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劳军风波(1)

  这天,舒晏挎了一篮鸡蛋去汝阴西市卖,卖完了,出南城门回家。见一群人围在汝阴城门外,叽叽喳喳地,不知道议论些什么。他走到人群边上,恰好他的邻居舒小六也在这里,忙向他招呼道:“晏儿,快过来。”舒小六是舒晏的本家叔叔,所以可以直呼舒晏的乳名。

  “怎么了,六叔?”

  “城墙上贴了一张告示,那告示上的字我们大伙儿认不全,问守门的兵丁,那几个兵丁却说,‘我们只管贴告示,不管读告示。’呵呵,什么只管贴告示,不管读告示,那只是遮臊罢了,敢情他们也不认得几个字。你来得正好,你给读读这告示上写的什么。”

  舒晏走到城墙根,见城墙的门垛边的青砖上贴着一张黄纸黑字的告示。大概意思是说,大晋已经灭了孙吴,如今四海一统,天下皆归大晋所有,光熙万代,睿德清明等等,无非就是朝廷如何如何得民心,如何如何神武之类的话。告示的最后才是重点,接豫州刺史通知,大晋王师即将凯旋回都,沿线要做好接待事宜。我们汝阴地处建邺和洛阳之间,王师极有可能路过这里,城里城外、沿河沿路,所有百姓,不得有碍大军行进,必要时做好接待。下面落款是汝阴相邱守泰,时间是咸宁六年四月五日。

  这张告示是汝阴国相亲自发出的,级别显然高于一般的告示。汝阴国相相当于汝阴太守,因为晋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一般的郡设立太守,由太守管理一郡事务;除此之外,还有被皇上分封出去给皇室家族的郡,名义上是单独的王国,实际上这些诸侯王们除了能够享受封地的租税之外,在管理方面与一般的郡相差不大。各王国内不设太守,而是设立国相,行使太守之责。汝阴是司马炎的小儿子司马谟的封地,所以汝阴没有太守,而有国相。

  舒晏读完,众人作鸟兽散。回到家,舒晏向他祖父舒博士说了告示的内容。舒博士叹道:“此乃天意!想当初,汉末群雄并起,天下诸侯各占一方,后来这些诸侯逐渐被魏、蜀、吴三国吞并,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不想这三国都没能成就霸业,却让司马氏统一了天下,天意如此啊。”

  舒晏笑道:“司马氏既然能够统一天下,并不是偶然的,虽然是有天意使然,这其中也有深层次的原因。魏武帝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他的子孙们却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司马氏祖孙三代却都是人中之杰,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也同时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势力。司马氏在曹魏早已是人心所向,取代曹魏也就顺理成章;蜀汉呢,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众将又互相嫉妒,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必败无疑,直至被曹魏——实际是被司马懿父子给灭了;吴主孙皓更是荒淫无道,失信于民,江东百姓早就盼着王师打过去呢。所以说晋朝灭了那三国是必然的了。”

  舒博士听后哈哈大笑:“晏儿小小年纪,能把天下大事分析的如此透彻,难得,难得啊!什么时候王师路过此地,你必须来叫我,我也看看大晋的威武之师到底有多威武。”

  “好的阿公,到时候我搀着你去看。”

  自从舒安被洪水冲走后,家里的柴米油盐都由舒晏操心。虽然有跟施家换地的几万钱,但天长日久,那点钱能撑多久?去年跟施家换过来的桑树林,只有不多的成年桑树,剩下的大多数还不能采桑叶。家私万贯不如日进分文,在耕读之余,舒晏总想着如何让家里有些进项:他有时把家里的鸡蛋攒满一竹篮,拿到市上换点油吃;或者约若馨去西山砍点柴,挑到城里去卖。

  这天,舒晏又早早地去西山砍了一担柴,巳时刚过,他就挑着这担柴进了汝阴城,在西市一处空地上把柴放下来,喘口气。舒晏喜欢这个季节,不冷不热。前几个月的时候,砍一担柴挑过来,身上都会出一身热汗,风一吹,脊背嗖嗖的凉。

  旁边是一位花白胡子的老头儿,他脚下摆着一篮子猪苓。舒晏经常来西市卖柴或者是鸡蛋,偶尔也会遇到这个老头,他向前招呼道:“公公,好几天没看见你来卖了啊。”

  “是啊,小郎,家里的存货没有了,耽搁了几天。”

  这一老一小两个人,并不知道对方姓名,只是随便打声招呼。老头儿喜欢舒晏这个小伙子:热心,懂礼貌,浓眉大眼,仪表堂堂,尤其是眉间的胎记,更显得相貌不俗。今天,这位老者忍不住好奇,问道:“小哥贵姓?”

  “在下免贵姓舒,敢问公公尊姓?”

