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吴为已是心机大开,悟出发心生念的法门,想象发心收心能够达到收发自如的境界,如同在电子信箱中给自己发封信,自然收发自如一般。【】也是误打误撞,他恰巧悟出人生大关键。如果人心能够达到收发自如随顺自然,等于实现了人生大圆满,岂不快哉,何来烦恼忧愁。佛心佛愿可谓宏伟高远,世俗人间再难有此心此愿,发心度尽虚空遍法界,发心修行做出榜样,又有一代又一代虔诚学佛修佛悟佛弟子发心修行不辞劳苦苦口婆心谈笑风生传道度己度人,无奈三千世界芸芸众生,难免有深陷贪嗔痴,佛心如何得安,如何还能谈笑风生讲论佛道佛法佛智,也只好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来自安。佛说过的该说了也说了,再不开悟误入鬼道魔道,也只能怨自身中毒太深,想到此处,佛心自安,心安即是收心。讲不讲在己,听不听由他。听了能不能听得进去,听得进去小悟少悟悟的浅薄,还是大悟彻悟悟的深透,更要看善根慧根深浅,善根慧根深的,还要看有无佛缘。有了这么多苛刻的要求,许多发心悟佛修佛的,悟来悟去,降伏不了烦心杂念,心里发毛如同长草了一般,说慧根浅无佛缘顶不住诱惑,其实是看人间许多好处利益稍一用心用力用智即可得,虽有佛门清净长久喜乐,却熬不过漫长的修行之苦,世俗之乐短暂,却总比修行漫漫只苦无乐强得多。所谓收心就是自安之道,如不收心无法收心,看着深陷迷途苦境之人,佛道之人如何心安往生西去之路,领略西天极乐至境。
心发事起、事成心收,随发随起、随成随收,这是人间愿望,世间能达到此境的,十全十美的少,十事九不全的多。因一人一事发心事起的多,因众人发心者少,因家人亲人起心动念的多,因陌生人大众的事发心发愿者少。先发心后悟事理神通的多,心神具备者少之又少。心、力一致的少,心、力脱节的多,心发而力不至者多。心发力不至,自然难收,留下人生遗憾。
发心也有妄心恶念,即便颜面有损也要及时收心。心机大开,心性自明,心路畅通,再无阻滞,喜悦异常,心障尽除。
吴为曾经感受发心发力的事实,真正有过得益于发心,如今更是如此。发心悟学术,他以为搞学术清净,至少写篇文章想发表不必领导签字同事投票,想写文章,一写即成,是他一生受益最大之处。对他来说,有心史可证的,那时年轻心愿强总想在大期刊上发文章,屡投不中,后来他想,自己能贡献给社会已经竭尽所能,躺在九泉之下也能心安了,以此收心,他心也的确为安。面对许多比他年龄还小的男女同事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他发心发愿应该告诉人们一些什么,经过一番昼夜兼程的努力,成为乐业教育的主讲。后来幸遇提拔机会,他担心干扰悟学,有人开导这样更加有助于学术,条件方便接触人事多了题材自然也多了信息量大了位置变了视野开阔,更容易写出文章。
吴为回思自己的过去,小心小愿因一人一事发心发愿的,可以随发随收,得心应手;中心中愿的,发易收难,大心大愿的,难发难收,更不知如何收心。文章也有虎头蛇尾,男女情事亦然。开始海誓山盟、海枯石烂,后来草草了之,如同陌路生人,翻脸成仇人。
吴为经常感受发心发力的心里事实,想写文章一写即成,真正有过发心如愿的体悟,感悟颇深。发心做一件事,做一日几日事成收心,再发心再做,如此发心收心感觉心累,便想如何省心,省心的法门便是发一次心一做几年十几年,那样的心也难发,心一旦发了又难收,发心难收心亦难,则心难安。这才使他意识到,发心收心是人间最难掌控之事。
吴为注意到,佛经里讲发心,却没读到讲收心,也没听到哪位法师讲过如何收心。求清净心,心清净才容易发心发大心。这是发大心的法门。心不净则心难发,心本身成为负担,为心所累。
发心纯粹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可代劳。如果人心不发,即便基督复活、释迦摩尼转世也是无奈。
深得发心收心玄机的吴为,突然发心,何不让娇妹回心转意,劝其在家修行。吴为恨自己没有起死回生的神力,让已经离别人世的知己重返人间,好倾心一述。面对人间的红颜知己娇妹,总是心有不甘,已经超出男女情爱大防,生出前所未有大心大愿,发心使她回返俗界。他知道,世俗中人想成佛,修成清净心,俗念成了必须破的心障,如今的娇妹想再还俗,清净心反而成了还俗的心障。他想象如同邻居串门一般过得去回得来,那要靠何等的心愿心力才能把她拉回来。心知这样的事情勉强不得。宋柔说他长了一张巧八哥的嘴,但对娇妹如何才能说得动,使她发心回到俗界。没想到,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吴为只说了一句话,小乘度己,大乘度己更度人。娇妹立刻意识到自己心机的狭隘,遂发心在俗间修行。吴为又说,人如果掌握了发心收心的法门,进入收发自如的境界,则僧界俗界亦可进出自如。(未完待续。。)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