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昆仑封禅,打假欧洲,思想碰撞,民间百态(除夕快乐)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75章昆仑封禅,打假欧洲,思想碰撞,民间百态华沙以东,是齐国。

  以西则被德国一口吞下,德国为了顺利吞并领土,喊出接收波兰人的口号。

  大批大批波兰人涌入德国,德国得到北波兰大面积领土,也在华沙以西站稳了脚跟。

  所以,波兰人喊出建设新波兰的口号,没毛病啊。

  我们波兰人也不贪心,以原有德波疆域划分就行。

  德皇救了个白眼狼。

  立陶宛也想独立,问题是立陶宛没有土著了。

  一个和波兰联邦制大国,却在几个月之内,土著人口全部消失,做这事的真不是倭军。

  大商建制内倭军很少,他们大规模招募哥萨克人。

  哥萨克是吃人的野人。

  给足好处,他们就会化身为杀戮机器,为大商屠光立陶宛人、波兰人。

  白俄最倒霉,以前他们被波兰征做仆从军,四处远征。

  大商来了,本以为能过好日子的。

  但大商还把他们当奴隶用。

  当奴隶,我们白俄也认了。

  为什么要灭绝我们,建立什么鲁国?我们也愿意臣服,不行吗?

  可惜,商王不跟他们讲道理。

  大面积征召哥萨克人,在境内展开一轮一轮肃反。

  白俄人口在消失,路过正在建立。

  波兰人口在消失,齐国正在建立。

  赵国也在往北扩大地盘,赵国要做波罗的海的霸主。

  景泰五十六年八月,皇帝刚过完八十大寿,就传来欧罗巴17国,组建欧联体。

  朱祁钰询问首辅刘健:“大明能征多少兵?”

  “陛下,国内对支援天下藩国,颇有微词。”

  刘健小心翼翼道:“这些年,为了往藩国移民,移走了9亿人,民间对朝廷又爱又恨。”

  “而为了皇子继藩,大明连年对外征战,军费支出年年高涨,就说去年,景泰五十五年,军费支出3.2亿。”

  “大明得到多少?”

  “满打满算,得到些宝物,价值在两千万上下。”

  “军费支出亏损高达3亿。”

  “阵亡人数居高不下,这几年美洲战争,中亚战争,诸汗国战争,大明每年阵亡人数,高达10万人。”

  “陛下呀,这些都是藩国的家务事,既然分封出去了,就让藩国自家管自家事吧。”

  刘健这番话,得到了李东阳、谢迁、王鏊的赞同。

  “军费支出确实多,但却是朕一力承担的,出自内帑,民间有什么可说的?”

  “至于阵亡人数,战士为家国而死,死得其所。”

  “抚恤一分钱没少发,有什么好闹的?当兵吃饷,就得做好为家国献身的准备,这是光荣的事。”

  朱祁钰淡淡道:“确实,这几年移民厉害一些。”

  “但国内人口多少,你们心里没数吗?”

  “人口红线的多少?丘濬算过了吧,大明如果人口超过30亿,就会有人饿肚子。”

  “现在的科技,支撑不了全球40亿人吃饭。”

  “像美洲、大洋洲人少地多,让他们移民出去,是享福去了,缓解国内人口压力,又让藩国繁荣起来。”

  朱祁钰狡辩:“刘健,你想过没有,17个欧洲国家组建欧联体,意味着什么?”

  “若大明不相帮,楚国、陈国,乃至隋国、卫国都无法在欧罗巴立足,崩溃是必然的事,这些年大明的努力,可就付诸东流了。”

  朱祁钰也是为儿子着想。

  李东阳回应道:“陛下,既然封了藩国,就要做好独立面对风险的准备。”

  “楚、陈、隋、卫等国,对内称制,不给大明一分赋税,还反过头来吸取母国的血。”

  “这是什么道理?”

  “享受了藩国国王的待遇,就要承担对应的风险。”

  “若什么都需要母国出面,当初为什么大明不直接实控呢?非要分封出去干什么?”

  李东阳这话,引起王鏊等人赞赏。

  朱祁钰不跟他辩,问道:“李东阳,朕问你,大明的蒸汽机发明成功,欧罗巴人出力多少,你清楚吧?”

  “如果现在不遏制欧联体,欧联体会不会集中力量研发蒸汽机?”

  “到时候,大明西陲出现一個庞大的强国,天天和大明对着干,这样好。”

  “还是趁着他虚弱的时候,一棒子把他打死更好?”

  朱祁钰诡辩:“李东阳,你帮朕选。”

  李东阳翻个白眼:“陛下您是狡辩呀。”

  “朕哪里狡辩了?”

