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看书的热情、定下神来读书的心情或许是只有三分钟,然而我喜欢书籍、喜欢购买书籍的热情并不是三分钟的事情,这份热情从高中开始,就一直遗留了下来,并且也将会一直延续下去。我是2012年7月份,在北职院毕业的,12月份来到柳市工作,头两年的工资并不多,虽然单位包食宿,然而一些生活上的用品,还是需要自己掏钱购买,一个月下来基本也是没有什么节余的了,购书也只是成为一种奢望、一种奢侈的心情。
但还好的就是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也是有自己的图书阅览室,虽然不大,六米宽、七米长,四十二平米这样。一共有三个大书柜,每个两米长,紧靠着左边墙壁依次排开,七米长的墙壁,也只在墙头和墙尾留有50公分的间隙。
两米高的书柜一共分有四层,三个书柜共有十二层。其中前面的两个书柜用来存放书籍,每个书柜每层划归一类,大致分有八类书籍,其中文学类最多,满满的摆了三层,有小说、有传记、有散文、有杂文等等,占了第一个书柜的三层空间,剩下的最后一层,摆放的是励志和管理类的书籍。
第二个书柜的归类就较为均匀了,最上面一层是历史文化类、第二层是军事和政治类,第三层是法律、生活、电脑办公类的书,最下面那层装的都是那些没办法归类的杂书。这小小的阅览室书类虽然不多,但是每一层都是装得满满的,两个书柜的加起来也得有七八百本这样子,要看完的话,也是需要好一阵子的了。
第三个书柜则是装旧杂志和旧报纸用的,上面两层是杂志,而下面两层是报纸,每当书柜装满这些旧报纸旧杂志时候,就需要清空留出位置,留着存放从报架和杂志桌上撤下的过期了的报纸和杂志,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在我作为图书管理员的日子里,都重复过好几次,而每天从报架上撤下旧报纸、从摆放杂志桌上撤下旧杂志,也是我作为图书管理员最为日常的工作之一,虽然并不是什么繁杂的事情,但也总是需要人去做。
而这些摆放杂志的桌子,就靠在三个书柜对面的右边墙壁下,五张定制的长桌紧紧挨着墙面,每张1.2米长。桌面不是平的,而是一个45度角的斜面,宽60公分,四边用有食指大小的方形木条围着。从桌面中间30厘米处,也用同样的方形木条把桌面一分为二,把桌面围成框,也就是为了能摆放更多杂志。
1米2长,60公分宽的桌面,一分为二以后,每张桌子可以摆放8本杂志,大致有四十个种类,我现在仔细去回忆,都还能历历在目记起那些各类各样的杂志,这些摆放杂志的桌子,从右往左,第一张摆放的是党政时事杂志。上层桌面从左往右的摆放的是:《求是》、《时事报告》、《党建》、《半月谈》;下层桌面里摆放的是:《改革》、《瞭望》、《南风窗》、《Vista看天下》;第二张桌子呢,摆放的是法制军事类的杂志,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依次是《法律与生活》、《民主与法制》、《解放军画报》、《军事历史》、《世界军事》、《兵器知识》;第三张桌子摆放的是人物生活类杂志,都有《南方人物周刊》、《中国企业家》、《凤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环球财经》、《理财周刊》、《大众医生》、《汽车博览》;第四张桌子摆放的是文摘体育类杂志:《读者》、《意林》、《特别文摘》、《青年文摘》、《新体育》、《足球世界》、《篮球》、《体育世界》,第五张桌子摆放的是计算机互联网类杂志,都有《互联网周刊》、《微型计算机》、《电脑爱好者》、《数字通信世界》、《物联网技术》,总之,这五张定制的桌子,也都是摆得满满的杂志。
作为图书管理员的日子里,接触它们实在是太多了、太熟悉得不行,每一张桌子的每一个位置的每一本杂志,从邮递员那里接手杂志开始,需要先把他们归类整理登记,然后摆放到桌子上的归类好的位置,等到新一期杂志过来时,又从桌子上撤下这些过了期的杂志,放进第三个书柜里存留,待到书柜存满后再清出图书室。一本杂志从进入到图书室到清出去,都要去倒手好几次,想记忆得不清晰都不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遗存到大脑里去的,根本就不需要特意记忆,就已经机械存储了,那些可都是我当图书管理员的日子不断在重复的事情呵。
杂志的更换周期就比较长一点,都是些周刊、月刊或者半月刊,近四十种杂志,出版日期也各不相同,并不是每天都需要进行更换,报纸的事情就不一样了,需要每天更新,需要更换。从阅览室门口往里面一直走到头,是个四米宽的铝合金拉窗,有四扇玻璃窗,也正因为这窗户开得比较大,所以阅览室里也是十分通透明亮。窗户下面放的是三个报刊架子,一字排开,每个架子放的是不同类型的报纸。
