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定好了五州并进的伐曹方略后,各路将领便陆续进入了战前的冲刺筹备阶段。
从二月初开始,外镇诸将纷纷离开雒阳,踏上回各自防区的归途。
因为距离远近的不同,快的二月中旬就回到了防区。最慢的三月初才调遣完毕,随后进入备战,各种作战物资也都开始往前线出击基地运输、囤积。
整个过程可谓无事发生,主要是曹操那边也忙于进一步深入落实土地分配、在关东五州全面推广屯田、组织春耕。期间也遇到了些地主豪强的零星反抗,曹操确实自顾不暇。
但曹操也没别的选择,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土地和人口都弱于刘备的情况下,曹操必须确保所有的民力得到充分发挥。
尽量让所有关东百姓都尽其所能,能种多少田就种多少田。
另外,因为农业人口都被压榨到了一个非常努力的状态,曹操觉得他的军粮还是非常有保障的,这就可以挤出更多人力征兵。
曹操也知道刘备今年有极高概率会进攻,这一点本身没什么可怀疑的。
他唯一不确定的,只是刘备的具体出击时间、是否会给关东百姓安稳春耕的机会——
这个问题,曹傲在和荀彧、郭嘉讨论之后,达成了一致看法:那就是,刘备是否会让关东百姓安稳春耕,这得看刘备的心态。
如果刘备狂妄自大一点,觉得今年一年之内就能消灭曹操,或者至少是攫取曹操辖下数州肥沃之地,那么他很有可能放任关东百姓好好春耕。
道理也很容易理解,这说明刘备已经把曹操种田的那些成果,视为他自己的收获了嘛,觉得曹操种的田都是为他种的,那干嘛还阻挠曹操好好种?
另一种可能性,如果刘备很稳很低调,没有漂,那他反而有可能破坏关东五州的春耕秋收,那说明刘备没把握今年就拿下大片领土。只是想花一年时间消耗曹操的国力和有生力量,寻求战争潜力的进一步加剧倾斜。
这种做法,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当然东汉之前可能没有特别有名的例子。但如果是站在上帝视角的后世看官,就绝对不会对这种操作陌生——
历史上,后来隋灭南陈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那是因为陈有长江之险,而且直接就顶在两国对峙的最前线,隋觉得不先疲敌、削弱陈的国力,第一波强攻可能就会受挫。
所以隋朝在每年粮食耕作的重要时间节点,佯攻骚扰陈的前沿各郡,让陈连续数年种不好田、粮食歉收。等陈府库衰竭、兵源流散之后,才发动的最后灭国总攻。
隋疲陈的案例如今虽然还没发生,但荀彧和郭嘉的智商都是顶尖,这些推演还是想得到的。所以他们也给了曹操两份预案,让曹操在判断出刘备心态后,分别对应、防守。
……
不过,不管刘备最终具体如何选择,曹操方面有一些基本应对可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
为了应付刘备的威胁,曹操亲自坐镇兖州,并且在豫州前线设置了重兵,还把总预备队放在兖-豫之交,一旦发现豫州有入侵,就会亲自全力支援。
同时,曹操分夏侯渊镇守冀州,分曹仁镇守淮南,把曹家和夏侯家宗室将领里最强最能打的心腹派出去,分别顶住南北两侧压力。
其余诸将分配不一而足,
河北那儿还有张郃等袁家降将,包括马延、张顗、阴夔、尹楷、韩范、梁歧,可谓武将众多。
由程昱给夏侯渊提供参谋,而韩融、李孚这些袁绍那儿投降过来的文官谋士,以及部分邺城归顺来的文官,如杨修,则实际权力地位更低,只能给程昱打下手。
