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脸色阴沉地说:“灌晋祠水。”
就是将晋祠水先堵上,护城河填上,再将囤积的洪水放出,灌向城中。他只说了四字,下面自有人去执行。宋九小心地问道:“要不要再挖?”
“挖,为何不挖,但不用真挖。”
“微臣明白。”
这一回不是挖地道炸城墙了,而是用来诱敌分兵。这一炸,虽城中准备不错,多少也会受些惊吓。量变最后就成了质变,超出城中军民心理底限之后,他们就会投降。
灌晋祠水很方便,白天堵上护城河,夜里悄悄将晋祠水填上。城中发现不对时,开始填水门,就在快填好时,晋祠水打开,洪水滚滚而下,淹死了无数兵士与百姓。
宋九喃喃地说了一句:“慈不掌兵哪。”
战争如此残酷。
不过好消息终于到来,汾水堵上,水位渐渐抬高,水面离城头不高,人驾着船,接近城墙,手一勾就上去了。幸城东南,也就是赵匡胤于城东南亲自督战。
宋九也来到东南。
这个长堤就是他与陈承昭、学子们一道设计的,十分科学,首先不能矮,一矮就够不着城头,也不能高,水能漫过一些矮城墙最好不过,可不要忘记了,宋人能加,北汉也能加城墙,但水是向下冲泄的,北汉用泥包堵一堵城头就可以了,南边却要多大的工程?那非是一月之功,将是数月半年之功。而且水位线越高,长堤越要牢固。
高矮要必须适中。
看到宋九在计算。赵匡胤感慨万千,说了一句。谁说物格学是小道?
这当口儿,之乎者也能用得上吗?
现在从东南看。太原城就象一座浮在大海上的孤岛。宋九喃喃道:“这样还不降啊?”
赵匡胤下令攻城。
他手下勇将马步军都军头王延乂亲自鼓之,登舟率领部下攻向太原城。太原攻防战打得太憋屈,宋军一个个打出真火来,特别是这些勇将。他也学党进,立功心切,连盔甲也不穿就上了船。结果北汉城头上箭如雨下。一箭射中了他的脑部,当场毙命。再来,石汉卿也登上小舟,太原城头依然箭如雨下。看似手一勾就上了太原城头。但一天下来,千舟竞发,却无一人成功登上城头,反而折了两个大将。
看着兵士将石汉卿尸体抬下来,宋九心中五味杂陈,这小子终于死了。但死得其所啊。说高兴吧,也是英勇牺牲,不能将过去恩怨代入的。说不高兴吧,这个家伙死了。宋九以后少了一个大害。否则他天天在赵匡胤面前嘀咕,现在终于知道赵匡胤不是不杀人的,杀了许多大臣。无论文臣或武将,特别是贪官。但有的大臣死得很冤枉。或者贬得很冤枉。
宋九肃穆。
赵匡胤瞥了他一眼,宋九说道:“人死为大,石将军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孰人无错,他也有。你也有,若挑错。朕如何用人,择大弃小也。”
“是。”
“汉卿随朕多年,忠心耿耿,没有想到葬命于此地。以前世宗屠楚州朕一直不理解,朕今天终于会意。”但他亲自看到楚州惨象,虽有屠太原之心,终未下出诏书。
忽然远近传出一阵欢呼声。
赵匡胤愕然,派人下去询问,一会儿几个小黄门面面相觑地回来禀报真相。张琼死得真是很冤枉的,他执法公平严明,因为石汉卿活活害死了,禁兵敢怒不敢言。后来赵匡胤让石汉卿执掌都虞候,持恩横恣,禁兵在他手下过得很不开心。上面还有一个杨林,可杨林整天装哑巴,能说什么公道话。闻听石汉卿死了,无不称快。
小黄门不敢提张琼的死,只说了后面。
宋九低下头,这等于十万禁兵一起打赵匡胤耳光子,他心中想笑不敢笑出。
赵匡胤怒极,让石汉卿老子石万德致仕,以泄禁兵心中气愤。这时候需要禁兵士气的。第二天复攻西门,还是没有攻下。
还有一个机会。
太原围急,郭无为准备逃向宋朝。然而他心太野,不打算就这样逃跑,逃跑还想带着两个勇将,一个是杨业,一是郭守斌。此二将一去,太原必破。于是向刘继元请求,这样下去不行,老臣打算带刘郭二将夜袭宋军。刘继元也相信了,选精甲一千人,以杨郭为副将,刘继元登延夏门亲自送行。
刚过北桥,郭无为看看身后不对,没人,问杨业何处,杨业说马伤足了,没办法出征,收其所部回城。这是屁的理由。再问郭守斌,郭守斌理由更是狗屁不通,说天色晦暗,在太原城转了转,转迷失了方向。太原城是大,可终是太原城内,他天天呆着,在城内还能迷失方向?实际这两将是察觉出不对,然而皇上诏书让他们出城,不得不出,各自找了一个狗屁不通的理由婉拒。
这时郭无为就站在北桥上,往前几百步就是曹彬的部下,可他一步也不敢走。不能走,难道他能带几十名手下袭营?只要往前一步,非是袭营,明显就是叛逃。相信不出十步,城头上箭如雨下,将他生生变成刺猬。
郭无为只好回城。
那一刻他还做着好梦,实际勿用多,只要他本人逃出来,或者再有本领拉拢一两个亲信重臣,赵匡胤赏赐,几人坐舟于城外对城内吆喝,那么一点一滴地将北汉士气磨灭,说不定奇迹就会上演。
