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看不下去,朱三自己也看不下去。宋九忍无可忍,道:“朱兄,你不习惯它,先练一练。”
取代朱三教课,先不教经义,而是教阿拉伯数字,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与民族文化无关,主要是以后使算术简便化。再说一个民族要强大,也要学会拿来主义。朱三不用学,他呆在一边正琢磨着这个粉笔字。
第二个问题就是算盘,应当它出现了,可是宋九未看到,他看到的许多店铺掌柜继续用筹在算账,算盘做起来不难,河中也有木匠,但有了算盘还不行,必须准备珠算口决。
珠算口决自己还记得多少?
计算器害死人哪,宋九只能反复默想,再想也没有想,可原理相通的,只好自己编写。
胡老大派人送来了各种度量衡。但开封县的麻烦未结束,胡老大又带人去讨各种经义书籍。
这与宋九无关,宋九先写了六十几张保密条例,寓教于乐,教学宗旨就是以后让这些学生用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宋九不教死书,学生多,也可以当成打下杂的人手,不然每月拿出五贯钱付朱三工资,别人长久下去也不会服气。教这些学生滑轮组原理,教他们如何制滑轮,以及制造各种标准的度量衡测量工具。这个必须要签契书,不然这么多人,早晚技术流传到外面。
签好了契约,这才在宋九指挥下,制造更多的标准测量工具,整整花了四天时间,特别是软尺,试验了许多材料,包括麻布、葛布,但都不管用,伸缩性太强,丈量时会产生严重误差。最后迫于无奈,宋九只好用铁,非是不锈钢,只能在火炉里一次次锤打,一次次氧化,使之成为“十炼钢”,然后打均打薄打平,也就是所谓的软尺了。这勉强解决软尺的材料问题,可是成本高昂得宋九都不愿去想。
而且这几天宋九又迎来了第三个麻烦。
几天前说好的,只选几名学生来学习管理账目,结果宋九一下子收了六十多名学生,这不公平啊,小九,都是街坊邻居,俺们可以看着你长大的,为什么不收我家的孩子。
六十几名学生宋九教起来都吃力了,还敢收?
但无法拒绝,只好将课程分开,上午教物格与实用,关于滑轮组方面的原理,以及以后组装滑轮组,这个技术得保密,不对外开放,下午教其他三门课程,随便过来学习参观,结果屋子挤不下,窗户下与门口都站满了各个少年青年。
刘嶅又来了。
这时候因为技术原因,铁贵,一斤铁三十文左右,足足一担好米的价格,不然宋九这个吊机成本也不会达到八十贯钱,就是大规模制造,成本还是在六十贯钱以上。
但书更贵,一本小册子一百多页,能卖几百文钱,这时都是大字,一百多页小册子并没有多少字,象易经,若没有注释,在后世简直连小册子都印刷不起来,字数太少了,但这时一本周易售价却在二百文上下。更不要说字数更多的礼记、春秋。
胡老大向开封县要书,还是九经全要,开封县犹豫不决,最后准备妥协,问胡老大讨要多少套九经,宋初国家财政还略有些困难,如宋九所说,不及南唐富裕。开封县准备放血了。
胡老大听闻许多子弟来宋家求教,于是一口气向开封县令讨要两百套九经。一套九经市面上价格最少达到七八贯钱,这中间包括商人赚取的利润,官府买会便宜一点,也不会低于五贯成本。一千贯钱,开封县令哪敢作主?便不答应。
胡老大是粗人,也会察颜观色。
开封知县虽不答应,也不敢因此而发怒,再想想宋九的话,懂了,闹到开封府去。
藩镇割据,五代更替,长时间战乱,使得文化教育设施全部遭到破坏,成为恢复封建统治的最大妨碍。因此赵匡胤前面一登基,后面就下诏修葺开封文宣王庙,亲写攒文,表彰孔颜,非是孔孟,将颜子地位列于孟荀之上,收集藏书,陆续修葺各地孔庙。
宋九如此大规模授学,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听到胡老大禀报后,开封府派判官刘嶅来察看处理。
刘嶅来到宋家,首先就看到了,好多人,他是儒臣,看到这种景象,还是很欢喜的。接着又看到大门边上立的师规,十五条师规同样也不错,至于爱国精神,五代十几年就更替一回,士大夫们也做不到所谓的爱国精神,他根本就想不到。不过想一想宋九身上的一些毛病,他对这个师规十分怀疑,恐怕连宋九本人都做不到吧。
实际是差距一千年的两个时代的隔阂,对宋九,大人物们也不知如何评价,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还有更多的,让人感到好笑的一面。
刘嶅也感到好笑。
走了进去,看到一位身穿绯色官服的官员到来,旁听的学生自动闪开一条道路,走到教室,宋九正在教珠算。看到刘嶅来了,宋九唱了一个肥喏,算是施礼了。刘嶅也不责怪,这小子胆子大脸皮厚死要钱在某些上层人中开始流传了,见到赵匡义都大咧咧的,况且是自己。他摆了摆手道:“你继续,某也听听。”
“那宋生失礼了。”
从臣民改成宋生,可从宋九嘴里冒出来,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刘嶅又啼笑皆非,差一点乐了。
活宝啊!