淮南这边,曹仁手下还有李典、韩浩、吕虔、许定、刘勋等副将镇守各郡,另有满宠、娄圭、毛玠、徐璆等为谋士。
除了上面这两拨人,剩下的文武要员,基本上都放在曹操直属的兖豫战区了。
文有荀彧、郭嘉、董昭、司马朗、司马懿、蒋干、刘馥、凉茂、王思、徐弈、丁斐、卫臻……
武有夏侯惇、曹洪、许褚、乐进、刘延、史涣、王忠、陆逊……
还有一堆本家亲戚曹休、曹真、夏侯尚、夏侯徳、夏侯恩、夏侯杰……
如果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话,曹操这边出谋划策和带兵的人都是不少的。
当然跟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同期曹操相比,这已经是人才凋零近半——
至少五子良将里有两个始终没来过曹操这儿,于禁则是三年前吴越战役中被赵云俘虏了。袁家降曹的名将,除了张郃之外其他也都在之前损失掉了。
也就曹家夏侯家那堆宗室武将没怎么损失,至今只死了个曹纯,拉高了平均实力。综合算下来,说曹军在武将方面、比历史同期折损四成实力,这绝对不过分。
谋士方面也是一样,历史上曹操所谓的五大谋士,荀攸在刘备那儿,贾诩五年前就在刘备的登基大典上被凌迟碎剐祭天,可不就只剩仨了。其他文官凋零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
所以,曹操这是拿着只相当于历史同期六成实力的文武人才,在跟刘备死磕。
而打仗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实打实的部队兵力保障,在军队规模方面,曹操同样面临窘境,不得不临时扩军。
关东六州之地,原本分属袁、曹的时候,双方各自以三州之地养活三十万大军,还是可以做到的,加起来就是六十万。
如今丢了幽州,还有冀州被去年的兼并战争破坏了一部分,直接导致关东地区的民力能供养得起的军队上限,也从六十万跌到了五十万——
说来也巧,去年曹操对袁尚发动统一战争之前,双方的正规军老兵,也就五十万左右,一家二十五万。
只是袁曹内战中折损了六七万人,幽州军袁熙被刘备歼灭七八万,最后还有五六万是在救援幽州的易水之战中损失的,合起来才导致曹操统一关东后总兵力从五十万暴跌到三十万。
这损失的二十万人里,幽州军的军械装备是完全损失的,因为地盘都被刘备占了嘛,打扫战场的活儿都属于张飞,幽州军剩下的残破武器也就都归张飞了。
这部分损失里面,最值钱的其实是幽州军的马匹。别看袁熙兵力不多,可幽州接壤大草原,代郡、渔阳、上谷在燕山以北那部分地区都是牧区,所以袁熙的骑兵部队加上战马储备,总计竟有两万多匹。
被张飞端掉之后,这两万匹战马被俘缴获估计有一万三四,剩下的则是战损杀伤了、至少是受伤后不适合再上战场,只能转为驮畜挽畜。
当年袁绍号称巅峰时骑兵十一万众,但并州投降、吕布变节之后,袁绍临死时骑兵锐减到七八万。毕竟袁绍当年近三分之一的骑兵都是吕布派系的,吕布有大笔从鲜卑拓跋部等处的战争缴获马匹。
后来内战又消耗一万多袁军骑兵,再被张飞端掉两万,导致曹操从袁绍那儿继承到的全部骑兵,竟然不足四万人。
曹操自己原先的嫡系骑兵,是远不如北方的袁绍多的,总数也就三四万人,相当于巅峰期袁绍的四成而已。
后来昆阳之战曹军骑兵折损近万,曹纯为关羽所斩,易水之战救援幽州又折了一点,对袁统一内战也有损失,七七八八加起来,曹操的嫡系骑兵只剩两万余人。
所以,此刻面对刘备即将发动的统一战争,曹军的总骑兵数不过六万,这已经是关东剩下五州的全部高机动部队家底了。
