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为周的都城,当然是很繁华的,臣民安居乐业,天下商贾聚集于此,大街上车水马龙,和七国的任何一个国都相比都不遑多让。起码没有发生战争时是这样。此时的王宫中,周王正在大摆筵席,与朝臣共饮。如今已经到场的使臣已有五国之众,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国不出意料的拒绝了合纵的之计,毕竟他们向来不参与合纵。况且如今齐国的齐王建继承大统,实则由君王后把持朝政,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齐襄王后一直对秦国态度严谨。“昔日孙武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吴国三万之师,千里远袭,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又有孙膑受膑刑,围魏救赵,马陵道大败庞涓,一战名震七国。”“此二人者,有盖世用兵之才,谈及孙氏,无不言及二者,令他人黯然失色,然孙氏一门皆豪杰,皆身怀大才,此言绝无错,殿下孙隐便是。”“合纵大计蓄势待发,函谷关唾手可得,若此战告诫,寡人认为孙隐当与孙武、孙膑并列为孙氏三杰。”周王以长篇大论赞扬了兵家和孙家,拐了个弯又夸上了孙隐。这个年轻人此时正坐在殿下首位,一袭黑衣,眉宇似刀剑一般,气宇非凡。“过奖,晚辈之智,断不敢与祖先相提并论。”孙隐拱手,对那两位先辈他还是很恭敬的。“少主莫要谦虚了。”“谁不知阁下少年成才,用兵如神?”五国使臣纷纷出言一通夸。孙隐对此只是点点头,微笑几次,仅此而已。一通商业互吹和推杯换盏之后,周王再度开口,沉声问道:“不知阁下打算何时出兵?”“韩魏大军集结后,即刻出兵。”孙隐言简意赅。“不待其余三国?”“若等五国大军集结,为时已晚,需在秦国大军开拨之前采取措施,否则恐步前人之后尘,未等联军集结便被打的措手不及。”孙隐道。“那不知……汝有何良策?”周王又问。孙隐微微侧目,看了看周围,旋即道:“殿上聚有七国之士,中不乏秦国细作,如此说出来难免会令秦人警觉。”唰!此言一出,大殿上气氛顿时有些凝固。五国使臣面面相觑。孙隐此言说不出有针对谁的意思,偏偏又像话里带刺一般。兵家的人干笑两声,站出来打圆场:“少主此言言之有理,防秦之心需长存呐!”“没错没错。”“说的有道理。”众人附和。周王微微一笑:“好,既如此,寡人便等着阁下将秦国收入囊中了。”“定不负诸位期望。”孙隐微微拱手。筵席继续。一阵钟鸣鼎食之后,直至傍晚,七国使臣才纷纷离场。孙隐起身向着周王一拱手,旋即领着兵家的人,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开。看着孙隐的背影,周王坐在王位上,面色阴沉。这场筵席中,无论是孙隐还是五国使臣,都对周王没有一丝丝敬意。他们的态度,也正是五国的态度。如果周王是周天子,兴许他们还会有所顾忌。可惜,他东周国君这个位置仅仅是诸侯,且力量空虚,名存实亡,臣民不过十万,在国力上甚至比不上那个在七国夹缝中生存的小国卫国。若他为天子,局势未必会像现在这么坏。但周赧王驾崩前,甚至不愿意将天子之位传给他。想到这里,周王将手攥的咯吱作响。这时,大殿外走进来一个人。“参见天子。”那人躬身作揖。“平身。”周王下意识道,随后才反应过来自己并不是天子。“咱们见过的。”那人道。“寡人知道。”周王平静的维持自己的威严。“先生派小人前来拜见周王,并令小人向周王转达他的请求。”那人道。“说。”周王很清楚那人说的先生是谁。“此行攻入函谷关,进入咸阳之后,先生希望能从天子手中拿到一样东西。”那人想了想,补充了一句:“也不止是一样。”“什么东西?”周王继续问。“九鼎。”那人面色如常的吐出这两个字。“不可能!”原本平静如水的周王瞬间情绪激动,拍案而起,指着那人说道。九鼎!禹贡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九鼎乃是至高王权、王朝统一,国家兴盛的象征数年前,秦昭襄王攻周,周赧王驾崩,西周文公病逝之后,秦国将九鼎取走。自登上东周国君之日起,周王无时无刻不渴望着重新取得九鼎以号令诸侯。给那个人?怎么可能。被拒绝了,但那人依旧面不改色的摊了摊手,说道:“先生与天子乃是朋友,不是吗?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兵家恐怕不会答应合纵一事吧?”这是威胁?!周王暴怒,旋即又隐藏住自己的情绪,淡淡的说道:“兵家不会答应,但我想孙隐比任何人都希望成为合纵纵约长。”“孙隐?兵家少主罢了,他可不是兵家魁首。”那人嗤笑一声。“再者,先生也没有取走九鼎的意思,他只是想,借用。”“借用是什么意思?”周王阴沉着脸问道。“借用的意思便是我们会还。”那人再度摊手。“哼。”周王冷哼一声,对那人玩这种低级的文字游戏非常不满。他坐在自己的王位上,闭目片刻,不知在想些什么。少时,他睁开眼睛,道:“好!寡人答应你,攻入咸阳之后,寡人将九鼎借予汝!”“多谢天子!”那人达成目的,笑着拱手,旋即转身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开,正如孙隐一样。显然,他对周王的尊敬也仅仅是浮于表面。大殿中空荡荡的,仅剩下周王一人。他坐在王位上,一双眸子紧紧盯着殿外的远方。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