  朱祁钰指着自己胡子:“朕胡子都白了,一把年纪了,和你个小孩狡辩?你小时候在宫里尿急的样子,朕记得清清楚楚。”

  李东阳整张脸通红!

  他小时候就被皇帝诏进宫中问话,被皇帝欣赏,然后在国子监读书,一直都被皇帝重点培养。

  “你们几个,哪个不是朕看着长大的?”

  朱祁钰撒泼:“现在进了内阁了,想踩着朕这个老皇帝上位喽?朕对伱们有养育之恩、教导之恩,都忘了?”

  “微臣等不敢呀。”刘健等人跪下。

  “刘健,你岁数最大,你来说。”朱祁钰还不信了,治不了这个内阁了呢。

  现在的朝中重臣,基本都是皇帝近臣出身。

  有很多都是皇帝看着长大的。

  他们天然在皇帝面前矮一截,他们尿裤子那点破事,皇帝一清二楚,太熟了啊。

  刘健老脸一黑,苦笑道:“陛下,李阁老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为母国抱不平罢了。”

  “哼。”

  朱祁钰手插袖子,躺在御座上:“朕不管,这个什么欧联体,朕听着心烦,干翻他们。”

  然后,翻过身去,屁股对着臣子。

  刘健等人无语。

  皇帝是越老越玩赖,总充长辈架子,也是,他今年八十岁了,朝廷重臣,比他儿子岁数还小呢,确实是长辈。

  偏偏这老皇帝极难糊弄。

  朱英、项忠为皇帝清查吏治之后,朱英去世,项忠继任首辅,没过两年,项忠病逝,韩雍继任首辅。

  景泰五十四年,韩雍病逝,大明将星陨落。

  同年,范广、王越病逝。

  李秉继任首辅,刚刚当首辅三个月就卒于任上,刘健继任首辅。

  朱祁钰就从当年的少年皇帝,变成了老皇帝,朝中他资历最老,把一众老臣都给熬死了,朝堂上下,他岁数最大。

  刘健和李东阳对视一眼,颇觉无奈。

  这老头是顺毛驴,逆着他肯定摩挲不舒服,关键这老头说着正事呢,就往人家小时候尿裤子的事上说,专插人肺管子。

  现在朝野重臣小时候那点破事,都是皇帝传出去的,天下人都知道。

  民间百姓教子,都说,李东阳小时候还尿裤子呢,我儿子尿裤子怎么了?

  “陛下,仅此一次。”

  李东阳苦笑:“就最后帮藩国打一场大仗,以后就全凭藩国自己本事,您看如何?”

  朱祁钰不吭声。

  “陛下呀,欧联体不是小仗,征完之后,大明真的再无力西征了。”李东阳不肯松口。

  王鏊出来圆场,说些藩国也该独立面对危险的话,皇帝一直帮下去,藩国反而长不大。

  朱祁钰才勉强顺着台阶下来。

  旋即,内阁拟旨,向欧联体宣战。

  “都起来,在养心殿没那么大规矩,你们小时候就在这殿里玩耍,长大了怎么这么拘束呢?”

  朱祁钰走下御座,脸上挂着笑容。

  您能不能别说了?我们也要脸呢。

  “昆仑山已经准备好了,朕要做第一个昆仑封禅的皇帝。”

  朱祁钰笑道:“可朕的身体,去不了那么远了,让太子代朕去,把朕的重臣们牌位请出来,一并带去。”

  说到这里,朱祁钰语气低落:“朕当年答应过他们,要带着他们去封禅的。”

  “五十年过去了。”

  “朕终于能去昆仑山封禅了,可他们都不在了。”

  朱祁钰长叹:“但大明越来越好了,铁路修到了昆仑山,让朕逝去的重臣们,坐着火车看一看大明的万里河山!”

  刘健很是唏嘘,他的老师薛瑄,很早就病逝了。

  但更唏嘘的是,皇帝是真能活啊。

  过完生日,八十岁整。

  忽必烈活到了80岁,赵构活到81岁,武则天活到82岁,梁武帝萧衍活到86岁。

  这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几位皇帝。

  而看皇帝这架势,八十岁了,一点毛病没有,估计还会继续苟着。

  民间有相士算过皇帝的天命,认为皇帝天不假年,谁能想到,皇帝活到了80岁。

  除了着急的太子外,朝野上下倒是觉得无妨,这老头摩挲舒服了,是真的胸襟宽广,什么人都敢用,什么人都会用。

  太子朱见淇这几年其实也不太着急了。

  因为在景泰五十二年,皇帝封太子的嫡长子朱佑榶为太孙,太子之位算彻底稳定了。

  主要是他爹折腾不动了,无法换太子了。

  而朱祁钰过于长寿,只能敕封太孙,一旦儿子没接上班死了,就让孙子直接接班。

  其实太子位已经稳固了的。

  真没人和朱见淇争皇位,他爹太能活了。

  像皇帝最喜欢的老四,朱见漭都是东欧大皇帝了,谁愿意回来和他爹熬啊,万一把自己熬死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谁也没法保证,自己能活过老爹。

