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4章:经筵官人选,多方争宠(求月票)

  第二日。

  朝廷招募经延官的谕旨便由三司下发了出去。

  除了中书、三司、枢密院、御史台有举荐之权外,官员名士亦可自荐。

  经延官,其实是翰林待读学士、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等的统称。

  其中,翰林待读学士的职位仅次于翰林学士,此次举荐的也主要是此职位。

  经延官本身并没有什么实权,但却是一个大美差。

  能与皇帝面对面相处,乃是多少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荐,至少有功名在身,并且自荐的人也需要内侍省先认定,才有面见官家的机会。

  很快,各衙门的举荐名单便送了过来。

  中书举荐十二人,三司举荐六人,御史台举荐七人,枢密院举荐四人。

  而自荐者的名单还没有呈递上来。

  每个被举荐的人物,都有家庭背景、仕途经历、举荐评价、民间名声、代表作品等资料。

  赵顼很是兴奋,他也想从这些经延官上得到一些更新鲜更全面的知识,甚至用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去实践。

  当即,赵顼便翻越起来。

  “唉,这个不行,典型的士大夫官员,无大功绩也无大过错,性格谨慎,从不犯错,不行不行!”

  “哈哈,这个不就是小一号的司马君实嘛,为人端正,君子代表。但也不行,他还没有司马光有想法有见识!”

  “这个都九十三岁了,还有些耳聋,说话也不利索,富弼是想气朕不是!”

  ……

  赵顼对经延官的要求很高,若这些人没有一技之长或者在学术上没有过人之处,根本无法入他的法眼。

  就在这时,赵顼发现了御史台推荐的一个人选。

  周敦颐。

  赵顼瞬间想起了那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赵顼没想到此人还活着呢!

  周敦颐,现为永州通判,与王安石乃是好友,二人曾月夜论道,甚是投缘。

  周敦颐在仕途上也算是顺利,因蒙荫入仕,一直没有什么坎坷,其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兴教办学,研究学术。

  现今51岁,虽有永州通判之职,但几乎处于半养老状态,大概两三年也就致仕了。

  赵顼拿起御笔将周敦颐的名字圈了起来。

  “既然周敦颐健在,那……那写了“横渠四句”的张载应该也健在了,那周敦颐的两个学生程颢、程颐应该也还年轻着呢!”赵顼眼前一亮,拿起御笔又写下了三个人的名字。

  张载、程颢、程颐。

  此三人和周敦颐都研究理学。

  大宋理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广义上的大宋版儒学,也有人称为道学。

  自古以来,大家对他们的学术理念褒贬不一,但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其实说白了,这四个人都和王安石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圣人。

  不同的是,王安石是一个实干家,而这四个人是理论家。

  当下,周敦颐等人的理学观念还没有成型,赵顼很想听一听,并想尝试一下能否融入更多先进的理念。

  前期的大宋需要实干家,后期若大宋强盛起来,就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了。

  当然,目前他们的学说也都处于尝试阶段,都未定型。

  “喜子,召周敦颐进京,另外将这三人的资料尽快拿给朕!”

  “是,官家!”喜子答应道。

  喜子在垂拱殿一哭后,赵顼奖励了他甚多好物。

  现在的喜子比任何时候都有干劲。

  随后,赵顼翻开了枢密院推荐的经延官名单。

  前两位,赵顼直接排除,一个是殿前都指挥使高茂山,一个是禁军教官种谔。

  赵顼直接排除他们,不是因为二人能力不行,而是二人属于实干者,并且军务繁忙。

  赵顼若让他们来讲学,他们既讲不出什么新内容,又耽误练兵。

  但后两个陌生的名字却吸引到赵顼了。

  西北老兵:朱洪,吴胜。

  大宋禁军,以西北禁军最强,因为他们常遇战士,而这些老兵必然经历了很多热血甚至让人无奈的军旅故事。

  这些,是赵顼喜欢听的。

  经延讲学,并非全要听史,听圣人言,听一些有趣的故事也是可以的。

  “哈哈,文彦博是懂朕的!”

  赵顼当即也在他们的名字上画了画,准备任命二人为崇政殿说书。

  午后,程颢、程颐、张载三人的信息资料便放在了赵顼的御桉上。

  程颢为兄,现年35岁,在御史台任御史,目前的表现并无太多过人之处。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程颐为弟,现年34岁,因屡次不中第,又不愿靠着蒙荫入仕,当下正在家乡讲学。

  至于张载,他的境遇就有些搞笑了。

  张载,现年48岁,其爱武事,喜欢谈论军事边防,还曾撰写了《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和《经略司边事划一》等军事书籍。

  并且儒、道、佛三项兼修。

  但由于学得太多太杂,中书对他的评价是:学而过杂,均无大用。故而一直都是担任司法参军、一县县令等小官。

  上半年,《兵政三百条》提出后,遭到了张载的强烈反对。

  当时,赵顼提出有反对者,可就地免职。

  于是,因为《兵政三百条》,张载就返乡教书去了。

  如此大才,让其在田间教书,确实亏了一些。

  赵顼当即下令,命张载进京面圣,他准备看一看这位被后世传的神乎其神,喊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儒到底有多大的本领。

  第二日,经延官的自荐名单来了。

  赵顼看后,又想哭又想笑。

  自荐者一共有十二人,他熟知的便有一半。

  中书有欧阳修、司马光、曾公亮,三司有韩绛,枢密院有文彦博,御史台有吕公着。

  这摆明就是来争宠的。

  经延官就像是耳边风,轻轻吹一吹,力量就很大。每个衙门都不想让官家被别人主导了想法。

  赵顼长叹一声:“唉,这群人真俗气,想的真多,朕不是一直一碗水端平的嘛,做个好皇帝真难呀!”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