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朝廷发来电报确认了李林杨的要求,给李林杨升了官。十一月五日,红旗军全军北上滦县,十一月十一日,全军抵达前线。铁路和步行联合行军,仅仅用了五六日就完成了两三万大军的转运,这种行军速度,乃是红旗军第一次达到欧洲列强水准的一次兵力投放。
不过,李林杨和司令部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也就是十一月六日,就抵达前线。抵达前线的第一天,李林杨就见到了前敌主帅刘坤一。刘坤一虽然以军功起家,但身体不算好。经历了半年多的战争,此时,头发花白的更多了,比上次见面,更加消瘦。
更重要的是,刘坤一的精气神,一副颓败的模样!
这一次山海关战役,刘坤一拿出了全副本事,但是,仍然败了!对于这样一个戎马大半生的老帅来说,是沉重的精神打击。领兵打仗,若是“用心”,一旦战败,对将领的精神打击是非常大的!可以想想曾国藩,在太平天国时期,打了败仗,投水自尽的事情都干了好几次。
“刘帅,不必灰心,眼下的局势远没有那么危急!”
“哎嗨,不说了,这里就指望你了。”刘坤一备受朝廷里的各种指责,甚至有喊打喊杀。李林杨的到来,让刘坤一有机会卸下了“半副”沉重的担子,减轻一点压力。
要说,目前的局势,比起上次清军溃败到滦河防线,情况其实好很多。朝廷里有一干草包,根本就看不出刘坤一的布局。而看出奥妙的,又不肯说。若是让朝廷里那帮子清流嘴炮指挥,别说一个多月了,能守一个星期,都算他们本事。朝廷里一干清流,前两个多月,对刘坤一的指责基本上都集中在“不思进取”方面。但,他们哪里知道,清军防守能力都严重不足,而进攻能力,简直就是渣渣。
得益于刘坤一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思想,在日军进兵的路线上到处都是深沟高垒。刘坤一指挥的清军六百营兵力,在这一个多月的战斗中,伤亡其实不是很大。二十四五万大军,真实总伤亡大约三万,清军实力还在。实际上大军没有出现撒丫子狂奔式的崩溃,而是且战且退,当然其中少不了小规模的崩溃,但绝对不是全军崩溃。
涉及两百多营兵力的调配,非常复杂,不过大多数部队李林杨和刘坤一争执都不大。唯有一支,争议较大,那就是湖北提督吴凤柱麾下的五十营鄂军。目前,这五十营鄂军守在滦河东岸,保护着滦河铁路桥。
身为正牌的两江总督,身为湘军最后的统帅,刘坤一麾下直属的还有江南提督,有皖军几个总兵有赣军几个总兵,湘军几十个营,总计约两百个营。但是这五十营鄂军乃是刘坤一最为强大的军团,算是他真正的嫡系部队。在战场上是刘坤一的总预备队,也是刘坤一压制各路军头的震慑力所在。
“大帅,其他部队,都是零零碎碎,整合起来需要时间。我需要鄂军在前线为我军争取整编时间。而且,我军主力也会部署在滦河东岸,不会让吴提督单打独斗!”
在清末名臣中,后世人提起来就是“曾左李张”,但是实际上在甲午时期,刘坤一乃是汉臣中仅次于李鸿章的存在,地位比起张之洞其实要高很多!毕竟张之洞的权利来自朝廷,而李鸿章的权利出自淮军,刘坤一的权利则出自湘楚军!
湘军有三大派系,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应当说是刘长佑,刘坤一是刘长佑的叔叔,但年龄小)各一派,鄂军是湘楚军,也就是刘坤一的嫡系。
事关自家老本,刘坤一很不情愿。但是,老帅见多识广,也明白李林杨的谈判策略。其他两百营部队,李林杨很好说话,但如果刘坤一不答应这五十营部队,李林杨那就会重新推翻重新谈!
战场玩的是命!不会讲太多情面的。那两百营清军,只给了李林杨三个正牌的总兵官,其中还包括徐州镇总兵陈凤楼,这个总兵是李林杨的直属部下。连陈耕锡指挥的粤军也就红旗军第五旅朝廷都不肯给李林杨(朝廷的分化打压还在继续)。
包括陈凤楼在内,一共只有五十营还算是说得过去,各营都是半数步枪半数的冷兵器配置。其他一百五十营,清一色的地方团练!每个营平均也就一百支枪,而且,其中大多还是老式的燧发枪火绳枪,甚至鸟枪!士卒人手一枚手榴弹,而且士卒们全都没有投掷过哪怕一枚手榴弹。
朝廷的确密令了刘坤一,不能给李林杨精锐部队,刘坤一自己还要继续作战,也不想给李林杨精锐部队。但是李林杨的红旗军当下还没有接防,大不了甩手走人,而且类似李林杨这种级别的军头,真能干出这种事情。想当年,太平天国时期,刘坤一自己也曾经做出过这种事情。
刘坤一必须把李林杨留在前线,独当一面,否则,后面的仗更不好打!刘坤一有私心,但更是衷心国事的老臣,还是很顾全大局的。
看着李林杨笑吟吟的表情,刘坤一及时的止住了争辩。朝廷如何做事,瞒不了人,被李林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不好了。老帅做事何等老练,当即拍板确定了划拨给李林杨的所有部队。刘坤一的幕僚,红旗军的参谋双方在一张宣纸上列下了兵力调拨的表格,幕僚写了厚厚的一大堆手令,耗时整整一个晚上,这才完成了部分的手续。
第二天一大早,湖北提督吴凤柱就赶到了滦县。
当着刘坤一的面,李林杨对吴凤柱部做了部署。吴凤柱部有四十营步兵,三个山炮兵营一个野战炮营,三个骑兵营,另有亲兵两营。
“除了抽调三营骑兵(六百多),统一使用。吴军门其他部队我一个不抽,不会分散使用。而且,吴军门部只需坚守六音山五山(今武山)一线。”
滦河以东,铁路以北也就是左翼为几座小山,前面最高的一座叫六音山,紧挨铁路桥的一座叫五山。右翼为平原,仅有一座没有纵深的龙山和一座甚至不能称为山的白杜山。李林杨把吴凤柱部部署在山地,红旗军则是守在平原,算是非常照顾了!
