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国很核理
坦白来说,许劭对林朝其实算不错了。
按照当前清议界的主流,排名一般以君字为首,因昔年便有三君之号。
君者,言一世之宗也!
其次便是八骏、八顾、八及、八厨。
俊者,言人之英也。
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
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再往下,才是一些家族地区中的排名,诸如司马八达,荀氏八龙,荀氏三若,卧龙凤雏之类,算是小范围通用流行。
放在大环境中,想要达到举世皆知的程度,非上面这些三八级别的称号不可。
可这次许劭却破例给林朝安排了一个无寡的称号,而是还在前面冠上了‘天下’二字,在排名上已经超过了三君,成为了独一档的存在。
虽然这不一定影响林长史弄死他,但也足见其对林朝的评价之高。
另外,许劭告诉蔡邕,此次他将推陈出新,不仅将天下名士排出来,还要给天下的武将排一个名次。
其实清议界的产生,本质上是为了对付两次党锢之祸。士族不齿宦官把持朝政,这才拿出了清议称号给自己增加含金量。
可时移世易,眼下天下大乱,将领的用武之地远甚于文臣。
许劭并非迂腐之人,便想着给这些征战沙场的武将也根据战绩排个高低出来。
听完许劭的解释,蔡邕点了点头,表示这也是情理之中。
……
郯县城北院落中。
荀或在得到了林朝首肯之后,便与那些天下世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接触。
林朝虽然同意了,但荀或却不会直接把底价开出来,反而跟这群世家进行了好几轮的讨价还价。
荀或深知等入冬之后,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可怜百姓,必然要有一大半受冻饿而死,更有甚者会变成流民而四处逃窜。
届时一场冬雪下来,造成的伤亡可不会比战争小。
能从世家手中讨得更多的钱粮,就更有助于安抚三州百姓,减少伤亡。
所以今日一大早,理应休沐的荀或却没有休息,而是带着弟弟荀谌一路来到了城北。
十月初旬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荀或的身体近来不是很好,便裹得很厚,最外面又披了一件大氅,走了半个时辰后,这才有了一些暖意。
荀谌跟在后面,却是不见了平日里的目光明亮,反而眉头紧锁,一副忧虑中夹杂着愤怒的神情。
“兄长,子初他真要给那些人两个尚书之位?”
荀或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怅然:“不错。”
“可那些人若入主徐州,咱们努力数年的新政,怕是要毁于一旦。”荀谌冷声道,“某不信,1他林子初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化为乌有。”
世家中人自然是有能力的,但屁股不正。
徐州新政,一直秉承着藏富于民的基本策略。
可这些人一旦当政,虽然也会治理州政,但肯定不会把百姓的生计当回事,反而会粉饰太平,最终造成更严重的土地兼并。
荀或叹息道:“子初他自然不想如此,可不得不如此。”
“兄长此言何意?”
荀谌不解道。
荀或没有回答,反而低头看了看。
顺着兄长的目光看去,荀谌只在地上看到了一株野草,上面却蒙上了一层寒霜。
“明白了吗?”
荀谌眼中露出恍然之色,点了点头道:“明白了。”
如今已是十月初旬,最多再有一个月,便是初雪降临之时。届时严寒侵袭这天下每一个生灵,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又岂能幸免于难。
时间上,已经快来不及了。
所以哪怕林朝再不愿,也要答应这些人的条件,好得到钱粮来救济百姓。
荀或将目光从野草上收回来的时候,眼中已是充满了决然之色,开口道:“走吧,彼此斡旋已有一段时间,今日定要出个结果。”
“明白了。”
荀谌重重一点头,跟在荀或身后进了别院。
二人的到来,自然受到了一众世家的热烈欢迎。
荀氏兄弟与众人见礼之后,便被司马朗请入了厅堂。
这里面的人就少多了,只有王允和司马防等数人,甚至连羊衜都没资格入内。
最终价码的谈判,底下的人自然没资格参与决策。
王允见荀或进来,脸上便露出了笑容,站起来拱手道:“二位贤侄,多日不见,倒是风采依旧!”
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王允并没有喊二人的官职,而是拉近关系的同时,也把自己摆在长辈的位置上。
当大家处于同一阶层的时候,年龄大的好处此刻显现得淋漓尽致。
纵然是荀或,也不得不拱手笑道:“见过王公!”
“二位贤侄请坐,来人,奉茶。”
王允抚须笑道。
等茶上来之后,双方又是一阵客套,这才开始进入了正题。
整个谈判的过程极为简单,真要论起来,其实跟菜市场讨价还价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话语相对文雅一些,免不了引经据典,来让自己的诉求显得合理。
但说穿了,本质上这就是一笔买卖而已。
经过了长达一个时辰的讨价还价之后,以王允为代表的世家,如愿以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官位。而荀或也将价码一度提高五成,得到的钱粮总算勉强能够救济百姓。
王允和司马防入府,分别担任礼部和工部尚书。
此外还有大批的世家子弟入府,分别担任五部之下的侍郎、吏员的位置。
如今的尚书和侍郎,也不过是秩千石和秩六百石的官职,权力虽然大,但从礼法上来说,这些世家子弟是完全有资格担任的。
眼看生意谈成,王允自然开心,便要设宴款待留荀氏兄弟,却被荀或以州府还有政务拒绝。
将兄弟二人送出府门后,王凌和司马朗就见堂中两个老头都露出了笑意。
只是王凌还有些不情愿,便拱手道:“叔父,林子初此番开价也太高了,足足两百万石粮草,也不怕撑死他!”
