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勿兰忽失温
朱瞻并没有让大军在饮马河畔多做逗留,而是继续向前朝着后世乌兰巴托所在的位置前进。
因为他清楚的记得,按照后世历史记载,朱棣就是在乌兰巴托东南的勿兰忽失温遭遇的瓦剌人主力,并和他们展开了一场相当激烈的战斗。
这一战朱棣自己都亲率骑兵冲锋了,可想而知这一仗打到了何种激烈的程度。
尽管按照后世史书的记载,朱棣这一次统帅的是马步军五十万,瓦剌人只有三万,还和明军打的不相上下,令明军损失惨重,但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朱棣第二次北征确实带了五十万人不假,但这里面大部分都应该是负责后勤补给的民夫和辎重兵,真正作战的马步军战兵可能也就十几万。
真要有五十万战兵,朱棣早把整个蒙古推平了,又何至于要前前后后打五次?
这个时候的蒙古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原,除了那些居无定所的牧民之外,平素里连棵高点的树都看不到,如果不是为了阻止蒙古人的南下,朱棣闲的蛋疼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往这跑。
而这十几万战兵当中,骑兵的数量并不会很多,有个三五万骑兵已经是顶格了。
在数量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蒙古骑兵比大明的骑兵能打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谁让人家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呢?
农耕文明去和游牧文明拼骑术,输是正常的。
而且这场战争,虽然骑兵对决大明也只是没有占到优势而已,之后随着大明投入了火炮和步军,瓦剌人很快就败了,而这也奠定了朱棣第二次北伐的胜利。
与历史上明军的经历基本相同,随着朱瞻的继续前进,青玉卫的骑军也开始与瓦剌骑兵遭遇,并发生了一些低烈度的碰撞。
双方互有胜负,青玉卫仗着自身实力基本保持了一个不错的胜率,就是他们的马稍微拖了一些后腿,几次失利都是战马比不上蒙古人的战马。
在损失了大约几十骑之后,朱瞻的部队抵达了勿兰忽失温。
而随着朱瞻的抵达,瓦剌人的主力也出现在了附近。
朱瞻并没有冒然去和瓦剌人交战,而是寻得了一处临水的地方开始修建营地,一副要长期驻扎的样子。
这无疑让瓦剌人有些难受,他们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但在青玉卫如同坚壁一般的防御面前,只能无功而返。
甚至于为了钓住瓦剌人的主力,朱瞻都没有让青玉卫放开了打,只是让他们将瓦剌人赶走了事,最多动用了虎蹲炮和三分之一的火枪。
真正的大杀器弗朗机炮和霰弹,那是留着决战的时候拿来彻底歼灭瓦剌人用的。
事实上如果朱瞻真的想要击溃或者歼灭这支瓦剌人的主力,凭借他手上的六个卫的兵力倒也不是不能打,只是这样打未免伤亡太大,让朱瞻觉得过于冒险了。
这一点就连柳升也是非常赞同的,他也怕朱瞻轻敌冒进,急切想立功而去和瓦剌人交战。
赢了那自然皆大欢喜,但万一出了什么闪失,他安远候的脑袋可不够砍的。
而且在柳升看来,他们面对瓦剌主力可不占什么优势,瓦剌人基本上都是骑兵,在野战上是具有优势的。
明军虽然都是火器军,杀伤力确实远胜瓦剌人的冷兵器,但机动性上的不足还是让明军在野战方面占不到太大的优势。
更何况虽说是六卫兵马,九州卫只是新兵,基本上派不上什么太大的用处,真正能打的还是青玉卫和天津卫,以及柳升的三个新军卫。
五卫基本上是步兵的军队想要对抗瓦剌人至少在三万以上的骑兵,怎么看都是一个劣势的样子。
如果不是朱瞻下令修筑了城砦,以夯土墙和护城河来对抗瓦剌人的骑兵,柳升甚至都想建议朱瞻后撤,和大军汇合了。
但随着朱瞻麾下的青玉卫在几天时间里就修建出了一座似模似样的夯土城砦,柳升倒是增添了不少信心,最起码靠着他们这六卫兵马,把瓦剌人钉死在这里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安远候,派人回去向大军传信,通报瓦剌人主力的动向,请陛下大军加快行军脚步。”朱瞻站在新修筑起来的城砦的城头,向柳升下达了命令。
此时柳升也换了一副脸色,十分严肃的抱拳领命道:“末将领命,这就派人向大军传信。”
说完,柳升便匆匆离去,而朱瞻则继续巡视着城防。
不得不说勿兰忽失温这个地方还是不错的,有山有水不说,周围草场也很丰茂,不愧是后世外蒙古最大的城市乌兰巴托的所在地。
“如果能够在这里建立一座大明的城市,控制住周边的部落……”朱瞻心中盘算着是否能够彻底控制和平定蒙古草原。
要知道明军北伐一次不容易,耗费也太大,如果只是击溃或者歼灭蒙古人的军队,并不能起到解决根本问题的作用。
而且就算蒙古人被打服了,过了几十年他们的人口恢复了,又会滋生野心想要南下觊觎中原的。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即便蒙古人被朱棣和朱瞻基两代皇帝打趴下了,几十年后他们还是又对大明发动了袭扰。
当然,如果不是堡宗那头猪实在是太丢人,一场本可以打个漂亮胜仗的战争硬是打成了大败,蒙古人估计没有那么快翻身,但毫无疑问蒙古人不安心听从大明的统治是肯定的。
所以与其一次又一次的北伐,还不如想办法彻底控制住蒙古草原,让他们能歌善舞,而不是能骑善射。
“勿兰忽失温筑城恐怕不够,呼和浩特似乎也可以安排上,这沿途还可以设立一些军屯点,之前修筑的那些中转站和物资仓库似乎也可以利用上……”仗还没有打,朱瞻已经在开始筹谋着战争之后的事情了。
而就在此时,龙女的声音忽然在他耳畔想起:“此地东方那座山似有龙气,你若在此地祭祀天地,或有收获。”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