  现在宫中的皇子,只有老四十一朱见涯。

  最重要的是,好圣孙啊。

  朱祁钰对嫡长孙朱佑榶是比较满意的,此子和他那个傻爹不一样,倒有几分像朱祁钰的狡诈和狠辣,对帝王心术掌握得比他爹好。

  还是个大诗人。

  和他娘一样,是个隐藏诗人,善于琴棋书画,雕塑,化学,物理,建筑设计等等。

  是个全才。

  但这样的人,反而容易走入歧途,尽情山水,而荒废朝政,曾经的宣宗皇帝就是这样。

  这几年,太子爷俩秉政,朱见淇有些事还得听他儿子的,这爹当的窝囊。

  朱见淇这几年精力放在造人上,生了五个儿子,夭折一个,现在也有八个儿子了。

  对于东欧土地,他也是垂涎三尺的。

  想让儿子去分一杯羹。

  奈何老四不肯,反而将好处都给了自己儿子,这让朱见淇对他不满,总跟儿子念叨,他四叔不恭顺。

  这要是都在国内,肯定要削藩的,然后就是靖难,重演太宗皇帝的人生轨迹。

  而在皇帝面前,是朱见淇是不敢表露分毫的。

  皇帝老了,喜欢看合家欢这种戏码,所以远在世界的儿孙们,年年都会给他上表,表露孝心。

  真假不知道,反正皇帝开心,会赏赐很多东西。

  “老四十一的封国,诸君可有想法?”朱祁钰又道。

  世界好地方都分得差不多了,还占着的都是强国。

  “陛下,您是想封去西欧?”李东阳一语中的。

  陈国建藩后。

  朱祁钰发现西欧没那么厉害的。

  军事不强,政治一般,绘画也很烂啊。

  之前他以为欧洲油画很厉害的,画得跟拍摄出来似的,所以宫中有很多油画画师。

  但王越给他揭开了油画真面目。

  油画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用镜子映射出画面,然后照着涂,所以画得像,但左右会错,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着的原因。

  很多宫廷画师,因为王越的揭秘而失业。

  油画变成诸画之末。

  倒是油画有很大的实用性,在民间还很受吹捧的,因为画得像啊,百姓也不懂意境,花花绿绿的,看着好看就行。

  甚至。

  最近一艘寻宝舰队,回京禀报,说埃及金字塔规模并不雄伟,他们耗时四年,将金字塔一比一画在纸上,送回京师。

  朱祁钰发现,这是金字塔?咋这么小呢!

  没错。

  画里的金字塔确实很大,但和朱祁钰前世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是等比例扩大的?

  是谁干的?

  朱祁钰有点懵,诏来所有考古队成员,进行详细询问。

  得知画回来的是真金字塔,不掺一滴水分。

  就是说,后世看到的金字塔是假的!

  谁等比例扩大出来的产物?

  有金字塔,但没有那么大的,所以这不是什么史前文明,而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假东西。

  还有从希腊挖掘回来的宝物,刚开始引起了东北旅游热,但去过一次的人,全都失望而归。

  就这?

  扭扭歪歪的狮子,没脸的人像,光屁股骑马的骑士,这都什么鬼啊!

  穷的穿不起衣服吗?

  这破玩意有什么艺术价值?比屁股大会吗?什么垃圾啊!

  大明考古界,对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提出了质疑。

  从那之后,朱祁钰彻底摘下来对西方的滤镜,他一直以为,这个年代的西方,要比大明强大的。

  确实,他得到了很多西方技术。

  比如医学、天文、机械、化学等等技术,确实比大明先进。

  但是,医学和天文是印度的好不好!

