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鹏非常明白自己所领的这支军队的实际情况。
为了防止军队快速崩溃,他把一直跟随自己的老兵,全部安排到了第一线,而把新兵放到了后方。
在老兵的带领下,叛军对汉军发起了冲锋。
“弓弩手后退!”
“长枪兵向前!”
“轻兵……”
张季见敌军出城,有条不紊的下达着一条条的命令。
汉军在他的指挥下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快速运转起来。
“三君子果真有大将之风!”
左右之人向刘益感叹道。
刘益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将军不愧是大将军,这教子之法,亦非某等可比……”
“有大将军在,大汉百年内当无有所虑……”
左右之人闻言,大部分人点头称“是”,但也有少数人心中升起了一丝失望感。
刘益把左右之人的表情看在眼中,一眼就看出来众人的想法。
那些人可用,那些人不可用,他在心中也大体做了一个判断。
这时前方汉军与叛军已经陷入鏖战之中。
叛军老兵不愧为原会稽水军的精锐,他们人数虽少,但结阵而战时表现出的战斗力确实非常强大。
张季手中的骁果军在这些会稽老兵的攻击下,竟然渐渐落入了下风。
不过张季并不慌张,叛军前锋的会稽老兵虽然战力强大,但数量却有限的很。
后方跟进的新兵却明显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状态。
“弓弩兵抛射……”
“轻兵跳荡!”
张季仍然有条不紊的指挥着。
邹鹏此时也发现了自己军队存在的不足。
他不得不再三严令后方的新兵跟进。
虽然在他的严令之下,叛军新兵有了一些改善,但失败的阴影还是渐渐笼罩到他的头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经过半个时辰的激战,叛军老兵已经伤亡过半。
汉军伤亡人数虽然更多,但士气反而越来越旺。
邹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刘益此时也注意到了前线的问题,他下令道:“出击吧!”
随着他一声令下,汉军仅有的两屯骑兵,突然从侧翼杀出。
汉军骑兵的出现成为了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逃啊!”
叛军中不知道谁发出了第一声喊叫,随后叛军整个阵型就崩溃了。
“全军进攻!”
张季脸上露出笑容,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兵败如山倒,“完了……完了……”邹鹏嘴里喃喃自语。
他抬起头望向杀来的汉军,脸上的肌肉都变得扭曲起来。
“杀!”
他大喊一声,打马冲向汉军指挥官。
张季正指挥军队四面围剿崩溃的叛军,见一名敌军叛将向自己杀来。
冷笑一声,随即打马迎了上去。
两马交错而过,邹鹏从马上跌落下来。
他勉强抬头看了看天空的白云,面带不甘的停止了呼吸。
“枭其首……”
张季面无表情的看着死去的邹鹏。
此时他还并不知道死者的身份。
当汉军把邹鹏的首级插在枪尖上送到城下时。
城头上的人皆是连连惊呼,很快城门被打开了。
城内残余的叛军全部乖乖的出城投降。
城外溃败的叛军也抛下了手中的兵器不再继续逃跑。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教乃国家之石也,不得不重之……今日还望诸公畅所欲言……”
张越言罢,一旁的礼官敲响了大钟,这一次的集议也就正式开始。
杜陵首先起身,向众人言说了一番文教对民对国的重要性。
随后让人把自己制定的教育系统规划分发给众人。
待所有人都拿到规划后,杜陵开始向众人详细介绍自己的规划,以及如此做的原因。
张越此时面带微笑的看着众人,心中不禁在想,谁会反对,谁又会支持呢。
随着杜陵的讲解,堂中诸公的表情也一直在不停的变化。
张越通过对众人表情动作的观察,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以往铁板一块的贤良文学,果然因教育系统之事发生了分化瓦解。
同一个学派出生的贤良文学,也在此事上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
不管此次集议的结果如何,这些贤良文学从此之后也将走向分裂。
今后贤良文学将无法再成为一个整体的利益集团。
仅仅是这个收获,张越就已经是获益匪浅,心满意足。
杜陵介绍完刚刚坐下,出自谷梁学派的梁荣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反对。
“诸公,某坚决反对在天下全面推行书院……”
“自古以来……书不可轻授,经不可轻传……天子养百官以牧民……士大夫与庶民岂可混而为一”
梁荣言罢,博士吕子乔亦出言道:“梁公所言甚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书院非庶民可入……”
“若使庶民亦可入学,士又当如何自处……某以为书院入学之人当不可下于寒门……”
吕子乔最后一句话却引起了多人的不满。
陇西节度使赵充国跳起来质问道:“如吕公所言……六百石以下官吏之子皆不可读书了……”
吕子乔道:“某之意非是六百石以下官吏之家不可读书,而是不可入书院……”
赵充国本就是脾气火爆之人,还不待吕子乔把话说完,就把自己桉上的笔往吕子乔掷去,口中还呼道。
“一派胡言,若汝尔这人所言,那百姓何来出头之日……若百姓没有出头之日,尔可知会有何事发生……”
“高皇帝若是复生,是否亦不可入书院?”
