  此时要把一件事情广而告之,除了派官差张贴布告,几无他法,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的刊行势在必行。

  调研回来的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少了一份书生意气,多了一份带着忧虑的厚重。

  这两人分别到了凤阳和淮安调研,这两府目前的情况最为糟糕,两人都是按照罗剑的要求,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之中,百姓生活的贫苦让两人都是心情沉重。

  而当地有些官员的不作为甚至欺诈百姓的事,让两人都是极为愤慨,但调研组的任务只是调研,并非有纠察官员之职责,二人只能把事情一一记了下来。

  两人回来后刚把调研报告上交后不久,就被柳兰拉到了邢夫人印刷厂里临时设置的《扬州半月刊》报社。

  柳兰递过几篇文章给两人,第一篇文章是罗剑写的,名字叫《正义与良知》,这是罗剑为《扬州半月刊》准备的发刊词。

  罗剑用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的发刊词中的一段话,即“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给《扬州半月刊》作了定义。

  文章指出,作为一个媒体,最核心的灵魂必须是正义与良知。有了正义与良知的媒体才能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信息,才能引导社会良好的风气。在这个前提下,罗剑提倡媒体向社会公众开放,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畅所欲言,对社会事务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二篇文章是史可法写的。在这篇名为《未来之希望》的文章中,史可法对罗剑等人创办报纸的用意和初衷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号召扬州人都要象对待初生之婴儿一般,细心地呵护这属于扬州人自己的第一份报纸,也希望未来扬州乃至全国都有更多的报纸出现,让报纸能够成为所有人的良师益友。

  顾炎武已经同柳兰一起对报纸的创办作过很多努力,自是对报纸的作用和意义知晓颇多,而黄宗羲则是第一次接触,朝柳兰和顾炎武问了半天,这才明白大家要弄的是什么东西。

  明白之后的黄宗羲也跟顾炎武一样,用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第一份报纸的发行工作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又有邢夫人印刷厂的全力协助,第一份《扬州半月刊》终于呱呱坠地了。

  第一份报纸采用半月刊的形式,且只印刷了五千份,这些都基于目前社会状况决定的。

  此时信息传播极为缓慢,而印刷厂的落后设备也不达不到日报的水平,况且普通民众的识字率也决定了报纸的发行数量不可能更多。

  随着第一份报纸的发行,大都督府里对报纸的审查机构随之成立。

  这让很多人不理解,报纸不就是大都督府创办的吗?为什么还要自己审查自己?

  对此罗剑的解释是,大都督府并不干涉报纸的运作,报纸是单独存在的,现在虽是大都督府出资创办,随着以后报纸发行量的增加,其经济运行也将从大都督府里脱离出去。

  设立审查制度,也是迫不得已。罗剑也希望媒体能够完全开放,但现在根本无法做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整个扬州与满清朝廷正是敌对状态,倘若清廷也派一些文人在报纸上鼓吹满清入主中原乃是天命所归,《扬州半月刊》是登还是不登?

  尽管柳兰认为根本不怕,大家可以把他们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是罗剑认为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和民众的认知水平,自己的报纸不从舆论上占领主阵地,就会乱了大众思想,一旦乱了,再想纠偏可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创办报纸的最终目的是宣传民主和自由,但罗剑和柳兰一直都没提,现在提这些为时尚早,在这个见官就跪、等级森严的的时代里,宣扬这一套可能还没有市场,这个需要慢慢来,过早提出这些反而欲速则不达。

  刘婶的包子铺愈发做得大了,隔壁的门市也被刘婶租了下来,现在包铺已经成了一个不小的饭馆了,饭馆里已经请了帐房先生了。

  此时的帐房先生正在饭馆里给客人们读着报纸。

  报纸是大都督府免费送的,大都督府说了,这第一份报纸是免费的,但以后的报纸大家得自己花钱买了,一份报纸五文钱。

  客人们听说大都督亲自在报纸上写了文章,都打起精神听帐房先生念着。大都督写的文章大家一听就懂,因为大都督是用白话文写的,虽然有些读书人对白话文有些不以为然,但大多数没读过书的人却认为只有大家都听得懂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读书人自是听明白了大都督府创办报纸所谓何来,但大多数百姓却是不太明白,只是报纸上说的许多事情却与大家息息相关,这才让大家有兴趣认真听帐房先生边念边作着解说。

  报纸第二版专门说的是官员财产公示一事,这个事情以前都听说过一些,大家各有各人认识和想法,有的人觉得此事真是荒谬之极,倘若此政一出,以后谁还会想着去当官?

  比如此时正在刘婶店里吃饭的孙秀才就正在跟旁边的人说:“自古以来,财不外露,个人拥有的钱财如同男女闺房之事一般,怎可说与旁人知晓?如此一来,官员在百姓眼中,与同脱光了衣服一般,官府以后还有何威信可言?”

  “孙兄苦读诗书,为的就是以后能当官,当然不希望这样做,但对我等普通百姓而言,官员家财一旦公开与众,则其今后若想贪腐,则有更多顾忌,我倒认为此政对防止官员贪腐有着莫大的作用。”

  旁边的人似乎是个商贩之流,走南闯北,见识自是有的,对孙秀才的想法明白得很。

  帐房先生边一边念着,一边竖起耳朵听着下面的议论,听见孙秀才的话,放下手里的报纸,冲着孙秀才说道:“秀才公,这报纸上说了,你若有自己的想法,且提得有理有据,也可到报社投稿,报纸上也许能把你的文章登出来呢。”

  “登什么登?我一个妇道人家都知道,大都督用这个办法,就是要当官的没法贪腐,只要想当官捞好处的,肯定都不希望大都督这么做,你们没听报纸上说了吗?当官的不要想着要当官老爷,大都督不是最讨厌父母官的说法吗?大都督这话怎么说的?瞧我这记性,先生再给我们念念?”正端着盘子走出来的刘婶听见大家的议论,接过话题说道。

  “尔俸尔禄皆民脂民膏,百姓乃是我们衣食父母,官员之所在,乃为服务百姓之所设,如今竟有父母官之说,乃是无耻荒谬之说,须纠正之。今后若仍有父母官自居者,为正其说法,可让其回家当其子女之父母,百姓则不需要此类父母也。”帐房先生拿起报纸,找到了这段话,又给大家念了出来。

  “大都督还说了,如果不愿意公开家财的,则可以选择不当官,若想当官,则意味着享有与普通人不同的权利,有权利没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贪腐则是不可避免的。而采取官员家财公开的办法,也只是监督和制约的措施之一,以后还要制定更多的制度来防止官员贪腐。”帐房先生继续给大家解释道。

  “这样啊?那些当官的还不是都撂挑子了,没好处,谁还来当官啊?”对面茶馆里的老帐房先生也在这儿吃着午饭,听见帐房先生的话,说道。

  “没人当官?大都督说了,咱们现在啥人才都缺,就是不缺当官的,今后想当官必须要考试,听说考的可不是八股文章,而是经世的学问,治理的才能。今后想靠文章写得好就能当官恐怕是不行啰。”帐房先生说道。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猛士回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