  机械和化学也跟欧洲没半分钱关系,那是全世界文明的整合版,欧洲只是去芜存菁,进一步发展了而已。

  这几个方面,大明确实和他们有差距,但绝对不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差距。

  而这种比较,是大明单挑世界所有文明,才得出的结论。

  比文学,世界上所有文学都渣渣。

  比绘画,中国画才是最高明的东西。

  比音乐,大明音乐、舞蹈都是扛把子。

  比数学,大明的算经,单挑世界所有文明。

  所以,大明的所有比较,都是大明在和世界比较,而不是大明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比较。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全方面评比的话,全方位比不过大明的。

  考古界开始严重质疑埃及文明存在的历史,甚至开始质疑,是否存在埃及文明。

  至于巴比伦文明,已经直接被史学家给剔除了,表示世界上不存在这个文明,没有任何遗迹,连书里面的记载,都是模棱两可的,完全不可信。

  想证明巴比伦文明的存在,需要拿出确切证据来,必须拿出考古遗迹,没有实物证明,一切都是无效的。

  而且,这个实物,必须证明是古巴比伦的产物。

  就跟让华夏证明夏朝存在是一样的,必须出土一件东西,证明是夏朝人做的,如何确定,必须穿越时空四年前,还要全程直播,让天下人看见,这东西是夏朝人在做的,然后去相应位置挖出来,才能证明。

  否则,夏朝就是不存在的!

  一样,古巴比伦也不存在,但这个是真不存在!没有一本完全确定的古籍,并具有绝对权威性,经得起考证、推敲的古书,上面说过古巴比伦存在的证据。

  没有。

  所有书籍,都经不起推敲,这就证明,古巴比伦文明,不存在。

  至于文物出土,那是一件都没有,一块石头都没有,存在个屁啊。

  希腊文明确实存在,但只能对标夏朝,商朝你还不配。

  所以,考古界有人提出,华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存在、并延续至今的古国。

  希腊和印度文明也存在过,但他们都灭亡了。

  埃及文明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存疑中。

  那么,欧洲人是来自华夏吗?

  民间学者王守仁提出人种起源论,认为天下人都是从大明起源。

  言论一出,引起天下人讨论。

  这种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

  中枢是不认可这种说法的,因为明人和欧洲人长相是不一样的,所以无法推测出起源论。

  民间觉得,文化起源,可能源于大明,毕竟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文化向世界进行文化输血,这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文化的起源,是不是汉文化,这个有待商榷,但民间普遍认为,文化起源恐怕没有定论,文化发展更像是一起发展,融合、再发展这种节奏。

  尔后,王守仁推出重磅炸弹,进化论。

  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过来的,当人离开熟悉环境,到了新环境,就会根据环境进行进化,所以人和人长相不一样,这种长相区分是和环境息息相关的。

  进化论,补充了起源论,在大明惹起热议。

  这种说法,竟然传到了欧洲,在欧洲很有市场。

  教宗却驳斥这种思想,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不容质疑。

  人的来源,谁也说不好。

  朝廷对人是怎么来的,不敢兴趣,但对王守仁这个人感兴趣,他爹王华,如今在西域任督抚呢。

  王守仁这家伙不好好科举,搞什么进化论,被他爹写信骂个狗血淋头。

  皇帝读了进化论,震惊于王守仁的惊才绝艳。

  这家伙不研究心学了,研究人类起源了。

  天才是在哪方面都是绝顶天才。

  达尔文也只是因缘际会罢了,想成为绝顶人物,必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世界上被埋没的大才太多了。

  科学发展,必须要有极度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超级充裕的资金。

  这也是文艺复兴,对欧洲那么重要的原因,没有文艺复兴,欧洲还被教宗统治呢,他们发明个屁啊。

  朱祁钰这些年,一直遏制自己的暴脾气,就是想给民间创造宽松社会环境,皇家商行的钱,他全都投资出去,给民间预留充足资金,让科学、发明井喷。

  王守仁就从阳明心学,迈上了另一条轨迹上,直接开始格物致知。

  “陛下,微臣看希腊就不错。”谢迁开口。

  王鏊反驳:“希腊是楚国的盘中餐,咱们插一脚进去,楚国未必会愿意。”

  “大明发兵40万,未来会凑足150万大军,征伐奥斯曼。”

  “奥斯曼灭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如请四十一皇子,封去奥斯曼本土土耳其?”

  谢迁哼了一声:“奥斯曼煌煌大国,没有几十年,是无法彻底灭亡的,四十一皇子绝非惊才绝艳之辈,拿不下这块沃土的。”

  这话说得难听,却是实话。

  朱见涯有没有能力且不说,这个人很佛系,准确地讲,他是个科研人员,很喜欢搞物理实验。

  他对政治不感兴趣,更喜欢搞实验。

  送去土耳其,这是逼他死啊。

  “谢迁说的对,老四十一挡不住奥斯曼反攻。”

  朱祁钰笑道:“你们觉得太子家的老二、老三怎么样?”