吕子乔捂着头反驳道:“君子动口不动手……百姓不能读书,仍然有军功之路可行……如此更可维持大汉之武德……”
吴正起身拦住正欲暴走的赵充国。
随后哈哈一笑:“吕子乔尔说的好听,说到底不过是欲为学阀而已……”
吴正此言一出,那吕子乔脸色都变了。
虽然众人都知道什么“书不可轻授,经不可轻传”的真实原因就是对文化的垄断,但公开捅破这张窗户纸的吴正还是第一人。
吴正言罢,出生墨家的新进博士冯计立即出言支持道:“诸夏之民皆天生贵胃,岂可有贵贱之分……当一视同仁才是……”
冯奉世亦支持道:“大汉乃是七千万汉人之大汉……吕公所言,岂非是欲把我汉人分为“官族”与“民族”乎?”
“公可知,六百石以上官吏大汉不过万五千人罢了,加上其家中子弟,此数亦不会超过二十万……”
“以这区区二十万人,如何能维持大汉的强盛……传承我诸夏之文明……”
冯奉世这一番话下来,一下子引起了不少人的支持。
就连不少同出于谷梁学派的博士贤良文学也支持冯奉世之言。
诸子百家之人更是纷纷积极发言支持冯奉世。
不过学阀世家之人亦不会如此轻易的认输。
毛诗学派的博士史津转而道:“推行书院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据杜公所言,所费实在巨大……”
“贸然行之,某恐钱粮不足……不若把办学之事交予各家大族施行……朝廷只负责州、郡国与中央三学……”
“如此朝廷每岁可减少二十万万钱支出……岂不美哉!”
史津此言一出,很快也引起了众人的讨论,不少人也被一年减少二十万万钱开支之语所打动。
不过明白人其实还是不少的,很多人一听就知道他打的主意。
若是把办学之事交予地方大族,那与吕子乔所言又有何区别。
地方世家至少也是寒门,庶民百姓同样没有入学的机会。
就算为了面上好看,弄几个庶民或者良家子入学,那对天下也没有什么好处。
如此书院培养出的人才,到底是大汉的还是世家的倒也难说的很。
蔡汀此时起身道:“史君此言差矣,某掌天下财权……按照杜公计划,第一年只需投入三十六万万钱……往后每年的支出不过十五万万而已……”
“大汉每年投入如此多钱财,看似糜费,但与所获相比则不值一提……”
“书院系统一成,大汉上下之路打通……百姓与朝堂合为一心……如此大汉方为七千万人之国……”
丙吉闻言赞道:“蔡公所言甚是,大汉当为七千万汉人之国,而非二十万吏族之国……”
“若大汉为二十万吏族之国……以小制大……如此大汉必将衰弱……大汉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丙吉出言之后,出自关东豪强的“毛诗学派”和“左传”的几名博士贤良又再度出言反对。
不过他们的说辞却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更关键的是学派本身亦有一些出生较低的成员跳反,支持杜陵和张越的书院计划。
一些本就是墙头草的官吏,眼见在集议中西域与关中一系的官吏全部支持书院计划。
已然明白张越的真实意图,因此在集议进入第三天后,也纷纷支持推行教育体系的建设。
经过长达十日的集议,张越最终宣布集议结束。
虽然张越并没有当场公布结果,也没有公开表态,但朝中上下皆已经知道,书院大行天下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
果然集议结束后,杜陵、蔡汀被张越单独留了下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