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加计划中的决战并没有发生,因为亥守族主动退出了所占据的地盘,派人交还被俘虏的剌奇族人,并提出和谈。他不相信亥守族会和谈,认为对方是在用缓兵之计,重新进驻剌奇族原有的地盘后,果断带人逼近亥守族的领地,进行试探性的攻击。亥守族虽然损失惨重,但毕竟是最强的一支土著部落,实力不容小觑,很快就挡住了剌奇族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剌奇族人数不多,尽管在李浩洋等人的帮助下夺取部分地盘,可进展缓慢,伤亡人数在不断增加,继续打下去就是两败俱伤。李浩洋见亥守族退入易守难攻的山林中,己方的火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估计很难彻底消灭亥守族,遂建议若加进行谈判,至少目前的形式对剌奇族有利。
若加一个人也无法做决定,随即集合族中的长老们开会,商量李浩洋的建议。若加的父亲支持李浩洋的建议,认为以剌奇族现有的实力,恐怕还不足以消灭亥守族,斗到最后可能会让其它部落获得渔翁之利,可以进行和谈。其他长老意见不一,最后进行举手表决,支持李浩洋建议的人居多,便决定和亥守族谈判。
谈判进行了两天,其间双方有过多次摩擦,但最终都克制住了,没有爆发全面冲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亥守族新任的族长同意割让部分本族的地盘,以此来换取和平,但拒绝进行赔偿,因为他们的人力和物力也快耗尽了。若加对此虽不太满意,但知道也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了,而且对方有送了几名土著美女给他,随后双方族长喝血酒盟誓,保证互不侵犯。
可谁都知道这种盟誓很难靠得住,只不过是权益之计罢了,双方仇怨甚深,早晚还会爆发一场决战,从而决定谁才是真正的土著部落之王。
李浩洋当然也清楚这其中的隐忧,但特战小队没时间再卷入土著部落间的争斗,也无力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目前的局面已是最好的结局了。谈判过后的第二天,李浩洋便向若加提出离开,重新回到山谷机场,等待运输机接送。若加想让李浩洋等人多留几天,可见他们去意已决,也不好执意挽留,自己亲自带人送特战小队去山谷机场。
摩根中校派来的运输机当天傍晚抵达山谷机场,顺利接上李浩洋等人,直接飞往澳大利。同来的护航战机则用携带的炸弹摧毁了机场跑道,铀矿石也被炸碎,防止日军再利用。两栖突击营在爪哇岛的行动至此告一段落,正在陆续撤回澳洲,留下荷兰远征旅牵制日军,下一步就要反攻菲律宾。
运输机半夜抵达位于澳洲西部高原的军用机场,布朗上校随即被转送至医院。特战小队在机场休息至天明,然后乘坐吉普车来到濒临印度洋的小镇鲁斯,这里是两栖突击营的暂住地,进行休整。摩根中校还在东爪哇进行善后撤离工作,两个连的主力已经撤回,进驻鲁斯镇外的军营,暂时禁止外出。
一星期后,两栖突击营全部撤回澳洲,开始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为反攻菲律宾做准备。特战小队依旧归摩根中校直辖,暂时没有补充人员,保持四个人的编制。李浩洋他们养了半个月的伤,基本痊愈,遂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尽快恢复最佳状态。李浩洋心里很清楚,现在是19年9月初,距离美军登陆菲律宾莱特岛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反攻的日期越来越近了。
鉴于特战小队的出色表现,摩根中校在给他们颁发勋章之后,特地放假一星期,去什么地方由他们自己定,但必须按时间归队。亚伦第一个离开,去找在悉尼认识的女朋友,李浩洋等人跟去不合适,鲁斯镇也没什么好玩的地方,但也不想待在军营里。马奇建议去西澳洲的首府珀斯,那里较为繁华,娱乐场所也很多,喝酒泡妞很方便。
李浩洋本想联系杰森,但一打电话才得知他已经回国探亲了,便同意马奇的建议,带上星期六,开车去珀斯。珀斯位于澳洲最西端,是个海港城市,当时人口并不多,但毕竟是首府,繁华程度自然不是鲁斯小镇可比的。三人外出是不能带枪械,但李浩洋还是在吉普车上藏了三支手枪和十几个备用弹匣,以防万一。
