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章委员会制度
兰州,邓隆的拙园,杨增新正在研究最新的进展。
邓隆,字德舆,他在旁边伺候。他是杨增新的大弟子,也是最出色的弟子,是甘肃的第一名,解元。金树仁、邓宗、牛载坤他们都比不上邓隆聪明。
邓隆是河州西郊邓家村人,而邓宗则是靠近青海的循化县人。二邓同期,但是不同宗。
在场讨论的对手是喇世俊,这也是一个元老,和杨增新同时代,与邓隆,邓宗,牛载坤他们是两代人。
喇世俊今年也是54岁了,小杨增新一岁。他字秀珊,河州市喇家巷人,回族。
他的资历比杨增新杨鼎臣要差一些,只是1893恩科举人;而杨增新,1888年中举,次年1889年联捷进士,可见其聪明程度,基本上是不可阻挡啊!
喇世俊中举以后在四川做官,退休回乡,做实业,开工厂,任甘肃建设厅长。
西北军来了之后,他只是在河州八坊为回族子弟办学。现在八坊被烧光了,他也顾不上重修,正在开始赈灾。
杨增新说:“秀珊兄,这次我们做的是大事,是和平请愿,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我希望你能够支持这项大事业。”
喇世俊说:“鼎臣兄不必客气。我虽在四川做官,但是没有什么成就。你在我的家乡做官,却是成就斐然。我们都拿大清俸禄,自然是心向前朝。”
杨增新说:“嗯。我知道你当年搞过公车上书。这次也差不多,你把回族、蒙族、藏族的头面人物,绅士们都拉上,签名请愿,恢复君主立宪。”
喇世俊说:“你聪明,说说大致写些什么?”
杨增新占了起来,绕圈走,最后说道:“秀珊兄见得多了,把甘肃的苦难都写上,该是谁负责的是谁的。然后写上有皇帝主事的好处,也是实打实地说,大致意思是限制皇权坏的方面,保留其好的方面。”
喇世俊说:“嗯,你的意思视皇家为平等地位,这是我们公车上书时候就要求这么做的。结果他们总是觉得家天下是合法的。”
杨增新说:“西学所谓文艺复兴,又叫文明再生,精髓就是敞开了研究事情的因明。这事情就是一个游戏,也就是我们认为我们是混蛋,需要一个虚化的家长。这个家长为什么存在?因为我们是混蛋。”
喇世俊说:“这样就是去除皇家的神秘,神化,只是一个道具,只是我们这些混蛋需要这个道具?”
杨增新说:“西学就是这样的,谁搞神秘主义,他们就揭穿谁的戏法!我们不搞,他们也就没有可揭的。”
喇世俊说:“这个我倒是能够说清楚,但是你说的这么直通通的,有损皇家威严啊?”
杨增新道:“皇家的威严早就该修整了。威严的不是地方,宽容、大度的外表,必须有平等的内心,这才是重要的。”
喇世俊说:“鼎臣兄,这个说法还是太新鲜了。”
杨增新说:“这么多年的悟道,我是看明白了。害死大清的,就是祖宗的说法。什么大清的天下,什么皇家的天下,都是空的。皇家信奉佛祖的学说,早就看开了。”
喇世俊说:“嗯。你说是就是。我看未必。”
杨增新说:“西太后也就是应付了。宁与外邦,不与家贼,狠哪!实在是拆墙角的太多。维护大清的,都拆大清的墙角;但你杀了他们,就没有维护大清的了。”
喇世俊说:“所以皇家看开了,怎么不推行宪政?”
杨增新说:“这些学子,我都是西太后的新政派出去的么?新政也被拆墙角,反对大清的人,却是不管你是否有新政。”
喇世俊说:“你这么说,是有些意思了。大清只有放弃,推倒了重来才行。真到了新政培养的人才,也反对大清,还有什么好办法?”
