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风云1876
澳洲本土
皇室秘书长顾恺之正在汇报当前欧洲形势……
从7月9号开始的大规模空中攻势,至今业已持续一个半月,轰炸了德国纵深地带,很多重要的厂矿企业,交通枢纽,仓储设施,桥梁和铁道,极大的削弱了德国战争潜力。
欧洲规模空前的“摊牌行动”在即,数百万大军整装待发,局势进一步明朗化。
东线战场上
德国人与帝国方面达成了默契,大洋帝国方面的商船可以无障碍的通过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将大量物资运送进入里海的克里米亚。
而帝国第二远征军方面也没有虐待德国和奥匈帝国俘虏,伤兵得到了相应的人道主义救治,双方相安无事。
等到西线战场见分晓,届时,就可以启动大规模的遣返战俘行动。
但是大洋帝国方面也不会白养着这么多俘虏,所以,对克里米亚的大规模建设已经开始了,建设港口,码头,道路和铁路,建设房屋和城市,整个克里米亚岛到处都是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景象。
第二远征军方面部分受伤官兵已经退役,就地安置在克里米亚岛,按照军功授予一定的田地耕种,或者拥有城市店铺,码头和仓库股份。
数十万立有卓著功勋的第2集团军官兵们,主要封赏都在克里米亚,但是在欧洲土地金贵,不可能给立功士兵动辄封赏数百英亩的土地,一般也就是十来英亩,多的不超过30亩。
整个克里米亚岛总计只有2.5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完全不够分的,所以岛上的23個城镇,正在建设的数个高标准码头,仓库区等等折抵股份,用于奖赏立功官兵。
这样一来
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地区,除了部分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行政建设用地和海军基地外,其他地区都封赏一空。
第2集团军的立功官兵们,在退役之后就可以在岛上生活,娶一个或者几个漂亮的白俄姑娘,过上没羞没臊的安静田园生活。
三十多万官兵大部分都会接受这样的安排,这就意味着最少有二十几万华裔家庭,定居克里米亚半岛。
除此之外
第2集团军还将部分华裔官兵安置在从敖德萨至克里米亚一线,并且将大量白俄士兵也安置在该区域,总数约70余万,占地约11万平方公里。
这些白俄附庸军队手里不但有德国人和奥匈帝国士兵的鲜血,而且有俄国工人新政权的血债,只有跟着帝国远征第2集团军一条道走到黑。
“欧洲地图拿来我看看。”李福寿吩咐道。
转眼功夫,欧洲地图便呈了上来。
李福寿皱着眉头研究了一番,拿起笔来,从摩尔多瓦中部引出一条从西向东的分界线,一直到克里米亚半岛东部约50余公里处,仿佛是给克里米亚半岛头上戴的一顶帽子,将沿海的重要港口敖德萨包含在内。
这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其北部边界线,距离基辅320余公里。
李福寿放下笔来,用笔尖点了点该地区说道;“传令第2集团军总司令部,安置官兵及白俄士兵,只能限定在该区域,不得扩大。
这作为内部掌握的标准,暂时不得外泄,今后与欧洲人还有一番讨价还价,尚没有定论。
另外,要留出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安置在欧洲建功立业的其他军人,第2集团军不能全用光了。”
按照帝国军队的传统;
对战斗中立功的官兵都有嘉奖,或是荣誉或是土地,或是金钱或是升职晋级,不一而足。
土地封赏,无疑是其中最诱人的一块。
当年羊毛战争胜利后,北方四州地域广阔,那一波军人可是分到了很大的一片土地,少的也有几十英亩,中低级军官们分到几百英亩的不在少数。
但那是北美,不是欧洲。
说句不好听话,欧洲的一英亩土地,价值远超十英亩北美土地,远超一百英亩非洲或者西亚土地。
在西欧,有钱也买不到大片土地。
李福寿大笔一挥,圈了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片从敖德萨到克里米亚的沿海地区,按照《布列斯特合约》规定,西部一多半属于德国,克里米亚则属于俄国。
所以想要真正合理合法拿到这片土地,还有很多扯皮的地方。
最起码,大洋帝国要和俄国新政权签订正式的领土划分合约,规定双方的边界线。
属于德国的部分,那么就要在战后巴黎和会上,拿到属于自己的利益。
这部分地区,比最初李福寿想要拿到的克里米亚大的多,但帝国远征军在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令外交部门交涉起来很有底气。
李福寿计划连同摩尔多瓦地区一起拿下来,让这一片土地与罗马尼亚接壤,形成更好的地区环境。
从防御角度来看
无论德国还是未来的俄国,只要海军实力无法压制大洋帝国皇家海军,克里米亚半岛的安全就有足够的保障,不可能受到侵犯。
但如今扩大了范围,从摩尔多瓦一直到克里米亚半岛东部40余公里,这一片土地面积达到10.5万平方公里,完全处于乌克兰沿海大平原上,是沿海精华地区。
从防御角度看,无论面临德军还是面临俄军都无险可守,安全处境堪忧。
一旦爆发大战,这些地区沦陷是大概率的事件。
考虑到帝国海军优势,进攻该地区的军队将会承受海军重炮的轰击,很难站得住脚跟,容易进入长时间的军事相峙阶段。
所以,李福寿考虑在该地区实行半军事化的兵团模式,克里米亚半岛地区安置二十几万军人,敖德萨周边沿海地区安置二十几万军人,再辅以70余万白俄军人,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地区军事力量。
平战结合,寓兵于民。
谁想动这里,得考虑好是否能够承受战争的后果?
