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
汪达尔一怔:怎么可能?
两年前的利萨海战,奥地利舰队旗舰“费迪南德”号撞沉了意大利舰队旗舰“意大利”号,为奥地利是役胜利之关键,之后,古老的冲角撞击战术一夜复活,成为各国海军最热话题之一,许多新下水的战舰,都安装了冲角,有些半新不旧的,也返厂安装冲角,中国人赶这个时髦,并不稀奇,可是——
不用望远镜,也看的清清楚楚,这个“冠军号”,并没有安装冲角啊!
汪达尔本来认为,己方虽然仓促接敌,但至少,“阵位”还是不错的——目下正吹着东南风,“北京—东京”舰队由东南向西北行使,中国主力舰队由西向东行使,则己方不但侧舷对敌,还占了上风向,正处在“T”字阵位的那一横上,如果转舵躲避,可就等于自动放弃有利阵位了。
转向的,应该是中国人才对啊!
接近我舰队后,他们应该左转——右转也成——左转与我舰队同向并行,右转同我舰队逆向并行——嗯,应该左转,右转逆风,风向不利——总之,得同我舰队并行,彼此形成平行线,如此,才谈得上“侧舷接敌”啊!
汪达尔还在紧张的思索着,航海长急了,大声说道,“中校!再不转舵,就来不及了!——您看,若敌舰和‘凯旋号’都不改变航向、航速的话,将刚刚好撞在一起!——不必精确计算,目测就能够看出来了!”
微微一顿,“敌舰比‘凯旋号’大的太多!无论如何,咱们是撞它不过的!”
当然撞不过,莫说“冠军号”比“凯旋号”大的太多,就是彼此吨位相当,也撞不过——人家是以舰艏撞你的舰舯啊!
可是,若敌舰如我原先所想的那样左转了呢?
那样的话,“凯旋号”右转躲避,非但自己放弃了有利阵位,还会将整个第二分舰队都带跑偏了——后舰跟前舰、舰队跟旗舰,是最基本的规矩,唯其如此,才能够在航行和战斗中保持队形——“凯旋号”右转,后头的舰只,都会跟着右转。
如是,就太被动了!
怎么办?
炮术长也急了:“中校,敌舰已经很接近了——要不然,咱们先开火吧!”
汪达尔没搭理他,自顾自急速转着念头,突然间,他醒悟过来了:
中国人不可能左转!——右转也不可能!
中国舰队若转向,平行于“北京—东京”舰队,则其便夹在“北京—东京”舰队和苏窦山、黄龙山之间了——左转,夹在“北京—东京”舰队和苏窦山之间;右转,夹在“北京—东京”舰队和黄龙山之间——
可是,“北京—东京”舰队的航线,已经很贴近苏窦山、黄龙山了,中国舰队若硬插进来,就太过于接近岛礁了——那不是擎等着搁浅吗?
尤其是“冠军号”这样的巨舰!
所以,中国人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他们要做的,还真就是——
撞击!
“凯旋号”是一只三等巡洋舰——同“窝尔达号”一个级别的——排水量一千三百吨;而“冠军号”——九千二百吨!
七倍于“凯旋号”啊!
汪达尔一念及此,不由心胆俱裂,大吼:“开炮!右满舵!”
开炮,并不求击伤、击毁“冠军号”,只求能够多少阻滞它的逼近——能阻滞一分钟是一分钟——为“凯旋号”右转躲避争取时间。
可是,这其实是两道自相矛盾的命令——炮击需要一定的稳定度,而急速转弯之时,全舰人仰马翻,叫炮手们如何从容瞄准、开炮?
