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王廷议会令

  新元七年,三月初九,大唐迁都长安。

  李隆基在位时,大唐有东西二都,分别是西都长安、东都洛阳,而太原则是作为陪都。

  到了周钧这里,皇帝只设长安为都城,而安西的龟兹、江南的建康和凉城旧都三地,则被作为陪都。

  在行政结构上,在原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基础上,皇帝周钧下旨,将宣文监升格为文部,又将国市监升格为市部。

  其中,礼部原有的监理文道的职责,转移给了文部。

  除此之外,文部还负责全国义务教育,官营和私营的塾学,朝廷对外宣传,书籍文化审查,报纸审查,地方舶来品的分类等等职责,接近于后世教育部、中宣部、广电总局一般的存在。

  而市部的职能,相比文部,也并没有简单多少。

  比如,中央和地方银行的管理、金银财货的通汇、大陆海洋的官方长行、商行认证和协调、与其它国家的贸易、关所津渡的设置以及边疆互市的设置等等,都是市部的管辖范围。

  至此,尚书省六部扩充为八部,这是继兵权之后,中央朝廷再一次对集权化进行扩张。

  原本归属于藩镇以及羁縻州的互市、税收、教育、文化等权力,被收拢入中央政府。

  长安朝廷对于全国的控制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然而,朝廷从藩镇和边疆那里夺权,后二者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新元八年二月,因为官府插手边民教育,强令适龄儿童入学,引得剑南道黎州、雅州山民暴乱。剑南节度使鄢超领八千剑南兵,于鸡栋关,以火枪火炮击败敌方五万大军。

  新元八年九月,黔中道添州,因为不满官府互市收权,从而发生叛乱。南平兵马使古肇龄领五千普宁军和一万府兵,于武龙县采用火攻焚烧森林,大火数月不绝,暴民无处可逃,烧死者分布在右岵溪两岸,尸体数以万计,延绵数十里。

  新元九年三月至五月,安西郁射州、艺失州、卑失州、叱略州四地叛乱。四地小国的国主,发现国民心向大唐,不思旧国,恐唐国夺权,于是在葛逻禄人的协助下,组织了两万大军,联合发起叛乱。安西节度使柳载令焉耆军向北迎击,三千焉耆龙骑兵仅仅只用了二十天,就击溃了四州叛乱。之后,马不停蹄继续向北,又直接击败了北方的葛逻禄人,将其彻底驱离。

  长安朝堂在互市、税收、教育、文化上慢慢同化藩镇和边民,对于反抗的势力,一边毫不犹豫的派兵镇压,一边又使用手段,来分化和拉拢大唐国内的独立势力。

  这些手段之中,第一条便是在安北所使用过的商行私营军获。

  但凡是唐军所过之地,商行皆随行在后。

  军队在前方攻城略地,商行则用粮食、衣被和财物,来安抚当地的百姓。

  商行一方面向藩镇百姓和边疆族民展示大唐的强盛和繁荣,一边又用雇佣协议来将走投无路的民众,捆绑在大唐的资本之上。

  在获取了当地民众的信任之后,商行在被占领的藩镇和边州里,建筑房屋、开办学堂、加盖工坊、开凿矿井,使得当地居民不仅有月俸可拿,而且摆脱了风餐露宿的恶劣环境,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院,族群也接触到了外界,学习了更多的知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铁板一块的地方藩镇和边民,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逐渐分化成了两股力量。

  一股是充分享受大唐福利、决心脱离旧部的百姓,而另一股是顽固不化、将大唐视为威胁的族民。

  在资本的运作下,后者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被住所、食物、金钱和教育所吸引,加入了前者。

  此消彼长,各地的独立势力,也开始逐渐被大唐吸纳。

  通过军事、资本、文化的三管齐下,大唐的疆域再一次扩大,甚至已经超过了大唐鼎盛时期的最大版图。

  而针对这些刚刚加入大唐的边远民族和地方势力,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安北都护府的暴乱事件,如何维稳就成了长安朝廷的首要任务。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皇帝周钧颁下了圣旨,确定了一份法令。

  这份法令,名为『王廷议会令』。

  具体内容为朝廷每隔三月,会在皇城之中举行『王廷议会』。

  所谓『王廷议会』,是在官员议政决策的基础之外,邀请国内各地包括商业、教育、工匠、农户等等人才,去长安、龟兹、建康和凉城四地,参加每三月一次的议会,对一些关键政治问题进行建议性的表决,并给出各自的建议。

  参会者的名单,朝廷不会指定,而是将选择的权力下放至各地州县。

  如果真要说规则,那就只有一条,参会者不能是地方官员,地方官员也不能对名单进行干涉。

  具体来说,各地州县的百姓,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自发组成不同的协会和联盟,再各自推举出代表,去往四地都城参加王廷议会。

  王廷议会上,朝廷会将一些收集而来涉及到税收、民生、互市、教育、贸易等等关键的议题,事先公布在告示板上,再请各地推举出来的总代表一人,上台进行不超过一炷香的发言。

  全部发言人登台完毕之后,则由所有参会代表进行集中投票表决,并当场唱票给出结果。

  最后,这一结果和相关建议,会被送入朝廷,在朝会上讨论,并由皇帝审阅之后,再亲自进行定夺。

  对于『王廷议会令』,朝廷官员的反映,意见不一。

  但有一种声音是,既然国家政事都是由朝廷来决策的,为何还要找一堆老百姓来投票给出建议,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对于这种疑问,皇帝周钧在朝会上,用安北都护府当做例子,向群臣分析了利弊。

  当初,仅仅是因为铠甲违禁这样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琐事,就险些引得安北大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与回纥人的决战。

  但是,如今想一想,如果百姓有一条渠道,能够直接和朝廷进行联系,再将各自的诉求传达上来,是否就会少一些麻烦。

  众臣听完此言,倒也觉得有理。

  百姓只是建议,朝廷是否采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朝中大臣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廷议会令』不过是陛下一时的心血来潮。

  只有右相孔攸一人,却清楚这条法令,会对整个大唐,甚至对千年的封建王朝,带来多大的影响和破坏。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唐奴牙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