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柳叔的过去

  蓝田县,西邻长安,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华胥的故里,。

  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东南以秦岭为界,洛南县柞水县相接;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灞桥毗邻;北以骊山为界,与渭南接壤。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乃是朝廷规划的,粟米种植区域,粟米成熟,农田到处一片金光,八九月交接之时,正是收割的季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百姓,忙碌的热火朝天,

  唯独一个中年壮汉,却十分空闲,带着十几个护卫四处巡视,看样子,和田地里的农人,几乎都认识。

  正在收割的百姓,只要看到这壮汉都弯腰行礼,有称呼柳叔的,有称呼都尉的。

  尽管此人脸上的刀疤,让人感觉恐惧,一众庄户却并不害怕,相反还表现出亲热的劲头来。

  此人便是蓝田开国县男府里的护卫统领,柳万泉了。

  负责对外的一切事务,和几个庄子之间的农耕税收。

  大唐乃是农耕社会,自然以耕为主,如今大唐的头等大事,就是收割,收割前还要要祭拜天地,感谢神灵庇佑。

  往年的祭祀,皆有老爵爷主持,今年老爵爷故去,自然该有郎君出面。

  可那小郎君,自秦岭摔伤后,一直在府里静养,是以,便由柳万泉暂时主持一切事务。

  一大清早,柳万泉便带领众人祭祀完毕,所有庄户的农人,便发了疯一样,冲进田间地头。

  经过大业末年的混乱,太上皇李渊顺应天意,统一战乱,成就了这李唐江山,不过却也是满目疮痍,流民遍地。

  随着窦建德部被灭,终于天下安定,李世民于武德九年秋,

  以监国太子的身份,颁布诏令,令各处难民,流民,回归本土,

  发放田地,授以种粮,修养民息,鼓励农桑,一时间天下皆安。

  百姓重新拥有土地,自然是对当今陛下,感恩戴德。

  可这里的人,对皇权却没什么概念,反而对开国县男李平,却视若神明。

  虽然老爵爷只封了一个开国县男的爵位,但众人都固执的认为,老爵爷的功劳,和人品,起码值一个开国县候。

  至于侯爷这个级别,到底是多大的官职,这些百姓也无从知晓。

  所以几个庄子的庄户,都不说县男,而是直接称为爵爷。

  几乎家家都供的有牌位,天天烧香,日日磕头。

  无他,因为没有这县男李平,就没有这些村庄的安宁祥和。

  “都尉。”

  农田里一个坡脚的男子,看到柳万泉走近,赶紧正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没错,一看就知道这是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府兵。

  看到昔日里的上司,格外敬重,如今大唐初定,各地府兵也是解甲归田,回归本质,种地才是头等大事。

  上前拍了拍府兵的肩膀,柳万泉不禁感慨万千:

  “黑牛,听说你婆娘昨日又生了个大胖小子,这顿酒,你可是跑不掉的,某家明日便要去看望,那刚出世的侄子。”

  柳万泉不善言辞,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是最情深的表达方式了。

  田里的汉子,顿时站的更直了,一脸喜色道:

  “都尉到访,定是要好生款待的。

  只可惜,老爵爷看不到我的儿子。

  唉!…

  我那婆娘,还是老爵爷救活的流民,指配与我,连婚嫁用度,都是老爵爷所出。

  我与婆娘日日盼望着,老爵爷能长命百岁。

  却不曾想,上个月旧伤迸发,就这样去了。”

  话说完,那地里的汉子,还不停的叹气摇头。

  听昔日的手下,又提起了过世的爵爷,柳万泉又想起了狼烟四起的岁月,

  到处人头乱飞,残肢断臂,人仰马翻…

  也忍不住感叹起来:

  “当年若不是老爵爷,我等恐怕…早就去黄泉地府报道了。”

  “是啊,当年小人正和贼兵厮杀,眼睁睁看着旁边,砍过来的长刀,却无可奈何。

  自以为必死无疑,却不想,老爵爷将我撞到了一边,

  结果那一刀,只砍伤了小人的脚踝,等我爬起来之时,老爵爷已经斩杀了那两个贼子。

  若没老爵爷,恐怕当场就要身首异处了。

  小人双亲早亡,无家可归,老爵爷便将我带来蓝田落户,

  分了田地,又将婆娘指配与我,如此大恩,不知如何才能报之。”

  “是啊,若没有老爵爷用战功,替我顶下违抗军令的大罪,某家也早就被斩杀祭旗了。”

  “都尉当年,心急我们一队人马被困,这才率兵相救,

  违抗了撤退的军令,如此重情重义,谁人不知?

  如今已时过境迁,都尉再也休提那恼人的事情。”

  “是啊,都是过去了,我等还能相聚在一起,确实不容易,

  多亏老爵爷将咱们收拢在这里,又置办下这几个庄子,才能安居乐业。

  对了,

  回头你通传庄里的所有人,给府里纳的粮,可不准拿陈年的来,

  谁要是拿陈年老粮,来糊弄,某家决不轻饶!

