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次受挫,匈奴大军随后便陷入令人不安的沉默,即使在新筑的曲峪城前已经止步一周之久,但这并不意味着匈奴人的叛乱将到此为止,相反,时间和空间都站在匈奴人这一边,只因为匈奴大军的绝对数量优势,他们反而拥有更多的战术与战略选择,这一点陈冲心知肚明。
所以这段时间,陈冲只在做两件事:一是求援,他一边向河东太守王邑请求援兵,一边向朝廷再三上传战报以及告急文书,当时天子允诺的东平军入算时间也相差无几,陈冲干脆将待在永和的孟建也派到上党去打听消息,随时准备迎接刘备入并。
二是观察形势,如今匈奴一变,整个大汉的边疆战事都变得波诡云谲。张纯、王国叛乱完全有可能与匈奴剧变连成一片。但对陈冲而言,最要紧的白波军的动向,一旦白波军倒戈,整个官军将陷入三面包围之中,毫无回寰的余地,好在白波军原本算是左贤王一党,加之郭大本人还算言之有信,所以暂时还没有这种迹象,但陈冲仍然要时时派人与郭大联络,绝不能让其加入休屠王的行列。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陈冲作为全军主帅,下令给在离石守城的杨会,让他不要因曲峪设防而有所松懈,只因除去曲峪堵住的这一条官道外,事实上还存在一条山道,从白波谷对面出发,需接连越过七道山岭,才能堪堪翻过吕梁山,插入离石与汾阳之间的官道上,如若胡军分出一支大军走这条山道成功袭取离石,曲峪也就被前后包夹,无法坚守了。
陈冲斟酌再三,最后又加一道命令,如遭遇特殊情况,可自行斟酌,退守中阳,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要出城浪战。
自己仓促之间接手整个并州郡兵,但却与并州诸将并不熟识,《孙子》说道:“知己知彼。”其要义不止是要熟识自己的兵力粮草,更重要的是要熟悉自己的麾下将领的能力,有人擅守,有人善攻,人的天赋不会因统帅的想法而变化,所以优秀的统帅最重要的便是让每个将领待在自己最擅长的位置上。如今时间紧凑,陈冲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每个将领能够各司其职,不功不过,撑过匈奴的前期攻势便罢了。
想法是好的,但他还有一层没有顾虑清楚,眼下的离石城人心摇动,不是杨会一个主簿便能掌控的。
陈冲的手信刚刚送达,在太守府内便已经聚集了十来个军官在这里请求议事,领头的是太原军司马王奎,他身披军甲,手持铁盔,冷冷地对杨会说道:“杨主簿,我本主掌太原兵事,与西河毫无瓜葛,不过因张公差遣,使君照顾,得以带领万余儿郎驻守离石。
如今刺史横遭不测,陈使君率八千郡兵扼守曲峪,已然足矣,而太原虚弱,听闻胡虏分兵往太原而去,而我等却在离石坐困愁城,不可谓不失职。还望主簿谅解,我等回援太原,实是刻不容缓之要事!”
杨会先晓之以情,但王奎等人不为所动,杨会无奈之下,石韬心生一计,上前对诸将说道:“诸位一片热忱之心昭然可见,在下按理来说本不当阻拦,只是夫战事,非为人谋,亦为天命,顺天命者无往不利,逆天命者虽雄而穷,世祖以区区数千可有昆阳之捷,正乃天日所照。今诸君远去,以寡击众,以弱击强,正似当时。
世祖有‘刘秀发兵捕不道’之赤伏符,方才无往不克,诸君以弱击强,何不卜卦而后行?”
这倒是不无道理,于是王奎应允,徐庶石韬连忙去请来一位望气士,请他为此行做一次卜卦。望气士时年八十有三,须发皆白,手足枯瘦如尸,他以五十根蓍草进行推演,未久,结果出来了,卦象是“水火未济”。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可以说是一个凶卦,杨会再次趁机劝道:“诸君,如今上天降下警示,诸君为何还不警醒?如果逆势而行,不仅乡梓难保,更误了自己性命,只要我等屈身守份,团结一心,固守离石,等待朝廷援军,再夺回太原又有何难?”
