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郡面积极大,北边是戈壁,南边是高原。面积大就意味着拥有战略纵深,虽然都是些不能耕种的荒地,但对游牧民族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自从大秦国建立,尔朱荣的杂胡被封在北地之后,尔朱荣就已经视北地郡为自己的家园了。
为了守护这片家园,更为了夺取萧关,尔朱荣为此拼尽了全力。
虽然十万大军被马超、庞德大败了一次,虽然攻打萧关处处碰壁,但尔朱荣依旧没有放弃。
在撤回大营之后,尔朱荣便与大将尔朱天光、尔朱兆每日商议,苦思对策。
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尔朱三将可比臭皮匠厉害多了。
每人能顶两个臭皮匠,三人群策群力,最起码能顶两个诸葛亮。
尔朱天光认为,马家的骑兵之所以可以杀到关外,是因为赌定了他们的步兵战力羸弱。
倘若是数万重装步兵,百战精锐,马家的骑兵还能这样嚣张下去吗?
但尔朱家的步兵战力羸弱也是事实,其中的步兵精锐都是降卒,剩下的都是民夫。
想要依靠这种步兵战胜马家的骑兵,无疑是痴人说梦,除非尔朱荣能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全部练成精锐。
然而练就一支精兵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何况尔朱荣只有十五万石粮草,顶多能支撑三个月时间。
想要在三个月内让杂牌步兵脱胎换骨,成为一支精兵,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尔朱荣只能放弃,然后与两位大将继续想办法。
尔朱兆认为,想要对付马家的骑兵只能用自家的骑兵,用骑兵对付骑兵。
这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马家军来得快,去得也快。
之前攻城的时候就是这样,每次马家军出来屠杀步兵,等到尔朱家的骑兵冲上去的时候,他们就撤了。
敌进我退,马家军因为人数少,所以采用了游击战的战术,以至于尔朱大军不能顺利攻城。
但不管怎么样,用骑兵对付骑兵也是唯一的办法,尔朱兆便突发奇想,准备在下一次进攻之时,在每一支万人队中都部署一定数量的骑兵。
如此一来,就算不能彻底击溃马家的骑兵,也能保证己方不会吃太大的亏。
尔朱荣在一番思索之后,立即拍板,然后同意了尔朱兆的计划。
但尔朱兆的计划只能说一般般,根本算不上完美,于是三人又继续思索。
萧关的地形极为险要,两侧都是山,萧关是北地与扶风之间唯一的通道。
地形上是如此,但在攻打萧关的时候,尔朱大军也能得以全部铺开。
所幸尔朱荣准备豪赌一次,届时十万大军倾巢而出,骑兵全部混在步兵之中。
步兵万人队行动,倘若马家军来攻,混在其中的骑兵就能迅速行动。
哪怕是二换一,三换一,尔朱大军在人数上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因此,用人海战术无疑是一个好办法,而尔朱荣的计划也赢得了两位大将的赞同。
剩下的就是准备了,如今尔朱大军器械尽毁,井阑车、冲车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十数架投石机。
尔朱荣认为,井阑车、冲车虽然移动迟缓,但确实是在攻城战中必不可少的。
因此,尔朱荣再次下令打造器械,同时又委派二将紧急训练步骑兵。
所谓临阵磨枪,若是能够把民夫加以训练,多多少少具备些战斗力也是一件好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直到五月,尔朱大军终于再一次作好了准备。
九万余人,近十万大军,在萧关外一字排开。
无数攻城器械在前,九万大军在后,这一次却分为了三座大型方阵。
其中,尔朱荣带着一万五千骑兵、一万民夫在中;
尔朱天光带着五千骑兵、两万精锐步兵、两万民夫在右;
尔朱兆带着五千骑兵、五千精锐步兵、一万余民夫在左。
由此可见,之前那一次攻城大战,折损的一万余人几乎都是尔朱兆的部下。
战斗开始,尔朱大军这一次依旧是以投石机开路,然后“嘎吱嘎吱”作响。
一枚枚磨盘大小的石弹被投射而出,呼啸而过,然后砸在了城墙上。
然而守将早有准备,并没有感到心慌,而是显得信心十足。
仅仅几轮投射之后,投石机就停止了运作,而是作出调整。
紧接着,投石机再次开始了投射,这一次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关门。
“乒铃乓啷”
石弹一通乱砸,萧关的大门却纹丝不动,反而在关门前堆起了一座小山。
尔朱荣在后方见状,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只要萧关的大门被堵死,到时候看马家军怎么出来!
随即,尔朱荣在后方下令,让投石机停止投射,然而命令尔朱天光的大军向前移动。
尔朱天光得到命令,带着五千骑兵、两万步兵、两万民夫开始移动。
战斗场面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守将不由得咽了咽口水,只觉得这一次敌军来者不善。
与此同时,井阑车、冲车也被民夫推动着,正在滚滚而来。
敌军还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套路,守军却还是紧张,也不知为何。
随着敌军越来越近,萧关上的守军开始了射击,一轮又一轮的箭雨顿时倾泻而下。
箭雨落在器械上,“噼啪”作响,却造不成任何的损失。
唯独落在步兵方阵之中,敌军却是成片成片地倒下,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直到冲车到了一百步的距离才停了下来,上面的敌军弓箭手开始还击,井阑车则继续朝萧关前进。
敌军步兵在付出不小的伤亡后,这才靠近了关墙,然后顺利把云梯搭了上去。
新一轮的攻防大战再一次上演,而为了这一战,尔朱大军已经做足了准备。
尔朱三将信心十足,发誓一定要拿下萧关,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守军也已经在两天前得到了支援。
援军正是周瑜带领的六万大军,也就是说,尔朱大军面对的并非是八九千守军,而是整整六七万大军!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