还有,并不是舰长一声令下,炮弹就能出膛的,舰长只是发布攻击命令,具体的开火命令,是由炮术长来发布的——而且,也不是炮术长本人直接对炮位发布——炮位遍布战舰前后左右,须由传令兵将相关命令,传达给各炮位。
反正,炮弹出膛之时,“凯旋号”已在急速右转之中,舰艏的一门一百六十毫米炮、左舷的两门一百四十毫米炮,三枚炮弹,统统不晓得飞到哪儿去了——本来,距离如此之近,根本就不需要桅盘上的测距员报数,经验丰富的炮手,仅凭目测,就有可能击中目标的。
能够立即执行的,是“右满舵”的命令——舰桥与舵舱相连,一听到舰长高喊“右满舵”,舵手便疯狂的转动起八柄水压舵轮来;同时,相关命令也通过车钟传到了甲板下的机舱内——添煤!加压!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本来,“凯旋号”由东南向西北行使,“冠军号”由西向东行使,双方的航线,还是有一个夹角的,如果“凯旋号”左转,迎面而上,在相撞的时候,双方是有舰艏对舰艏的可能的——
如是,“凯旋号”的下场,可能会好很多;并且,也有可能给“冠军号”造成一定的损伤。
可是,要求一只一千三百吨的舰船,主动“迎撞”一只九千二百顿的舰船?
哎,这个要求,未免太高了些呀。
“右满舵”,是不是一个最合理的选择不说,不过,一定是一个最本能的选择。
“凯旋号”的速度,本就不快,转弯的时候,不论如何加压,速度只有更慢,结果,在转到半途、舰艏堪堪指向正北之时,被“冠军号”追上了。
“冠军号”的舰艏,结结实实的撞上了“凯旋号”的舰舯。
轰然巨响中,“凯旋号”的舰身,向左——即向“冠军号”的方向倾转过来,舰桥上、甲板上的人员、物体纷纷滑向左舷;粗大的桅杆,像竹签一般,从基部断裂开来。
对于“凯旋号”来说,撞击来自左侧;与此同时,它正在向右转弯,可是,倾转却不是向右,而是向左,这是因为,最先接触“凯旋号”的,是“冠军号”的舰鼻——舰鼻在水线之下,是整只战舰的最前端,超过了舰艏的雕塑。
也就是说,双方水线以下部位首先发生碰撞。
打个比方,这相当于一个站立的人,被一脚踹在了小腿的迎面骨上,则他最大的可能,不是后仰,而是前倒。
或者说,“凯旋号”被“冠军号”“铲翻”了。
这一“铲”,可不是摔一跤那么简单啊!
一撞之下,“凯旋号”左侧船身,深深的向内凹陷进去;不过,首先发生破裂的,却不是左侧船身,而是右侧船身——撞击力由左侧船舯向全船传递,在巨大的应力的作用下,“凯旋号”整个右侧船身——包括因为向左倾转、经已露出水面的水线以下部分——从船舯的位置破裂开来了。
几乎在同时,“凯旋号”左侧船身水线以下向内凹陷的部位也破裂开来,海水立即汹涌而入,在船体内肆行,充满了一切能够充满的空间——舱室、过道、梯井,并从各个舱口以及右侧船身破裂处冲了出来。
浪涛汹涌,激起大片水雾,远远看去,犹如几只巨型海兽,翻翻滚滚,纠缠在一起。
“凯旋号”下沉的过程中,不断传出各种瘆人的怪响——不是人员的叫喊声,那是根本听不见的——而是龙骨的断裂、锅炉的爆炸以及海水将整片甲板撕碎的声音。
不过,这个过程,也就持续了几十秒的时间——一分钟不到,一千三百吨的“凯旋号”,就完全沉入水面之下,连桅杆都看不见了。
海面上,兀自白浪翻涌,但是,只漂浮着一些散碎的木块、帆索,一个略完整些的大件都找不着。
至于人员——一个都见不着。
舰长兼分舰队司令汪达尔中校以下,“凯旋号”上的一百六十名官兵,尽数随舰没入海底,没有任何投水自救的机会——放救生艇什么的,更加不必说了。
而“冠军号”,毫发无伤。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