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密信扒底

  袁世凯喜出望外,连连点头赞许,然后以长者的口气对汪精卫道:“从前我曾听说过,革命党人都是为国为民、高风亮节之人,孙先生更是为国为民奔走十几年,我向来是极敬重钦佩的。只是,同为革命党,复兴会有些太过分了。”

  汪精卫沉默了片刻,他虽然具有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革命积极性、狂热性和摇摆性特点,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但此次北上,说他叛变革命有些冤枉他,说他为一己之私,想建奇功倒很正确。

  他看中的是袁世凯在清军中的影响力,迷惑于北洋派表面力量的强大。他认为如果能说服袁反清,不仅是天大的功劳,也能以不流血的政治方式解决问题。

  为此目的,即便对袁世凯做出妥协和让步也是能够接受的,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想廉价拍卖革命以求换取个人及小团体地位的家伙。但他也知道,北辰虽然名声大,但复兴会的实力雄厚,在临时政府中占据主导权是不可改变的。袁世凯的话中暗有挑拔之意,他还是听得出来的。

  袁世凯见汪精卫不说话,便举杯劝酒,不再复提此事。心中暗自遗憾,如果汪精卫是复兴会中有影响的人物就好了。

  一个侍卫突然走了进来,凑到袁世凯耳旁低语了几句,袁世凯点了点头,向众人说了声抱歉,转身再次离席。

  书房内杨士琦仍在,但面色严峻,一个壮实的青年男子,坐在椅子上,神情轻松地喝着茶水,两个袁世凯的私人侍卫戒备地立在其身后。

  袁世凯迈步进屋,以目示意,杨士琦忙伸手介绍道:“这位是陈涛先生,给袁公送来革命军总司令陈文强先生的亲笔信,另外。他还有两封电报要转达给汪精卫先生。”

  青年男子拱了拱手,从怀中掏出信函,递给杨士琦,笑着说道:“袁大人。给你的信我已送到,使命已经完成,请派人送我去见汪精卫吧!”

  “陈先生为何来去匆匆,是怕袁某关押嘛?”袁世凯想从陈涛口中多了解些情况,而且听陈涛直呼汪精卫的名字。预感到有事情要生,便开口挽留道。

  “关押有何可怕?我连这条命都不在乎。”陈涛站起身,说道:“袁大人,等看过信你就会明白的,我就告辞了。”

  袁世凯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告诉侍卫带陈涛去前厅找汪精卫,并冲其中一个暗中使了个眼色,那个侍卫心领神会,落后几步。·袁世凯低声交待了几句,侍卫点头领命而去。

  杨士琦将信检查了一下。交给了袁世凯。其实薄薄的也没什么检查的,当时又没有撒炭疽病毒等手段。

  袁世凯坐在桌前,将信封打开,取出信函,仔细观看。一开始瞪大了眼睛,然后脸忽红忽白,表情很复杂。

  杨士琦很想知道信的内容,但他知道一个谋士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说什么,袁世凯不说。他只能正襟危坐地等着。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思被别人说中,精心构思的计划被别人点破,并被说得一无是处更令人气恼和尴尬了。那种感觉就象****着站在别人面前,被别人又捏又摸。并毫不客气地评价肌肉太松,皮肤有皱,脂肪太厚……太,太伤自尊了。

  陈文强以娓娓的口气揭穿了袁世凯精心设计的上位计划,指出他又打又和的伎俩,并嘲讽他既要篡位、推翻清廷。又害怕背上逼迫孤儿寡妇的不忠不义之名,分明就是当****还要立牌坊。

  接着,陈文强列出了南北和谈的几大基本条件,指出大规模内战也不是革命党所希望的结果。陈文强还指出复兴会才是革党的主力,拉拢一些小团体、制造分裂和混乱是痴心妄想。最后,陈文强还告诉袁世凯,在宗社党的事情上复兴会愿助他一臂之力。只是,他要求袁世凯指挥驻东北的北洋系人马,提防日俄,以及东北的满清余孽。

  “袁公——”杨士琦见袁世凯皱着眉头,有些神游天外,便轻声唤道。

  “哦,哦。”袁世凯醒过神来,掩饰道:“这陈文强实在是粗鄙地很,满篇的白话,真是——”

  杨士琦撇了撇嘴,深以为然地说道:“此人是喝洋墨水的,对我中华文化自然所知不深。不知这信中所说何事?”