王奎脸色铁青,他再三徘徊,最终忿然道:“我意已决,还望主簿勿劝,死有何可惧?父老乡亲生我养我,久遭苦难,我又岂能袖手坐观?身为郡兵,正是职责所在,如以后天子追责下来,难道主簿来担待?”
杨会哑口无言,于是王奎随即出府召集城中太原郡兵约七千余人,每人携带三日的口粮,当夜便离开离石,沿着北方的汾阳道径直出发。
就在第二日的晌午,王奎已经行过八十里,还有不到二十里,便是作为西河太原之间的转运枢纽——羊肠仓。他打算在此处歇息一日,补充军粮后便直奔晋阳,晋阳乃是并州第一大城,粮草充足,便是被胡虏围困一年也能继续坚持,加之匈奴不善攻城,只要坚守待援,必能坚持到匈奴退军。
正如此打算时,林路间的高空上,忽而飞过一排燕雀,茫茫苍穹下如同蝇虫间毫不起眼。但王奎还是注意到了它们,不止如此,他还察觉到空气众弥漫着一股熟悉又陌生的味道。
是牛羊的膻味!
在这里如何会有牛羊的膻臭?但他随即就知晓了答案。前方的大地开始颤抖,正如同他们脚下的土地一般,一股滚滚的烟尘正高高地抛在天幕下,远方模糊的人影逐渐清晰,但最先清晰的是他们背负的旗帜:苍鹰振翅,遥逐日辉。
这面旗帜并州军民无不熟悉,这正是左日逐王的旗帜!双方都正策马奔腾,完全没料到对方会在此时此刻出现在这个位置,而这里山路狭窄,毫无回寰之余地,即使明知道继续前进是一场毫无准备的血战,但双方也只能一步不退,加速奔袭,在这个狭隘的山道一决生死!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王奎令亲兵打出汉军的旗帜,随后夹紧马腹引弓待射,他的弓身乃十年熟的青牛角琢磨,弓弦是血鹿筋熬制,拉满弓弦,能远射百五十步。王奎拉满弓弦,箭羽一纵如飞,在这一箭穿梭之间,两军的面孔都已清晰可见,王奎甚至能看见持旗胡人脖颈里正上下抖动的箭羽。
鲜血涔涔地流过马背,另一人眼疾手快接过旗帜,前后数百人齐齐便朝王奎怒喝。王奎晒然一笑,收下长弓,拔出斫刀,高呼道:“死!死!死!”军卒们也齐声高喝:“死!死!死!”
却见匈奴人中一身披貂衣之人,身骑一匹黑身白额高马,加速奔至最前,只见他也拉满弓弦,王奎只觉一股凉风从内而外吹翻了内脏,忙伏身躲箭,随即一声脆响,他回首看去,正见一根箭羽正在旗杆间抖擞。
王奎还未来得及嘲笑对方箭术不精,汉军只是又听接连三声“叮”,汉军的旗杆竟接连被三支箭矢命中,但旗杆上只有一个空洞,还未等汉军反应过来,旗杆‘咔嚓’当众轰然倒下,赤红如日的大汉旗帜随着旗杆一齐砸在后方汉卒阵中,在烟尘中又惊起一阵烟尘。后方的汉卒只望见大旗倒下,不明所以,步伐纷纷为之一滞。
就在这一滞之间,这一场遭遇战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王奎并没有能够回到乡梓,他挺住了匈奴人的两次冲击,斫刀砍崩了刃,但后方的士卒已经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一个匈奴人在他稍稍力竭时顺着兜鍪的缝隙一刀切下了首级,他看到自己的身躯如同尘土般被马群践踏着,铁甲与马蹄奏响雨水般的乐曲,随即永远失去了意识。
随后匈奴人将他的首级插在旗杆上,和他的士卒一起,披散着黑发,在离石城前后如乌云般飘荡翻飞,匈奴人发出如夜枭般的欢呼声。随即匈奴人发现,离石城是一座空城。
杨会在王奎出发后,城中不过剩下两千余人,难以固守,在徐庶建议下,干脆着手撤离,在离城时,杨会封死离石城的大门,并一把火烧毁所有城内带不走的辎重粮草,在匈奴人入城后,只能看见尚未完全熄灭的灰烬,和四处袅袅升起的硝烟。
但无论如何,西河的郡守府已经不在汉军手中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