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天气,沿海这边已经很暖和了。
四周的山上全是碧绿葱翠,风景极佳,加上碧蓝碧蓝的大海环绕在四周,怪不得后世这里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偶然得闲,张守仁就会骑马在堡墙和海边的几个锋火墩四处巡查,打量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他的心思,谁也不懂,也没有人想猜。
差距太大,老实听命令就是。
这一天风和日丽,海风吹在身上已经大有暖意,不象冬天那样的冰寒刺骨,天气很舒服,张守仁心中却是略觉焦燥。
他现在的日子在很多人看来是和以前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手有了,衣服都是重新做的,崭新的鸳鸯战袄,铁网裙和长皮靴,加上红缨笠帽,腰牌系在牛皮腰带上,所有的亲丁都是这样的打扮,走在路上,人人侧目,一提就是知道是张家堡的副千户亲兵。
这么一弄,士气都是极高,人人都有一种自豪感。
这是新衣服和整齐的军容,加上刻意练出来的与百姓不同的军姿迭加在一起,使得张家堡的亲丁们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和颂扬,附近军堡的大姑娘小媳妇提起来都是在背后夸赞,连带着向张家堡亲丁提亲的人都是成倍的增加。
当初选择煮盐的人大有后悔的,因为亲丁训练再累也比煮盐轻松,而且供应一日三餐,再加上有衣服鞋子发,还有一个月一两五的饷银,对比之下,煮盐的人就太亏了。
已经有不少人试探了,看看张守仁有没有再招新人的计划,但他们都是失望而归……暂时亲丁就是这么多人,没有继续招募的计划了。
这当然是受制于地盘和财力,没有真正打下来的地盘和稳定的更多的财源,张守仁养不起更多的兵了。
自己已经出招,对手的反击却是显的偏于软弱,这样的情形下,主动去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不管是登州那边还是胶州,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最多就是方家集这边归张守仁所有,巡检司的大部份地盘,仍然是归冯三宝。
尽管这个九品巡检已经元气大伤,失掉了大半的部下,但只要这顶官帽子在头上,只要冯三宝不出招犯错,张守仁是不能再继续出击了。
蓄力待发,敌人却不给机会,这种憋屈的劲头就大了。
当然,张守仁不相信冯三宝是善男信女,对方一定在蓄力,但究竟是以怎样的形式来还击,这可就是难说的很了。
“大人,大人!”
就在他观察着距离海边最近,也是村口东边连接海边的废墩堡的时候,身后有人气喘吁吁的赶过来。
“什么事?一点稳重劲也没有。”
回头一看,是小旗官张世强赶了过来。这个小旗官就是等于张守仁最早的亲丁,所以他这一旗,也承担了一些近卫保卫和贴身的一些工作,算是亲丁中的亲丁,极为受信重的。
一见是他来,张守仁就知道必定是有事要自己回去,否则的话,张世强也不至于这么匆匆忙忙的赶过来了。
“大人,可不关下官的事。”张世强笑嘻嘻的道:“是匠户那个老林,到官厅找大人没找着,急的跳脚,下官问他什么事,他又不说,没法子,只能小……下官来跑一趟了。”
这人习惯称在下,小人,是张守仁勒令所有部下,只要有小旗或小旗以上身份的,一律称下官或卑职,否则要打军棍,这张世强差点犯禁,说完之后,不禁吐了吐舌头。
“你这家伙,跟我这么久,还是不稳重。”
张守仁瞪了他一眼,说起来张世强比他还大几岁,不过在他面前,就是一个不稳重的冒失鬼一样。
事实上不仅是张世强,怕是任何一个小旗官在他面前,都很少能保有自己的特性。
“那就赶过去看看,老林做事稳重,不会给我乱出毛病。”
虽然亲丁队伍不曾扩招,但暗中一直在做着准备工作。
铠甲是军国重器,虽然千户所和百户都有资格打造,不过一副铠甲少说是大几十两的本钱,现在还真的打不起,但护腕、护胫等小件物什还是打了几百套,预备将来统一下发。
长枪和直刀也是一直在打,并没有停过。
生铁张守仁那边是不停的买,柴炭是现成的,五家匠户打了这么多东西,还给堡里打了几十套新犁具,形象已经大好,张守仁也派了十几个半桩大的男孩去当学徒,这几个匠户是宝贝,手艺也是该发扬光大,等将来银钱凑手,非得一下子培养几百个铁匠和皮匠、木匠不可!