然而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活宝有才情,值得皇上让二弟用开封府的人暗中注意。
只是听了一会,立即察觉出这个算盘的好处。
他见多识广,看到过类似的算盘,上梁是一珠,下梁是四珠,不象这个上梁是两珠,下梁是五珠。并且没有成熟的珠算口决,因此它一直没有盛行,朝廷大多数计量官员仍然在用筹算账。
宋九改良了算盘,还有成熟的珠算口决,算账变得简便又快速,于是他在脑海里又想到一个名词,效率!
一堂课讲完,学生自由活动。
宋九问刘嶅:“刘判官前来有何事务?”
刘嶅说了胡老大讨要九经的事。
“刘判中,我出了河中,时常听到别的坊间百姓谈论说河洲百姓凶悍野蛮,知书懂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河中地区贫困,仓廪不实如何知礼节?衣食不足如何知荣辱?一旦河中地区贫困问题解决,读书识字的人多了,上行下效,会不会还是野蛮野悍的河洲?刘判官,我本来只准备收六十三名学生,可你看一看,来了多少旁听的学生?若非面积有限,旁听的人会更多。河中地区也是京城地位,京城不应当出现一个野蛮而凶悍的地区,并且河中百姓也想好,也渴望学到知识,但这个不能是我的责任,是朝廷的责任。”
“官府不是不给,那个憨货未免要得太多。”
“我只要六十三套,反正这些学生以后也要练字,让他们抄写,发放给更多的人,让河中更多的人能识一些字,有了文化知识,才能彻底改变河中贫穷的面貌。”宋九说得大义凛然,实际心中打着小算盘,现在是一个开始,同时堵一堵大姐的嘴巴,他还在思考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活计赚钱,但赚钱必须要有一批有素质的人为他所用。现在教学生,将来这些学生说不定就能帮助自己了。
刘嶅哪里想到他心中如此“龌龊”的念头,道:“若是六十三套九经,本官准了。那个算盘与口决……”
“这是我的智慧与心血。”
“小子,你又来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耻于言利,这才是道!”
“刘判官,别说这些假大空的道理,我还有债务未还呢,只要是正当手段得来的,利是越多越好。”
刘嶅长长地叹息,十五条条条立德树人的师规啊,是这小子订的吗?摇了大半天头,道:“这样,本官回去派送一批笔墨纸砚过来,供这些学子学习用,再想要什么钱,决不可能!”
“中,击掌为证。”
“那个口决……”
“笔墨纸砚送来,口决就出来了。”
刘嶅兴冲冲而来,扫兴而去,走到门外,差一点无语问苍天,喃喃道:“大宋第一奇葩啊。”
宋九再三的“勒索”开封府,虽数目在开封府忍受范围之内,也让他弄怕了,省怕他最后来一个狮子大开口,匆匆忙忙地送来价值五六百贯钱的笔墨纸砚,换回珠算口决。
赵匡义拿着这个口决,很想很想到苦井巷给宋九来上几拳几脚。但偏偏还能让他感到很好笑。
不但宋九的贪婪,还有朱家人的事,朱家日夜有人在门口放声高歌,贿赂不行,成为京城人的笑谈。开封县不知道怎么处理,禀报赵匡义,赵匡义也派衙役前去劝说,然而这些粗汉子只要不犯法,根本就不怕官府,仍然不听。赵匡义同样不好处理。
放下口决,不由叹道:“你这个小九,倒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朱家逼得只好找宋九赔礼道歉,又承诺捐出一百贯钱给这个简陋的学堂,权当开封府未赔吧。宋九不答应,他的脸面与自尊只值一百贯钱,什么样的钱能得,什么样的钱不能得,要分清楚的。
“我是读书人,别用阿堵物来羞侮我。”
朱家人雷了,你也能算是读书人啊。
宋九背着手来到河堤上,四个铁匠铺在打造四十几台滑轮组与铁链,李铁匠则带着徒弟们铸造高台。经过宋九与学生在家中反复试验,现在的高台与滑轮组比第一台滑轮组更科学与完美。
但第一台滑轮组一直在工作着,新事物,很好奇,来看的人很多,几乎成了汴堤上的一道风景线,这时一辆香车停下,从车中走下两个少女,一个少女抬头看着网兜将许多装满麦子的麻袋吊起,不由轻声叹道:“这些粗人儿倒有些智慧。”
声音清脆无比,正好宋九在后面听到,只觉得这个糯糯的声音象一阵甜润的轻风从他心头刮过,他一颗心儿怦怦乱跳,心想,这世上竟然有这等好听的声音。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