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远洋归来

  距离大唐迁都长安之日,过去了整整三年。

  长安城,这座在战乱中饱受创伤的城市,从安史之乱时的不足十万人,如今已经回升到一百三十余万,单以人口而论,比起天宝初年的鼎盛时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户部的统计,天宝年间的长安城,原本关中人口占据主要比例,而时至今日,人口结构已经变的极为庞杂,安西、河西、河北、河东、朔方、山南等地,都有大量人口迁入,尤其是携带着大量雇佣工的商行,更是长安城中重要的居民来源。

  由于人口大量涌入,长安城中原本人烟稀少的南城区,如今也是熙熙攘攘,甚至曾经被用来买卖奴隶的南城中市,在重新整顿之后,成了规模比东西二市还要巨大的民间市集。

  新元十年五月的一日,皇城前的兴道坊,来往不停的行人突然听见鼓楼上传来磬声,被尊为『左祖右社』中的右社——安上门,缓缓被推开,从中走出许多禁卫和官员。

  兴道坊的百姓,见状都是惊奇。

  按照大唐仪制,安上门只有在重大活动时,才会打开正门,比如科举,再比如迎接外蕃君主。

  但是,彼此讨论一番,众人发现,今日似乎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就在人们好奇的时候,东边的方向,传来礼炮的声响,有一只浩浩荡荡的车队,从春明门入城,向着皇城的方向一路驶来。

  车队前方,先是武卫开道,接着便是数十辆载满矿石、农作物、花卉、动物的大车。

  在车队的中段,一群穿着绸缎、肤色黝黑的人,骑在马上,脸上满是喜色,但却根本不像是什么有权势的贵客。

  长安百姓目送这只古怪的车队,慢慢进入安上门。

  而在太极殿前,皇帝周钧亲自带着百官,站在殿门前,笑着看向宫道。

  太子周逍站在周钧的身旁,见后者欣喜,壮着胆子问道:“父皇何故如此高兴?”

  周钧回头,对周逍问道:“你可知今日来的,是什么人?”

  周逍:“听说是一群船员,远航去了东边的大陆,还带回来了不少东西。”

  周钧微微一笑:“这群人是大唐的功臣。”

  周逍一愣。

  待车队进入了正殿的场院,市部尚书康可璟领着一群人,进了大殿。

  这群长期在海上日晒雨淋,肤色与焦炭一般的海员,在百官的注视下,进了大殿,个个都是颤抖。

  他们向上看去,远远瞧见皇帝,连忙顾不上其它,隔着老远,就跪伏在地,口中呼道万岁。

  周钧见状,无奈的摇摇头,向一旁的范吉年交待了两句。

  范吉年躬身,向下走了几步,高声呼道:“皇上令你们向前觐见!”

  听见这话,这群海员努力站直身体,好不容易走到御座下方。

  周钧看向这群人,问道:“你们当中,谁是领头人?”

  海员们面面相觑,最后有人站出来说道:“回禀陛下,出海的第二十二日,船队遇到了暴风雨,领头人坐着的那艘旗舰,被卷入风眼,再也不见了踪迹。”

  周钧闻言,叹道:“你们出发时有多少人,回来时又有多少人?”

  那人回道:“河北十一家商行组成远洋船队,出发时共计三十六艘海船,船员大约有两千人。回到莱州港的时候,只有九艘船,存活者不足五百人。”

  周钧见此人口齿清楚,不禁问道:“你是船队里的什么人?”

  那人说道:“小人姓叶,单名一个璋字,原本是船队中的度支主簿,后来被推举成了领头人。”

  周钧点点头,又问道:“你们这只船队,最远航行到了哪里?”

  叶璋闻言,从怀中取出一份麻布画成的地图,双手呈上,口中说道:“这里有一份海图,还请陛下过目。”

  范吉年令内侍将海图小心拿过,他再将其轻轻捧在手中,呈给了周钧。

  周钧接过海图,展开来一看,不禁一惊。

  整张海图,是按照周钧数年前,画出的环太平洋地图作为模版,在上面不断进行标注和修改。

  这只船队首先从渤海湾出发,绕过了朝鲜半岛,顺着日本西部海岸北上,接着顺着日本千岛群岛抵达俄罗斯南部的堪察加半岛,再来便是向东进入白令海,顺着阿留申群岛一路驶入阿拉斯加湾,最后抵达了加拿大。

  这条路线沿途靠近岛屿,方便进行补给,而且在航线上也不容易出错,最危险的航程,就是进入白令海,前往阿留申群岛的那一段路线。

  除了暴风雨之外,根据叶璋的叙述,船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航海途中突发的疫病。

  有数百人因为沾染了疫病而亡,叶璋率领剩下的幸存者,不得不放弃掉那些发生疫病的船员。

  当叶璋最终抵达北美洲的时候,船员几乎减半。

  为了尽量降低损耗,叶璋又不得不集中资源,将物资、粮食和药品集中到剩余那些状况最好的船只上,放弃掉那些破损不堪的船只,来借此增加生存的几率。

  顺着阿拉斯加湾向南航行时,叶璋组织船员登陆,开始探索新大陆。

  他们遇到了不少北美洲的原住民,这些部族分别源自爱斯基摩、阿那萨吉、莫戈永、霍霍卡姆和古科迪勒拉,也就是北美古印第安的五大分支。

  这些部族之中,有的对外来者持敌视的态度,但也有人持欢迎的态度。

  根据叶璋所述,在登陆初期,由于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语言不通,触犯了当地一只部族的信仰,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冲突。

  船员因为这场战斗,再次减员数百。

  如果不是另一只印第安部族出面阻止,这只来自大唐的船队,甚至可能要全员埋骨在异乡。

  在化解了仇怨之后,叶璋尝试利用大唐的技术和文化,来帮助印第安部族改善生活条件,最终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

  说到这里,叶璋看向身后,小声说了几句。

  有一名穿着唐服的异族男子,向前挪了两步,用着半生不熟的大唐官话,向周钧呼了一声:“小民叩见万岁!”

  周钧看清那人的长相,吃惊向叶璋问道:“这人难道就是你口中的部族成员?”

  叶璋点头道:“此人乃是猎鹰部族的克利基塔特,翻成唐话便是旅行家。我们这次返回大唐,他自愿承担了向导的职责,为的就是想来大唐看看。”

  周钧颇感有趣,不停点头:“好,朕会让鸿胪寺领着他,四处去看看。”

  叶璋:“陛下,还有一事,您数年前交待要寻找的农作物,这一次我们都带回来了。”

  周钧闻言,下意识的站起身来,激动的问道:“你是说,你们找到了土豆和玉米?!”

  叶璋:“在东边的大陆上,土豆被称作鼠根茎,而玉米则被称为大蓿草,外形与陛下当年所述,都有七成相像。”

  周钧快步走下御座,来到船员面前,迫不及待的说道:“将两物速速呈上来!”

  不多时,有内侍将两样事物,放置在银盘之上,拿到了皇帝的面前。

  周钧小心翼翼的拿起了土豆和玉米,仔细端详了一番。

  与后世不同,唐朝时的土豆,外形并不规整,倒有些像是姜根,而且内里颜色也不是淡黄,而是有些泛绿;至于玉米,差异更是巨大,外面用来包裹玉米粒的蓿皮非常厚实,要剥掉许多层,才能露出里面的果实,而且玉米粒也略显枯小,看着就像营养不良一般。

  但毫无疑问,这两样事物,就是土豆和玉米,被并称为人类历史上的天赐作物。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唐奴牙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