  其他的庄子,某自会使他人说之。”

  “都尉放心,属下一定说与他们知晓,谁敢如此,属下先砍了他再说。

  咱们这些庄子,自然不会有人生出这等龌龊的心思。

  只是,老爵爷那三百户食邑的租子,若以次充好,用那陈年老粮糊弄,或是不足尺的升斗…

  却是令人不防,此处,都尉不可不查。”

  正要转身离去的柳万泉,听完一怔:

  “大牛你说的没错,不可不防。

  往年收租纳粮,有爵爷坐镇,自然相安无事,

  如今老爵爷故去,就怕那些个,怀着鬼胎的,欺负小郎君年幼,故弄玄虚。

  通传下去,几个庄子里的府兵,手脚具全的,收租之时,在府里聚集,某家亲自调配,不得缺少一人。”

  “唯!”

  身后的十几个护卫,和蒋大牛,一起站直身子,轰然应诺。

  看着远去的柳大泉,黑牛兴奋不已。

  大唐尚武,民风彪悍,虽已经退出兵营多时,可身体里的血液,却还带着深刻骨髓的记忆,

  一旦听到命令,顷刻之间就会沸腾燃烧。

  不只是他,几个庄子里的府兵,具是如此。

  就连种地吃饭,都是雷厉风行。

  仿佛,这几个庄子就是行营,这一片田地就是战场,府里的杂事就是军务。

  自古以来,便是军令如山,令行禁止。

  闻鼓而进,鸣金而收,当年的一场恶战,柳万泉时任果毅都尉,贼兵势大,大将军号令,暂避锋芒。

  听到撤退的号令一出,柳万泉本要立刻撤走,

  手下一个亲兵上报,另一边,百十个手下,被困在敌兵阵营里,不得脱身。

  倘若此时撤退,自己是能脱离险境,只是那些被困的兵士,恐怕都要折损在敌兵的阵营里。

  柳万泉所带的兵,都是多年的老兄弟,实在不忍心撒手不管?

  一边令兵士撤退,一边带着亲兵团卫,五十人,

  调转马头,又冲回战场,将那一百多被困的府兵,救回来个七七八八。

  战后论功行赏,这件事立马暴露了出来,违抗军令,撤退不及时,这是要斩杀祭旗的。

  柳万泉知道自己难逃一死。

  也是心中难过万分,家族里还需要自己顶梁,

  妻儿老小俱全,两个弟弟年幼,倘若自己被斩杀,这柳家上下还有一二十口人,该如何生存…?

  正在危难关头,亲兵队正李平站了出来,

  老爵爷为了救下柳万泉,主动承认,是自己下的命令,五十亲卫才冲回去救人的。

  以那一战,老爵爷挂在腰间的七个人头,本该连升三级,升做校尉。

  却为了救下柳万泉,拿七个人头的军功,顶替了这撤退不及时的罪名。

  再加上大将军秦琼,又是老爵爷的结拜兄弟,此事就被压了下去。

  于是功过相抵,不赏不罚,老爵爷依然还是一个队正。

  对此,老爵爷倒是想的开,反而经常开导柳万泉。

  说是自己最喜欢做队正,而且也做了几十年的队正,都习惯了。

  升做校尉,反而叫人难受。

  其实,这是古故意安慰柳万泉,老柳又岂能不知?

  救命之恩,如同再生父母,又和老队正,同为蓝田乡亲,从那以后,两人便形影不离,一直到老爵爷最后咽气。

  连自家老小二十几口人,都住在府里的别院。

  伺候的丫头,仆人,都是府安排的流民,难民。

  自己的两个儿子,几个侄子,都陪着小郎君,启蒙读书。

  如今,每当看到几个孩子被人夸奖学问,柳万泉就从心里骄傲自豪。

  老县男置办下的这几个庄子,认字的不过几十人。

  自己家就出了三四个,尽管柳万泉听不懂,那些之乎者也的圣贤之言,但还是老怀畅慰。

  柳万泉觉得,只要学会了学问,终究会有光宗耀祖的一天。

  继续巡视在地头的沟拢上,一行人一边走,一边和农田里的百姓打招呼。

  成群的孩童,穿梭在乡野间,打闹嬉笑。

  一个护卫躲开小跑过来孩群。

  笑着对田地里大声呼唤:

  “王三郎,何必如此卖力,一两天的又收不完,还不留下些力气,晚上伺候你女人……”

  那王三郎只顾收割粟米,哪有闲工夫回话,

  倒是王三郎身边的妇人,满脸羞红的啐了一口。

  惹来一群汉子的哄堂大笑…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唐逍遥地主爷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