杨增新说:“反对大清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当然,帮助大清的,也都是私利。我们现在就是在这一群人里面做事。”
喇世俊拍案道:“说的好!天下人熙熙攘攘,莫为利来,我们的意思是,你谋利可以,但是要按照规矩。”
杨增新说:“对。就是规矩。现在是按照谁的规矩来?我们就是让大家按照我们的规矩来?我们的规矩是什么?就是英国的规矩,也就是贵族与平民共治的关系。”
喇世俊说:“我在把其他人的规矩说说,这些规矩都是害人的规矩。”
杨增新说:“是的。就是害人的规矩。西北军的革命规矩,窃取一切成果为己有,颠倒黑白,没有涯界。我们的规矩就是真实,我们要都给恢复过来。”
喇世俊说:“颠倒黑白,大清也做过,不过是隐藏皇家的德行缺失。不过西北军他们明目张胆地把大铁桥弄成中山桥,把大清的法政学院弄成中山大学?说假还理直气壮,这就是邪教了。”
杨增新呵呵笑到:“革命往往都是邪教引起的。他们之所以理直气壮,就是认为要改变人民的脑子,记住国民革命,记住国父。假话与否没有关系,可以不择手段。这座铁桥真正是谁修的?没有关系。”
喇世俊说:“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杨增新说:“他们总以为有人欣赏这一套。所以,我们要站出来,说明这个真相。”
两个人交流完,杨增新对邓隆说:“德舆,现如今你们也是一代宗师了,学生们都毕业回国了,不用这么照顾我们。”
邓隆说:“弟子之理还是不可费。您不用担心我的弟子们,他们爱真理胜过爱吾师。”
喇世俊笑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自由啊。”
杨增新说:“这是好事。不能让革命给他们混淆了是非,知识人如果没有是非,文盲们就找到出路了。”
三个人交谈中,定下了恢复临时参议会,八委员制的省政府框架,主持这场变革。
话说革命同盟会人士,邓宗,杨思杨慎之也在邓宗的庄园商议。这个庄园带着一大片草地,两个人在园子里面走着。
杨思说:“绍元啊,我们是老同学了,一起到北京读书,一起参加辛亥革命。现在我们的老师要搞复辟,你们邓家怎么还支持他呢?”
邓宗说:“慎之兄啊,你是进士出身,还被派往日本留学法政。我只是一个师范生,就是从事教育的。我知道的事情就是求真。当时反清,也就是求真。现在的国民革命走歪了。”
杨思说:“我们还是讲求法律,按照法律治国,水梓在这方面也是我这个看法。但是怎么求得法律的普遍信仰,我们是有争论的。”
邓宗说:“有争论就是对的。我们当初一起在同盟会,就是一个信仰。后来总理搞国民党,我们就淡了。现在国民党真的是内部出了问题,我们总得找个解决办法。”
杨思说:“法律本身就是信仰,为什么还要搞君主立宪呢?难道非要多这一道形式么?”
邓宗说:“我研究英国的教育体系,就是一种妥协啊。你也读过孟德鸠斯的法哲学,共和政体有贵族式样的协商机制,也有民主样子的协商机制,还有**样子的协商机制。我们恢复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信仰就是道德高地式的。”
杨思说:“三权分立是普遍适用的,并不一定要贵族体系。我的意思还是民主协商的,用不着君主立宪制度。”
邓宗说:“现在政府八委员中,我并不在里面。但是我不反对君主立宪制,反而,我愿意参与君主立宪谈判,免得君主复辟权力。”
杨思说:“嗯。我倒是明白你得思路了,你的意思,协商可以,但是要警惕复辟?”
邓宗说:“对,君主是请回来的钟旭,给那些贵族们一丝安慰。但是真的还是大清复辟,我们就再同盟会一把。”
杨思考虑一会说:“我还是不适应这个体系,但是我会在合适的时候提出,现在还是救灾为主。你的学校都迁走了么?”
邓宗说:“兰州中山大学,加上我们的第一中学,不到一百人的队伍,在军队的保护下,奔向宁夏的广武,从哪里渡河到山西,再做正太铁路到石家庄,转到北京。”
杨思说:“还是要加紧建设。哪个强令庸要建设到广武的铁路么?”
邓宗说:“他把这件事交给牛载坤,牛载坤在南京跟银行商量呢。说是铁路没有问题,但是整修水利,公权银行不愿意。大致意思是土地他们没有兴趣,所以水利设施对公权银行也就毫无意义。”
杨思说:“看来这些资本家是不管与自己无利益的事情的。”
邓宗说:“这件事我倒是看的开,也是我们有些不同看法的地方。你也知道,土地在贵族手里,他们平时不修整,难道要无利的外人去修整?同样是资本家,我们的贵族比起公权银行差多了。”
杨思说:“那怎么办?我早就对这些贵族看不顺眼了。”
邓宗无语。能怎么办,协商呗?你看,西北军他们收拾了贵族,但西北军这个小鬼却把甘肃彻底掏空了。
杨思自言自语地说:“也许,事情只能依赖这块土地上的人,靠外人那就是引火烧身。”
邓宗说:“所以,我们才请一个钟旭,皇家,而不是军阀。”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