而该地区也将成为帝国商品的集散中心,有便捷的铁路和公路以及海运可以通向东欧腹地,成为帝国在欧洲的立足点。
时间到了18年8月底
李福寿已经开始考虑战后安排,作为主要的参战国之一,大洋帝国在整场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理应得到合理回报。
此次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无关乎正义与否,只是一次争夺世界话语权的终极较量。
事实证明
英法等国的朋友圈更广,拉拢了36个国家一起对付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四国,实际上是德国力扛欧亚非各国群殴。
在伦敦和巴黎的往来信函中,毫不掩饰在战后要拆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企图。
在这一点上
英、法、洋三国取得了一致,基本代表了协约国集团战后政策的方向,而在这其中,英法等国将起到主导作用。
由于不牵扯核心利益,所以,李福寿愿意拱手让出肢解三大帝国的主导权,从而换取在其他方面的让步。
有时候,并非做得越多越好。
英国人主导肢解了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恨了他一百年,主导肢解了奥匈帝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对英国人的怨念,必将会持续几个世纪。
从欧洲事务就可以看出来,德国人的号召力比英国人强的多,这不是没有历史原因的无厘头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恩怨。
为啥英国人一门心思只能跟着米国人跑,拼命强调英美特殊关系,一个劲儿的做欧洲搅屎棍,还不是因为名声臭了大街?
很多华人认为西方人不了解华夏,其实道理是相同的,有谁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欧洲各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呢?
一名德国人,对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和波兰的感情截然不同,蕴含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民族和国家情怀,外人很难理解。
反之亦然。
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几乎一代年轻人的巨大代价,可得到了什么呢?
若历史没有改变
德国战败几年后,便会因为经济崩溃而无力支付战争赔偿,受到伤害最深重的法国悍然出兵占领德国工业区,逼迫德国偿还战争赔款。
而此时,战争中与法国人并肩战斗的英国,米国纷纷站出来指责法国,维护德国人的利益,迫使法国最终退兵。
站在李福寿如今的高度,能够深刻体会到法国人那种无力,那种绝望,那种痛彻心扉的悲哀。
几百万法国人的鲜血白流了,英美等国又回到了欧洲战略平衡的政策上来,在德国虚弱时,便扶持德国对抗法国。
法国总参谋部曾经做过几次兵棋推演,实力恢复后的德国经济规模是法国的三倍,人口是1.5倍,重新武装之后法国根本就不是对手。
所以,二战伊始法国直接躺平了。
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曾率领法军浴血奋战建立卓著功勋的贝当元帅,为了给法兰西多保留一些元气,亲自出面代表法国投降,并且建立了傀儡政府。
当时跟随“自由法国”前往伦敦的只有200多人,这就很能代表法国人的心态。
若二战主战场依然在法国,就法国这么点人,压根也不够消耗,分分钟亡国灭种啊!
英国人压根儿和法国人不是一条心,这是法国在一战中汲取血的教训。
想到这里
李福寿也笑了,参与欧洲局势真的很有意思,尔虞我诈的事情层出不穷,总归失之于小气,没有世界大国的魄力和风范。
7017k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