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节环球
说是保护,其实是邀请,目的是探听清政府的态度。
尽管杨潮出行,清政府再三对询问的各国公使表示,不带有任何政治和外交使命。
但是在日俄谈判的这个节骨眼上,没人会信,起码美国政府不太相信。
所以他们就派出了一个所谓的中美友好联合会的秘书,以私人的身份会见杨潮。
但是问的全都是一些政治问题。
“我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凡是涉及到我国领土的内容,不经过我国政府同意,我国政府一概不予承认。”
日俄开始和谈之后,清政府倒是表示希望参与谈判,但是人家没人搭理,接着清政府就照会各方,发出了上面那个声明。
“当然,你们有权这样做。但是对于辽东问题,你们应该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秘书乔纳森抚了抚眼睛道。
杨潮很确定的表示:“当然,我国政府当然有自己的方案。当然具体内容我不方便透露,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应该尊重俄国在东北利益的情况下,我国应该收回东北主权。至于旅顺和大连,我认为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由贸易城市,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
收回主权,开放商港,这就是杨潮的态度。
乔纳森笑道:“我个人完全赞同您个人的意见,同时也会非常支持您个人的态度。”
赞同,支持,这是美国人的态度。
到这里,杨潮该得到的就得到了。
至于日俄谈判,这几乎是公开的,美国报纸把垃圾箱都翻过来不放过任何只言片语,在这里没有任何秘密。
日本人要价太高,俄国人贪婪无度,不是那么好谈的,谈判进行了十五天,两国三度中断谈判,其中有一次中断时间长达三天。
期间,两**队还都做出过不友好的举动,俄国陆军做出向朝鲜挺近的姿态,拥有了制海权的日本军队,则直接攻占了库页岛。
说到底还是俄国人怂一些,人家都攻占了俄国领土,他们也只是在朝鲜边境转了一圈,始终没敢打过去,至于领土吗,谁会记得库页岛曾经是大清朝的。
朴茨茅斯确实很热闹,本来是一座不大的小城,虽然历史很悠久,但是北边是波特兰,南边是波士顿这两个优良港口,两座大城市如同吸金黑洞一样,把投资机会、工业资本,都吸了过去,朴茨茅斯想要发展起来还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最近人口暴涨,日俄代表,美**队,政府官员,外地游客和各国记者,把所有的酒店旅馆一扫而空,导致杨潮险些需要住在飞艇上,最后美国政府帮忙,住进了一个富豪家的别墅中。
交际活动同样十分密集,甚至比在旧金山还密集,因为这里可是此时世界的焦点。
但是这里的记者询问的问题,就比较政治化了,大都是跟日俄战争相关,杨潮只表达两点,那就是中国一定要收回东北,还有旅顺大连开放为商港,同时强调一下只代表他个人观点。
又是十天的活动,接受记者采访,接受当地上流社会的参观访问,同时开放展览收点门票钱。
在此期间,日俄谈判没有任何结果,都过了元旦了他们还在谈。
没准他们能拖到农历新年,也就是二月份去。
但杨潮对双方谈判的结果没有任何兴趣,因为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东西,你永远无法在谈判桌上获得。
现在日本人的极限就是到大连,旅顺他们是没有希望攻陷了,而俄军也无法消灭日军,双方同时都有继续增兵的能力,但同时已经没有了打下去的财力。
所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日本人保住朝鲜,俄国人占据东北,唯一的变数也就是日本人能不能抢到大连,俄国人能不能要回库页岛,至于战争赔款问题,这个说出来只是一个笑话,没人会当真的。
杨潮的飞艇继续出发,这次要横渡大西洋,下一站英国伦敦。
美国到伦敦,大概六千公里左右,杨潮以三百公里的时速航行,不过二十个小时而已。
虽然跟齐柏林飞艇一样的发动机结构,但是按比例放大了一倍,加上超越时代的加工能力,让杨潮的发动机可以加载更大压力,功率自然也就更大一些,速度也就更快了。
跟在美国一样,飞艇也受到了英国人的追捧。
其实不止英国人,整个欧洲都轰动了。