  太子家的老二朱佑榷和老三朱佑槿,都是不安分的性子。

  显然,他们对在家做个藩王不感兴趣,更想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

  “微臣觉得两位郡王皆好。”李东阳道。

  皇孙都跟李东阳学习过,李东阳深知朱佑榷和朱佑槿的秉性,太子八个儿子中,就他们两个想做太孙。

  也就皇帝提前定好,不然以后也是一番夺嫡之乱。

  大明皇帝无望,那么就想外藩。

  按照朱佑榶不容于人的性子,待他登基后,两个弟弟怕是没好日子过。

  他们自己也提前打算,想出去继藩。

  “那就把奥斯曼帝国分成六份,楚、商、卫占一份,再封两个藩王过去,剩下一份,再划分出多个小藩国,这次出力的列国,都封一个儿子过去。”

  奥斯曼太大了。

  分成两个藩国也吃不下。

  关键奥斯曼不可能一次就打死的,未来战争可能在二三十年,才能彻底灭亡奥斯曼。

  那就干脆,封出很多藩国,各管一地就好。

  “朕看爱尔兰不错,冰岛也不错,适合老四十一的性子,过几天朕问问他的意思。”

  把儿子封去冰岛,多少有些对不起儿子。

  他的儿子,都是大藩国。

  冰岛那地方,除了极光,什么都没有。

  “陛下,卡马尔联盟那几块地方不错。”谢迁笑道。

  朱祁钰微微颔首,但还在思考,小儿子该封去哪里好呢。

  聊了一会后,皇帝要吃饭了,留他们用膳后,才回到府衙处置公务。

  皇帝身体康健,大明一切有序运转。

  从景泰四十六年开始,铁路铺设了十年,几乎通了大明54个省,从北面的捕鱼儿海到最南边的马六甲。

  从最东的库页岛,到最西边的苦盏,全线通车。

  西边的铁路还在继续修。

  要连通莫斯科到北京,以后要连通华沙,甚至柏林。

  铁路技术十年保护期到期,今年开始,各国都开始修建铁路,大明负责帮扶。

  景泰五十四年,人工发电成功。

  景泰五十五年,第一个灯泡诞生。

  今年,景泰五十六年,大明第一个电灯,试验成功,标志着从煤油灯时代,过渡到了电灯时代。

  电气革命,悄然出现萌芽。

  大明第一座发电厂,在京畿建造,预计景泰五十九年,三年内,皇宫通电。

  电灯的诞生,看似容易。

  却是皇帝长达十五年的漫长投资,背后是近百万工程师的潜心研究,一次一次错误试验,凝结出来的成果。

  对于电,皇帝大手一挥,实行国企垄断。

  一方面是投资巨大,资本未必愿意投,另一方面,则是电,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朱祁钰不放心。

  这就使得,电气革命发展缓慢。

  因为蒸汽革命的红利还没吃完呢。

  工厂不愿意折腾,现在钱赚得够多的了,只有等工厂进入两难境地的时候,才会想办法求变。

  大明超级庞大的人口红利市场,造成各行各业的繁荣。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人均月工资超过了1000块!

  这是人均啊,大明总人口27亿。

  最近几年,人口增长缓慢,因为百姓生活好了,不愿意生儿育女,毕竟过上小资生活了,不愿意把精力投资到下一代,而是更想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

  还有一点,是婆婆家庭地位直线下降。

  以前婆媳关系中,婆婆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孝道作用下,导致婆婆蛮横无理。

  而最近几年,民间彩礼暴涨。

  这个彩礼,可不是中枢控制的,而是在外藩赚到钱的人,回来娶媳妇,带动的彩礼暴涨。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等人。

  没有嫁不出去的姑娘。

  外藩明人,玩惯了土著和白女,都觉得明女好,所以不惜重金,回国娶媳妇。

  政策也推动明女外嫁。

  对于外嫁的明女,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这就促成了,外嫁成为一种潮流。

  本地男人找不到媳妇,只能一味提高彩礼,玩命开卷,带崩了生态。

  彩礼价格连年疯涨,买房买车是基操,现在又加上天价彩礼,导致社会上的女子身价暴涨。

  生女儿比生儿子更合适!

