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貌似题外的话

  2013年2月5日的《环球时报》第15版有篇题为“官员价值体系亏空,钱房就来填补”的社评。该篇社论以貌似公允的说法,提出了一个解决廉政问题的荒谬方案:提高“官员”的社会地位。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由贫变富以及由富变强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体系的亏空与混乱,是一个时代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该文单独提出“官员”价值体系的亏空,以此给出“钱房就来填补”的解释,并就此论证提高“官员”的社会地位的合理性,实在站不住脚。

  原文如下:“官员的合法利益途径似乎只有一级一级升官,而到了一定位置升不上去者在每一个层级都是大多数。什么是升不上去人的骄傲,如何让他们最终带着这种骄傲离开公职,这也是价值建设需要破解的问题之一。

  这种骄傲肯定不能是现金,但它也不能是虚的,它应是社会对官员所做贡献的真实尊重……”。

  本文作者认为,该篇社论有两个致命的错误,使其从“价值体系亏空”这个正确的前提出发,却得出了一个荒谬的方案。

  一、第一个根本性错误:混淆了“官员”社会地位与价值体系亏空的因果关系。

  首先,我国的现实状况,“官员”的社会地位,不是太低而是太高。按照马尔萨斯的五级需要来划分,“官员”,特别是有了一定层级的“官员”,不论升不升得上去,前三级需要的满足相对于社会其他阶层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这从“当官”在我国社会成员做职业选择时的强大吸引力就可以判断出来。成为“官员”本身就是骄傲。

  但是,我国的现实状况,除了非正常原因,“官员”改行的可能很低,一旦“当官”,基本可以干到退休。身为“官员”的骄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耗,只有“升官”才能再次强化。

  其次,所谓“社会对官员所做的贡献的真实尊重”,也就是社会认同需要的满足,并不能由社会主动给予某一特定行为主体,而是社会对某一特定行为主体具体行为的被动反应。简单的说,就是“想让别人说你好,首先你要做得好”。

  但是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官员”做为一个整体社会阶层,以其得到的更高会地位,却缺乏有说服力的、符合社会发展价值体系更高标准要求的行为来判断,想要获得社会认同,显然不现实。

  因此,本文作者与该篇社论的观点相反:对“官员”价值体系的建设,不仅不应该提高“官员”的社会地位,恰恰应该在加强监督的同时,用重典惩治坏“官员”以警示后来者。另外,破解“官员”实际上的终职业生涯制,重新唤起身为“官员”应有的骄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二、第二个原则性错误:混淆了现代社会公职人员与官员的概念。

  前文之中,除了引文,本文作者提到“官员”,都是加引号的。因为按照我国政治体系的正式用语,是不存在“官”或者“官员”这种职务统称的,应该是“干部”或者“领导干部”等。而按照国际通行的现代社会基本构成,也不存在“官”或者“官员”这种社会角色,应该是“行政官僚”或者“技术官僚”等。

  现代社会,“官”或者“官员”的称呼,可以用在讽刺、挖苦以及自嘲等贬低性的场合或者语境,但绝对不应出现在客观分析我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文章或者正式言论中。因为我国已经不存在“官”或者“官员”这种社会角色,将来也不应该重新出现这种社会角色。

  本文作者认为,该社论用一个大而化之的价值体系的大道理,掩盖第一个错误观点的同时,又利用长期封建历史对我国社会深远影响的传统“官本位”观念,混淆了历史与现实的区别,使用一个根本不应存于当世的社会角色的称呼,来佐证自己的错误观点,从字里行间,透出一股陈腐的封建气息,和奴颜婢膝的奴才相。

  《环球时报》做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大报,选登该篇“钱房就来填补”的社评,或许正是要体现出我国现实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现状,而不是表明认同该篇社评的观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容纳不同观念,百家争鸣,正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体系的暂时亏空与混乱并不可怕。执政者只要能够坚持一个基本的社会发展方向,允许不同的观念争鸣和互相监督,而不是盲目的选择一种观念来强制统一社会价值,让实践来检验,我国的社会发展即使出现一些波折,也不会陷入太大的动荡。反之,执政者的微小失误,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破坏力。

  ------

  该文我也投给《环球时报》了,发不发表随它,先出口气再说。有书的朋友,欢迎转载。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异界智慧龙族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