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战略战术

  大部分学校的老师预测分数线的时候,都是以本校学生的分数为基础,综合附近学校的学生分数做判断的。

  80年代的咨询交流速度很慢,坐火车到临近的城市都要一天的时间,别说了解全国情况了,省内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了解。

  像是河东省这种地方,平江一中的老师通常与附近的几所学校老师讨论一下估分成绩,再打电话问两个县市的熟人,差不多就算是了解情况了,厉害和负责的可以问问其他省的情况,做一个比例性的判断,基本达到极限。

  至于传说中的数学模型,分析诊断之类的分数线预估方式,1983年的教育工作者表示听都没听过。

  南湖市的老师也是类似,找附近的二中三中等学校了解一下情况,然后通过个人关系,询问一下平江地区的成绩,通常就会获得满足。

  这也与现在的报考方式有关。99%的人都会填服从分配,这样能够保证即使报错了学校,至少不会滑档到一无所获。

  当然,靠近分数线的学生,即使填上了服从分配,还是会有危险,所以,大家都会尽可能的谨慎报名,在有限的志愿表上,填上尽量多的谨慎的学校。

  别说杨锐鼓励的进取心了,能有一个志愿报一个好学校,也是学生心气够高了。

  自然,还有另一种没心没肺的学生,会在高考志愿表上一次填写北大清华中科大等等,完全不明白志愿表的填写方式……这些学生,通常会在滑档以后,得到教训。

  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一点策略都不讲的学生很多,因为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策略,更是完全都不懂的状态,自然是想填什么就填什么。

  到了1983年,恢复高考都送走一轮学生以后,再这么做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

  现在,小心谨慎,保证读到大学,是第一位的。

  如果去看六七十年代人写的文章,也会察觉到,他们对大学的渴望,以及对报考的无助。

  在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时候,运气,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就像是现在,相信平江一中的预测线,还是相信南湖一中的分数线,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从内心里,学生们都愿意相信平江一中的分数线,尤其是刚好挂在本科线上的几个人,按照平江一中的预测线,他们是能读本科的,有本科读,谁还稀罕大专?

  放在一个单位里,读本科的不光升职快,从工作开始的那天起,拿的工资就比大专生多,评职称也会比大专生评的早,各种好处,说一天都说不完。两者相差的,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志愿选择了。

  然而,本科固然好,也不能蒙着头就往上冲。

  这要是填了本科,结果分数不够,即使勾选了服从调剂,也是调剂不到专科去的。

  换言之,填本科而分数不够的学生,就只能复读了,连大专都没得上,明年再能考多少名,谁又说的出来。

  鸿锐班里的气氛,瞬间变的凝重了。

  “怎么报?”王国华站在杨锐后侧,低声问了一句:“时间有点来不及了,要不然,再多问两个学校的预测线。”

  “也没那么紧张,再拍电报去,就多问几个学校的预测线好了。”杨锐之所以说是拍电报,是因为史贵在平江有固定的收信地址,电报拍过去以后,无论是去邮局,还是由邮局送到信箱,都是很方便的,电话却是即时通讯式的,西堡中学是国家单位,早有安装,史贵有钱也安不上。

  黄仁也是担心的要死,听杨锐这么一说,忙道:“我去山下拍电报,能不能多说点……”

  “多少字都行,把话说清楚。”电报是按字算钱的,一般都是简略缩语,想说多少说多少,都是土豪作风。

  黄仁跑步去自行车棚。

  刘康斜看一眼,得意洋洋的道:“不行了吧?还真以为分数线会按照你们的想法来,这下子,我看你怎么说。”

  “刘老师,注意影响。”杨锐淡淡的给了一句。

  或许是语气太怪了,刘康抬眉道:“什么意思?”

  “你是西堡中学的老师,分数线按照我的想法来,不是什么坏事,对吧?”

  在校长的注视下,刘康呵呵了两声,说:“是。”

  “那就按照我的预测线来做志愿预测吧。”杨锐其实也是需要各个学校的预测线来验证的。

  在30年后,补习老师已经不太需要预测高考分数线了,杨锐对此也不专业,他主要的依仗就是脑海中的记忆。

  最终的分数线,其实就是以一个省份为样本,排名排出来的一条线,超过这条线的人数,正好就是全国各个大学分配给河东省的名额数量。

  因为这个分数线的样本如此之大,发生改变是比较难的,但是,出于谨慎,杨锐还是希望有些外部的信息来佐证它。

  一中的预测线比实际分数线略高,已经足够令杨锐满意了。

  至于南湖一中的预测线,在杨锐看来,自然就是错的了。这也不稀罕,30年后还有错的离谱的分数线预测,何况是80年代。

  甚至连南湖一中怎么错的,杨锐都不关心。也许是锐学秘卷的影响,让南湖市的一些学生的分数提高了,也许是南湖的教学质量飙升,也许是今年的生源格外好,谁也说不上来。

  杨锐只要抓住最终的分数线就足够了。

  刘康极不满意的道:“用你的分数线是对学生们的不负责任,你有什么经验判断分数线,你算老几啊……”

  见杨锐不理他,刘康又将目标转向家长们,借着南湖一中的分数线来说明。

  “赵校长。”杨锐懒得与他狗斗,立刻请出太上老君。

  赵丹年也不客气,很不给面子的道:“刘老师,我前面怎么说的?”

  “您说的多了。”刘康在一群家长面前,有点好面子。

  赵丹年却不准备给他面子,火起来以后,更大声的道:“我前面怎么说的?”

  一手建起西堡中学的赵丹年,火起来是很怕人的。

  刘康乖乖的道;“你让我不要管高考的事。”

  “你一个初中部的老师,你管什么高考的事?啊?管了高考的事,就能让你有教高中的水平了?”这话有点诛心,也是刘康的真实目的。

  刘康浑身难受的辩解道:“杨锐是个学生……”

  “你参加过高考,你考了多少分?杨锐考了多少分?”赵丹年一句话丢下来,就让刘康说不出话了。

  他参加高考,是连大中专的分数线都不够,若非如此,他现在也有足够的资格教高中了。

  杨锐向赵丹年点点头,旋即转身,道:“咱们现在说报考志愿的事,首先,咱们以考前的平衡志愿为基础,志愿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以过去两年的大学录取线为标杆,提高20分,相同分数和降低30分报考学校。踩线学生必须服从调剂,过线比较多的学生,如果服从调剂的话,可以再大胆一点,大家先自己填写几个有兴趣的志愿,接着我单独辅导……”

  全班总共六七十号人,杨锐一个个的说也说的过来。

  当然,关键的还有大学录取线,光知道分数线和自己的估分,只能说是战略上的成功,要想战术上的成功,以至于跳线,就得战术上的成功。

  ……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之神级学霸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