  直接打碎了民间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人都是势利的。

  以前生儿子,因为儿子是劳动力,还能防老。

  现在儿子是啃老啊。

  一房两车,两台自行车便宜,但房子贵呀,大明房地产,每年都在稳步增长中。

  贷款买一套房子,要掏空祖孙三代钱包。

  然后娶媳妇了,忘了娘了。

  要还贷,要养家养孩子,根本养不了父母呀,这就造成了亲情的疏离,这在以前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

  养儿防老,没人说出口,但所有人都在做。

  不做的是异类,是犯罪的。

  现在,做的反而是异类。

  孝心的人越来越少,人性越来越冷漠。

  以前,路人讨口水喝,本家都会拿出好东西招待萍水相逢的客人。

  现在,亲戚见面,除了攀比外,没有一句真情话,至于拿好吃的给亲戚吃,别做梦了,我儿子还不够吃呢。

  以前是爹妈当家,现在是儿女当家。

  整个社会实行大颠倒,人心也彻底崩坏了。

  哪怕皇帝连年下圣旨,要求民间苦读经义,但谁读那东西啊,里面说的更没人信了,圣人之道都是傻子之道,什么吃亏是占便宜,那都傻子,现在是商品社会了,醒醒吧……

  大同社会那么好,为什么房价不掉价?

  为什么不涨工资,只涨房价?

  为什么口袋里没钱,却要处处花钱?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全都在激化。

  所以呀,老百姓会算账,立刻发现生女儿合适呀,女儿有彩礼,家里不补贴嫁妆也没问题。

  一家女百家求,这是常态。

  女儿长得丑,也能嫁得好。

  长得漂亮,那就去给达官显贵当小妾去,鸡犬升天。

  直接影响就是,民间生育率降低。

  以前一家恨不得生20个孩子,因为免税呀。

  现在,恨不得就生一个,最好是女儿,千万别生出儿子来,那个倒霉玩意……

  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移民问题。

  皇帝对多儿多女的家庭,进行强制移民,这就导致民间不敢生育,生了养大了,被移走了,倒霉死了。

  女子地位直线提升。

  儿子地位暴跌。

  景泰四十五年,大明出现第一例,儿子不给父母养老的案例,儿子被判为移民捕鱼儿海。

  当时,全社会指责这个儿子。

  现在,儿子不给父母养老,在民间竟变得屡见不鲜,指责的声音越来越少了。

  景泰五十年,皇帝下圣旨,子女都有给父母养老的义务,不给养老的子女,皆判徙刑。

  以前这还用说?这是两千年来约定俗成的礼法啊,还用下圣旨吗?

  可现在,变成了义务,是必须要承担的事情!

  而这,反响寥寥。

  民不举官不究,世界上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哪家爹娘舍得把儿女告上官府啊。

  因为爹娘舍不得,导致这波风气正在向全社会蔓延。

  同年,大明设立第八部,司法部。

  民间设法院,管民间案件。

  可社会风气,不是一道圣旨就能改变的。

  就像当初裹脚,皇帝下了多少道圣旨,用途并不大的,最后是皇帝把裹脚的官小姐赶回家,这才刹住了官场中的裹脚风波。

  但是,至今,都有人在裹脚。

  只是裹脚的不是汉人而已,国外的女人,都要裹脚的,汉人到底有没有,皇帝会知道吗?

  关于此事,皇帝不停下圣旨,每年都有圣旨,还是没用。

  这种畸形审美,无法理解。

  也刹不住这股风潮,没有买卖才没有杀害。

  还有溺杀女婴,这些年一直都有。

  但是,近几年,生育率暴跌之后,确实少了,几乎没有了,因为女婴值钱了。

  送去养济堂,让皇帝帮养的女婴也少了。

  前几波这些女婴是到民间教书,过得都不错。

  再之后,则是受教育后,全部送去外藩。

  民间百姓是会钻空子的。

  发现,去外藩了,肯定不愿意把女儿送去京师,让皇帝那个傻子帮着养了。

  出生率暴跌。

  死亡率也在暴跌!

  从皇帝强行推行保险制度后,人均寿命一年比一年提高,从景泰四十六年的人均57岁,到景泰五十六年,变成了人均67岁。

  整整推迟了十年。

  就为了养老金!