闻言,王允顿时皱起了眉头,看向侄子的目光中带了两分失望之色。
倒是司马朗却笑道:“王兄此言差矣,依在下之见,两百万石粮草能换这么多官职,倒是咱们占了大便宜。”
“司马兄此言,又如何分说?”
“若非时间上来不及了,他林子初断然不会如此大方。”
王凌大惑不解道:“时间为何来不及?”
司马朗抬手一指门外,略有深意道:“快下雪了。林子初此人当真大才,但他唯一的弱点,便是太过爱惜那些黔首庶民。他不想那些庶民受冻饿而死,就得尽快跟咱们达成这一笔交易。早一日完成,便早一日得到粮草去周济那些黔首。”
闻言,王凌顿时恍然大悟。
但王允见司马防的长子比自家侄儿强,却是冷哼一声,开口训斥道:“有了官职权力,便能建功立业,福荫子孙,届时多少钱粮没有,如此鼠目寸光,又如何成就大事?”
王凌满脸羞愧拱手道:“叔父,侄儿知错了。”
“罚你抄一遍《尚书》,以儆效尤。”
“唯。”
……
荀或给了官位之后,一众世家也不含湖,三天之后便交割了钱粮,欢天喜地的却上任了。
望着府库中堆积如山的钱粮,一贯为钱粮发愁的田丰恨不得直接扑进去打滚。一阵仰天大笑后,田丰整个人都几位舒爽,以至于当晚都多吃了两碗饭。
当然,若身边没有陈群这个被世家硬塞进来的户部左侍郎的话,他的心情会更好。
但田丰愉快的心情,仅仅持续到了第二天。
府库中有了钱粮,荀或便召集内府所有人,开了一个具体如何安抚百姓的会议。
政务堂中,荀或高坐主位,望着下面新增的生面孔,忽然有些不适,不过很快被他压了下去。
会议决定,由户部尚书田丰为总管,请军机府派出三路兵马,押运这些粮草赶赴各地,再由内府吏员与各郡太守一起赈灾救民。
这本就在众人的意料之中,自然不会有人有异议。
只是会议的最后,作为监察御史的崔琰却稍稍显露了自己的峥嵘。
为防止有人贪墨钱粮,他要求每一路运粮大军,都要有一位都察院的人随行监督。甚至之后赈灾救民的每一个环节,事无巨细,都察院全程监督的同时,也会问询数据,最后记录在桉封存,以便刘备归来后查阅。
这一瞬间,王允突然开始后悔没在都察院安插人手了。
谁知道他崔琰有这么大的权力啊!
对于崔琰这个要求,荀或倒是觉得合情合理,可他并没有批准或拒绝的权力,只得等散会后将赈灾事项一同上报给林朝。
在得到林朝肯定的批复后,内府这个新生机构便发挥了它可怕的执行力。
毕竟人命关天,荀或决定运粮队两日之后便出发。
军机府众人商谈之后,决定派出一万大军分三路押运粮草,由张辽为帅,与吕虔、徐晃分别统领。
与此同时,都察院也没闲着。
虽然此时的都察院人手不够,但崔琰决定亲自上阵监察一路,再由左都御史崔钧、以及新上任的右都御史臧洪分别监察另外两路。
至此,这场周济百姓的行动便浩浩荡荡开始了。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内府派出去的官员,有一大部分都是新上任的世家官员,除了身为尚书的王允和司马防没挪窝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派出去了。
而在运粮大军出发之后的第二日,辛毗在林朝的授意下,却与庞德带着一千济世府和校事府的兵马悄悄出了郯县。
这两支从济世府和校事府临时抽调出来的士卒,此时却被林朝编练为一支新军,名曰:锦衣卫!
昔年林朝设立校事府之时,斟酌再三,最终只保留了它对外的功能。
如今地盘大了,人心也杂了,对内的特务机构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而辛毗,便是这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秩六百石。
临行前,林朝特别对辛毗进行了一番心理建设。
“左治,某知道锦衣卫是个得罪人的部门,但还是要暂时委屈你担任此职。”
辛毗却摇头笑道:“长史何出此言,在下可一点都不觉得委屈。”
这倒是句实话。
作为内应归降的辛毗,虽然立有功劳,但终究也有些不好的名声。
如今被林朝这般重用,总能有熬出头的一日。
林朝笑道:“左治,你若做成此事,日后某保举你入府为一部侍郎。”
“多谢长史抬爱,卑职去了。”
辛毗一拱手,转身纵马离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