三人在去往珀斯的土著,路遇一名汽车抛锚的本地摄影师,正准备去西部内陆的荒漠戈壁拍照。李浩洋帮他修好汽车,偶然看到他拍摄的照片,发觉内陆荒漠和戈壁的景色极为壮美,遂起了游兴,准备跟随摄影师前往一探。马奇不想去什么荒漠戈壁,在爪哇岛苦战了很长时间,亟需痛快放纵一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喝酒泡妞,不行就找人打上一架。
星期六也想去珀斯,但见李浩洋准备跟那名叫哈罗德的中年摄影师去荒漠戈壁探险,不免犹豫起来。李浩洋确实有些厌倦了繁华都市,一直想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旅游,而且他也没去过戈壁沙漠,有机会当然不想错过。他看星期六为难,遂让他跟随马奇去珀斯,不必勉强跟随自己,大家各自玩得开心就行。
他随后把吉普车交给马奇,自己带上勃朗宁手枪和新领的卡巴军刀,坐上哈罗德那辆半旧的旅行车,挥手与马奇和星期六作别,一路朝西部内陆开去。马奇和星期六自然不担心李浩洋的安全,十个哈罗德也不是他的对手,荒漠戈壁也没什么危险的猛兽,随即放心开车前往珀斯。
李浩洋和哈罗德轮流开车,越靠近内陆越荒凉,一路很少看到其他车辆,路过的小镇也没几个人影,但自然风光却极为美丽。尤其是天空,湛蓝澄澈,宛若亘古至今都不曾变化过,美得令人心醉。哈罗德十分健谈,不断与李浩洋介绍西部内陆的风土人情,许多景点从未有人去过,当地的土著部落也十分好客,不过也要准备一些相应的礼物才行。
李浩洋对此也十分期待,一路上虽然荒凉,但却有一种独特的美,并不觉得枯燥,不觉间已是黄昏时分。哈罗德经常走这条路,十分熟悉地形,不久开入一个小镇,停在唯一一家旅店前。他是个职业摄影师,但名气不大,现在是战争时期,各大报纸和杂志都想刊登战争照片,自然风光很少有人看,照片的销路不好,经济状况自然也不太好。
李浩洋对此心知肚明,直接给了哈罗德一百美元,算是导游费,吃住的费用也由自己出。哈罗德也很爽快,没有拒绝李浩洋的资助,答应拍好照片送他一套,当做纪念。旅店的主人认识哈罗德,加上李浩洋小费给得多,随即表现十分热情,亲自帮他们整理房间,准备饮食。
一夜无事。李浩洋睡得十分舒服,早上冲了一个凉水澡,换上旅店主人准备好的平民服装,军服塞入背包内,收拾好便下楼吃早餐,准备出发。哈罗德也已经起来了,正在吃早餐,看到李浩洋后,告诉他半小时后就出发,不开车,骑马而行。
李浩洋问为何要骑马,哈罗德边吃便解释,过了小镇就是荒凉的戈壁了,没地方加油,道路也十分难行,旅行车开不进去,只能骑马而行。他也没再问,反正是旅游,乘坐什么代步工具都无所谓,只要能开心就行。两人所用的马匹由旅店主人代为准备,另外还雇了一名当地的向导,主要是负责照顾马匹。
两人很快吃完早餐,拎着背包走出旅店,马匹和向导已经在外面等候了,一共四匹马。三匹马供骑乘,一匹用来驮运哈罗德的摄影器材和给土著部落准备的礼物。向导的年纪跟哈罗德相仿,沉默寡言,很快上马,独自骑行带路。李浩洋会骑马,但技术一般,走平路没有问题,不久便离开镇子,深入戈壁荒漠中。
戈壁荒漠的早晚温差较大,李浩洋和哈罗德都身披厚实的毛毯,头戴遮阳帽,跟随向导均速前行。澳洲西部属于高原地带,平均海拔两三百米,东面有两道山脉,横贯高原,翻过去就是广袤的沙漠地带了。哈罗德这次去的是一处新地点,听说那里有大量的赭红色石柱,十分壮观,从来没有人拍摄过。
向导也没见过赭红色的石柱,但清楚当地土著人肯定知道,因此先带哈罗德和李浩洋前往土著部落询问。戈壁上的动物不算多,但不时有狼群出没,向导带了一支双管猎枪,斜插在马鞍旁的牛皮枪袋中。太阳很快升起,气温提高,大家的额头已开始冒汗,厚实的毛毯裹不住了。
随着气温升高,李浩洋和哈罗德也停止交谈,防止口干舌燥,安静更随向导前行。三人不久穿越一片崎岖的丘陵地带,下方是更为荒凉的戈壁,一眼望不到头,飞吹起,黄沙飞舞。哈罗德兴致勃勃,不断用相机拍照,并借给李浩洋一部莱卡相机,让他自己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两人走走停停,速度较慢,向导并不着急,一直耐心等候,吃过午饭后才开始加速行进,直奔土著部落的聚居地而去。这里的土著人以放牧为生,经常逐水草而居,不过也有固定的牧场所在。下午五点左右,向导带领李浩洋和哈罗德抵达一处湖泊附近,四周牧草丰茂,与先前的荒凉戈壁截然不同,奇特而美丽。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