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节 繁荣时代

  东北的三十家钢厂还是三十家,规模还是一千万吨,占据现在中国钢铁产量的·

  这三十家都是战前投建,战争中才投产,赶上了战争的红利。

  这三十家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都是富强党中的资本家。

  富强党中的资本家集团,已经跟李富安结成了紧密的同盟,成为一个小团体,李富安为他们游说一点都不奇怪。

  杨潮也没有责怪他,政治游说而已,虽然有些不好看,但也证明了李富安成熟了,如果他还像以前那么清高,是坚决不会来的,这说明他已经开始学到了政客无耻这个良好品质。

  杨潮也没有答应他,现在公屋总董可是梁启,让他去找梁启去。

  梁启也没有答应他,哪怕李富安表示可以用最低的价格供应钢筋也不行,梁启坚持公屋有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大规模的物资采购必须进行竞标,公屋将组成评价委员会,根据标书来进行选择。

  别说李富安游说了,连日本人都来游说,这波战后经济危机,日本的影响也很大,刚刚有了起色的经济,还没好几天就又遇到危机,也真够倒霉的。

  日本看重的是公屋的水泥供应,他们也提出了极大的优惠,希望可以向公屋建设提供水泥建材。

  由于日本派来了他们的公使,杨潮才跟他见了一面,自然不会答应他,但也没有拒绝,同样告诉他去找梁启。

  日本人的竞争对手很不简单,不是欧美的水泥公司,而是中国本土的水泥产业,尤其是周学熙旗下的启新洋灰公司。WW·这个公司现在的水泥产量已经达到了3oo万桶,占据中国水泥产量的三成以上,但是这几年各地建设太猛,自从八年前对日经济封锁开始。中国市场被中国水泥企业独占后,各地都纷纷投建水泥厂,启新也没法像原本的历史上那呀,占据九成的产量。

  启新之所以厉害。不是他的产品有多好,价格多有优势,而是收购了这个管办企业的周学熙政治能量太大,他是周馥的儿子,过去的洋务派官员都会给他面子。哪怕一代老洋务官员退出了政坛,可是他们的二代还活跃着。

  启新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工厂设备都是最新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而且周学熙将自己的产业打造的比张謇的大生还要庞大,涵盖了纺织、采矿和水泥行业,已经是中国有数的大财团,加上周学熙的官僚身份,这是一个强大的官僚财团。就是周学熙本人,也取代了张謇正在担任农商总长,这个权力让他的企业横行无忌。

  不过周学熙竟然没有动用政治权力来给自己谋利。毕竟是一个要脸的人啊。

  如果周学熙真的动用自己的官僚身份来游说,日本人还真的未必争得过他。

  杨潮不干涉,其实就是给日本人一个机会,一个公平竞标的机会。

  对于水泥这种高污染的企业,杨潮并没有太多好感,尽管她可能盈利丰富,但只有盈利的话,她又不像纺织厂那样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作为化工工业,这是十足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必要太支持。

  所以这些年,在东亚关税条款的优惠之下,日本的水泥才又打开了中国市场,水泥行业再次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日本人跟梁启沟通之后。·信心满满,因为梁启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公开公正,日本人有信心竞争的过中国的水泥企业,虽然日本的水泥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没有启新那种大型工厂。但是他们的工资低廉,原料便宜,因此是有价格优势的。

  甚至必要的时候,他们的政府还会给这种可以大规模出口创汇的产业大额补贴。

  日本实在太需要出口创汇了,经济危机几乎摧垮了他们数量众多的家族式机械加工厂,失去了战争订单后,这些家族工厂根本就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完全竞争不过山东的大型机械厂,目前日本可是中国最大的机器市场。

  尤其是大型机床和精密机床,日本根本就制造不出来,不是机床生产有什么特殊秘密,其实就是一个技术积累问题,日本人自己生产的机床,每一个零件都跟山东的一样,可是他们的机床震颤严重,根本就无法加工稍微精密的零件。

  而山东的机床工业,早期直接就是全部雇佣德国或者美国的老技术人员,然后慢慢的才培养中国工人。这种精密仪器,不是你拆开了,仿造出来就能使用的。牵扯到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加工时候的精度,安装时候的精度,都会影响整机的性能,一个零件微不可查的精度差,组成一台机床后,误差就大了去了。