刘坤一点头,李林杨如此部署,很公道!很“照顾”!不过,这肯定不是重点。
李林杨接着道:“贵部坚守六音山,必须严守军令,没有我本人的军令!”说到这里,李林杨顿了顿,继续加重语气道:“没有我本人的军令,不准撤退!”
此话一出,六十二岁的吴凤柱与刘坤一都面显不虞,正要开口反对。李林杨伸手示意他还没说完!
“我承诺三种情形之下,吴军门全军可以撤退。其一,今天阳历是十一月六日,坚守三个月,也就是阳历明年二月六日,可以撤退。其二,贵部伤亡超过百分之二十,也即伤亡超过三千五百,可以撤离。其三,包括吴军门在内,提督总兵级武将伤亡过半,可以撤退。”
李林杨的要求太狠了!
先从最后一条开始分析。吴凤柱麾下总兵加上记名总兵合计十二个,加上他本人,一共十三个。伤亡过半,就是七个!做到提督总兵级的高位,大家求的是荣华富贵,伤亡七个,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吴凤柱本人,别看老,也曾经是冲在第一线的猛士。其他稍微年轻的将领营官,有不少都没有一线冲锋作战的经历。士兵伤亡百分之二十,哪怕伤亡百分之三十,这些高级将领也不可能伤亡过半的。而这一条最是无法反驳,湘军淮军选将第一条就是勇武,你一高级武将指挥水平不行,在朝廷眼里是能力问题,但要是不敢冲锋陷阵,要你何用!
再说第二条,伤亡百分之二十。
刘坤一和吴凤柱想起来了几天前的溃败。清军总是一写战报全是热血沸腾的大词,极少有人科学总结部队能够承受的伤亡率。回想一下,在碣石山主防线,清军溃败,也仅仅是伤亡百分之十!当然,由于吃空饷的存在,上报的伤亡数量都接近百分之三十了。
而且,如果进一步分析真实伤亡的百分之十,其实有一半儿,都是在溃败中被损失的。也就是说,清军能够承受的伤亡,其实不过就是百分之五的样子!
想到这里,两位老将额头上汗都渗了出来!
因此,这一条吴凤柱部也是做不到的。吴凤柱自忖,如果他硬起手腕,从严治军,或许麾下对伤亡的承受力能够达到百分之十!
至于弄虚作假,别想!李林杨给出的伤亡细则,连因为军法被处置的都不包括在百分之二十的伤亡之内。
就知道,以红旗军的手段,想都别想!时间长了,有些传闻经过发酵,有所夸大:在威海卫战役中红旗军斩了数百个自残的伤兵!连自残这条路都给堵死了!至于混淆“伤情”,红旗军的标准其实比清军的标准要低!没错,清军的受伤标准非常严格残酷!(但不执行就是一纸空文)事关自己的生死,事关大军的生死,设身处地的想想,红旗军也绝不可能手软的!
虽然一点信心都没有,但是吴凤柱和刘坤一默认,怕是最容易的还是第一条,坚守三个月!
可是,上一条主防线六百营兵力,也仅仅守了一个月!而且,在刘坤一的指挥下,别的部队不说,吴凤柱部真的是尽力了!(由于没有遭受溃败的损失,总伤亡不大,不到百分之五)
李林杨要以三百来营兵力,坚守三个月,有可能吗?
而且,除了红旗军约六七十营的兵力。吴凤柱近五十营的兵力,陈凤楼等几个总兵记名总兵近五十营兵力,其他近一百五十营,都是各省的团练!
吴凤柱很不情愿,关键是他认为李林杨的要求他做不到!那就得找个漏洞,讨价还价了。
“红旗军在滦河东岸部署多少兵力?”
“主力约三十营。”
“要是这三十营败了呢?”吴凤柱问道。
“任何时间,红旗军若是在滦河东岸的兵力少于三十营,你可以不用通知我,可以直接撤退!”
李林杨说话,掷地有声!直接堵死了吴凤柱!
“粮饷呢?”
“这个月的粮饷,刘帅已经发了。下个月起,无论朝廷是不是能及时发放粮饷,全部包在我身上,迟发一天粮饷,你还是可以不用通知我就撤退!”
身为从一品的提督,大清朝最高阶的武将,六十多岁的老将是要脸的,问到此处,已经没法再开口了。
李林杨却还在继续说:“包括医疗伤亡抚恤,我这里一并向你保证。不管朝廷给不给,我给!明天我会派人去你那里核实人员信息。”
刘坤一与吴凤柱两人再无话说,交割兵权最重要的一步完成,李林杨掏出钢笔迅速在所有文件上签字画押。
交割完成!刘坤一松了一口气,自去指挥前线各军。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