曹操再屯田分地、深挖民力,别的兵源、钢铁、武器可以挖潜,骑兵和战马却是无论如何挖不出潜力了。
武器装备方面,前面也说了,袁熙的幽州军的装备是全损,曹操要重新扩军就要重新打造。易水之战折损的五万多人的武器,也大多是丢弃在了易水战场上,最后是被张飞赵云打扫战场收走的。
算下来,去年减损的二十万关东诸侯部队,只有八万人的装备可以回收,是在内战战场上损失的,归曹军打扫战场。
这八万人的装备,经过几个月的血腥厮杀搏战使用,也多有缺损,只能是简单磨砺一下重新装备,耐久度之低,也只能先忍着了。
曹操这边搞分田拉拢农民阶级,又导致曹操辖区工商业进一步凋敝。不过好在曹操对很多移民的世家豪强都进行了抄家,那些工商业富豪原本如果有经营冶金行业,也不可能带着钢铁之类的笨重财物转移,就基本上被抄家缴获了。
把关东地区工商抄家所得钢铁全部统筹起来,再强行拉一些铁匠,竟也勉强在一年之内,粗制滥造打造出了十二万柄制式兵器,外加一些铠甲器物,总共耗费铁料上百万汉斤。
一百万汉斤打这点东西,平摊下来每件兵器也就分到七八汉斤铁,折后世三斤,这肯定是打造不了什么好装备了。
其中绝大部分就是打造一个长矛的枪头,然后弄一根都没车圆的棍子,就武装起一个长枪兵了,还可以加配一块没有蒙皮没有金属、完全用厚木头打造的盾牌。
至于铠甲,这些新征的长枪兵就别想了,生产力完全跟不上,穿布甲棉衣就不错了。有钢铁枪刃的长矛,有厚重的木盾牌,还不满足?
除了七八万套枪头之外,剩下省出来的铁料也就打造三万柄环首刀等短兵刃,为了节约钢铁,这些短兵还普遍比标准制式轻薄了一些。
最后剩下的边角料则是打造成箭簇,补充战争损耗。古代一簇标准用铁八钱,汉斤因为比较小,用到一两多,所以这些边角料也打造了两百万根箭矢。
这个数字不得不说是很寒酸。因为仅仅两年前,关羽拿下并州的过程中,一路推过去都耗费了近两百万箭矢,
当初正是那种凶猛的火力准备,才促使了太原城内的吕布心态崩溃,觉得完全扛不住富裕的刘备的消耗,才选择的和谈。
曹军这一番无可奈何的疯狂恢复备战,总算是凑齐了“重新扩招去年损失掉的二十万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剩下的就是抓壮丁了。
关东地区的战争潜力还在,重新抓二十万壮丁倒是不算太难。
毕竟战争机器的维持,在确保武器后,剩下最关键的指标是“兵民比”,比如二十五个平民供一个兵。
当初有关东六州的时候,承受上限是供养六十万,丢了幽州、冀州微残后只供五十万,很合理。
不过,兵源的素质问题就很凸显了。曹操拉来二十万壮丁,到正式交战的时候,普遍才三到六个月服役期,配的武器还是低耐久的旧货和新造的粗制滥造简化版,战斗力显然堪忧。
也就在守城战和相持守营守防线的时候,这些士兵的战斗素质低下问题能得到一定的掩盖。毕竟列阵捅长矛和用弩放箭这种事儿没什么技术含量,守城丢滚木礌石就更不用技战术水平了。
新兵最大的问题只是士气低下,纪律不严,遇到硬战容易崩溃逃亡。
而曹操剩下的三十万老兵,构成也不能说是完全可靠。
那三十万人里,拥有五六年以上参军经验的,大约占一半。这些士兵是六年前刘协还活着的时候,袁绍跟曹操打官渡之战时,双方扩军了一波,活下来的士兵留用到现在。
还有一半十五万人,服役经历则在三四年之间,主要是袁术弑君之后、袁绍曹操进攻袁术把他的地盘都瓜分了。这部分部队就是那时候扩军的。
十五万195年的老兵,十五万197年的老兵,还有二十万200年底甚至201年初的新兵蛋子。
这样一个部队构成,面对刘备的泰山压顶,到底能发挥出多少抵抗力,谁也心里没底。