  “老叟姓唐……”

  晋时对小商贾极为歧视,规定小商贩们都必须一只脚穿黑鞋,一只脚穿白鞋,头上戴着头巾,头巾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及所卖商品的名称。这原本是只针对市场中介人的规定,一脚黑鞋一脚白鞋表示他们分别代表买方和卖方。后来有些地方竟将这一歧视性规定扩展到了所有的小商贩身上。不过这一规定只限于没有土地的专职商人,像舒晏这样的农家出身的临时商贩不受此限制。而这位唐老者显然也不是专门的商人出身。他没有脚穿黑白鞋,头上更没有写有名字的头巾,所以他们双方并不知道对方姓名。

  还没等唐老者往下说,这时候,突然走过来两个官差模样的人,对着舒晏等人说道:“所有人听着,前日,汝阴邱国相已经发过告示,我大晋神兵已经灭了吴国,凯旋之师不日就将经过我地,我们要全力做好接待工作,慰劳我们的将士们。现在你们将你们所卖的货物全部送到郡国署,到时候,等大军走了,邱国相会按原价给你们货钱。好了,所有人,马上,挑着你们的东西跟我走。”

  大伙儿一听,都很高兴,郡里把自己所卖的东西全部买走了,不用自己在这里苦等买主了,而且还按原价给付货钱,这不是好事吗?最重要的是还慰劳了对国家有功的将士,相比卖给其他人,怎么着都觉得意义非凡,有点光荣的感觉。众人都积极地挑起担子,跟着官差走。只有唐老者反应冷漠,步履蹒跚地走在队伍的最后。

  几十个人舞动着各自的白鞋和黑鞋,挑动着柴、白米、粟米、青菜、油、猪肉、羊肉、茶、鸡蛋、碗碟、布帛等物,跟着这两个官差来到了郡国署,卸了货,一堆一片的堆满了仓库。两个官差拿出衡器,尺子,将每个人的货物一一量好数量,并登记姓名。

  舒晏担着空扁担回家,就等着过几天大军走后,来郡里领钱了。

  司马伷、贾充、王濬率领着大军向北过了长江,到了淮南郡之后,兵分两路,大部队一路,走东北彭城国一线,剩下的一小部分乘船顺着汝水往西北汝阴方向行进。

  几百艘大船载着得胜之师,浩浩荡荡从东南方向开过来,铺满了整个江面。船上的官兵们军容严整,得胜归来的将士更加意气风发,一面面绣着“晋”字的战旗迎风飘扬,盔明甲亮,壮观的场面引得汝阴的百姓们都来沿河边观看。

  “阿公,你看,大晋的将士威风吗?”舒晏用手指着庞大的船队问他的祖父。

  舒博士手拈白胡须,点点头:“嗯,司马氏治军果然是有一套,难怪大晋能够一统天下呢!”

  “这只是一小部分,要是二十几万大军都从这里过,恐怕整个汝阴城都排不下,如今天下的百姓都姓晋了。”

  “不管是谁,只要能保住天下太平,就是好。”

  芷馨陪着她母亲还有若馨站在岸边一块巨石上,她看着这难得一见的场景,有些雀跃:“好大的船啊!晏哥,他们这是回洛阳吗?”

  “是啊,他们是皇上的兵,打了胜仗,当然要回洛阳找皇帝领赏啊。”

  “这些大船顺着这条汝河一直北上就能到达洛阳吗?”

  “嗯,走到这条汝水的尽头,就离洛阳不远了。”

  刘氏好像想起了什么,突然脸色苍白,目光呆滞,喃喃地说道:“大船……洛阳……你阿翁……”

  韩宁自从落水失踪之后,刘氏就始终不愿承认丈夫已经死了。不知怎么,她总是说芷馨的父亲被大船救了,去了洛阳或是荆州。这可能是一个人的大脑承受不了一个既定的现实,在受刺激的那一瞬间产生的一个念头,而这个念头却会终生挥之不去。刘氏当时可能在想:在滔滔洪水中,她丈夫活下来的唯一可能就是被一艘大船给救了,之后被带到远方,而他却身不由己,不能回家。也许她自己这样想,才能合理的解释丈夫没有死,却始终没有回家的矛盾了。在正常的时候,这个念头就会得到大脑的控制,一旦受到刺激,这种念头又会占据人的大脑。

  河水、大船、洛阳这三个词语在刘氏脑中汇总,这个念头又瞬间迸发出来。

  “啊!”刘氏大叫一声,“你阿翁,你阿翁,在洛阳,快随船去找你阿翁……”

  舒晏扶着刘氏的胳膊劝道:“伯母,这是官船,上面都是官兵,芷馨怎么方便坐呢?再者说,韩伯父即便真在洛阳,洛阳那么大,也是不容易找的,你别急,韩伯父的下落,我们会慢慢打听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九品寒门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