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务员第十五章笑话第十五章笑话
“哈哈哈,哈哈哈。”安庆公主忍不住笑。
何夕一脸无奈,说道;“有这么好笑吗?”
安庆公主说道;“怎么不好笑?你不是一向算无遗策。怎么没有想到,今日阴沟里翻船了。”
事情很快就解决了。
在何夕与这些人对峙了一会儿,首先来到不是县令,而是汤和的亲兵统领。数百骑兵往那里一摆,下跪迎接何夕。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只是这一件事情,虽然解决了。但也成为何夕的污点。安庆公主口中的笑料。
何夕在安庆公主的心目之中,一直是很高大上。很多事情,都是安庆公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再加上两人之间的情侣关系。何夕在安庆公主心中是有光环,有滤镜的。
而今何夕闹出这样的事情,一下子打破了之前的形象。
一想起来,安庆公主就忍不住想笑,更让安庆公主想笑的是,何夕的反应。
何夕被安庆公主取笑的时候,脸上有一种很沮丧的表情,大有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的感觉,唯独没有生气。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气的。毕竟后世情侣相处,比这更过分的取笑。不知道有多少。
但是安庆公主生活环境不同,她很享受取笑何夕的感觉。或者,不是取笑何夕的感觉。而是在何夕的宽容之下,小小的闹一下,作一下。
要理解安庆公主这种心态,就要理解大明女子,或者说古代女子的地位。
有一个成语叫做,举案齐眉。是说夫妻恩爱的。但是什么叫做,举案齐眉,就是说女子给夫君送东西的时候,要将东西,举高到眉毛的位置,以表示尊重。
但是这样一个词语,却是表明夫妻恩爱的。可以看出来,在古代的夫妻生活之中,妻子固然是有一定地位。但是整体来说,地位悬殊。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是何夕对安庆公主可不是这样的。
这种宽仁的气氛,让安庆公主非常舒服与享受。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为夫,无颜见江东父老,无颜见娘子。不如死了算了。”
“哈哈-----”安庆公主笑得毫无形象可言,说道:“不行了,让我再笑会儿。”
何夕忽然脸色一变,说道:“你再笑。”
安庆公主一愣,笑容僵硬到脸上,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似乎担心何夕忽然生气了。却不想何夕整个人扑上去了,说道:“就让你笑个够。”双手伸到安庆公主的腋下,开始挠痒。
安庆公主如何能忍的住啊。
一番挣扎。但是何夕绝不放过她,两人嬉闹了好一阵子,直到何夕与安庆公主都有气无力地抱在一起,安庆公主整理自己的头发,她头发凌乱,衣装也有些散开了。安庆公主说道:“你看看,你将我弄成什么样子了。”
何夕躺在安庆公主大腿上,手指卷着安庆公主的头发。说道:“是,是,是我的错。”将安庆公主的头发在鼻子下面闻闻,有一股女子的清香,说道:“是我的错。”
安庆公主说道:“相公,今后这样的事情少做吧。再下去,身边最少有两个,不三个百户。行不行?”
安庆公主还是很了解何夕的。让何夕放弃出去调查。是不可能的。这是何夕的一种工作方式,很重要的工作方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何夕不亲眼看看下面情况,有些事情,也不敢拍板的。
只是安全问题,却不能疏忽了。
何夕说道:“我知道了,你放心便是了。”
安庆公主说道:“这些人你准备怎么处置?”
何夕说道:“不知者无罪。让地方处置便是了。”
如果说何夕,对这些人没有气。那是不对的。只是何夕想来想去,还是不准备动手了。因为政治人物一切行为动机,都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别的。
何夕首先想到的是,他今日将宁波清理一遍,对他有什么好处?
没有好处。甚至补充上来的衙役也不会是什么好人。大明财政不增收,不做出制度上的改变,何夕再怎么清理,不过换上一批一样的人而已。但是何夕这样做,却是有坏处的。
主要是名声。
显得何夕很不宽容。宽容这一个词汇,从来是褒义词。政治上宽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在政治版图上,每一派的铁杆是稀少的。巨大的多数,就是中间派,或者沉默大多数。
如果很多事情上,太过较真,反而给自己增加了不少敌人与阻力。
眼睛里不容沙子,作为一个人。或许可以。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人们更追求,宰相肚里能撑船。
即便皇帝太较真,人们也都会有抱怨的。所谓察察之政,就是皇帝想将事情弄得太明白。被官员们视为严苛。难得糊涂,才是很多人推崇的美德。
何夕想在朝廷上有所举动,凝聚人心,是很重要的。何夕自己内心之中是怎么想的是一回事,他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最好符合一些人的想法。至于私下里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这一件事情,何夕动手报复,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或者这个结果,对何夕一点政治上的用处都没有。反而有恶名。何夕不觉得自己有动手的必要,还不如高抬一手算了。
只是,何夕这样想,安庆公主却不这样想。
不过安庆公主没有说。
安庆公主说道:“相公,你今日还要拜访一下信国公吧。靖江王已经托人传话好几次了。想见见你。”
何夕说道:“也好。我这就去见信国公。有些事情,还要谈谈。至于靖江王,且让他等着吧。”
虽然,这一番乌龙,让何夕对大明底层有了更深的感悟。但是同时,何夕对一个消息,也有了新的感觉。
那就是海盗,或者说倭寇。
在何夕离开南京之前,对这上面的消息,其实并不是太上心的。无他,在何夕的印象之中,大明初期,洪武年间,是没有什么倭寇的。最少那种名声很大的倭寇,很少。
何夕几乎没有印象,但是明中后期,汪直,李旦,郑芝龙,等等,倒是大名鼎鼎。
而且明初的水师也很强横。特别是郑和下西洋。更是举世无双的壮举。故而,何夕也没有将这一件事情当回事。而今看来,却是不对。
首先是宁波当地对海盗的反应。
虽然何夕这一件事情,有这样那样的误会,但是何夕明显感受到,宁波地方对海盗是非常敏感的。甚至是反应过度。这就说明。所谓的海盗力量,其实并不弱,非但不弱,还是能影响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的。
否则当地官府百姓,不会如此反应过度。
当然了。其实,汤和从西北调任东南。主持防倭,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最少倭寇是很成问题的。
或许,汤和有协助何夕开拓海上的任务,却并不表明,倭寇仅仅是一个借口。
何夕觉得自己有一些先入为主。反而将这个问题给忽略掉了。这是不对的。所以何夕觉得有必要通过军方的情报网,好好地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所以,他想向汤和好好询问一下,倭寇,或者海盗。到底是一个什么局面。才能因此来调整改变自己的策略。
至于,靖江王,不着急。
反正不将海上的倭寇清理一遍,很多事情,都不能做。顺便将靖江王,好好晾一晾,熬一熬,也有利于将来的谈话。让靖江王多提心吊胆一番,将来也就越安分一点。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