此前跨越太平洋理应更加轰动,但是在欧洲引起的反响并不是很强烈,因为绝大多数欧洲人都不知道太平洋有多宽,一些地理达人当然知道,他们自然不会为了能够跨越太平洋的飞艇跨越大西洋而欢呼。
可是在普通平民眼中,大西洋就是一道不可跨越的边界,坐船去其他地方是唯一的选择,而坐船的话,动辄十天半个月都是正常,要到中国去那更是可能坐半年时间的船,仅仅这一点就让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了。
但是飞艇来了,一天时间跨越太平洋,二十个小时跨越大西洋,这岂不是说从亚洲到欧洲只需要不到两天时间吗,直航的话,恐怕都不需要一天时间。
报纸这段时间的转载分析就没有停过,当杨潮的飞艇落地之后,这股情绪达到了顶点,在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聚集了十万民众,警察也高达上万人,早就布置好了警戒线,并且政府早在十天前就开始在报纸上发布布告,要求观看的平民遵守秩序,政府的提前公告更是让飞艇闻名遐迩,还有坐火车从苏格兰高地来看热闹的。
特拉法尔加广场秩序竟然,这座伦敦的中心,距离皇宫、政府机构、首相官邸都近在咫尺,或许是因为经常有各种集会,伦敦警察十分擅长维持秩序,比美国人的组织能力强多了,杨潮降落之后,就没有一个人试图冲进来。
虽然是以个人身份来的,但是杨潮依然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友好接待,就像当年的李鸿章出访一样,哪怕是以私人身份,也会得到这些国家的重视,因为他们希望开拓在中国的利益,知道跟中国权力阶层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是一条捷径,哪怕杨潮的官位被罢免,但是他们知道杨潮的政治前途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当然英国首相、王室这种级别的就不会出面了,虽然他们后来为此后悔了很久。
出面招待杨潮的,是一个商务部参赞,当然到了伦敦了,中国驻英公使汪大燮也来会见了杨潮一趟,提出了一些关心。
跟英国人的会谈也跟美国人一样,假借着商务问题,净说一些政治的事情。
对英国人,杨潮就不会说那些没用的了。
十分强硬:“中国一定会收复东北,甚至不惜武力!”
英国人虽然对此有些意外,大清的官,而且是被罢免的官,竟然也有强横的时候?
英国人随即表示,他们还是希望看到远东和平的,但是也认为中国通过任何手段收回自己的领土,都是合法,合理的,英国站在道义的立场,对中国表示同情。
只是同情,那是因为没有看到希望,日本人让英国人看到了他们的决心,看到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跟俄国人玩命的决心,所以英国人给日本人提供贷款,提供外交支持,提供一切帮助,想让他们打败俄国。
但是在清政府这里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他们只会同情。
杨潮会让他们看到的,因为杨潮真的打算动武,或者说摆出动武的架势,英国就会支持。
伦敦比朴茨茅斯和旧金山都更热闹,毕竟这是世界第一大都市,纽约现在还比不过伦敦,仅仅收到的门票钱就有四十万英镑,有十万人参观了杨潮的飞艇,每天接待至少一万人,要说有钱又有闲的,还得是热衷下午茶的英国贵妇。
欧洲第二站是柏林,德国人对科技的狂热,比英国人更胜一筹,看热闹的人更多,但是肯掏门票上去看一眼,或者吃一顿饭的人就少多了,德国人还是比较务实,或者说比较穷,只收到了100万马克而已,折合5万英镑。
但是德国政府对杨潮的态度却更热情一些,他们的外交部长亲自出面,正是杨潮的老朋友伯纳德,伯纳德因为钻石问题,虽然得到了威廉二世的信任,但是却还达不到当首相的程度,但是他外交部长的职位却很稳定。
虽然他是外交部长,反而上来先谈商业问题,跟杨潮确认了上次从杨潮这里得到了开厂的优惠权,杨潮表示欢迎德国人任何企业去山东投资办厂,他已经在黄河出海口哪里划了一片200万亩大小的土地。
给德国人的优惠包括,投资办厂免费土地,当然只是租用,只要他们继续经营工场,那就免费提供土地,但是不得转让,一旦不在经营,杨潮有权力收回土地和上面的附属建筑;这些工厂将依照中国税收制度,与中国企业一同纳税,但是他们的产品将享有百分之三十的铁路运输优惠。
这是跟杨潮本人谈的,因为土地属于杨潮私人所有,是皇帝下旨允许杨潮圈占的。
因此这只是一份商业协议,德国人和杨潮都这么认为。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