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忠不可言祖大寿

  看见小太监不收钱,祖大寿有点慌。

  辽东的局势是这样的,军饷出京师先少一大半。

  到了辽东,最多剩下四成多。

  可是这点军饷,还得送一大半回京师,去给各路文官送礼。

  真正能落到各路军头手里的,也就两成多。

  什么?

  不送礼行不行?

  大家都送礼,不送礼的那个军头,早就被京师里的文官老爷们给弹劾下去了。

  可以说,送了礼,京师里的文官老爷们未必记得这个人。

  可要是不送礼,呵呵,京师里的文官老爷们保证教他做人。

  要知道,这些人,连戚继光都能赶下台。

  更何况这些远远不如戚继光的辽东军头们呢?

  就拿着两成多不到的军费,还要这群辽东军头怎么打仗?

  更何况,这两成多不到的军费,还是名义上的军费。

  所谓名义上的军费,就是理论上该给,但是实际上不一定发的下去的。

  就这两成的军费,欠饷不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因为这个闹出过不少兵变。

  青天大老爷们是这样的,前线的将士们只需要饿着肚子打仗就行了,后方的文官老爷们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青天大老爷们岂会拖欠军费不给?

  只是灵活的给军费,选择性的给军费,时断时续的给军费......

  军费不是不给,而是像调休一样调着给......

  至于前线的将士们饿肚子,那和后方的青天大老爷们有什么关系?

  要是有人造反,那就更好了。

  反贼的军费,还用给吗?

  直接进青天大老爷们的口袋不好?

  辽东前线,每年有高达480万的军费额度。

  但是出了京师,就只剩下240万两不到。

  除去那些送上去的孝敬,真正能花到辽东前线的,实际上也就100万两出头。

  但是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事情。

  实际上,拖欠军费常有的是。

  每年真正花到辽东的军费,可能还不到80万两,还包括毛文龙的东江镇。

  可以说,光靠朝廷的军饷,辽镇和东江镇都快要饿死了。

  现在祖大寿比较慌的就是,小太监不收贿赂,是不是崇祯皇帝要限制辽镇屯田?

  要知道,为了吃饭,辽镇在辽东大量屯田。

  事实上,孙承宗额外的“开疆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就是这一时期。

  没办法,总共80万的军费,被毛文龙分走了十几万两,辽镇只有60多万两实际收入。

  这些屯田,就占据辽镇过半的收入(原来也有一些屯田)。

  真要把这些屯田丢了,辽镇就要饿死了。

  毛文龙那里也一样,要不是一直狠狠吸血朝鲜,赚走私到朝鲜的商人的保护费,毛文龙那里也要崩盘了。

  所以辽镇的屯田和东江镇的走私,是万万不能断的,断了就得出大问题。

  故而崇祯皇帝一上台,一方面继续允许辽镇屯田,一方面继续让东江镇收走私商人的保护费,是有原因的。

  不让他们这么干,他们就得在饿死,造反,投靠满清中间三选一了。

  怎么看,损失的都是崇祯皇帝的实力。

  就这样,祖大寿越想越心慌,只得咬牙准备大出血。

  诚惶诚恐的祖大寿等到众人离开之后,对小太监道:“天使,祖某一介武人,这次侥幸得了些军功,得蒙圣上眷顾,实在不安。

  天使夙兴夜寐,照顾圣上起居,可是辛苦劳累的紧。

  这些银两,还有些高丽参,都是末将的一片诚心。

  还请天使收下,能在圣上那里美言一二。”

  小太监看到一大堆银票,和人参,顿时眼睛都瞪圆了。

  这些上了年份的人参,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谁收到这种礼物,都会给他一路开绿灯的。

  不过小太监胆子不大,开口道:“祖将军,咱家可不敢收这个。

  之前兵部的文官们收了这些,现在都进了西厂,恐怕没有几个能活着出来。

  咱家向来胆子小,只是承蒙王公公(王承恩)在圣上那里美言,才得以留在京师侍奉圣上。

  所以这些礼物啊,还是免了!

  您要是真想感激咱家,就在折子多给咱家写几句好话,咱家帮你递上去。

  另外,圣上还有口谕下达:从今往后,什么部费,规费,碳敬,冰敬之类的一概免除,把所有的军费都花在军队上。

  如果有人索要这些,私下报告给圣上就是。

  你唯一的任务,就是守住锦州!”

  祖大寿点了点头:“天使放心,我一定把锦州城守的如同铁桶一般!”

  小太监又道:“今后,辽东所有的军费,都从圣上这里出,所以都是实数,军饷都有全额,没有拖欠。

  但是具体军饷发多少,还得辽东总督王在晋和总参谋长李靖确定。

  如果祖将军数额有疑问,可以写个折子,咱家帮你送上去。

  圣上说了,没有部费,规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之后,辽镇也不能有什么乱七八糟账面兵马了。

  只有实数兵,才能发实数的军饷。

  当然,之前的欠饷,圣上也是根据实数兵马来发的。

  另外,今天咱家只是送来的饷银,粮草明日才能到。

  祖将军还是做好准备,五十万石粮草,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祖大寿点点头:“天使放心,末将一定安排妥当!好在锦州距离海岸不远,运输还算方便。”

  锦州确实距离海岸线不远,特别是明末的时候。

  几百年后,锦州才开始远离海岸线。

  自山海关至锦州约有三百里,乍一听很大,但实际上就是靠近海边的一长条。

  作为长条的顶点,锦州确实非常靠近海岸线。

  几百年间,地质变化很大的。

  至少在眼下,掌握了制海权的大明补给锦州还是很方便的。

  但是如果想去补给大凌河,那就是在痴人说梦了。

  从港口到锦州,只有很短的路。

  但是想去大凌河,起码多加三十多里。

  大明在锦州这里,又不可能一直保持能击败满清的野战集群。

  野战打不过,还要顶着额外的三十多里去补给,听上去像是在找死。

  哪怕是最爱微操的校长,都不至于这么当运输大队长。

  故而,明军的防线,只能修到锦州。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落榜后,我带红警基地回明末爆兵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