刘备那边号称六十余万,据说也有二十万新兵,是高顺近年来训练的。但那些士兵一半有三年服役期,另一半也有两年服役期,比曹操几个月的新兵可强太多了。
三年服役期那批,参加过平定吴越地区之战,还参加过昆阳之战。两年服役期那批倒是没赶上平江东,但也参加过昆阳之战。所以严格来说那也不算很新的兵,都是打过一两场大胜的战役的。
更何况,刘备的士兵就算是最短两年服役期的,那也只是时间短训练少,武器装备方面却绝对不含糊,跟老兵一样配置待遇。
刘备阵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是一个益州,就每年扩充到近千吨的钢铁产量,八州之地全加起来,已经有两千多吨钢铁年产。
这个数字,是曹操关东五州总共才五六百吨钢产量的四倍。也已经超越了历史上隋唐时的钢产量最高峰、达到北宋巅峰期的三分之二
有这样的工商业基础,刘备的二十万新兵至少人人配钢盔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只要不是穿整片的锻钢胸甲,那至少还得加一块钉在其他衣甲胸口部位的护心镜。刘备缺的不是铁,只是把铁精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加工能力,这才是产能的短板,当然也只是相对的。
至于武器,无论长矛铍枪斩马剑环首刀,至少都是灌钢法冶炼的钢材打造,比熟铁兵器质量强不少——
当然了,最近三年来,因为刘备把灌钢法工坊逐步从益州和关中往司隶、荆州、扬州扩散了,为的是全面提高治下各州的工商水平。
这些跟曹操前沿接壤的州,技术保密工作肯定不如益州和关中那种群山环绕的地方那么容易做。
毕竟在益州只要沿着长江、汉水出川的要道设关卡,严密盘查,敏感物品一个都出不去。司隶和荆、扬的边境管理没那么容易,加上去年和今年大量的人口流动、关东工商业豪强移民逃亡,其中也有夹带曹操的细作。
自古强间弱以伪书、弱间强以诈降嘛。现在是刘强曹弱,曹操的用间核心自然就是夹带细作诈降。
诈降细作混在真心移民投刘的工商富豪移民潮之间,十个里面九真一假,甚至是一百个里面九十九真一假,刘备还真鉴别不出来。然后就可以投资工商,渐渐想办法窃取一点外围技术。
所以曹操总算是在去年下半年,才刚刚掌握初步的灌钢法,还有那种跟卷笔刀一样快速车木棍造枪杆箭杆的脚踏手摇车床,还把曹操阵营原先使用的双人大织机正式升级成了新式弩梭织机……只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曹操连连组织生产加工,也只是今年年初的事儿了,工商业豪强大量逃亡流失,曹操这边技术人才也出现巨大缺口,就算掌握了技术也没足够人手推广复制。
刘备打进来的时候,曹军五十万人里,能拿上灌钢兵器的不会超过两万,能把枪杆换成高质量车圆木棍的也不会过半,最多再多供应一点棉布战袍、布甲。
这点提升翻得起什么浪?也就是给军官们都略微升级一下,士兵们是完全别想了。
双方秣马厉兵疯狂生产备战之时,时间终于进入了四月份。刘备的倾向性谜底也总算揭开了——
刘备在进入四月中旬的那一刻,才正式发起进攻,之前没有破坏骚扰,可见刘备是把豫州这些地方都当成自己的了,这是势在必得啊。
随着汉军入境,郾城前线的郭嘉一边统筹颍川各地守军十万人分别死守要津、弹性防御。同时查明敌情,飞报曹操。
曹操也不含糊,判定了刘备的主攻方向后,把兖、豫边境的曹军总预备队全部压了上来,跟刘备会猎许昌。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