一路打马急行,堡中人见了他,自是连忙避让开,并且躬身行礼。
这么畅行无阻,来到东北角的匠户营时,远远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敲铁块的声响,还有呼呼的风炉声,也是不绝于耳。
“林重贵叩见大人。”
看到张守仁骑马过来,老林也是带着人赶过来,就在棚子前头叩首相迎。
“都说了一百次了,这里我一天总要过来几回,次次叩头请安,多耽搁事。”
林重贵笑道:“礼不可废,我这个匠户头目要是不守礼,怎么教下头这些学徒的小子?手艺学不好还不打紧,把人家的孩子交坏了人品,那就该死了。”
“歪理!”
张守仁一笑,也不和这些人多说,这几家辽东匠户等于是自己把他们从泥潭里拉拔出来的,不准行礼也不可能。
当下先是下马,挨个问十来个学徒的成绩如何,拍拍这些小子们的肩膀,捏捏胳膊,把他们弄的哇哇大叫,最后向老林笑问道:“怎么样,有什么事情急着寻我?”
“是火铳!”
林重贵的模样也是十分得意,也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自从年前张守仁就拨给精铁,发给米粮,供给吃喝穿着,一切都是往好了来,要求的就是他仿造出合格的火铳来。
标准也是下给了他,那种五六斤重的鸟枪就不要了,拼接的铳管也是不要了,就是一根整管用人力慢慢凿穿打磨,在质量上一定要保证百步左右还能击穿门板,这也是明军标准火铳的最基本的要求。
现在时间过了三个来月,看来成品应该是出来了。
“好,好的很!”张守仁闻言,也是精神一振。做为一个热兵器时代过来的军人,对火器有着天然的喜爱和强烈的兴趣。
“嘿嘿,大人看了再说好不好。”
老林也是十分的不安,火铳是同时钻了五杆,五个匠人一人一枝,其实若是熟手,一个来月就应该能钻出一支来,但除了他之外,别人做这个活计都是生手,中间都钻废过,所以时间就耽搁久了。
再下来,应该就很快了。
五支火铳已经全装好了,上好的核桃木做的铳身,铳管和铳身衔接的十分合密,火铳的铳管打磨的十分光膛,各种零件也是精心打制,一看就知道是上好的手艺做出来的东西。
张世强也赶了来,拿了一支在手上看,啧啧赞道:“不得了,上次千户大人发来的火铳,在这些家伙面前,简直屁也不算。”
工部的匠人吃的是猪食,做的是牛马活,不曾过一天好日子,这样的匠人做起事来,肯定不可能出工出力。
再加上克扣工料,所以工部做出来的火铳简直就是笑话,拿在手里一看就是粗劣货,连地方上做的鸟铳都是远远不如,反正不管是工部还是地方,真能达标的火器实在是太少了。
就是因为在设计思路和质量上都失败,明朝的火器在骑射面前没有讨的了好处,明末清初,中国的火器发展正好是在张守仁身处的这个时代走进了死胡同!
清朝统治者一则是不相信火枪,二则是对自己的骑射过于自信,三来是不敢把这种几天就能上手的武器放在民间,这个小部族以异族的身份统治着庞然大物的华夏,当然不可能去发展火器,不仅不会,反而会百般打击,在这件事上,圣君康熙就有绝妙的表现。
这样到了一八四零年时,英军扛着的虽然只是前装滑膛枪,但威力和训练和做战方式甩了清军几十条街,当时的清军,对火器已经彻底懵懂无知,有限的火枪,居然还是明末时的落后的火绳枪。
现在摆在张守仁眼前的,虽是纯手工的出品,但从铳口,膛身,药池,护木,总观下来,却是一支足以叫他满意点头的上佳成品了!
://..///37/37155/.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