但他一直想着立功投宋,于是再次劝说刘继元投降。刘继元非傻,再想一想前天晚上他莫明其妙的袭营,眼中闪过一丝寒气。郭无为不觉,刘继元手下小黄门卫德贵却看到刘继元眼神。极言郭无为反状。刘继元下诏将郭无为击杀。一个堂堂的宰相,托孤重臣被杀。太原城中居然静悄悄一片。
刘继元将郭无为尸体悬于城头。
赵匡胤冷冷看了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一切就是此人引起的。若无此人。自己不会改变策略,也不会骑虎难下。
第二个五月到来。
太原城外洪水滔天,从延夏门瓮城入内,穿两重外城,注入城中,就象黄河决堤一样,白浪滚滚地向城中流去。城中百姓大惊。北汉只好派人建堤设障,这个不远,宋军站在舟上齐射。不让北汉设障成功。于是决口越来越大,这时候太原城很危险的。一旦决口变成几十米宽,整个城墙就会倒下,太原城中浊浪排空,宋舟齐入,太原再也无保。
在大家观看准备随时攻城之时,忽然城中飘来一捆又一捆积草,兵士躲在草后施工,前面束草不但挡住水势。还成了最好的掩所,一会儿缺口被堵上。
吕馀庆喃喃道:“真邪门了。”
但北汉在防御成功下做了一件傻事,太原城东是汾水,南边现在整成了一个地上湖。西边是龙山,北边也是山,但北边山地狭窄不便。因此攻城器材等,一起放在西营赵赞处。一起以为赵赞是软柿子。比较好吃,城中精锐尽出。试图攻破宋军西营,焚烧掉这些攻城器械。这一回没有那个好果子吃了。呆在城中,宋军没办法,一出城那是送死来的,西营宋军倾营而战,北汉军队大败,三分之一的兵士被当场击杀,一役就折了近万将士。
然而太原城无论如何,依然屹立。赵匡胤派水兵乘舟将南城门烧掉,还是攻不下太原城。最要命的是契丹人来了,老臣魏仁浦也因为破腹病而去世。
破腹病就是带着一些轻微疟疾性质的拉肚子病。
危害不大。
天气极不正常,先是一把春雨困在潞州,雨一停又酷热起来,到太原城下,夏天多雨,大军又扎在湿草地上。因此有许多兵士得了破腹病。没有南方的疟疾那么严重,也没有那个可怕的传染率。但拉肚子也要命的,不然不可能称为破腹,也就是将肚子都拉破了。对医学宋九真不知道,特别是中医。说它不灵验吧,前世医学条件那么发达,中医有些疗效仍然神奇无比。就象潘怜儿怀孕,大夫搭脉,若迟疑不大好说,若说有了,肯定就是怀孕。比做cd还管用。不知道怎么搭出来的。但说它灵验吧,很多的同样十分落后。
如何看病宋九不知道,但懂得一些,立即面见赵匡胤,天热,兵士管什么,生水喝得凉快,这是得病主要原因。因此下诏任何兵士不得喝生水,每天早上将茶水煮好,放在大桶里,渴了去尽管喝。又将得病的兵士隔离。特别他做过一段三司判官的经历,哪里出产什么都十分清楚。立即派人从后方带来相关的草药。
军中破腹病压制下去。
很多人不懂,以为这又是物格学,甚至说它是疟疾,因宋九之功,没有发作。哪里是。还有就是酒精与硼酸水,也调来许多,连续多天的攻城,产生大量伤亡。宋九看到后来,也渐渐麻木了。不过带来许多酒精与硼酸水,立即清洗伤口,包扎。并且每天要清洗几次。因为宋九之功,太原一役他最少挽求了一千名宋兵的性命。
破腹病危害不大,然而老魏老了,又是文臣,染上它,哪里好得起来,中招,送回京城治疗,中途去世。
太阳傍近西山,大家一起站在龙山顶峰,用望远镜看着西北方向,哪里是契丹北大王乌珍的军队。宋九问道:“陛下,契丹人可惧乎?”
“若他们真有信心,为何不发兵临近太原城?”赵匡胤傲然说道。乌珍军队来了,不敢靠近,只能在远处放火,然后击鼓,意思我们辽国大军来支援你们了,你们尽管与宋朝拼命。但这与项羽破釜沉舟一战,那些个做壁上观的诸候有何区别?然而宋九一想,确实这时候宋朝不那么弱小。例如乾德三年,契丹犯易州,掠夺当地人口而走,赵匡胤大怒,派易州守军入侵辽国,也掠夺人口,数量差不多。然后互换,契丹没办法,只好答应。第二年又来,赵匡胤索性派大军深入幽州境内,耀武扬威而去。而且宋九不知道的是此时河北那边又发生一件事,契丹不敢分兵了,大军合为一路,一起进入河东。河北兵防空虚,河北那边是属于韩重赟管辖的,但分成几个战区,最北边属于李汉超管辖。他的好朋友兼手下马仁瑀不打招呼,看到河北空虚,带着军队进入平卢等地,从后来北京城西北开始,一直掳到张家口,掳来无数百姓,几万只马牛羊。本来是大功一件,可马仁瑀是违规出军,李汉超心中不平,多少也嫉妒其战功,不断地告御状,一对好朋友终于反目成仇。
这件事现在连赵匡胤也不知道,宋九心中想着,此时乃是北宋最强的军队,兵马多,勇将多,又是赵匡胤亲自指挥,并且非是在幽州城下,而是在太原,契丹人同样占不了地利,于是说道:“陛下,不如大军且不顾太原城,直趋西北,击败乌珍,援军一败,太原将会不战而降。”(未完待续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