  日本人必须慢慢摸索,慢慢积累,以日本人那种性子,肯定能摸索出来,但是得十几二十年后了,甚至在中国竞争之下,能不能展起来都是两说呢。所以现在的产业是,日本轻工业,中国机器制造业,相互互补,所以杨潮也不想把日本的轻工业给掐死。

  而且也掐不死,这轮经济危机一两年就能过去,全世界的大繁荣,没道理让日本人享受不到,所以还不如让日本人觉得是靠着中国的扶持,他们才得以繁荣,以后只会更听话,现在就看他们自己争不争气,能不能通过竞标了。

  另外一边,随着跟英法贷款的顺利进行,两国间的谈判也顺利结束,经过激烈的谈判,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同意将目前的关税壁垒降低到正常水平,对主要商品的税收降低到3o%以下,双方只可以对不过3个重点产品进行保护。

  英国人选择保护他们的钢铁业、煤炭业和染料产业进行保护,法国人选择保护他们的丝织业、钢铁业和机床工业,中国保护汽车业、造船工业和毛纺织业。

  英国人最强的是纺织业和化工,这两项产品都是大规模出口的,因此不需要保护;法国的丝织、钢铁和机床业不算薄弱,但是相比中国的这些产业还不行,所以需要保护;中国汽车业才刚刚起步,而这个产业的拉动能力强,保护了汽车业就等于保护了相关的许多产业,保护造船则是防止英国强造船能力的竞争,而毛纺织工业这几年展不错,但还远比不上英国人,保护了毛纺就不但保护了天津刚刚兴起的纺织业,也是保护了蒙古草原上千千万万开始养绵羊的牧民。

  反倒是纺织业杨潮没有保护,第一战争中这几年中国纺织工业展很快,第二是由于王求的求强化纤工厂规模达到了5o万吨后,中国的混纺现在世界上独一份。

  三国达成协议之后,很快中国有先后跟荷兰、比利时、波兰、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其他国家达成降低关税保护的通商条约,一个巨大的市场连成了一体,而美国人用关税壁垒将全世界隔绝在外,同时也筑了一道高墙将他们自己封闭起来了。

  9月,上海的规划第一个做好了,同时招标也出了结果,日本十多家水泥厂组团拿下了上海3oo万桶水泥的订单,这些日本人还是真是下狠心,提出的价格几乎是成本价,他们的成本价,启新水泥厂如果接了,肯定赔钱。

  而6o万吨钢材被东北钢铁厂联合拿下,为此那群资本家还将自己的钢厂合并,组成了一个东北钢铁公司,凝成了一股绳。

  东北的钢铁工业也就是一个产量大,其他方面跟烟台钢铁公司,跟莱芜钢铁公司相比都差了很多,因为他们的产品单一就是生产粗钢为主。而烟台的龙头产品是船用钢材,莱芜有大量的合金钢和气缸、武器用钢。

  不过这个粗钢集团由于产品单一,反而量产之下成本最低,单纯粗钢的成本放在世界上都是很有竞争力的。

  订单下达之后,上海公屋计划立刻就开启了,光是工人就雇佣了3万人。

  除此之外,上海市政府的改扩建项目也已经开始启动了,这个规模更大,需要的各种建材,劳动力更多,高大十亿的总成本注入市场,如同打了一剂强心针,上海的经济顿时就有了起色,近一年的死气沉沉终于结束了。

  不止一个上海,其他城市,北到北京、天津,南到广州、南宁,东到苏州、无锡,西到重庆、成都,全国过五十个大城市都先后进入了改扩建工程,大量投资几乎平铺了在各地一下子撒开,通过工人工资,建材释放进入市场,拉动的市场迅启动。

  萧条期结束了,繁荣开始了。

  而且一开始就动静极大,增长势头很猛。

  这就是杨潮这几个月不断的放出各种利好消息的结果,那些利好消息释放出去后,消费暂时拉动不起来,但是却有一些脑子灵光的企业家,会着手扩大生产,他们扩大生产,就要广招工人。

  所以当订单一到,他们立刻就生产出了足够的产品,有些甚至是早都生产出来压在仓库里待价而沽的。

  有生产,有订单,有就业,而且几乎是同时爆出来,这股劲头不足就怪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国崛起1900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