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攸的猜测并没有错。
仅仅只过了三天,长安朝会之上,通议大夫长孙炎以御史之名,向市部率先发难。
长孙炎当着百官的面,朗声说道:“天宝初年,泉州徐旷,本为海商。后裹挟同乡,以南屿为巢,行盗匪之径,劫掠乡里,无恶不作。朝廷为了剿灭此贼,耗费三年,前后动用两万大军,才彻底荡平。市部明知海患严苛,却一心只顾政绩,滥发关引,不顾良莠,藐视大唐律法,其罪甚重。”
市部的陆恩生陆侍郎,走出列后,先是向周钧行礼,接着对长孙炎说道:“徐旷当年经商是假,海盗是真。此贼又是倭人之后,怎可与唐民相提并论?当年朝廷派兵围剿徐旷时,泉州崖州一带的商行,出钱出人,帮助朝廷一起荡平了海患,原因为何?正是因为商人知晓,海盗断了商贸的财路,必须铲除。所以,海患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关引,而在于治理。”
京兆府少尹翟琢此时站出来说道:“大唐建国时,太祖太宗立下旨意,对于那些出海的百姓,必须严律看管,不得肆意放行。而如今,市部要求各部予以方便,滥发文牒,此举有违先皇圣意……”
陆恩生打断他道:“此一时彼一时。大唐建国时,朝廷赋税大多来自田税、丁税和徭役,而如今,赋税的大头却是商税。民间出海商贸,可以刺激商业发展,技术更新,而且还能为朝廷带来大量的税赋,这难道不应该提倡吗?”
“而且,还有一条。百年前的大唐,丝绸、陶器等商品,大多从陆上运向西方,海路使用并不频繁。而如今,大唐的造船业发展迅速,海贸路线也是完善。更关键的是,在大唐的东边,有一片只能借助海船才能抵达的黄金大陆……为了大唐繁盛,吾等理应变通,而不是墨守成规。”
翟琢此时打算继续用太宗留下的皇命,来驳斥陆恩生。
站在百官前列的元载,抬头向上看了一眼,发现皇帝周钧的脸上,有着不耐烦的表情。
元载仔细思索片刻,将手放在背后,做了一个手势。
长孙炎看见元载的手势,站出来说道:“陆侍郎可能会错了意思,吾等反对的是滥发文牒,而不是要求禁海。”
听见这话,陆恩生一愣。
长孙炎:“倘若在出海的人中,有人居心叵测,打算在海外行逆反之事,市部可有应对之举?”
对于长孙炎的问题,陆恩生倒是没有料想过,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
长孙炎见状,接着说道:“太祖太宗当年立下严查出海的律令,其实还有一层深意,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人,打着出海的旗号,其实干的却是裂土自立的谋逆之行。”
长孙炎将身体转向周钧:“陛下,以微臣之见,民间出海风气大盛,这是好事,但是需要仔细甄别,防止有些恶人图谋不轨,借着海贸的幌子,出去为非作歹。”
周钧看向长孙炎:“你说说看,应当如何做?”
长孙炎见周钧问策,心中一喜,开口说道:“微臣建议,应当对申请出海文牒的人进行分类,再评出一二三等。但凡有产业在大唐的,但凡家产超过一定价值的,但凡有足够人手和财力的,都可以优先派发文牒,其余人可稍稍靠后。”
听见此言,陆恩生连忙跳出来反对道:“陛下,长孙大夫此言,不仅是驳了大部分百姓的出海资格,而且会将航线、原料、人员、商品等资源,控制在了显户手中。长期这样下去,显户会越来越富,百姓会越来越穷,海贸也会因此把持在少数人手中……”
市部尚书康可璟此时突然出列,站在了陆恩生的面前,向后者使了个眼色,堵住了陆恩生接下来的发言。
只听康可璟说道:“陛下,海贸涉及到朝廷税赋,更关系到边疆安定,市部推行文牒简化的本意,是想尽快发展大唐的海贸版图。至于出海资格一事,微臣认为长孙大夫言之有理。”
陆恩生听见康可璟的话,不由睁大了眼睛。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市部尚书、自己的顶头上司居然会当众服软,不再坚持文牒审查的平权诉求。
站在百官最前列的孔攸,此时回过头来,看了眼康可璟,若有所思,接着又转回头去。
结果,朝堂上这一场争论,最终是以长孙炎、翟琢等人获胜。
周钧于是在朝会上下旨,由户部、市部、长安府等部门共同负责海贸文牒审核,御史台则负责审核过程中的查漏补缺,以及防止官员舞弊等等。
朝会结束之后,周钧单独召孔攸入议政堂商议。
周钧:“今日在朝堂上,以长孙炎、翟琢等人为首的一派,算是终于跳了出来,开始试图把控文牒的审核权力。”
孔攸:“这些人不过是卒子罢了,在背地里指挥的,恐怕另有其人。”
周钧:“真正的大鱼,总是藏在水底,朕自然知晓这道理。只不过市部今日的表现,倒是差强人意,朕原本以为这桩争论,要拖上几日。”
孔攸:“康可璟出身昭武九姓,本就是商贾,为人精明又善于察言。今日在朝堂上,他突然放弃了通关文牒的平权审核,应该是从陛下的言行举止中察觉到了什么。”
周钧回想了一遍,自己在朝堂上,好像什么都没说,什么也都没表态。
只是听到长孙炎提及阀贵可以优先获得文牒,以及翟琢提到不许百姓出海乃是李唐的祖令时,心中有些恼火,脸上有些不耐罢了。
孔攸说道:“陛下,按照您先前定下的计策。第一步是向长孙炎、翟琢等人代表的阀贵派放权,仍由他们把持文牒的审核权;第二步是借此激起民间的愤怒,使得百姓与阀贵对立;第三步则是顺应民情,彻查海贸文牒背后的结党营私,最终的目的,是将这些意图独占海贸的不法之人一网打尽……”
周钧:“伯泓你其余说的都对,唯有一点,倒是有些岔了。”
孔攸一愣:“请陛下明示。”
周钧:“朕设的这个局,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清除这些『王鉷之流』,而是另有深意。”
孔攸皱眉,陷入了沉思。
周钧双臂外扩,伸了个懒腰:“局算是已经布下了,接下来就看长孙炎、翟琢背后的大鱼,肯不肯咬钩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