这些报纸就是我每天需要更换的事情,第一个架子挂的是中央级的报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第二个架子放的就是本省和柳市本地的报刊:《桂西日报》、《南国晨报》、《当代生活报》、《南方科技报》、《桂西工人报》、《桂西法治日报》、《柳市日报》、《柳市晚报》、《柳市广播电视报》、《南国今报》。第三个架子挂的,就是全国比较畅销的报纸:《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环球时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每日经济新闻》、《体坛周报》、《篮球报》、《电脑报》,这些不同种类报纸,也都安安静静的呆在报夹里挂在报架子上,等待着翻阅。
那一段麻木得没有灵魂的日子……那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两年里……幸好还有这些,不让我以为苦的乐趣陪伴我过度……也只有当我投入到了,这些还唯一剩下的一点兴趣……在这一点兴趣之下透漏出的那一点生硬的面容……才能看出来……原来我还是一个生而为人的存在……虽然愚木……但也还算是个生的人……虽然木然……但也还有着呼吸……还是一个活物的证明……也只是个活物而已……一个呼吸着空气的活物而已…
这六米宽的阅览室,除去书柜和杂志书桌占据的宽度,这余下的空间也是足够宽大的。在这窗户的正中位置,隔着报刊架子一米远地方,也足够摆放两排四米长的方桌,每排桌子放八张椅子,也就是我们读书阅览做笔记的地方。
也是多亏了我对书籍的极大兴趣和对图书室的热爱,已经调离原单位有三年之久的我。对我曾经呆过两年的图书室,恐怕也是很难记忆犹新的了,也不能如此清晰的记得里面的布局和摆放。更不能如此明朗的回忆出,每一层书柜里都摆放着什么类别书籍,清晰的记住那些定制桌子上每一本杂志的名字,以及每一个报刊架子上的每一种报纸。纵使记忆再好,也会有差漏,也幸得前几天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回了一趟原单位,路过图书阅览室门口不自主的走进阅览室里逛了逛,看到图书室现在的布局摆放,并没有太大变化,也就能顺着回忆记录出这以前的模样。
也正因为我个人对书籍的喜欢,单位领导也都看在了眼里。来到单位不多久,也就让我负责起图书借阅登记、以及打扫阅览室卫生的任务,也就是把我安排在图书管理员的位置。这对我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差事,我也还深深的记得。我接手图书室的头一个星期,就把书柜里面的所有的书名都抄了一遍,只是为了加深对这些书籍的记忆。同时也把它们存放的位置仔细确认一遍,当同事们来借阅书籍时,我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书本翻出来给他们。
然而在我负责阅览室的那段时间,才是真正的发现,我的同事们似乎也并没有几个是喜欢阅读的,确切来说是不喜欢坐在图书室里阅读。偶尔有两三个人进来翻翻杂志,书籍基本是没有借阅的,或许是这些书籍太过于陈旧的缘故罢,都是一年又一年留存下来的书籍,一年中能更新的新书并不多。又或许在这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里,网络阅读也已经逐渐在取代纸质阅读,毕竟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读尽天下书,况且网络上的书免费看的也不少,既得了快捷、便携来又经济实惠。
看到同事们对书籍的冷淡,也瞬间让我觉得自己头一个星期的,那股认真的投入劲是多么可笑多么愚笨,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不过这倒也是给我省了事情,平时也就打扫打扫阅览室的卫生就行。剩下的时间,就能自由自在的在阅览室里,阅读这些旧得不行的书籍,阅读各种各样的杂志以及各类不同的报纸。我对阅读是没有挑剔的,什么都看,只要里面没有缺页,没有模糊的页,没有我看到一半时就会丢失内容的页面,我都是来之不拒绝的。
这两年多的图书管理生活,也是让我对阅读、对书籍更是喜欢和热爱。虽然在原单位的两年半时间里,不只是要做管理图书的事情,还要负责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与电脑的维护工作。但是更多要做的是其他一些重复不断繁琐不停的杂事,毕竟我也还只是个刚刚入职不久的新人,多做点事情总不会吃亏。在这些纷繁多样的工作中,我最钟爱的还是这图书管理的工作,这一间简单的图书阅览室,里面的书籍虽然是陈旧了一些,但比起其他地方来,也就算是我最喜欢呆的地方了,最常呆的地方了。一有空闲的时间,大半的时间都是在里面尽情享受我的阅读时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