  55岁退休,退休后拿养老金生活,不赚回本他们不舍得死呀。

  老龄化,竟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

  所以,景泰五十五年,中枢下旨,鼓励民间生育。

  但效果很差。

  景泰五十六年,中枢下旨,废除强制移民,改为自愿移民。

  为了生育,中枢也是拼了。

  这些年,每年以五千万人口的速度外移。

  主动外移人口,在千万上下,这些都是技术型人口,去外藩赚的比本国多,所以愿意去移民。

  这种移民,是拖家带口式的,也是理想移民状态,能得到双份补贴。

  大明给一份,藩国给一份。

  如今废除强制移民,就意味着大明征服的脚步,可能要暂时停止了。

  可聪明人就会发现,中枢在玩文字游戏。

  中枢完全可以用征兵的方式移民,女兵也征,这种事不是没有过的,当年第一批移去魏国的,就是男兵、女兵。

  资本家最清楚,他们现在这么赚钱,吃的是人口红利。

  现在市场上,青壮劳动力,高达15亿,这些人都是主力消费市场,市场极端繁荣,和大明青年劳动力多有直接关系。

  官方财报说,大明若继续降低生育率,会在未来三十年后,进入老龄社会。

  想想老年人的消费市场,资本家不寒而栗。

  大明资本家,是不允许钻政策漏洞,更不许赚完钱就跑的。

  大明支持做实业,做百年实业公司,做基本盘夯实的正规公司,对于那种投机取巧,赚黑心钱的企业,一律打击。

  这就是社会责任感。

  当然了,谁不想赚巧钱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皇帝把这个漏洞补上了。

  强制企业拥有社会责任感。

  你没有,好呀,我教你,你教不会,那不好意思,你下地狱吧。

  逼着资本家做实业,逼着他们捐款做慈善。

  为了谨防他们转移资产。

  早就征收了富人税。

  所有人的家底儿,每年都查一遍,按照资产收税,若埋在地下了,好呀,你永远别见光,一旦见光,就能罚死你。

  收税官不是吃人的,也无权杀人,但他能给你开罚金单。

  对富人,不要让他们死,要让他们看到钱没了,那才是最残酷的。

  为了计算全国所有富商资产,财部拥有20万个计相,就是会计,宫中也养着十几万个会计。

  天天算,天天查。

  交了富人税,好处也有,每次慈善晚宴,都会邀请你,毕竟你是富人嘛。

  想离境,没门。

  为了查税,财部严防皮包公司,冒名法人等等。

  甚至,为了顺利收税,中枢的股市计划一直没有推出。

  股市,其实在景泰十二年的时候就诞生了,中枢是不支持的,因为这种民间募资情况,很容易诞生骗子。

  皇帝一直将股市作为下一个蓄水池用。

  但现在房地产稳步发展,皇帝也没打算做大股市,而是维持现状,中枢是不支持也不反对。

  所以呀,资本被严控在大明境内。

  那么他们只能支持民间生育。

  毕竟人多,市场才大,他们才能持续赚钱。

  想赚钱就跑,把一个行业祸祸没了的人,得问问自己脖子硬不硬,九族同不同意。

  反正在景泰年间,没人敢跟皇帝对着干。

  万寿节之后,皇帝下恩旨,实行五胎政策,鼓励支持年轻男女生五个以上的孩子,对于第六胎,予以政策性奖励。

  并将地方富人税,拿出来一部分,用作婴幼儿基金,为婴幼儿提供社会便捷服务,就是婴幼儿免票、免税、赠送小食品等好处。

  这可让富商叫苦连天。

  皇帝肯定又要割他们的肉,补贴穷人了。

  整个大明,没有绝对穷人,景泰四十四年,中枢定下穷人线是家庭年收入低于500元。

  以后这些年,从五百元起,每年向上调整。

  做不到500元的家庭,地方官员了解情况后,进行非福利性帮扶,就是说帮他们找工作,不能给钱。

  若因为慵懒等自身原因,造成的赤贫,一律徙边。

  若因为疾病、天灾、不可抗力等外在因素,造成的赤贫,当地官员必须予以一对一帮扶。

  这叫精准扶贫。

  所以,在大明找不到一个流浪汉,找不到一个赤贫家庭。

  皇帝每年都会派人下去走访。

  在大明,只要不懒,一个家庭每年赚500块是很轻松的事情,哪怕去工厂打工十天,都能赚到。

  别小瞧残疾人,残疾人照样自力更生,修表的、修皮鞋的残疾人很多,人家照样日子过得很好。

  大明对于残疾人,是予以政策照顾的。

  每个月补贴一些米粮钱,钱不多,但肯定饿不死。

  到景泰五十六年,赤贫线已经到了830元。

  而现在,人均月收入达到1000元,一个人,一年是要赚1.2万元的,一个家庭,年收入在3万以上的。

  这还没算房产升值呢。

  算家底的话,农民有地,土地是自己的,城里的有房子,房子也是自己的。

  都是升值型资产。

  农民日子过得也不错,随着商业发展,大明对农补年年增加,景泰五十六年,每亩土地农补达到了200块,一家有二十亩地,就是4000块。

  农民种粮,加上农补,收入比不上城里工人,但也没差多少。

  景泰五十六年,农民人均月收入在760元左右。

  工人平均月收入在1200元。

  但农民没有住房压力,也没有交通费。

  住在城里,住房压力和交通压力,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如果平均的话,农民和工人收入是差不多的。

