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鸿磕头道:“老神仙恕小子之罪,小子才敢说。”
嘉靖皇帝道:“老夫先前便说了,今日这里没有君臣,只有朱老伯、陆老弟、黄老兄和你这严家小子。但说无妨。”
严鸿点头道:“是,小子斗胆以为,我大明的官,只怕十有九个贪,剩下那个不是不想贪,是无权可贪。小子所知不贪的官,只有一个,便是那海瑞海笔架,可此人虽然有才有德,行事却甚是荒悖,自己在县衙门吃糠咽菜,还把全县衙役都榨取得面有菜色,小子做不来这样的人。因此,看一个官好不好,首先看他有没有能耐,能不能治理地方,为皇上办事,给国库和万岁爷的内库挣银子。廉洁当然也要看,若是贪赃枉法,弄得治下民不聊生,甚至逼得老百姓铤而走险,盗贼横行,那自然该杀。但一般的,却不必过于求全责备。杨顺督军在宣大数年,贪墨军饷军粮,私纵商人都是有的,但好歹带着官兵,与鞑子打了好几仗,虽然死伤军马不少,并未丢失多少土地,基本每次都把鞑子打回去了。他麾下的官兵,对杨宣大也有各种不满,但鞑子打来,照样为万岁爷血战到底。杨军门的标营,平素里有些横行不法的事,小子也查的清楚。但这些骄兵悍卒,最后跟着杨军门在马莲堡北面,都与鞑子拼死了,为大明天家流尽最后一滴血。因此小子斗胆以为,有此血战战绩在,对其生前的种种不法。也不必追究太严。这样也好让将士安心为天家卖命。”
彼时官场强调德先与才。做官的一定要高唱道德文章。虽然其实大家蛇鼠一窝,天下乌鸦一般黑,却也要慷慨激昂说些为官清廉的话。严鸿这番言辞,可称是惊世骇俗。但在嘉靖皇帝听来,倒是新鲜。他已经把言官大臣们强调的以德治国听得耳朵起了老茧,倒觉得严鸿这番话颇有道理。
黄锦又插口道:“就我所知,杨顺在宣大捞的钱可不在少数,岂止十万?其中很多送到了严府。不知这事可是有的?”
严鸿坦然点头道:“黄老先生说得是。杨顺每年都给我爷爷、爹爹送了钱财。他是我爷爷的义子,是我爹爹的义弟,自然不敢缺了礼数。便是给小子我也常有礼物。不过杨顺捞的钱还不止用于此。如今我京城文官众多,哪一处不需要打点?便是那铁骨铮铮唇舌如枪的言官先生们,少不得也要送些润笔,请他们口下留情,不要骂得太狠。此外,宣大府宗亲贵胄多,杨顺叔父既为朱家臣,与这些王爷、将军、中尉们往来。难道还意思让贵人们破费?再说太祖爷传下法令,宗室们虽然每年有禄米。但近些年多以钞代粮,尤其是中尉们,很多生活也艰难的。杨顺叔父既为宣大总督,当然要常常与宗室们应酬一二,这其中少不得送些礼物,也让太祖爷的后裔多吃些好的。所以我说,杨顺捞的钱虽多,不是花在他一人身上的。”
嘉靖皇帝对杨顺在宣大的贪腐,早有耳闻,也不是什么新闻了。这些当官的,有哪个正能做到两袖清风?所以对黄锦的话,他原本就是当耳边风的。不过严鸿提到宗亲生活艰难,却触动了嘉靖皇帝另一根心弦。那杨顺的清浊问题顿时被抛弃到了九霄云外。嘉靖皇帝当即问道:“说来,这山西一省的宗室,生活得如何?你小子却与老夫分说分说。”
严鸿道:“是。小子奉了老神仙的旨意,去了山西,与诸多王爷、将军、中尉攀谈。对于宗亲的情况,虽则是管中窥豹,却也知晓了一二。咱大明朝的宗室,按太祖爷制定规范,共分八等。以小子看来,其中亲王、郡王等,那是人上之人,富贵尽享。其余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虽然敌不过亲王、郡王的富豪,但也不失优裕生活。而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中,则有生活清贫者。尤其是奉国中尉,禄米既是最少,子孙又毫无封爵,甚至有不敷衣食的。”说罢,又将那日奉国朱廷奎对他哭诉的事情,以及自己后来调查的一些情况,添油加醋给嘉靖皇帝说了一遍。
嘉靖皇帝听得自家的亲戚,太祖爷的子孙居然落到这样一步田地,鼻子一酸,颤声道:“想不到龙子凤孙,竟然沦落至此。小子,老夫让你把船引分给他们几张,这事儿你可有办妥了?”
