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英法的小弟,德国又与英法早就宣战了,苏德之间的关系也已经那么明确,这个时候基本上也就只差英法同苏联的宣战了。
然而,这个时候英法两国政府却还是不希望给自己安上一个主动挑起战争的名头,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做出对苏联宣战的决定。
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一定不会逼着苏联宣战。
虽然苏芬战争已经结束,但法国还是在3月21日这天要求苏联召回其驻法国大使,与此同时,并要求对英法与德国之间的战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表明苏联的立场。
当法国将皮球提给苏联的时候,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里,要知道在月初的时候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才刚刚说过苏联珍惜来自德国的友谊这样的话语,而德国更是在英国想要对芬兰进行支援的时候接连凭借自己的能量设置障碍,最终让英国的支援计划流产。
全世界都在等待着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庞大的国家表态,都在等待着莫洛托夫或者斯大林站出来说对英法两国宣战。
然而,在一天之后,莫洛托夫竟然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哑然的话:苏联将会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
苏联做出的表态让全世界大跌眼镜,法国和英国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苏联竟然退缩了,苏联的这个态度让英法两国的心放下了最起码一半,因为这至少表明苏联是绝对不会直接出兵对抗英法了。
而这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少得了美国的表态?
虽然美国一直都没有参与到战争中来,但这个国家早已经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在3月23号,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他的白宫办公室内面对记者连续回答了一系列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的问题。
首先是明确了在亚洲方向上的美国立场,对于在中国土地上新成立的以汪jing卫为政府首脑的日本背后操控的‘中央政府’,美国绝对不会予以承认。
随后就是有关于其在欧洲的立场,美国再次重申了其中立立场,但对于武器出售的问题,美国依旧会保持开放的态度,不管是任何国家,只要其目的不是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只要报价足够,美国都不会拒绝。
当有记者询问如果英法同德国全面开战的时候,美国是否还会继续保持中立的时候,罗斯福的态度终于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坐在轮椅上,点上一根雪茄,罗斯福别有深意的说:“美国是不会轻易付诸战争的,只要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记者再度追问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被视为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的时候,罗斯福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美国这样的态度让英法两国和德国都看到了其严重的不确定性,不过由于不知道美国与德国之间的潜在关系,英国和法国此时反而心中充满了想要把美国拉拢过来的想法。
英国甚至拿出所谓的历史来说明两个国家那不能割断的关系,然而,英国人却并不知道,在罗斯福的眼中,真正的美国国父是乔治华盛顿,英国只是一个曾经压制着美国发展的落寞的帝国,仅此而已!
但由于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那诡异的表态,却让海德里希的内心充满了戒备之意,到底是为什么要让苏联在这个时候选择中立呢?
德国在刚刚结束的苏芬冬季战争中那样明确的表示了对苏联的支持,苏联也欣然接受了,双方除了没有明面上的盟约,其他的跟军事同盟已经没有任何的关系,可为什么这个时候苏联却说自己要保持中立呢?
其实,莫洛托夫本人也是倾向于不要保持中立,因为在这个时候如果苏联保持中立,那就等于是在无形中严重损失了国家信誉,而且更是会让德国这个盟友对苏联产生怀疑。
可是斯大林却直接给这件事定了调子,苏联必须保持中立!
当然了,斯大林并不是没有给出理由,而且理由似乎也可以说得过去。
苏联同芬兰的战争刚刚结束,芬兰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原本以为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来,却没想到竟然打了整整三个半月的时间,还付出了将近70万人的伤亡代价。
这显然已经证明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宣布对英法宣战,与这样的老牌军事帝国直接开战,那么就是对整个苏联人民的不负责任,是要将苏联置于亡国的境地。
相较于损失一点点的国家信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保住这个国家的存在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斯大林的嘴上是这么说的,可他的心里却完全没有这样去想,因为他一直都有吞并德国,进而吞并整个欧洲的打算!
现在英法和德国还没有全面开战,等到这两大势力全面开战之后,当双方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正是苏联坐收渔翁之利的时候!
“李,怎么办?苏联人要保持中立,这样下去对我们不利,我们如果接下来对法国开战的话,就等于是全面同英法开战,而俄国人却并不能帮我们牵制英国,接下来的仗就不好打了!”
匆忙找到李凌,海德里希的脸上写着忧郁。
“怕什么,大不了先给苏联人一点点的甜头,然后我们做到仁至义尽,然后开始着手准备对苏联开刀就行了!”
相比于海德里希的焦虑,李凌倒是很坦然。
“还要打苏联啊?我们现在得首先跨过去英法两国吧!”
“怎么?难道你害怕英国和法国?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法国不足为惧,英国或许会有点困难,但还不至于太困难。”
李凌不敢把话说的太死,毕竟历史上德国确实没有拿下英国,德国进攻英国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的。
不过有一件事李凌是可以完全确认的,那就是斯大林其实早就有了对德国动手的想法,而且一直都在以此为目标。
如果不是在1941年6月德国率先发难,那么等到苏联准备好的时候,就不是德国进攻苏联,而是苏联反过来突袭德国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