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救世明主

  王夫之知道是于成龙向沈墨举荐的自己,而且又感佩于于成龙的清廉,再加上他本就是一个豁达之人,心中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反而对于于成龙能够果断的弃暗投明,对他更加佩服。

  于成龙虽然举荐王夫之,但是也有些担心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会不会骄矜自傲,会介意自己出仕满清的经历而对自己不假以颜色。

  但是短短几句交谈,这些担心就消散不见。两人很快熟络起来,谈笑晏晏,气氛很是融洽。

  一旁司坤见状,心中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这两位老先生都是主公日后要倚重的人物,要是他们两人之间搞不到一起去,那就有点麻烦了。

  谈笑几句后,王夫之又郑重感谢了于成龙的举荐之恩。

  于成龙自然也是一番谦逊。

  司坤这时候上前问起于成龙为何会在此迎接,于成龙道:“前两日主公就曾说夏季湖南多雨,要有司衙门以及军队注意洪涝灾害。这两天知府衙门组织了许多民壮已经开始在加固湘江河堤。今天这雨势变大之后,主公就坐不住了,带着李知府和孙将军上了河堤去巡视了。本来主公是要亲自来迎接姜斋先生的,但是主公说姜斋先生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所以老朽就主动请缨来迎接姜斋先生了。”

  王夫之知道原委后,感慨道:“在主公心上,黎庶百姓果然是最重的。我一个老头子能遇到主公这样的明主是我的福气,高兴还来不及呢。于山公,不如我们也一起去河堤看看。”

  主公都去河堤冒雨巡视了,王夫之肯定也不愿意坐在屋中啥都不做。

  他这么大年纪还还原意再次出山,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而是真切地想为天下百姓,想为华夏民族做点事情的。

  于成龙闻言,犹豫了一下也点头同意。

  看着眼前两位老先生突然心血来潮要去河堤,司坤也有点左右为难。

  这还下着雨呢,这两位年纪都不小了,万一淋雨后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可担待不起。

  司坤劝了半天,但是这两位却执意要去,尤其是王夫之态度最为坚决。

  他之所以这么坚决想去,一来是真的想做点事情,二来也是顺便验证一下于成龙说的是不是真的,看看沈墨是不是真的在河堤上。

  司坤劝不动,也只好随他们。

  派人将王夫之的家人行礼送回早给王夫之准备好的府邸,留下三辆马车,司坤又陪着两个老先生,还有王夫之的学生唐端笏以及王夫之的成年的两个儿子:长子王琥和次子王攽也一起跟随而去。

  王夫之今年六十一岁,娶过三个妻子。

  第一任妻子陶氏,十六岁的时候嫁给王夫之,二十六岁就病逝了。

  后来三十一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十六岁的郑氏为妻,后来郑氏也病逝了,殁年二十九岁。

  再后来,五十岁的时候王夫之又娶了如今的妻子张氏,那时候张氏也才刚满十六岁。

  王夫之三个妻子给他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长子王琥就是王夫之的原配陶氏给他生的,如今已经四十二岁了。

