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在江东的时候还是混得挺不错的,除了江东之主孙权看他不上,其他名士与庞统的关系都挺好。
庞统曾经与陆绩、顾劭、全琮聊天,品评名士,不亦乐乎。
比如陆绩,就被庞统评价为“不是好马,但却有超凡的实力”,而顾劭则“不是好牛,但能承担负重远行”,全琮“乐善好施,仰慕美名,就像汝南的樊子昭,虽然智力不高,但也是一时的俊秀人才”。
三人曾与庞统约定,待他日天下平定之后,再品评天下的士人。结果现在平下尚未平定,双方却成为了敌对国。
庞统听闻李奇突然之间提到陆绩,很快就猜到了李奇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庞统捋了捋颌下短须,道:“主公欲使离间之计?”
李奇笑道:“知我者,庞士元也。”
李奇认为,陆逊给出的建议孙权不予采纳,说直白一点,就是孙权认为陆逊的建议是错的——至少孙权的主观意识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陆逊为什么会给出“错误”的建议?
这就有文章可做了。
李奇让庞统修书一封至陆绩,先聊一下日常,然后质问陆绩,大概意思为:“前番来信已经收到,这次我们尽起荆南之兵强攻平都,未知孙权何以依旧将西昌的兵马召回平都,难道伯言没有向孙权谏言,让他分兵两处吗?”
这封信,有意让平都的巡逻队截获,落入孙权手中。
其实庞统写这封信是比较为难的,只是现在大家各为其主,既然不能使陆家投靠李奇,也就只好出此下策了。
若孙权误信信中谣言,轻则罢免陆逊,重则使得孙、陆两家旧恨重燃,两相争斗。
当然,孙、陆两家互斗的结......逊受辱而死。至于吕蒙,刚刚拿下荆州立了大功就嗝屁了,这里面的玄机还真是让人玩味。但凡是给江东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物,似乎结局都不太理想。
所以,孙权不是没有意识到可能会是李奇之计,但在李奇离间陆逊这件事情上,孙权颇有一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意思。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孙权,毕竟江东格局如此,孙权不得不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既与李奇、曹操交锋,又与江东世家周旋,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虽有步骘出言提醒孙权,但孙权并没有马上就坦然接受步骘的言论——这样会显得自己毫无主见。
孙权问陆逊道:“汝有何话可说?”
陆逊道:“罪臣更加坚定了李奇想要暗袭西昌的意图,还望吴侯分兵两处,在西昌留军驻守。”
步骘:“……”
得,这跟庞统信上希望陆逊建议孙权“分兵两处”的意图一毛一样。
孙权恼怒的站起身来,“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步骘紧随其后,跟着孙权入了内室。
孙权头也不回的问道:“子山可是还想为陆逊说情?”
步骘道:“并非说情,而是说理。”
孙权转过身来,面色不善的看着步骘,道:“噢?步子山认为孤是在无理取闹?”
步骘忙道:“非也,非也。吴侯明鉴万里,有些事情自然比属下们想得更加长远。只是骘认为,陆家一脉的根基尽在吴郡,不太可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奇有勾结。不过吴侯既然有此担心,不妨先将陆伯言闲置,以观后效。”
孙权道:“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李奇这次真的袭取了西昌,则证明陆家没有与李奇勾结,......也证明了陆伯言处处料敌先机?”
步骘道:“正是此意。”
孙权暗暗的吁了一口气,心说:要真是这样,我特么还好意思见陆逊?
步骘见孙权有所疑虑,道:“方今天下,北有曹操盘踞中原,西有李奇虎视眈眈,而我江东在公瑾、子敬之后,人才凋零,若是陆伯言真能料定李奇,此必大材也。与江东基业相比,其他的事情,又算得上什么呢?”
言下之意,陆逊如果真有这么牛逼,老孙就别想着面子的事情了,赶紧重用起来吧。
孙权默然不语,不过在心里面已经接纳了步骘的劝谏。
而在此时,邓艾正率着他的兵马沿禾水而下,直抵西昌。也证明了陆伯言处处料敌先机?”
步骘道:“正是此意。”
孙权暗暗的吁了一口气,心说:要真是这样,我特么还好意思见陆逊?
步骘见孙权有所疑虑,道:“方今天下,北有曹操盘踞中原,西有李奇虎视眈眈,而我江东在公瑾、子敬之后,人才凋零,若是陆伯言真能料定李奇,此必大材也。与江东基业相比,其他的事情,又算得上什么呢?”
言下之意,陆逊如果真有这么牛逼,老孙就别想着面子的事情了,赶紧重用起来吧。
孙权默然不语,不过在心里面已经接纳了步骘的劝谏。
而在此时,邓艾正率着他的兵马沿禾水而下,直抵西昌。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