  “呵呵!”袁世凯干笑两声,说道:“当我袁某是何等人,竟想以小小的官职打,不给他们点颜色,真当我北洋强军是徒有虚名。”说着,展开了信函的最后一张,表情微微一愣。

  “原来如此。”杨士琦心中怀疑,但却装出信以为真的样子,陪着笑说道:“袁公雄才大略,可莫要让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给小瞧了。·”

  袁世凯敷衍地点了点头,最后一张与前面不同,而是对现今局势和列强的分析和判断,条理清楚,观点明晰。

  晚清时期,列强的政治、经济势力遍及全国。有“条约”、“开放”、“停靠”三种口岸,多达九十二个地方,其中四十八处设有海关。在十六个条约口岸出现“租界地”或“侨民居住地”,有如列强的“自治飞地”,外国不但握有“治外法权”,还掌握地方行政权与收税权。

  如天津有---英、法、德、日、意、俄、比、奥租界;汉口有---英、法、日、德、俄租界;广州有---英、法租界;厦门有---英、日租界;上海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镇江、九江有英租界;重庆、沙市、杭州、苏州、福州有日租界;鼓浪屿有公共租界。

  同时列强在中国部署军事力量,大型军舰停靠沿海港口,炮舰驶入内河条约口岸,并远达重庆。在驻军方面,北京使馆团有两千余人;天津列强军队六千余人;山海关沿铁路线一带有列强军队一千二百余人。当然有其他条约口岸或租界地,多有驻军,形成有国无防的局面。

  而且列强还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英国长江流域、西藏、广东及威海卫;日本东北、内蒙、福建;俄国东北、内外蒙、新疆;法云南、广西;德青岛及胶济线;美以门户开放政策得列强所得之利益。

  陈文强指出国家形势严峻的同时,希望南北和谈,尽快结束战乱。使国家走上建设的正途。

  “袁公实心任事,于新政颇多建树,人望素重。今既已知清廷行将倾覆,又已看清人心向背。何不毅然反正,尚不失为共和功臣,总统一职现虚位以待,又有何不可?”最后这几句话才是最令袁世凯为之心动的,他眨着眼睛。陷入了沉思。

  其实,陈文强并非不理解袁世凯现在的举动,换作自己,身为当时的袁世凯,会怎么做?会傻的吧叽拼死命为清朝打拼,灭掉革命党,然后再俯听命,任凭朝廷对自己卸磨杀驴吗?

  走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满清统治者一向用此侪俩。袁世凯能不寒心吗?自朝鲜到直隶,袁世凯为清朝竭尽犬马之劳。可是,他最后换来什么呢?差一点就换来一把杀头的钢刀。

  如果当时载沣多一点阴狠,袁世凯肯定会身异处,连一束白练都得不到——那是赐给满清权贵全尸自尽用的,汉人就要掉脑袋。

  而且,作为一个亦新亦旧、半新半旧、可新可旧的人物,袁世凯掌握了北洋军系的实力,又有过人的才智,在这个千古未有的大变局中。充分挥他的野心,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天下的事情往往是这么微妙,一个人的际遇就是这么难以逆料。机会摆在眼前,你能怪袁世凯想伸手抓住它吗?

  理解归理解。但陈文强知道太放纵袁世凯也不行,野心是要有所克制的。所以,他要打击他,压制他,将他的路一条条堵死,将他的自信打掉大半。

  “袁公。皙子和大公子来了。”杨士琦越来越好奇信中的内容,凑近瞟了一眼,却没看清什么。

  哦,袁世凯赶紧收起信函,抬起头说道:“皙子,快坐,外间席散了?”