  次子王攽则是第二任妻子陶氏所生,如今也已经三十岁了。

  两女也早都成年出嫁了。

  第三任妻子张氏所生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成年,一个十岁,一个八岁。

  沈墨去的河堤是衡阳城东门外的湘江段。

  这里的湘江江岸距离衡阳城最近,若是决堤,对城池的威胁是最大的。

  三辆马车改道向着东门而去。

  出了东门的时候,雨又开始下大了。

  这个时候除了一些较大较繁华的城池的主要街道是用青石板铺就的,其他的一些小城池城中的路也很多都是泥土路面,充其量就是夯实了一下。

  衡阳城作为当过一国京城的地方,大街小巷倒是都用青石板铺了路,但是出了城之后就都是泥土路了。

  雨越来越大,路面已经变得泥泞不堪,马车没法继续前行了。

  司坤见状,又劝两位老先生回城。

  结果王夫之依然坚持要去河堤上看看,马车走不了,可以步行。

  于成龙也是这个意思。

  司坤没办法,只好亲自带着人去东门附近的守军处出示了自己的腰牌,借了十几件蓑衣。

  这种雨势,雨伞根本起不了作用。

  众人换上蓑衣,搀扶着两位老先生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江边行去。

  好不容易行到了江边附近,众人隔着厚厚的雨幕看到了江堤上许多人影在来回忙碌,还有人声穿透雨幕隐约传过来。

  执勤的士兵挡住了众人,司坤拿出了自己的腰牌,说明了来意,然后问沈墨所在何处。

  那士兵指着一个方向道:“那边有一段江堤年久失修,看着有点危险。总镇带着亲卫队在那边亲自加固江堤。”

  司坤谢过,又扶着两位老爷子上了江堤,向着沈墨的方向寻去。

  此时的沈墨也披着一件蓑衣,带着一群亲卫来回搬运着提前准备好的沙袋原木等防洪用品在加固那处由于年久失修而已经隐约有溃堤危险的堤坝。

  在这种雨势下面,蓑衣能起的作用也很有限。

  沈墨身上不仅早都湿透了,而且白色的武士长袍也都被泥水给污染的看不出本来颜色了。

  不过此时他根本顾不上这些,注意力全部都在加固江堤上。

  他前世是北方人,也没有住在大江大河边上,村子里甚至连一条小河沟都没有。

  所以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洪灾,但是九八年的那次世纪大洪灾却让他记忆深刻,毕竟那个夏天正好是他小学毕业那一年的暑假,新闻上几乎全部都是和洪灾相关的消息。

  中华儿女众志成城齐心抗洪的事迹让他动容震撼之外,洪水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危害也是让他触目惊心。

  长大以后,每年夏天的时候新闻也都会报道南方各地的洪涝灾害情况。

  再后来,由于全球气候越来越异常,就连一向缺水干旱的北方都开始发起了大洪水,甚至还造成了许多人间惨剧。

  最夸张的是就连最干旱缺水的大沙漠里都发起了洪水,简直匪夷所思。

  这些种种见闻让沈墨对于洪灾保持着深深的警惕。

  如今已经过了仲夏时节,虽然下雨的频率并不算高,但是沈墨却早都下令准备各种防洪物资,让下面的人做好心理准备,并且要求每天都要派人巡视江堤。

  湘江可是整个湖南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驯服的时候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一旦发怒那就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所以沈墨一定要提前将这条水龙给锁死在河道里。

  本来今天要给王夫之设接风宴的,但是随着雨越下越大,沈墨心里就有点慌了,立刻下令让衡阳知府衙门组织民壮上江堤待命。

  自己也带着警卫团剩下的人上了江堤。

  衡阳附近的这段水文情况其实早都摸清了,主要的功臣还是那位衡阳代知府郎三泰。

  这位老兄之前虽然当个知县,但是没有实权,就到处溜达,顺便也就对这段河道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测绘。

  现在正好排上用场了。

  眼前这段风险最大的江堤就是他之前测绘的时候发现的,位置比较偏僻。

  这里是一处急弯,江水经过这段的时候会带来强大的冲击力,所以这里的堤坝遭受的水流冲击最严重,之前修筑的堤坝损毁的最严重。

  沈墨带着人上了堤坝之后,发现江水越来越高。虽然距离堤坝表面还有两米多深,但是看着浑浊的江水奔腾而过,猛烈拍打着两岸的堤坝,这让他心情一点都轻松不起来。

  他根据自己前世了解到的一些抗洪知识,下令在一些比较关键河段上设置水位警戒线,同时下令下面的各级衙门组织百姓准备大量的沙袋以及石块。

  这些物资准备的越多越好。

  虽然这几年还是处于小冰河期,夏天的雨量并不是很大。湘江这几年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洪灾,但是沈墨却知道小冰河期似乎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上结束的。

