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与苏观生正说着,一行人走上二楼,却是左懋弟等人过来。
王彦同苏观生对视一眼,默契的不再继续商谈,两人站起身与左懋弟几人互相见礼,左懋第等人也走过来在议事厅坐下。
一时间,厅堂内便坐满了一众绯袍、玉带的大员,小吏立刻上来备好茶点。
这时左懋弟便开说道:“殿下与苏阁部,方才谈些什么呢?”
苏观生没说话,王彦微微笑道:“没什么,苏阁老恭喜孤喜得一子哩。”
“这确实是一喜。”左懋弟等人当下也一阵恭喜。
王彦一边道谢,一边扫视了几人,见几位阁老都在,便问道:“左阁老,大伙儿这是?”
左懋弟微微笑道:“正好殿下也在,免得让人去请,何阁部就给殿下与苏阁部说一说吧。”
听了这话,坐在对面的大学士何吾驺便起身拱了拱手说道:“本来准备在明天早朝上来讨论,但正好殿下在,便先议一议,大伙儿好先拿出个统一的意见出来。方才下朝后,本阁收到主客清吏司的禀告,建夷求和的使者已经在到了广州湾,等礼部批准后便要上岸。不知殿下与几位阁部怎么看?”
要说满清使者,这是件大事,但何吾驺却说的气定神闲,几位阁臣也是一脸笑意,看来这局势确实变好了。
想当初明朝处于绝对劣势时,多尔衮派来的使者,一来便直接被砍,被皇帝用来稳定人心,坚定抗清意志,但现在诸臣面对将要到来的清使,却能平淡的讨论起来。
王彦随口问道:“奴酋派遣何人前来?”
他心中想着,若是个像洪承畴一样有能力的汉贼,那就得感谢多尔衮了。
“正使乃奸贼冯銓,副使乃建夷的新科状元吕宫。”何吾驺说道。
这冯銓乃万历进士,因为谄媚魏忠贤得以入阁,毅宗继承大统后清算阉党,他因为党附魏忠贤,被赎徒为民,建夷入关后,投降满清,被提拔为大学士,入内院佐理机务。
清入关之初,南方弘光朝廷因为政策失误,对于北方南下的官员采取排挤的态度,一是大兴顺案,定罪投顺的官员,二是东林与马阮争斗,依然保持门户之见,使得大批官员不能为朝廷效命。
这个时候,曾为魏党的冯銓一出马,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对于那些南下的路被弘光朝堵死的人,还有被贬为民的魏党官员来说,北方清廷开出的高官厚爵,自然也就成了另一条出路。
这再加上,清廷当时还没推行剃发令,民族政策还算温和,使得大批官绅被诓上贼船,等满清漏出獠牙时,再想下船,已经为时晚矣。
可以说,冯栓为清廷稳定北方,吸纳汉族官绅,确实出了大力。
王彦冷笑一声,“多尔滚还真能下本,居然派了一个大学士,一个新科状元过来。”
“殿下的意思如何?”左懋弟开口问道,王彦掌管兵部,负责对建夷的战事,他的意见无疑非常重要。
王彦见左懋弟说完,所有人都看向他,沉思片刻,开口说道:“和谈之事,孤不赞成。南京未复,有什么好谈的呢?而且彼夷狄无信义可言,若是和谈,建夷自称得国于贼,今后反而会在法统上做文章。”
法统这个东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现在看来很模糊,但举个例子,若是日本、韩国觉得他们继承了中华道统,他们要争“中国”这个称号,你急不急呢?
“殿下的意思直接拒绝,不让使者入城吗?”陈子壮发声问道。
王彦摇摇头,“不用拒绝,让他们进城,看看他们有什么意图,能拿出什么条件,我们能从中分析出一些建夷的境况。”
“那便先让人进城!”左懋弟发声拍板,“何阁部,你让主客司批文吧。”
其他几人也没有意见,便这么决定下来。
说完这事,几人便又聊了几句关于云南的看法,不过几位阁老显然并不是那么关心云南,毕竟那个地方乱了几年,目前也威胁不到朝廷,众人也觉得不是特别急迫。
王彦对于云南也有个想法,他暂时也不打算去理会孙可望,这第一是明军主力现在屯在楚赣,打云南太费劲,二是他也有点私心,随着明朝局势越来越好,他已经感觉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有云南这么一个地方乱着,使得明朝多一个威胁,可以让朝臣和皇帝感到紧张,从而减轻他的压力。
说直白一点,他就是“养寇自重”。
几人说了一会儿,王彦又请几位阁老到时来王府吃满月酒,便起身告辞。
苏观生也起身,与他一同下楼,边走边小声问道:“殿下,豫王何时能回广京?”
这意思就是问他什么时候能放了豫王,王彦微微笑着,小声道:“阁老方心,豫王现在很好,今日说了许多,想必阁老也知道,孤不是阁老的敌人。阁老作为文臣,即便是扶立唐王后,孤相信阁老也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那皇权是否该限制,等阁老想好后,孤与阁老找个时间,再细细详谈。”
王彦说完,已经到了一楼,下面的人躬身行礼,苏观生还有话要说,但却不好追上去。
他刺杀桂王的事情,确实不宜声张,皇家最忌讳大臣参与到皇位争夺中去,何况他还比较奇怪,帮的不是皇子争位,而是皇帝的弟弟。
宋朝时有一段关于名臣包拯的记载,大意便是,包拯建议是仁宗立太子,仁宗便问他想让谁做太子呢”
包拯吓得连忙解释,臣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陛下怎么能怀疑臣有私心呢?立谁当然是陛下自己的事情,问臣子做什么。
仁宗听了非常满意,可见皇帝是忌讳臣子与皇子搞在一起的。
王彦走出文渊阁,便上马奔驰回府。
另一边,广州湾内,大船往来如梭,一艘海沧船停泊在岸边,几名穿着满洲服饰,拖着一条小辫儿的人站在甲板上,注视着繁忙的珠江,心中难免生出感慨。
这群人正是满清的使者,他们原本早就出发,可是因为明清处于交战之态,所以这一路走的十分坎坷,沿途被明军拦下几次,甚至差点被砍,一路走走停停,差不多已经走了两个多月,才一步步来到广南。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