  但工人有上升空间。

  基础工1200块,工程师月收入6000块。

  但农民,你种地水平再好,也是打这些粮食,也是赚这些钱,没有上升空间。

  好处是守家在地,不用出去闯荡。

  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很多,但他们不受待见,政策也不待见他们。

  这是进城和城里人抢饭碗,造成城里失业率增加。

  没错,农民也大批生儿子,儿子一堆,但没有土地,他们在农村也没地种,只能进城和城里人抢饭碗。

  但他们可以移民啊,去新地,就有土地分啊。

  大明本土没有,外藩全是土地,就是缺人。

  其实本土也有,北方大面积冻土,种植粮食也能生活。

  对于这种农民工,政策是一概不支持,甚至还会驱赶他们返乡。

  城里工人更不待见他们了。

  城里压力大,工会嚷嚷着涨工资,工人都想涨工资。

  但农民工便宜呀。

  资本家就用农民工跟工人压价,而农民工技术含量不行,想学技术得有师父带,城里人压根就不带农民工当学徒。

  这就造成了,农民工成为资本家压价的手段,农民工和工人矛盾激化。

  农民工当然便宜了,他们一没技术,二家里有地,没有后顾之忧,出来打工是赚钱娶城里媳妇。

  在娶媳妇方面,又把城里人给气坏了。

  多少漂亮媳妇嫁去了农村。

  因为农村人给得起彩礼呀,有的农村人有五个闺女,三个儿子,他们把闺女的彩礼扣下,全都给儿子结婚用,城里人要多少彩礼,农村翻倍给,我们农民有钱。

  城里以前也这样做。

  但城里女孩受过良好教育,有独立思想,她们不停反抗,导致这股风狠狠地吹去了农村。

  农村女孩也读书,但声音还小,无法反抗大家长,即便朝廷有政策,家长里短的事,也没法让官员评断。

  城里人娶不到媳妇,农村人能娶上媳妇,矛盾又来了。

  但是,随着农民一代代开枝散叶,家里的土地,根本养活不了太多人口的,更别提娶媳妇了。

  为了逼迫无地的农民移民,中枢对没有土地的农村人,进行黑户处理,在户籍上填写成黑户。

  要求没有土地的农村人,要么移民去新地,要么在工厂里掌握一项技术,成为熟练工,经过考核后,才能更改户籍。

  这直接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面积外流,移去外藩。

  不移不行啊。

  工厂里的技术,是老师傅口耳相传的,只传自己徒弟。

  城里人和农村人的矛盾,由来已久,这一代人是经吃过被农民工挤兑的苦的,所以他们敝扫自珍,绝对不把技术交给农村人。

  这就造成了,近几年,大批无地的农村人,被迫移民去外藩的移民潮。

  在家真的吃不饱饭了。

  比方说,一家二十亩地,景泰九年时候分的,当时计划是三十年不变。

  但现在已经是景泰五十六年了,四十七年过去了,刚分的时候,每家喜气洋洋。

  这几年中枢又疯狂鼓励生育。

  那么就造成了,二十亩地,三代人,男女加在一起上百口,吃不上饭。

  一家家愁眉苦脸,数着米粒儿过日子。

  要么移民,要么去学技术。

  女人好说,怎么都嫁得出去,可家里几十个男丁怎么办啊?他们还得娶媳妇呢!

  尤其外藩藩王说,到新地分媳妇,顿时吸引了几千万人外流。

  也多亏了皇帝这几年在民间大肆征兵,并不断补贴农民,不然民间早就造反了。

  从景泰四十年开始,朝廷在民间征兵数字超过了2个亿。

  这才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

  再加上农补,和精准扶贫。

  民间再苦再难也能吃一口饭,家庭再苦也得供孩子读书。

  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民间识字率达到了95%。

  而完成三年教育的人口,达到了13亿。

  完成六年教育的,人口在7亿上下。

  九年教育,在2亿左右。

  十二年教育的,只有4千万人。

  也因为教育,百姓多少懂点文化,知道前面有明路,去了新地,就不用忍受人地矛盾了,有大片的土地,也有媳妇了,什么都有了,唯独没有老家了。

  可这年代,老家还那么重要吗?

  只要农民有活路,他们就不会造反,这也是皇帝对基层掌控牢固的原因,换做以前士绅掌控基层的时候,造反早就不断了。

  从景泰五十年到景泰五十六年,这六年间,大明没有一个造反案例。

  因为全民都能吃饱饭,不说全部过上好日子了,但大半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只要肯努力肯吃苦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