  杨度苦笑了一下,说道:“汪精卫走了,这席自然就散了。”

  “怎么回事?”袁世凯诧异地问道:“可是那姓陈的说了什么?”

  “父亲大人,那姓陈的随身带着同盟会的训令,当席朗读,斥责汪精卫擅自行动,与敌勾结,无组织无纪律,令其即刻回去。如果违抗命令,革命党明日即登报开除其党籍,并视其为革命之叛逆。”袁克定皱着眉头讲述道。

  袁世凯苦笑了一下,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同盟会作为一个革命团体,可能正向复兴会低头示弱,或者两者有了妥协联合的行动。

  他也知道这训令对汪精卫所意味着什么,如果他失去革命党的身分,成为革命叛逆,不仅再无法对革命党起到什么作用,而且极可能面临北方革命党激进人士的刺杀。换句话说,他值钱也就是因为顶着个革命党的帽子,如果成为什么也不是的废物,谁还吊他。

  “革命党这招厉害,狠毒,兆铭怕是无出头之日了。”杨度慨叹道:“本想立一奇功,不想却遭此打击。”

  “父亲大人,我已经派人去跟踪姓陈的,不如把他——”袁克定伸手做了个下切的动作。

  “杀之无益。”袁世凯很疲惫地摆了摆手,他对汪精卫亲近,还有一层意图,就是希望他能阻止北方革命党有可能针对他的暗杀行动,虽然他有三百多人的亲信卫队保护,但还是很担心能否次次都逃过劫难。

  暗杀,复兴会很少为之,但若动手,则几不落空。当然,另一些革命团体却一直热衷此道,“革命与暗杀二者相辅而行,其收效至丰且。”而炸弹、手枪、匕,种种强力而导致的对满清达官巨吏的暗杀,第一容易成功,成本低廉;第二暗杀者本人可享“光荣名誉”,名垂青史;第三能促成下层民众觉醒;第四可促进社会“进化”。

  当然,简单地把暗杀活动归结为武装起义失败后悲观失望情绪的泄或是革命“走捷径”的侥幸,实缺公允。革命党人中的刺客,主刺人很少有为金钱杀人的职业刺客,大多是出身良家的大好热血青年。他们从事暗杀的目的,是激于义愤,是为了促成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汪精卫凄凄惶惶地走了,袁世凯稍有些失落,但他也知道强留是没用的,留下一个革命党叛逆,对他没有什么用处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陈文强能写信劝说,吾也当回信说明才是。”袁世凯强打精神笑道:“皙子,就得麻烦你亲自跑一趟。”

  杨度点了点头,说道:“度亦早想会会这位名人,只是不知袁公之心意。”

  “待我细细考虑考虑。”袁世凯伸手抚额,显得很是疲倦,众人立刻知趣地告退而出。

  众人走后,袁世凯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满清亲贵组成的宗社党,全力阻止他上位,这是一个障碍。由于陈文强的信中揭穿了袁世凯的计划,使得袁世凯心思烦乱,久久没有捋清头绪。

  但袁世凯还存在着一个侥幸,北洋军虽有小挫,但实力犹存,而且他还有一个后招,那就是驻奉天的新军第二十镇。

  该镇原是从北洋六镇中各抽出一部分混合编成的,很多军官仍然是北洋派的老底子,袁世凯已派出人前往联络,如果成功,也是一支可恃的力量。还有东北巡防营等武装,也是袁世凯拉拢的对象。如果这些武装若能入关参战,或者南下卡住山海关,这对清廷便是极大的威胁,对己方的力量也是一种明显的增强。

  当然,如果不动用这些力量,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肯定是最好的。袁世凯再次展开信件,开始详细地分析研究上面所列出的条件。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一九零二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