严鸿道:“回老神仙的话,小子按老神仙嘱咐,专门准备三十张船引给宗室们。可是老神仙,这船引到手,还需要银子做本钱才能出海啊。那些有钱的宗室,给他船引不过是锦上添花;那些没钱的宗室,虽则是雪中送炭,但他们又哪来本钱从商?这炭头太烫了,他们未必拿得起来。小子此次与几位生活困难的宗室攀谈,也给他们出了主意。但回头这船引到底如何派发,还得从长计议,免得老神仙一番好心,真正需要帮助的宗亲们却得不到多少好处。”
嘉靖皇帝听严鸿这么说,表明真是一心一意替领导考虑,为领导热心办事,颇为赞许。但说到宗室生活境遇糟糕,自己一番好心派发船引,看来也不是治本之策,不禁皱眉道:“小子,那以你看来,那些穷的宗室,应该怎么样,才能帮衬一把呢?”
严鸿心知,这事儿才是嘉靖皇帝真正关心的,回答好了,那么这第四次面君至少也是个合格。好在来之前他已经把思绪整理好,又得到了爷爷严嵩的提点,当即清清嗓子,理了下思路,不慌不忙道:“回老神仙,小子的愚钝之见,还请老神仙多多指教。以小子看来,宗室生活困难的原因,一则在朝中文臣以宗室人数过多,对宗室禄米加以扣减,虽然名义上发了宝钞充抵扣的禄米,但实际上宝钞买不到什么东西。二则,宗室分八等,自亲王至奉国中尉,禄米相差既达数十倍,而地方上权势等等,更是相差甚大,难免造成底层的宗室生活困难。三则,禄米分派,如今是先发到王府,再由王府分发,中间环节鱼龙混杂,难免出现损耗,一旦出现损耗,底层宗室更容易受欺负。四则,太祖爷当初制定规矩,宗室不与四民通,缺少谋生手段,积习已久,如今纵然立刻让他们谋生,却又向何处学习?因为这四点,一些下层宗室,也就难免挨饿受穷了。”
嘉靖皇帝听严鸿分析得头头是道,连连点头道:“小子,你既然对宗室的境遇了然于心,快快给老夫说说,应当如何才能教这些宗室不再受穷?”
严鸿拱手道:“老神仙,天朝习俗,多子多福,太祖爷的子孙,自然也是日益添丁加口。国家财力供应终究有限,因而下层宗亲,禄米不敷用,势在难免。总不能给中尉们都发将军一样的禄米,那样太仓是不够的。咱们能做的,以小子想来,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者,增加收入,也让宗室们自力更生,有所进项。节流者,现有的禄米供应,尽量公允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小子想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他停顿了下,见嘉靖皇帝老眼放光,饶有兴味地盯着道:“快快说来。”
严鸿道:“这第一条,是再增加些给宗室的钱粮供应。”
这话说完,嘉靖皇帝脸上不禁有些失望,旁边黄锦早冷笑道:“我道是什么开源节流的好主意,原来再要多发些银子下去,却不知道这银子是从太仓出,还是从内库出?”
彼时大明朝的症结归根就是一个“钱”字,入不敷出,国家的钱不够花,皇帝的内库也是紧巴巴的。严鸿叫增加给宗室的供应,无论从那一边走都不可能。要户部预算多批,这是掉了那帮文官的头也不可能的,要再掏嘉靖的内库呢?那似乎也不太合适。因此嘉靖皇帝也是满脸疑惑,心想这小兔崽子怎么竟然给了如此一条荒唐主意。
严鸿见黄锦逼问,却不慌不忙道:“黄老先生误会了。我这增加钱粮供应,不是要从现在的太仓或内库出钱,而是着眼未来。这多出的钱,乃是商税。”
嘉靖疑惑道:“商税?”
严鸿道:“是啊,商税。我国朝原本规定,地有地租,商有商税,为朝廷命脉。可是如今我朝商税征收,颇不整齐。号称是三十税一,实则收上来的,怕是三百税一、三千税一都无。这些当收之钱,不能入太仓,又不能入内库。与其如此,不如索性用来增做宗室的供养。”
黄锦忽然义愤填膺道:“荒唐,荒唐!按你这小子的意思,莫非是要放纵宗室,勒索商户?这般与民争利,必然导致宗亲刻毒商人,使民不聊生,也损国朝的威仪!”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