  一旦小冰河期结束,夏天的雨水肯定会极大的增多。如果不提前准备,当洪灾来临的就来不及了。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以后,沈墨又亲自带着警卫团的士兵们搬运沙袋和原木来加固堤坝。

  他的身体非常强悍,干起这些粗活来也是轻而易举,效率很高。

  一些民壮和下面的官吏本来听说沈总镇亲自来堤坝上了,都以为他只是过来转一圈。但是没想到沈总镇不仅没走,而且还亲自挽起袖子跟大家一起干活。

  许多人甚至暗暗猜测这位白净英俊的总镇是不是做个样子就要打道回府,有人甚至私下打赌,赌沈总镇能搬几个沙袋就走人。

  但是很快沈墨的表现就让他们傻眼了。

  沈墨干活的效率超过了所有人,别人搬运一袋,沈墨已经搬了五袋了。

  别人每次一袋,最多两袋已经感觉很吃力了。

  但是沈墨每次却都是三袋一起搬,而且显得非常的轻松,直接给众人看呆了。

  更让众人大吃一惊的是沈墨一个人扛起了一根长约两丈,海碗粗细的原木轻轻松松放到了加固的位置。

  好家伙!

  沈总镇不仅人长得俊,而且还是个天生神力啊!

  伴随着周围的一阵阵惊叹声,周围的民壮士兵们都是干劲十足,人人都卯足了劲。

  人家沈总镇都这样了,谁还好意思不卖力气。

  在这样的气氛下,加固堤坝的速度进展的很快,甚至堤坝上还响起了整齐的号子声,还有民壮唱起了当地的小曲。

  这些百姓如今都知道沈总镇来了就会给他们分田分粮,而且这加固堤坝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好,所以干活都是真心实意,没有任何敷衍。

  王夫之和于成龙来到沈墨旁边时,沈墨肩头上正扛着两个沙袋,两只手也各拎着一个。

  若不是司坤从那偶尔露出一片白色的衣服上认出来那是沈墨,王夫之两人根本不敢相信那是沈墨。

  看了片刻,王夫之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感佩之意。

  啥都不说了,也开始干活吧。

  两位老爷子也开始弯腰去搬沙袋,惊得司坤赶紧苦苦阻拦。

  于成龙上次战败受伤才痊愈不久,而且已经六十四岁的人了,哪里能让他干这个。

  王夫之此时也六十二岁了。

  沈墨请他们来可不是要让两个老人家来当苦力的。

  不过年纪到底到了,两人搬了两袋后就气喘吁吁了,只好停了下来。

  但是王夫之的两个儿子和学生唐端笏却得继续干活,王夫之就在旁边看着他们。

  这三位虽然没有当过官,但是好歹都是读书人,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苦。

  虽然不算是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但是这种粗活却是从来没有做过的。

  但是三个人也都知道轻重,人家沈总镇都在亲自干活,自己的父亲和老师作为沈总镇的臣子,肯定不能站着看。

  父亲和老师年纪大干不了,自己就得替他去干。

  这是孝道,也是忠义。

  司坤看到两位老先生不再执拗,也放心心来,交代一声也过去干起活来。

  沈墨将一袋沙袋堆在了已经叠的很高的沙袋墙上,一转身看到了司坤。

  从司坤嘴里才得知了王夫之和于成龙两人也来了的消息,很有些意外,但是稍微一想也大概明白这两位的心思,微微一笑,停下手中的活,让司坤带他过去。

  “姜斋先生,于先生,你们二老是何苦来哉?这里风大雨大的,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是天下百姓的巨大损失啊。”

  沈墨一见到两位老先生就苦笑着埋怨道。

  两人看见沈墨满身的泥水,脸上也是脏污不堪,眼眶都有点发酸,一句话不说,一起对着沈墨深深一躬。

  “天下黎庶,有总镇才是真正有福了。老朽余生能遇到总镇这样真正心怀百姓的明主,真正是我毕生之福啊。”

  王夫之直到此时此刻,终于相信沈墨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那个救世明主,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时代造反实录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